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6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暂时停止其他商号船只建造的话,加班加点我造船厂产能可提升一倍以上。”

    “……”

    一个个好消息,从洪门各个部门一一汇总上来,随着洪门基础根基的扎实,洪门底蕴也就显得如此强大,区区几年时间的养精蓄锐,洪门的底蕴又重新恢复到当初踏足东北战局之前,甚至犹有超出,让李天养老怀大慰的同时,也格外的自豪和骄傲。

    长长的赘述,光是各部门的发言汇报,就花费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就这还是各部门汇报人极尽压缩汇报内容等成果,否则若是详细汇报等话,怕是一天时间也不能完成。

    随着汇报接近尾声,在场众人也对如今洪门的底蕴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此时李天养这才幽幽起身。

    “很好,这几年辛苦各位了,没有大家的努力,也不会有我洪门今日的成绩!”

    “现在大家说说,面对中原等乱局,咱们该有怎样的准备。”

    其实,从在场所有成员的发言里,李天养已经听到了大家的心中所想,不过如今的洪门政府,已经逐渐走上了一个相对健康而和谐的道路上。虽然很多重要事项上、紧俏时机上,李天养可以一言而决做出先行的动作,可是到最后,李天养也需要做出合理的解释,故而这一次的会议,实际上也是李天养在跟大家征求意见,统一思想。

    “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静观其变,不管大明朝与大顺之间的战事进展如何,对于我们洪门来说,影响其实不大。”

    首先发言的,是财政部的甘大彪,作为掌管整个洪门财政大权的一把手,甘大彪已经习惯了从节约开销角度出发。

    固然,此时洪门财政处于一个很是健康的状态,不过在他看来,只要是打仗,那就是花钱如流水,他们几年赚的钱几个月打仗就给花销出去了。

    “我同意,不过我觉得中原之战我们暂时无需理会,毕竟两大势力之间的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分出胜负,而且即便占据优势的大明朝取得胜利,在他西南方向,还有大西朝张献忠一伙人,需要其面对。”

    甘大彪的意见,出乎意料获得了军部吴超的支持,在甘大彪发表完意见后,吴超就站起身来予以支持,引得甘大彪笑着脸给予一个赞誉。

    不过显然,甘大彪这个赞誉还是给的早了点,吴超后面提出来的建议,顿时间让甘大彪整张脸都垮了下去。

    “不过我却是觉得,此时是清扫辽东战区的大好时机。”

    “大清顺治王朝,才是我们洪门如今最大的麻烦,在辽东战区我哄她不够军队所囤积兵力,就已超过大员岛本部兵力,若是能就此解放出来,未来战事变故我军也更有主动性。”

    “叶赫伊通部最近半年来出工不出力,对待大清爱新觉罗氏等军事行动日渐乏力,我部深以为对方两部应该已经暗中达成了和解。”

    “若是再给大清顺治王朝缓解时间,对我辽东战局而言,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变数,不利于未来我门之布局。”

    “……”

    其余各部门,原本更倾向于踏足中原战场,毕竟中原的诱惑,比之辽东方面大上无数倍,新兴王朝基业就在眼前,换作是其他任何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不可能不动心。

    然则随着吴超的分析,大家又觉得将支持倒向军部建言,或许更有道理,一时间大家心中开始交战,寻思其中利弊。

194 投票表决() 
场面一时间很是热闹,对于几个方向的辩论展开激烈,让一旁看着的李天养,不但没有因此而失望,反而颇有欣慰之感。

    洪门高层拥有自己的主见,或许放在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是诸多皇室贵族们所无法容忍的,也是一直以来的儒家子弟所追求的方向。

    不过在李天养看来,这却是未来洪门发展的缩影,势必会让洪门朝着一个迥异于这个时代等发展轨迹前行。

    确实人都是自私的,华夏文化中深入人心的子承父业思想,让人们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让自己的子嗣继承,变成一种常识。

    李天养何曾不想自己的孩子们继承自己努力打造出来的基业呢?

    可是如今李天养的子嗣当中,长女李琼醉心于医护工作,现在则沉迷与慈善事业,为了底层那些穷困百姓、孤寡老人和孤儿们谋取福利,虽有一定政治头脑,但是李天养反而不愿意自己这个长女未来变成一个肮脏的政客。

    长子李赟,从小虽然被自己和一众洪门高层视作继承人,奈何这家伙性格随他祖母三娘,温和有礼确没有霸气和野心,或许未来它能守成,可是性格不适合开拓疆土,在李天养看来自己等教育算是失败了。

    二子李勤,如今刚好成年,性格却是跟李天养相仿,思维最是天马行空,只是他思维开拓的方向,不是李天养所期望的政治、军事方面,而是尽钻弄些这个观点时代觉得异想天开的事情,比如可以带人飞上天的风筝,试图带着人潜入海底的铁船等等。

    这几个在兴趣爱好方面完全不随李天养性格等孩子,让李天养平日多有宠溺之余,又不由得心中升起几分遗憾来。

    政治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其中包藏了人世间太多太多肮脏龌蹉的事情,虽然看似高大上,可实际上所需要面对的,是人性的拷问。

    面对自己孩子一张张充满了欢喜乐观的脸庞,出现在自己面前,李天养怎么忍心让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变成另外一个模样,成为权力的奴隶呢!

