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5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多尔衮他们就已经预料到了如今可能出现的情形,因而放弃了当初想要将占据明境作为发展之本,只是碍于大部队需要紧急驰援国内,又兼且归途最近之路被洪堂死死挡住,被逼绕道之下,这动作才小了许多。

    但是留守的鳌拜、索额图等主持将领却是没有收敛动作,这些时日在孙传庭一部没有渡江之前,他们除了镇压各地叛乱之外,更多的时间便是放在了搜刮四境的任务上。

    无数原本自以为稳坐钓鱼台的地主士绅,被翻脸无情的清军将士劫掠屠戮,举族大姓被直接灭口的事情数不胜数。而那些原本就因为天灾、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们,在大清人眼中,就跟那草原当中的牲畜一般、甚至还不如牲畜有价值,除了壮年男丁被收为奴隶何家其余老弱妇孺等拖累,直接被其残酷地屠杀掉了。

    因此,北方如今地盘当中,不仅地广人稀,而且家族势力也被一扫而空,即便有不少北方大族跟随大明朝廷一起南下,到时候即便这些北方士绅在大明重夺回失地,回归北地之后,其再次将失去的土地收回,甚至从中渔利不少土地到家族当中,但是相比北方庞大的无主土地基数,却是足以让大明朝北方幸存下来的百姓了。

    到时候,将无主的土地重新等级造册再分配下去安置流民,既能让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同时还能让流民被土地束缚住,不再危害国家安全。不出两年时间,这些获得土地的百姓就能重新缴纳赋税,做出贡献了。

    而以当前无主土地规模来看,到时候大明朝北方的赋税将会比之前要高上数倍以上,毕竟没有了士绅贵族藏匿土地、因政策原因不需要缴纳税赋等等,却也能让大明朝北方财政重新焕发生机。

    如是种种,对于大明朝中内阁那些个大臣们来说,其实心里跟个明镜儿一样,这也是他们催促着孙传庭重新打回北方、夺回京城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洪堂来说,到时候重新夺回北地的大明朝,因为有着洪堂这一个已经出师东北的存在横隔在大清与大明之间,他们却是少了太多麻烦,便能腾出手来重新收拾大西张献忠和大顺李自成两支叛乱起义军了。

    等到收拾了两支起义军之后,再没有其他负累的大明朝,接下来就该是对付洪门这个最后的心腹大患之时了。

    当然,真要等到大明朝收复国内失地,收拾掉两支农民起义军,那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于洪门而言,到时候局势发展如何,洪门壮大到什么地步,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是终归作为领导,应该有的远见是需要的,琼州这块土地上的官府至少还是听命于大明朝,到时候在暗中做点手脚、刁难一下石碌矿场的开采,对于洪门来说风险都不低。

    与其如此,那么还不如将局势掌控在自己手中,弓长岭矿藏的勘探越是仔细,给予洪门的惊喜也就越发,不仅仅是弓长岭上有这铁矿矿脉,就在方圆数十范围之内的丘陵当中,也有着品相极高的铁矿存在,这简直就是向来缺铁的华夏大地上不多的一块钢铁宝地。

91 暂时的和平() 
弓长岭,如今洪门发展重心之地,源源不断地物资都在朝着这个地方汇聚,而在弓长岭这座并不算很高的山岭之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万丈高楼平地起,虽然洪堂军队弓长岭堡垒并没有太高的城墙,但是就地取材的石材和水泥结合,修筑一道三四丈高等城墙,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开采石材奢侈到使用的是发现的铁矿石,颜色斑斓的铁矿石在利用火药进行采掘的情况下,对劳力的需求降低到这个时代的最低。

    洪堂工程兵、从石碌矿场抽调的技术员,已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观察矿石的走向脉络,在关键位置上钻取一个一尺多深的洞,随后填满火药封死,一点燃引爆,最终如那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一下子崩掉崩碎数丈方圆的巨石矿石。

    有了这些石材,再辅以水泥钢材的填充筑型,很快便让弓长岭的堡垒平地而起,成为周边丘陵地带最是显眼的人造建筑。

    而就在弓长岭的背后,与大清辽阳城堡相反的方向,打着开筑石材的名义,先期投入验证矿脉品位的矿场已经开工,第一批熔铸出来的生铁被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起,堆放在严密防守的库房当中。

    相比石碌矿场的产出,弓长岭矿场这边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石碌矿场那边铁矿石产出丰富,但是想要将矿石熔铸成生铁,需要大量的燃料。

    随着洪门对煤炭的使用开发,普通矿场使用的木材、木炭等燃料,早已落后了太多,成本极大不说还极浪费原木,破坏自然。

    而煤炭燃烧热量比木材高,燃烧温度和时间更是不用说,其优越性自然跟木柴不在一个档次上。

    石碌矿场产铁却不产煤,不管是就地熔铸生铁,还是开采出来之后送到大员岛上熔炼,其在运输上却好消耗太多资源和资金,却是不比弓长岭这边,既有铁矿同时还有煤炭产出,完全能够就地取材,成本将会压到极低。

