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5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登部队的洪堂将士悍不畏死,在一开始就如蚂蚁攀爬一样,利用登城梯、钩索等器械,往上灵敏地攀登而上,却是很快便登上了城池,越过女墙在山海关的城头站住了脚跟。

    紧随其后的庞大攻城器械,却也同样经历了一些麻烦和抵抗之后,来到了城门之前,数十人主持着笨重的攻城锤一次又一次地击打着城门口摇摇欲坠的大门。

88 强大来自实战() 
“看样子,要不了一两天的功夫,咱们就能在山海关的城上庆贺了呢!”

    就连信心十足的尚可喜,都没有想到,这大清军队的战斗力却是低下至如此境地。

    固然,大清军队在山海关中的军队数量并不算多,仅有万余之数,但是实话说洪堂军队的数量,也不过深刻他们对手的一倍不到而已。

    虽说看起来这多出近万数量的士兵数量不少,散播出去也是人山人海的,奈何尚可喜他们攻打辽阳也好、守御辽阳等城池也罢,经历了动辄数万、数十万规模的大战之后,此时回头看这两三万之间的战斗,却是也觉得至少应该要花些功夫才对。

    但是这才开始攻城不过大半天的功夫,尚可喜他们怎么看这山海关的城防也是摇摇欲坠,似乎只要洪堂将士再加把劲儿也就能让城中的清军将士崩溃了。

    “那还不好吗?早点打完这一仗,咱们也好早一点回防弓长岭,说不得咱们的行军已被大清王国内的女真人给察觉了,人家也在调集兵马准备杀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呢!”

    跟着尚可喜一起攻打山海关的,还有之前一直被吴杰他们所误会的耿仲明,此时他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是嘴中所言却是有些老成持重。

    其实在耿仲明心中也在庆幸,当初没有鬼迷心窍地应承下大清人的许诺,反叛洪堂,如今洪堂在击退了大清以多尔衮亲王为首的主力大军之后,却是已经凸现出了一股争霸天下的气势来。

    连这个时代东方最为强大的大清铁骑都已奈何不了洪堂军队,在野战和攻防战中洪堂军队都经受住了大清军队攻势,这也就意味着洪门李天养这些年来渐渐展露出来的野心,有了承载的主体,实现的可能。

    如此一来,留在洪门之中为洪门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远比大清朝中那些眼前的利益更加让人心动。

    别忘了,洪门真正名震这个时代的杀手锏,一直以来可都不是他们的步军和骑军啊,而是在海上纵横无敌的水师舰队。

    或许在如今辽东战事上,洪堂水师所能施展的舞台不大,可是真要走到争夺华夏主导权的地步上,一条黄河、一条长江,以及围绕两条血脉之河散布出去的各种支流,却是洪堂水师一展身手的大舞台呢!

    一边庆幸着当初虎被李天养一封书信给震慑住了他们内心中的野心和欲望,耿仲明如今却也在加倍努力,贡献着自己的能力才干。

    “说得对,那咱们要不再加把劲儿,在肖师长他们到来之前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城池,给肖师长他们一个惊喜?”

    尚可喜也一改对耿仲明他们的偏见,虽然在暗地里与耿仲明因为出身相似而与其有着些许合作,但是内心里尚可喜依旧还是不大看得起耿仲明他们的数易其主。

    直到如今在微妙关头,耿仲明他们经受住了考研,主动展示了他们对于洪门的忠诚,尚可喜这才放下对耿孔二人的成见,转而对其报以诚恳地态度相处。

    “尚大哥你发话就是!”

    耿仲明脸上笑容依旧,默契一笑回答道。

    “传令下去,第三团全体出动,给老子压上去!”

