《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6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是身居高位,孙出兵的眼光也越是深远,若说以前他还会对士绅阶层多有袒护的话,如今的他却是更加看重民间百姓们的重建工作。

    土地是占不完的,一个大家族就算穷尽他们的力量,占据了大片土地,若是没有农夫耕种,牧民放牧,那这些土地到头来也不会有该多产出。

    因此士绅阶层的利益,应当与民间底层百姓的利益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让百姓们能够休养生息,同时士绅阶层也能获得足够的利益。

    这些,都是孙传庭这些年来,在地方上实际操作所得到的为政精髓,也因为明白了这一切,让其在民生建设时显得游刃有余,知道其中不少的重点。

    当然,身为士绅阶层一员,孙传庭最终还是会倾向于士绅这感动阶层,但是正因为农民起义军为祸数十载,让其知道百姓在这种事情上所拥有的举足轻重地位,让其咋看行事之时,反而更加偏心于百姓。

    如此,换来的却是民间对于孙传庭青天大老爷对美誉,虽然孙传庭表面多有推诿,实则内心却是受用的很。

    “卑职尊令!!”

    “下官领命!”

    在座的文武官员无不敛气息声,肃穆以对。

    “很好,那便各自做好你们手上之事吧!”

    汉中等与大西接壤的明朝军队蠢蠢欲动,让大西朝上下无不提着心神,同时做着积极的准备看。

    而在遥远的辽东战区,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对操作,悄然将洪堂辽东占据十之六七的大军汇聚到遵化、山海关等边关的洪门军队,却也在养精蓄锐,虎视眈眈地关注着西南的这一场随时可能开启的战争。

    大顺朝对覆灭这块,出乎了洪门的意料,谁也想不到曾经无数次从大明追剿官兵手中逃脱,然后死灰复燃的大顺闯王李自成,这一次竟然没有再行逃亡,而是据城死守,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而今大明朝在绞杀了大顺这一心腹之患后,实力底蕴更添几分,对于洪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若是再让大明朝顺势而为,攻下蜀重地,将大西朝张献忠一伙人再行剿灭,那么他们洪门将要面对的,便会是一个完成了重新统一任务,没了后患的大明王朝。

    故而,洪门此时却是再不能袖手旁观,静静等待大明朝一步步重新恢复元气了,他们也是时候要出手,真正走出天下争霸这一盘棋局中来。

    当然,想要洪门真正出兵,那么他们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至少能够让大明王朝分身无术之时!

    本章完

267 洪门的科举() 
洪门大元岛上的航运逐渐频繁起来,让周围不少势力的耳目有所察觉。

    大元岛、吕宋诸岛去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当华夏北方故土还饱受着小冰河寒冷气候对摧残时,大元岛上却是已经能够稳定一年产出三季粮食了。

    从吕宋、西沙群岛中,开采自无人荒岛上数千上万年来鸟类堆积的粪便,在时间的催化作用下,成为了最好最环保的肥料,而焚烧动物骨骼、间种大豆花生等作物的一系列农业技术,让人们不再担心一次次耕种,带来土地失去肥力的危险。

    整个大元岛由洪门修建起来的上百个分布各地的粮仓,其中几乎就没有一个是空缺着的,里面不是堆满乐黄灿灿的粮食,就是大半粮仓都已封顶。

    除去固有对农税收入,以及齐心堂麾下的大片农庄收入外,更多的粮食,还是洪门花真金白银从百姓们手中采购囤积下来的。

    一来,这是为了保留保留百姓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二来,也是因为洪门整个体系都是消耗粮食的大户,再多的粮食若是没有民政部门制定出计划来,恐怕未必能有存余。

    当然,粮食的用途很多,消耗也很快,可以用此来酿造酒精,还能供应給养殖场蓄养牲畜,可是其更大的用途,却是供应給越发庞大的洪堂军部。

    “抓紧时间,今晚之前必须把这个粮仓中的十万石粮食运送上船!”

    深夜之中,静浦镇这个洪门势力下偏远地带,却是显得格外的忙碌。

    作为洪门重要的橡胶产业带,说实话静浦的粮食种植量,一直是洪门体系中比较少的。

    然而随着吕宋群岛上开始普遍种植起橡胶树,并开始陆续有了产出之后,静浦曾经的地位便开始动摇了起来。

    毕竟静浦镇的气候,对于橡胶树的生长来说,还是有些水土不服,投入大产出少成本极高,故而在吕宋那边橡胶树栽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静浦这边却开始有计划地缩减橡胶种植,转而加大多粮食的种植了。

    “船长,放心吧,绝不会耽误时间的。”

    底下忙碌着的劳力们,露出一张染着汗水的笑脸,肯定地回答道。

    外界对于洪门大元岛突然增多的往来海船多有关注,然而直到现在他们却是没有察觉到什么动静,因为洪门更多的动作,都是在黑夜之中,偏僻的村落据点中完成,几乎让人抓不住手脚。