    当然,弓长岭铁矿也不是没有缺陷,前期产出的生铁熔炼成钢材之后跟石碌矿场的钢材进行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石碌矿场的钢材要比弓长岭钢材性能要优越太多。

    这其中的材质偏差,源自于洪门研发院还没有破译出来的其中微妙元素参杂,这却又涉及到一门到如今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太多突破的学科……化学,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以弓长岭钢材铸造出来的火炮,就算在材质上要差上石碌矿场出产差上一筹,但是较之这个时代的其余任何一家火炮生产商,仅是材质上的优势都极为明显。更别说已然获得了西方先进铸炮技术,结合洪门研发院自己研发出来的技艺,其铸炮工艺可以说已然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

    两厢结合,洪门利用弓长岭生产出来的火炮火器,却也依然拥有天然优势,可谓是供不应求的货物。

    除了这些必要等防御工事外,洪门还额外在弓长岭、凤凰城、帽盔山等据点之间,开始修建一条贯通彼此的道路方便洪堂军队之间的行军和援助。

    大清人还是不太注重这些基层的建设,整个东北除了那些重要城池据点之间,修筑有一条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道路之外,连通其他地方的更多的都只是一些野草覆盖、灌木丛生的山路和小道。

    而在民间,被安置在后方的百姓们除了在分配到他们手中的土地上开垦耕作之外,农闲之时为了填补一下家中开销、赚点小钱,他们也会在洪门民政部门的带领下,修筑一条条连通他们田地的灌溉水渠。

    东北的水资源同样丰富,只是北方的大清官府、大明官服从来都不愿意在这鞋方面投入太多,故而使得一出现天灾就会让底层的百姓们民不聊生。

    而洪门不管是在他们的大员岛,还是在吕宋群岛那边,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民生建设,像事关百姓生活和生产的道路修建、灌溉水渠的修建等等,洪门从来都不吝啬于投入。

    刚刚秋收过去,天气渐渐开始转凉,第一季的粮食作物已经开始收货了,玉米、土豆、红薯等等西洋人传来的农作物,口感和食用上或许百姓们还需要习惯,但是却也让百姓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希望之光,心中充满了干劲儿。

    东北的黑土地从来都不是贫瘠之地,后世之时号称粮仓不是浪得虚名的,虽然洪门如今掌控的地盘当中,很多土地都还只是新开垦的新地,还有的则是误了时节补种的粮食作物但是肥沃的土地加上并不算挑剔土地的农作物,依旧让这个秋季的洪堂东北地盘上,百姓们有了明年开春之粮。

    当然,想要真正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还是差了一些,农民们再是勤劳肯干,土地再是肥沃,农作物再是易生长高产量,却也难掩之前的大战,随民间的影响。

    无数的土地因为战乱,百姓们不敢走出坞堡去种植,还有更多种植了农作物的土地,干脆被战火所破坏,无有收成。

    至少在今年和明年,东北这边的百姓,还要更多依靠洪门大员岛和吕宋群岛方面的粮食支持。

    于此同时,因为跟大明朝廷达成了谈判契约,洪门外务局还有南洋商会的代表们,纷纷拿出了他们的十二分能量,在大明朝的流民之间穿梭,诱惑着一户户无有着落的人家,前来北方,进行开垦、工作。

    南洋商会在东北的投资,涉及到在大员岛和吕宋群岛都不开放的铁矿、煤炭开采,这也是他们一直不遗余力支持洪门在东北战事的前提。

    如今暂时占据了辽阳以南的大片土地,找到了让人侧目的弓长岭铁矿,煤矿,若是这群商人不想方设法促成洪门对这些矿场的开采,那就实在对不起他们商人的身份了。

    而开采铁矿、煤矿,然后熔铸成钢铁等材料,进而加工成南洋商会成员无人不流口水的火器、蒸汽机等等洪门特有产物,需要的除了原材料,更多的还是人口劳力。

    故而这些商号掌柜东主们,挖着大明、大西、大顺的墙角,将一批批人口运送到东北来,填补着东北人口的缺失。

第1456章 局势严峻() 
相比南洋商会对东北的开发,洪门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对洪堂本部军队的扩张上。

    既然已经决定对大清动手,那么李天养他们就不再局限于掌控东北这数百里山河的土地而已。

    洪门上下中高层都轻斥一个事实,就算他们洪门不再对大清人动手,固守于当前地盘之中,大清人夜绝对不可能放任在他们身边,有洪门这个敌人存在。

    而当大清人朝堂权利之争平息,军队的伤口风干以后,他们势必会再一次出兵攻打洪堂本部。

    到时候,有了之前等失败作为教训,大清人的再次出击,势必将会是一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不是洪门彻底败走,就是他们大清人三四代人建立起来的基业,在这一战之中被战争消耗掉,彻底失去属于他们的荣光。

    大清人其实很清楚,若是不能在洪门站住脚跟之前,彻底将洪堂军队打出东北去,以如今他们原本可以收获无数资源来填补空缺、最后却沦为空想的关内资源,该有被洪堂在去岁摧毁破坏得一塌糊涂,多少部族牲畜百不存一,人口被俘被杀的情况下,即将到来的寒冬之中,还不知道要死多少族人。