    手中的一支后备军队在尚可喜的号令下,飞一般越出阵地壕沟,冲上了前方激战正烈的战场。

    于此同时,就是那么凑巧的,早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南城门,在攻城锤的无数次撞击之下,发出嘎吱嘎吱地刺耳之声,轰然往后倒了下去,同时还能听到门后凄厉地哀嚎之声,那些都是门后奋力阻拦的清军战士被城门倒塌所殃及等池鱼。

    “冲啊!!”

    “呜!!!”

    整个洪堂军队上下齐齐振奋,随着南城门的洞开,让洪堂战士们再也不用攀爬陡峭的城池高墙了,七手八脚将阻挡在前的功臣攻城锤往后拖曳,丢在一旁之后,之前作为大力士操作攻城锤的数十战士首当其冲,冲进了黑黝黝地山海关南门之中,随即从城门之中发出一阵阵厮杀之声、武器碰撞之声。

    而紧随其后的,是一队又一队的洪堂战士们,混乱之中却又保持着有序等阵型,蜂拥却又不乱地往城门之中拥去。

    城门洞开,其实也就意味着山海关等陷落成为了定局,仅仅一个白天的功夫,洪堂军队就已经打开了这天下第一关的城门,胜算在握了,足见洪堂军队在战场上磨砺了快一年之后,不但没有因为战友损失惨重,而变得衰弱,反而更加强大起来。

    身为这一支铁军的指挥将领,尚可喜和耿仲明两人自然是以率领这么强大一支军队为荣的。作为曾经在明朝军队当中做过将领,见识过明军和清军差距的人来说,尚可喜和耿仲明两人不得不承认,这洪堂军队的操练真的可以说是冠绝这个的时代。

    天色入夜之后,战事也依旧没有停滞下来,尚可喜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尽早结束战争,至少是能在肖秀荣一部到来之前结束战争,这样的话他们夺城之功就能少一人分润了;而清军守城将领也是一名女真人,以其心怀的骄傲之心却也不甘心就此被洪堂军队打败,故而带着残余的清军士兵,在城池巷道黄子健,与洪堂军队展开了巷战。

    曾经最为艰难的攻城战很快终结下来,但是没有想到在入夜之后这巷战所带来的麻烦,甚至还远比攻城战更加难缠。

    这倒也是,随着入夜之后,视野变得对洪堂军队的推进更为不利,而清军战士虽然在修缮城防之上不算尽心,可是其在平日里休息之时颗少没有下关中到处游荡,寻找乐趣,对于关中地形自然更加熟悉。

    一夜激战之后,洪堂军队却也只占据了整个关内地势中的五分之三左右剩下五分之二还依旧掌控在清军将士手中。

    如此一来,却也给了从宁锦一线赶过来的肖秀荣一部一万将士一个分功等机会。

    当肖秀荣一部大军赶到,随即便进入关中展开对清军士兵的围剿,以及天色见亮,带给洪堂将士视野的开阔之后,清军昨夜所带来的围堵之势,很快便分崩离析了。

89 四面楚歌() 
山海关的陷落,在洪堂上下的预期之中,但又出乎意料之外。

    整场对山海关发起的攻击,从开始到结束,竟然只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就彻底拿下了山海关。

    随即之后,尚可喜他们便将山海关交与了肖秀荣一部,转头带着剩下的将士头也不回地跟随在清军溃兵的身后,一路杀了过去。

    以洪堂军队在山海关中耽误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关外大清王国的女真人反应过来,毕竟有宁锦一线防御工事横隔在大清与山海关之间,让其信息传递却是要麻烦许多,多绕些远路。

    这样一来,尚可喜他们甚至还能趁机而至遵化、喜峰口一带,将这原被清军所掌控的连接关内关外最后一处据点给拔除掉,却能让大清留守在关内的军队成为瓮中之鳖,几无幸理。

    如能拿下遵化、喜峰口的出关据点,京城当中鳌拜等大清军队必然会跟明军誓死一战,既为生存而战,同时也能让明朝孙传庭一部实力大损。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对于之前并未想过要攻打喜峰口、遵化的洪堂军队来说,临时改变计划,却也成了常态。