    运送大批物资和粮草北上,是这一次大元岛异动的主要因素,随着大顺朝覆灭之后,洪门暗底下的动作就没有停止过,不仅是作为主要方向的辽东战区,同时大本营这边也是在加班加点地让各个重要工厂作坊开工,同时也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将各类物资悄然运送到辽东战区中去。

    而在大元岛基隆县、笨港县等重要地点,此时却有更多吸引这些探谍兴趣的事情发生。

    “……因洪门各方面所需人才加剧,将于崇祯二十四年四月初十,举行洪门政府机构入职大考,此次考试将选取各类人才一千三百八十五人,欢迎各类人士踊跃参与。”

    “……参与条件如下:拥有洪门政府颁发合法的公民居住证;年限在十八至四十五岁之间;同时各个应征岗位还有其他要求,报考前还请各位人士仔细查阅。”

    笨港学堂基隆县分校食堂大门口,突然张贴出一张告示出来,引得前来吃饭的学生老师们纷纷围观。

    “哇,今年这次公务员考试,是提前了还是有两次机会啊?”

    原本洪门是每隔两年左右就会举行一次李天养所谓的公务员考试,今年本来应该在九月份才举行的考试,因为这一份突然张贴出来的告示,却是让对此事关心不已的学生、有志之士们为之兴奋同时,也不无几分疑问。

    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团队,洪门各个部门都在迅速扩张着,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少。

    而最让洪门这些岗位具有吸引力的,是洪门麾下各部门那丰厚的待遇和福利,以及一直以来为民服务,不同于大明官场作风的行事风格,所换来的百姓们的爱戴,如何不让那些有识之士趋之若鹜呢!

    用李天养的话说就是:老子情愿少赚些钱,也不能亏待手底下这群有才干、有能力的家伙,免得他们为了几块钱的事情而去将心思花费在歪门邪道上去!

    李天养在这个时代推行的高薪养廉政策,以及与之配套的严厉的反贪污腐败制度,让洪门这个表面上的民间团体,不但一直保持着充分的活力,同事家也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树立了一个更多为老百姓着想的执政体。

    而这一体制,却也让从李天养口中所泄露出老的公务员这一称谓,很快在洪门当中传播开来,成为洪门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式称谓。

    同时,这一体制,让不少在大明朝看到太多黑暗阴森画面,失去了希望的儒家、法家弟子,纷纷放下心中那薄弱的忠君爱国之念,投身到跟洪门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的竞争当中去。

    “额,这工部招收的人员,竟然需要工匠类技能职业认证三级以上,我去这不是为难人吗?”

    “谁知道这工匠类技能职业认证是怎么回事儿吗?”

    “……”

    “还好我闲着没事儿,想着技多不压身的道理,早早考了个会计师三级,不知道算不算是工匠三级啊?”

    “……啊?这会计师只能算是文化职业认证?跟工匠职业认证没有关系?”

    “艹!!”

    有关四月份公务员考试的公告,不仅在洪门人才培训基地的笨港各学堂张贴着,同时还在洪门政府麾下各个居委会的门口张贴着。

    不多时,这份公告便通过散布在洪门大街小巷茶肆当中的说书人,传递到了洪门百姓们口中,掀起了一片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而于此同时,洪门教育部的张子懿,这带着手下的工作人员,安排着临时曾加的公务员招考工作的各项事宜。

    本章完

268 人才汇聚() 
基隆县政府大门口,那块专门张贴各类重大事件和公示的告示板前,在经过了之前两天的热闹之后,又变得门可罗雀。

    不过今天,这里却又来了一个客人,站在告示板前仔仔细细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于崇祯二十四年五月初十,举行洪门政府机构入职大考,此次考试将选取各类人才一千三百八十五人……”

    一字一句,生怕漏了其中哪一个关键字,让自己最终错过这次大考,面貌沧桑而带着几分风尘气息的儒衫男子,神情肃穆地在告示板前呆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时间,这才慢慢朝着基隆县码头处那家“有间”客栈行去。

    “还好来得及时,还有时间来准备一切事宜,希望这一次能够一举高中。”

    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姓马名承士,原是山西晋地一名秀才,后来山西被大顺朝李自成所据,各方囊括有识之士,在本地颇有几分才名的马承士为了亲族,最终降了闯王,成为大顺麾下一名县令。

    然则好景不长随着大顺覆灭之后,像马承士他们这样的降臣初时为了安抚人心,自然是少有刁难,只要不犯事儿那么也就好了,但是随着大顺地盘在孙传庭总督的清理下,逐渐步入正轨,加上大明本就是正统皇室,故而对待这些降臣,未来必有为难。

    有远见的大顺降臣,自然清楚自己身上这些污点,想必是极难洗脱了,除非朝中有贵人帮助,否则想要在大明朝堂步步高升,怕是比那蜀道更加艰难啊。

    固然,大明王朝向来优待文人,大家伙虽已绝了官场晋身之路,但是想要纵情山水,游戏人间,大明朝也不会过多管束的。

    不过像马承士这样的文人,当年因为八股做得不好,而无法取得进士名声,无法执掌权力,但是在大顺之下,他们却能体味权力带来的那股芬芳之后,却是再不愿意回到当年那种两袖清风不问窗外事的书生意气中去。

    毕竟在他们自己看来,为官县上父母官时,他们的能力一点不比大明朝中那些进士书生来得差,虽大顺皇室娇奢,官场逐渐混乱,可他们管理的县上百姓不敢说安居乐业,但也是打理得井井有条,相比那群酒囊饭袋,却是强上无数倍!