    女真人的人口基数本就不大,这也是一直以来掣肘他们发展的最大缺陷,如今再被洪堂军队损毁超过两成,寒冬到来之前若不能有效解决底成百姓牲畜的粮食缺口,又不知道将会有多少族人折损。

    如是种种,消耗的都是他们大清女真珍贵的人口,也是他们未来壮大王朝的基石。

    正是有着这种明智的见解,大清王朝当中的高层贵族们的权利纷争渐渐出现了明朗局势,多尔衮亲王的实力和盟友还是要比豪格、代善他们强上一筹,逐渐掌控了大清局势。

    当然,这也跟豪格、代善两人有意让步有关,政治从来都是一场妥协的艺术,在事关大清未来生死面前,所谓皇位之争,即便自己获得胜利,其实也不过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两败俱伤而已。

    而恰恰大清王朝的底蕴,却是经受不住这种内部的消耗折损,在范文程、索尼等有远见的大清忠臣的带头劝说之下,豪格他们两位有意争夺皇位的亲王也渐渐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多尔衮也不是无能之辈,何尝不知道此时的皇权之争,带给大清的除了坏处几乎没有益处,唯一得利只会是个人而已。

    这对于有志于天下,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来说,却是绝不允许的,他自认为有比肩先皇父努尔哈赤、皇兄皇太极的才干,却不成想刚刚准备大干一场,打开了大明宿敌的门户,却又突然跳出来一个洪门挑战他们的地位,直接杀到了他们大清地盘当中。

    而且这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敌人,给大清带来的破坏,甚至比大清宿敌大明王朝多年带来的破坏更深,甚至都已经影响到了大清的未来基业与前途。

    范文程等汉臣自发站出来从大清未来着眼,将如今大清局势摆在明面上,用事实告诉多尔衮、代善、豪格等亲王,他们皇亲国戚再如此内耗,让洪门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站住脚跟,建立起一座座堡垒来,到时候头疼的只会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人。

    大清这一代的皇族子弟,其他好处不多,但是在团结一致这个问题上倒是出乎意料的一致,或许这跟他们大清一直以来生活困苦,更需要团结才能活下去有着很大关系。

    故而,虽然明知道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事关生死,但是在范文程等文人的劝说下,多尔衮、豪格、代善、努尔哈朗等亲王纷纷坐在一起,开始协商着彼此等妥协。

    实力更强的睿亲王多尔衮自然获利不少,至少他摄政亲王的实权还在手中,而努而哈朗、豪格他们也不是没有收获。

    郑亲王努尔哈朗希望皇太极子嗣坐在皇位上,豪格不再会被多尔衮暗中夺权、代善亲王则不用担心之前失败成为替罪羊。几方之间的磋商,最终得到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条件,就此让大清皇权之争落下了一个暂时的帷幕。

    随后大清人开始舔舐伤口,扩充兵员,发动八旗部族,为接下来的大战再次做起准备来。

    即便明知道大清国力在轮番的战争当中,实力消耗太多,部族战士已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可是一日不将洪堂军队赶出东北,他们大清头上一日就不得安生。

    清朝人的动向,一直都在洪门外卫的严密监视当中,这些年通过各种手段安插间谍在大清国内,虽然很多间谍地位身份卑微,但是却也能打探到不少清朝的动静。

    李天养和吴杰他们没有想到,大清人的权利争斗却是比汉人的权利纷争要来得干净利落,既然做出了妥协他们这些竞争者很快便调整了心态,开始配合起来积极筹备起下一场战事的各种准备。

    有鉴于此,李天养他们也开始加快了速度,在笨港联盟和明朝流民之间的招募力度也在加大。

    好在笨港联盟当中仅存的那几个独立势力,也是有了松动的姿态,随着黑豹部族族长法力兀渐渐老迈,其内心也开始倾向于举族归驸在洪门之下。

    特别是玉山、侏罗山社和莱克部族在归驸洪门这一年多等时间里,虽然族人战士死伤不少,但是同样的,他们的收获也是极多。

    从东北搜刮而来的战利品,李天养他们却是没有藏私,按照功劳出力等原则,公平公正地分配到了各个出力部族当中。而红门本身的奖励,各种以前并不出售给土著的火器,也在这些部族真心归驸洪门之后,再无任何刁难地就能让这些部族战士掌握起来。

    甚至于之前一直引而不发的各类新式科技,洪门也毫不吝啬地送给了这些再不分彼此的部族成员手中。

    砂糖熬制方法、牙膏制作技术、桥梁建筑技巧等等,以前洪门秘而不宣的秘密,如今却是成为了土著人人人都能学到的好东西。

    

第1457章 北援() 
土著部族的归驸,对于洪门来说是一件大幸事。

    虽然整个笨港联盟土著部族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五六十万人,不过因为早年间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到如今虽然有着洪门的帮扶,逐渐摆脱了落后饥饿的环境,直到现在他们这些部族当中年岁超过五十的中老年人不足十分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