    参机处的成立,便是些年来洪堂军队一次次临战指挥之时,改变计划来配合战场变化,最终最大化洪堂利益的保障。

    不比古时其他王国主帅,每每作战只是都需要主将有着深厚的战略认知和聪慧等才智,才有所谓的名将之言。

    而在洪堂军队当中,实话说吴杰、吴超、肖秀荣之辈固然算得上是知兵之人,但是真要说他们是多么明智的将才,却也有些高看了他们。

    到如今洪堂军队能有如今的成就,几乎做到了每战皆有收获,再不济也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功劳,都需归功于洪堂参机处的群策群力。

    正是有他们在吴杰、肖秀荣这些主将身后查漏补缺,制定详尽计划,才能让洪堂军队在一次次战役当中,临时变换计划战术,让洪堂军队总能做出最正确的应对,进而积小胜为大胜,获取最后的胜利。

    如今这番临时变计,也同样出自洪堂参机处之手,然后被主将尚可喜所采用,命令下达到各营团之中,执行了下去。

    连山海关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城,在洪堂军队面前都没能抵挡住洪堂军队多少时间,更别说像喜峰口、遵化这样的据点了。

    本来这些据点当中布置的兵力就没有山海关多,城防建设夜没有山海关雄伟,故而最终几座据点可以说在洪堂尚可喜他们的攻打下,以一天一座据点的速度,不到一个星期,便将遵化等据点掌握在了手中。

    此时,大清固守京城的鳌拜等人也得知了山海关陷落、遵化后路被围堵攻击的消息,却因为被孙传庭一部明军给困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座座据点落入到洪堂军队等手中,自己的退路一步步被关上。

    此时京城之上的激战也在继续着,明军在一开始便将刚好从洪门手中获得的大威力火炮运送到孙传庭手中,进而直接用在了攻城战上,都不顾及京城当中的名胜古迹,足见明军的决心了。

    连大明皇帝都已然如此舍得,作为临战主帅的孙传庭自然更是戮力用心,发动手中军队对京城展开了持续不断地攻势,力求尽早占据京城。

    而当洪堂军队占据山海关的消息传来之时,不仅仅是鳌拜等清军主将获知消息,没过多久孙传庭一部也获知了这一消息。

    先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督师孙传庭是感到欣喜若狂的,他清楚山海关的沦陷,对于大清关内驻军来说,自然会带来极大的变动骚乱,对于己方的攻城来说有利而无弊。

    这从清军这一两日的守城态度趋于疲乏,就能察觉到这一消息对于清军士气的打击了。

    但是紧随其后传来的洪堂大军西进占据喜峰口、遵化一线的清军后路所在,孙传庭却是开始有些厉色了。

    兵法尚且有云,围三阙一,意思是不能将所有退路都给围堵住,这样只能让被围之军出现拼死一战的决心,反而会让彼此陷入到持续的决战当中,直到一方彻底战败。

    而在孙传庭他们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清军在自己的持续攻击下,被迫放弃京城,带着大军往后退走离去,回到关外去,这也算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

    明军如今能战之兵,除了己方这一支大军以外,就只剩下两湖一带抵御大西、大顺两个农民逆贼的左良玉一师了。

    不管是出于保存大明有生力量为考量,还是为了让自己手中权力不至损失太过,亦或者指望这大清军队退回关外,去跟关外洪堂军队战斗,孙传庭实际上都不愿意看到跟清军鱼死网破的情况。

    但是事情却是不遂己愿,洪堂军队搞出这么一件事情来,明面上似乎是帮助孙传庭一部做到了关门打狗的局面可实际上却是在逼迫大清鳌拜军队,在京城当中跟孙传庭一部来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事。