    故而,在绝了大明朝中的晋身之道后,加之马承士的家族早这一场灭国之战中遭遇不幸,被一群觊觎他们家族资产的败兵給洗劫了一空,数百族人嘴中仅有十数人幸存。

    没有了后固之忧的马承士,带着这一幸存族人,以及跟着自己身边儿没有遇害的一家妻儿,干脆挂印而去,乘船来到了洪门所在,试图在此东山再起。

    民间传闻,洪门这边人丁富庶,有一政府行使官府权力,不分地位高低,一视同仁地征召有识之士,給家族破灭,又没有靠山的马承士带来最后一分上进的希望。

    却不巧的是,昨日才乘着往来基隆与泉州的货船,颠簸不止而上吐下泻、丢了不少颜面的马承士刚刚登上基隆港那个宽阔而繁忙的码头,入住到价格有些肉疼的客栈之后,冷不丁听饭桌上人们议论着这一场科考之事,马承士却是马上兴奋了起来。

    安顿好了亲族,稍适休息之后的马承士,在第二天便一路打听来到了基隆县正政府门口这一块告示板前,应证自己所听到的消息。

    “政府入职大考……公务员考试……”

    回味着昨夜特地花了三两银子,请了一位当地说书人好生吃喝一顿之后,对方所告知自己这基隆县中的奇风异俗,马承士这时都还有些懵懵然,不知道自己这一次冒险是否值得。

    “居住证需要在基隆县下的九个居民区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居住点,找一房东签署一份长期契约,以此为证明,便可向治安局提请居住证了。”

    “只是该选择哪一个岗位,却是有些问题了,这洪门政府的岗位工作竟然一开始便可让人选择他们擅长专业,而非大明科举那般考上功名后随意下放地方或朝堂。”

    “唔,这个我可得好生想想,到底哪个位置更有潜力了!”

    初来乍到,很多东西马承士都是两眼一抹黑,虽然自觉拥有才干,但是他也需要好生打听一下,洪门对于告示上那一千三百多个岗位的具体分工才对。

    如他一样,曾经在大明朝中默默不得志的文人固然不多,丹水坑也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不少人是在洪门游学多载,更加了解和看好洪门前途的人才,如今在洪门突然打破常规,大规模招募更多人才的事情上,他们发现了稍许端倪,纷纷放下最后那一份矜持,开始为在洪门谋取一份职务而奔忙起来。

    “我说书呆子,这回怕是你一显身手的好机会了,在学堂里不声不响考了那么多的证书,怕是你的选择机会会更多啊!”

    几个本该在这两月里出去实习对笨港中级学堂三年级学生,勾肩搭背地走在基隆县城宽敞的马路上,互相打趣地对话,不过看样子他们更多的关注点,还是那个被他们几个揽在中间的文弱学生。

    被叫做书呆子的人,是他们这一伙发小中读书成绩最好,但是却又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而没能进入高级学堂深造的少年,姓习名恩洪,年纪却是正好十五岁。

    习恩洪习惯性地红了红脸,连声谦虚地辩驳道:“其实工匠科前三级证书所需要的更多是书面上的知识,以及对于实际操作的大体了解和熟悉了,并不会要求又多高熟练度的,否则以我这身板,哪有可能去干那些活儿啊!”

    “想必政府招募这些岗位,需要这些证书,就是希望考生们能够对这个行业有大体的认知,而不是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其实你们只要愿意,也能够轻松通过的。”

    “只是想要在这次考试之前获取证书,那怕是赶不上了呢!”

269 第一科() 
公务员考试如期举行,一时间引得基隆、笨港两地的客栈酒肆人满为患。

    光是参与公务员招考报名的人数,便达到了两万七千余人,这对于总人口早已超过三百万的洪门来说,似乎比例基数很小,但是别忘了这两万七千余人基本上都是脱离了文盲性质,至少可以说是半个读书人了。

    从中可以见到洪门一力推行教育的普及化,在这些年里所带来的变化。

    其中,可能让初来乍到的马承士一流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感到有些受辱的,是那一个个穿着打扮花枝招展,走路带着香风的年轻女子们,竟然也有参与到这次考试之中,而且基数还不小的样子。

    放在华夏,随着程朱理学逐渐兴盛起来,女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然有了几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迹象,除了底层人家为了生计还有女子出门行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般普通人家女子少有会出来露面的。

    更别说像如今这样,一群看起来并不缺衣少食,甚至还过得挺好的女子,大大方方出现在人群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