    而这些年里,李天养通过西洋商人了解到,西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西方皇室却也能够维持他们世代的富贵高雅人生加之从后世穿越而来,所带来的不同思想,最终却是让李天养渐渐少了几分执念,多了几分期许。

    等到他最后想通这些种种,并有了定案之后,他对于推动洪门高层的政治制度朝着一个崭新方向发展,有了自己的决定。

    “很好,大家对于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局势,有着明确的认知,对于我们未来即将选择的方向,虽然有着不同的方案,但是归根下来却也不过是三种。”

    “其一,以甘大彪部长议题为主,认为我洪门现今应该坐山观虎斗,潜心发展己方基业。”

    “其二,以安先国部长议题为主,认为我门此时应该趁着大明与大顺交手之时,主动北上占领黄河以北庞大土地,与关外洪门地盘连成一线。”

    “其三,以吴超副部长议题为主,认为我门当前任务应该以释放辽东战区军队为主,彻底击溃女真军队,然后坐视中原战局变换,掌握主动权。”

    “不管哪一个议题,都有其各自足以说服人的理由,但是最终结果如何抉择,我觉得应该由大家举手表决。”

    李天养自己也是还没有做好抉择,一直在犹豫当中,故而此时他将选择权交给在座的成员,让他们来决定洪门走向。

    “在座一共有各部门二十五位成员代表,除去身在远方不能前来参与会议者,接下来咱们将对三个议题进行表决,获得票数最多议题,将成为接下来我洪门发展方向,几无缓转余地。”

    “现在,举手表决吧!”

    “同意第一议题者,请举手!”

    “1、2、3、4、5,共有五人同意第一议题。”

    “同意第二议题者,请举手!”

    “1、2、3……10,很好,共有十人同意第二议题。”

    “同意第三议题者,请举手!”

    “1、2、3……10,又是十人同意,第二第三议题出现票数相同情况。”

    “因为第一议题赞同者最少,故而在将是我门最先淘汰议题,接下来重新对第二、第三议题进行表决。”

    “赞同第二议题者,请举手!”

    “1、2、3……11,十一人赞同。”

    “赞同第三议题者,请举手!”

    “1、2、3……14,好,最终获得票数最多者已经出现,那就是吴超副部长所提议的第三议题,这次会议之后,我洪门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会向有利于第三议题方向倾斜,还请各部门通力协作,祝我洪门大展雄风!”

    其实,甘大彪他们静观其变的选择落空之后,对于他们议题持赞同意见的五人,大概率就会选择看起来更加保守一点的东北功攻略,毕竟东北战局所牵连的队伍规模、调动兵力,远不如北上山东、河北那般庞大,消耗金钱资源更少的情况下,自然会得到甘大彪他们的支持。

    就此,一场讨论会,在一整日等交谈与投票当中结束到尾声,随着各部门的一二把手回到各自岗位上,养精蓄锐了数年时间的洪门,再一次吹响了他们扩张的号角。

    从内心而言,李天养也是倾向于先灭大清主力,然后再动关内华夏土地的。或许依旧还有对大清人的阴影,虽然洪堂军队在吴杰他们的带领下,已然将大清人不可战胜的形象完全打败,而且如今的大清,还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等地步,相比他们巅峰时期,实在衰败得紧,可是李天养还是觉得不安心,更希望能让这女真人彻底完蛋,不再有丝毫翻身的可能。

    好在,如今洪门投票抉择时,大家所选根李天养更倾向的方案一致,却也让李天养心中松了口气,静待大清人覆没在他们洪堂的手中。

195 决战的号角() 
辽东战区,在吴超被调回大员岛主持军部事项以后,洪堂军部在辽东战区的将领实力依旧雄厚。

    以吴杰为首,尚可喜、肖秀荣、耿仲明等各类陈杂的将领,分别驻守在辽东战区并不算庞大的地盘中。

    吴杰坐镇中枢后防重镇凤凰城,遥遥指挥各路战略,同时分配后勤物资;肖秀荣主掌山海关防线,防备关内和西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而尚可喜、耿仲明等将领,则坐镇辽阳城、弓长岭城堡前线,应对来自东西两侧的女真军队。

    洪门的决意传达到吴杰手中时,已是五天以后的事情了,随着这份指令下达,辽东战区的调兵遣将动作,便有序地展开了。

    经过几年休整扩充,辽东战区曾损失的将士,现如今也是多有补充,现在在吴杰麾下的将士数目达到了十万出头,除去山海关一线必要的守备力量,两万大军无法调动之外,其余各部军队却是开始秘密将军队调集到辽阳城南部的弓长岭一线驻扎。

    “又是一场大战将起啊!”