    果不其然,刚刚才因为山海关城防失陷,而气势有些低迷的清军士兵,如今又因为喜峰口、遵化一线通往蒙古草原的退路被洪堂军队给关上了,彻底没了退路的清军士兵,一下化作了一支哀兵之师,其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实力,却是顿时间又高出了一大截,让随后攻城作战的孙传庭一部伤亡大增。

    若是按照正确的战术的话,此时的孙传庭应该停止对京城的攻势,让这一支哀兵的气势自行回落,等到过些时候之后自然而然便能更加轻松地攻城了,毕竟这钢不可久的道理在兵书上早已记载了。

    但是孙传庭却是不敢下达这道命令,因为他很清楚,此时远在南京的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内阁的大臣们,才不管什么哀兵必胜的道理。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明军占据优势,又有朝廷下血本支援的火炮,若是再不能拿下京城,那岂不是让那个大西儿、大顺逆贼一直看他们大明王师的笑话吗!!

90 深谋远虑() 
重新夺回遵化、山海关,对于洪堂来说意义不小,其中最大的好处却是在长远未来,洪堂若是从东北入关,其门户掌控在自己手中,无需更多损失便能长驱直入,兵逼顺天府、大名府。

    到时候,不管京师在大明、还是大清手中,对于洪堂来说,真要出兵之时占据京城的把握必然极高,对于士气等提振却是极大。

    而且,以眼前的发展来说,光是在弓长岭一线发现的钢铁、煤矿,就已经足以打动洪门未来发展重心北移了。

    毕竟,想要走上争霸天下的棋局当中,除去人口、金钱底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资源底蕴,需要考量。

    特别是对洪门来说,他们的特色与优势就是在火器和先进的科技上面,可无论哪一样对于钢铁和煤矿的需求都是极大的,这也是至今为止钳制住洪门发展的一大阻碍。

    石碌矿场一年产量将近十万斤生铁的资源,对于洪门来说都是杯水车薪,无论是制造枪炮还是制造蒸汽机、更别说那吞噬钢铁的大户铁路和火车了,让洪门一直都饱受着缺铁之苦。

    因而在关外东北弓长岭发现了一个巨量的铁矿脉之后,洪门就准备将其工业基地搬到东北来了。其中有源自于李天养在后世记忆当中东北一直都是重工业基地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日后跟明庭翻脸做着长远打算。

    现今的石碌矿场,在洪门与明庭谈判之后,暂时没有了危险,倒也能够让洪门依旧拥有钢铁资源来源,甚至随着孙氏投入物力财力扩张矿场,将在随后给洪门提供更多的铁矿资源,以解洪门燃眉之急。

    但是从长远看,琼州毕竟不是洪门的地盘,现在明朝与洪门处于蜜月期,外有大清这个双方的敌人,内还有大西、大顺两个心腹之患,明朝内阁和崇祯皇帝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跟洪门决裂,平白让大明四处受敌。

    但是大西与大顺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一直以来都是明朝军队的手下败将,这些年若不是大清朝在外牵制,这两伙农民逆贼,早不知道被明朝收拾多少回了。

    如今看起来大明损失了北方大片疆域,但是就像之前曾说过的那样,大清朝入关军队虽然对北方各地带来血光之灾,但是同样的,也让北方的难民、士绅之家出现了更多的损耗,即便如今孙传庭重新夺回黄河北地,其需要照顾的流民百姓,不足之前的一半。

    更让人高兴或是悲哀的,是北方中坚阶层的本土地主士绅,很多都舍不得在当地的基业,以为大清人好歹也还需要有名望的当地人士巩固权力,收拢人心,却是有些底气地留在了本地当中。

    却不成想当大清主力得知关外大本营被洪堂偷袭,多尔衮亲王决意折返之后,其本部却是再也收敛不住手脚,只想着能捞上一笔就走了。

    当时多尔衮他们就已经预料到了如今可能出现的情形,因而放弃了当初想要将占据明境作为发展之本,只是碍于大部队需要紧急驰援国内,又兼且归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