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5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这辽阳城那边、宁锦线那边都需要明朝军队驻守,若是他们真还有多余的支援队伍存在,那么他们大清当初也不会这么轻松就打进关内去了,至少这一支明军完全可以硬碰硬跟他们清朝军队来一场正面对决的。

65 恍然大悟() 
洪堂新来援军凶猛的冲击,被蓄势以待的大清守军死死拦了下来。

    最为拼命的,是原本应该守卫在多尔衮身边的那五千步兵,临行之前这支步兵额真刚林被多尔衮叫到一旁语重心长地一番谈话,让其深知肩上担子沉重。

    若是他们这一支军队无法挡住新来明军的冲击,让其杀到战场中央去,就会让好不容易出现的胜利局势,重新被拉回到起点。

    而这一支明人军队的战斗力,早已经在这几日持续不断的战斗当中,获得了清人将领们的认同与尊敬,就连向来有些看不起汉人的多尔衮都不得不承认,这一支不知道哪里杀出来的明人军队,是完全能跟他们清军八旗子弟兵相提并论的存在。

    望着远处刚林带领部队挡住了汉人援军的冲击,多尔衮肃穆的神情也算是松了一分,只要刚林能为战场中的大清军队争取到一些时间,等到他们中线的军队收拾完战场,回头再来收拾刚刚来援的明军,也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传令下去,本王要在日落之前看到这支明人军队主将的脑袋!!”

    多尔衮也无法估算刚林他们能为战场主线争取多少时间,他如今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加紧时间让中军将士赶紧收拾掉主线战场。

    “嗻!!”

    一时间,中央战场的战斗更加激烈。

    清军后方的动向,坐镇中军的多尔衮亲王没了过多防卫的事情,却不知道正被他们身后一双暗中关注的眼睛给发现,随即这一双暗中窥视的眼睛主人,骑上一匹战马,消失在远方密林之中。

    “终于到了该咱们露脸等时候啦!!”

    暗中窥视的人,原来却是洪堂骑兵师安先国一部,他们仗着骑兵的高机动性,在敌后辎重重线上搞了一出大闹剧瞒天过海之后,转头便疾驰绕道杀回凤凰城周边。

    而其本部七千骑士,其实早在大决战开战之初就已经到达了主战场附近,只是在与吴杰他们主力联系上后,便潜伏了起来,躲在一旁悄悄窥探主战场中的情形。

    此时获得斥候回报多尔衮主战指挥的破绽,第一时间安先国便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战机,还不等跟吴杰商议好的信号升起,他一拍板便决定独断独行一把。

    于此同时,洪堂中军斥候也发现了多尔衮后队的动向,随即便向中军吴杰汇报去了,只是因为其要绕过主战场混乱的地形,其回到中军吴杰指挥部所在,却是要比安先国等斥候要晚上不少时间。

    等到吴杰接到情报,并准备发出与安先国他们商议好的消息时,却蓦然发现在大清后方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小的混乱,由此可以猜测其中必然有了变故。

    而在双方战场之间,除了彼此之外还有谁能、谁敢在这个时候出兵呢!

    只是稍加思索,吴杰他们便能明白,极大可能是安先国的洪堂骑兵师抢先察觉战机,便同时发动了攻击。

    对此,吴杰也只能飒然一笑,作为战场老手,吴杰同样明白兵书中那一句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虽然自己与安先国他们有过约定,但是对方同时也有很大自主作战权力,在发现战机之后也有权利发动攻击。

    又杀出来的一支明人骑兵,完全将多尔衮给打懵逼了,他怎么都想不通,这一支前身为东江镇明军的军队,其背后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源源不绝的援军出来。若以如今突然杀出来的明军规模来看,加上战场周围的其他明军其全部实力,都已经可以与己方正面交战而不落下风了。

    但是为什么这一支明军,却将整个中军摆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冒着极可能被击溃的风险,给己方军队设下此等大局。