    吴杰坐镇凤凰城,一边秘密调集人马和物资前往辽阳城周边囤积,一边则开始清理整顿凤凰城中的仓库,接下来大本营为了战役,必将增援无数物资和人马过来。

    “是呢,谁说不是?”

    在他身边,参机处处长施琅手里拿着厚厚一沓的文件,等待着吴杰的签发。

    “不过等到这次战事结束之后,辽东这片土地也将会变成一片祥和之地吧份!”

    施琅的神情是乐观的,身为年轻人的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却是跃跃欲试,想要大展身手。

    “希望吧!”

    吴杰却是不那么乐观,或许随着年事渐长,他所考虑的东西要更多一些,加上在辽东驻扎这些时日,与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打交道越多,他反而越是觉得,这里想要维持像大员岛那样的祥和,却是不容易的事情。

    想当初,大员岛上土著的桀骜,与如今辽东吴杰他们所接触等少数民族如出一辙,洪门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才彻底将其降伏收为己用,而现在洪门已经确立了进军中原的主址以后,每在辽东多消耗一分实力,在中原就少一分胜算。

    吴杰并不清楚,为什么李天养他们执意会要先绞杀大清这个的已经日落西山的势力,再图南下,在他看来,这却是得不偿失的选择。

    经历了与洪堂军队的数次大战,后来又遭遇了叶赫部族的叛乱,大清八旗精锐的实力可以说是十去七八了。

    去岁冬季,大清铁骑为了应付过冬,向西方蒙古草原和北面原始丛林大举清剿,凡是入眼的任何活着、能动的动物,都是他们的目标。

    即便如此,去岁大清部族族人与牧群也因为粮草、燃料储备不足,却是活活冷死、饿死无数,更是让大清王朝的局面雪上加霜。

    唯一庆幸的,是他们与叶赫部族暗中达成了和平契约,后来范文程几次再亲身出使叶赫伊通部,通过其口灿莲花的言辞,让伊通萨克奇族长悄悄支援了一部分物资给对方。

    不过如今既然大本营已经做出了决定,吴杰也只能是极力配合大本营,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洪门辽东战区的异动,让一直就防备着洪门的大清王国,以及叶赫伊通部,都莫名感到揪心,纷纷出动更多人手前来打探消息,确认信息。

    “师部斥候营、特战营全部出动,我不希望在前线周边二十里范围内,出现女真蛮子的骑兵。”

    前线辽阳城的尚可喜,会同弓长岭城堡的耿仲明等人,抢先一步布局战场,开始对前线阵地渗透进来的女真斥候进行清洗。

    洪堂军队越是这般动作,大清王朝和叶赫伊通部首脑也就越是担忧惶恐,随之开始对麾下部众军队发出集结号令。

    崇祯二十二年十月初十,第一批运送过来的物资抵达凤凰城,随后源源不断的物资与战士开始陆续到达,让凤凰城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

    当然,洪堂军队在辽东战区的兵力已经足够,大员岛运输更多的还是物资弹药方面,故而这次北上的洪堂军队总数不足万人,但是随着物资先一步抵达,吴杰就可以下达攻击命令了。

    “先锋军由尚可喜第一师担任,左右两翼耿仲明、孔有德第三师策应支援尚可喜一师,即时出击。”

    凤凰城吴杰的命令方一抵达前线阵地,早就已经蓄势待发的尚可喜第一师和耿孔二人的第三师就此加足了马力,汹涌而迅猛地朝着北方的大清女真之地进发。

    辽阳尽在洪堂军队手中掌控,也就意味着在大清盛京京师与洪堂军队之间,却是没有几个可以防御的重镇,轻易拔除了大清驻扎在盛京、辽阳之间的据点之后,花了五日时间,洪堂军队就已兵临大清版图最大城池、也是大清心脏之地,盛京所在。

    此时大清盛京城中,早已是旌旗密布,之前洪堂军队的异动虽然让大清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杀机显露之下,大清人也没有轻疏大意,却是提前征调八旗子弟与汉人军队驻扎城中,正好赶上了洪堂军队的攻击。

    率先抵达的尚可喜也不着急,面对高城坚墙竖立在前的大清王都,洪堂最强大的攻城武器,却是还落在了后面,与随后策应的耿孔一师,紧随在尚可喜部队之后,即将到达与尚可喜一师汇合。

    “终于要有一个结果了!”

    尚可喜此时心中感慨万千,论起跟女真人之间的故事,恐怕尚可喜、耿孔几人可以说是洪门当中最多,也是历史最久的。

    从年少时跟随父亲投身毛文龙麾下开始,尚可喜的记忆里就满满跟女真人刀枪相对,你死我活的场面。

    曾几何时,他们汉人军队还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高大城池背后,或是偏远海域之外的海岛上,与女真人对峙着。

    而现在,他们汉人的军队却能够长驱直入大清人所谓的龙兴之地,兵锋直指大清皇帝所在的王都之中,即将展开一场擒贼擒王的决战。

196 狠辣() 
大清王都盛京之下,密密麻麻扎着无数营寨,随着耿孔二将领率领的队伍赶来与尚可喜汇合,已是将数里方圆宽的大清王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