    在这一支明军骑兵突然杀出来的那一刻,多尔衮心中就跟明镜一样知道,这原本明朗的胜利天枰,再一次陷入到混沌之中。

    而杀出来的明人骑兵师,其冲锋箭头却是径直对准了多尔衮所在的营帐和大旗。

    多尔衮此时却是无法了,手中后备军都被其全都派了出去,身边仅有的数百将士根本不可能是那一支从己方后面杀出来的骑兵军队对手,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却是将中军前移,与前方厮杀正烈的大清主力军队汇合一起,才能保证自己的中军大营不被对方直接摧毁。

    只是如此一来,后方中军所在的庞大物资却是只能被己方给放弃,任由对方摧残,反正不管胜败,这些物资也不可能长腿跑了,到时候该是回到自己手中,还是成为别人手中的战利品,也是后面的事情了。

    带着中军指挥紧急前移的同时,多尔衮却是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此时突然杀出来的两支明军到底来自何方,却是被其给猜出个七八分。

    这两支突然杀出来的明朝援军极有可能是对方从宁锦防线和一直滋扰他们后勤补给线上调集回来的原有军队,否则任他多尔衮想破脑袋,也实在想不出这明军既然有此强大实力,缘何却一直在作战之时愿意冒着极大风险做局。

    战场上从来不是那些所为奇计百出的主将施展手段的舞台,或许一次两次施用奇计是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但是接二连三施展这种计谋的将领,怕是会连自己的尸骨都被赔个底儿掉。

    真正的名将,从来很少会把自己等军队置身于危险之中,他们从来都是相信煌煌之师当以正为主、奇为辅的制定战略才是正道,什么以多打少、以弱击强,那都是不到逼不得已等时候才破釜沉舟做的事情,其风险与回报甚至往往不成正比的。

    这么一想,多尔衮也就释然了,只是此时此刻他才反应过来,却也是晚了,对方早就已经将军队调集完毕,儿自己原本跟他们对峙等队伍,却还在原本的位置上,想要归来汇合或是趁机在其他方向上获得战果,却已经是后面等事情,对当前的战局而言,没有丝毫的帮助。

66 依然五五开() 
洪堂骑兵师的冲锋,吹响了凤凰城下洪堂军队真正决战的号角。

    虽然按照吴杰他们的计划,还有帽盔山、辽阳城两支军队杀过来,方有此决战的,只是很多时候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有计议都不可能做到算无遗算。

    当契机出现的时候,若是不就此把握住,反可能会让那个己方失去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吴杰他们眼看着大清中军大营开始混乱动荡之际,他也当机立断地让身边警卫员吹响了冲锋号。

    当然,以此时此刻洪堂中军尚幸存的两万大军来说,这冲锋号的响起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在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接下来他们继续如此坚持,这场战局将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至于这变化从何而来,正处于激战当中的洪堂中军将士们却是并不知情,但是他们却是深信作为主将的吴杰不会欺骗自己,辜负他们对其的信任。

    原本因为大清骑兵的突击而渐渐濒临崩溃的战局,因为这突然响起的冲锋号角儿变得稳固,激战了数日之久的洪堂将士们压榨着身上最后一分力量,咬牙坚持着。

    坚持最终换来了回报,数日一来虽然与大清军队激战,可是洪堂将士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胜利的希望虽然他们并不清楚为何要在此时此刻做出决战姿态,但是军纪制度的控制下,他们却也不管不顾地,哪怕伤亡再大也没有因为同僚纷纷倒在身边而放弃抵抗。

    但是仅仅在冲锋号角吹响不过半天的时间里,整个战局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一直处于上风的大清军队,如今从他们的后阵开始出现了混乱。连带着,厮杀在第一战线上的彼此士兵们,此消彼长之下,原本步步紧逼的大清士兵开始没了之前的斗志和毅力,挥舞的刀兵也不复之前的果决,倒是给予已是苦苦支撑的洪堂将士们一个喘息之机。

    甚至很多奋战在第一线的洪堂士官们,口中一边呼喊起激励之言给士兵们打气,一边带头反扑回去。

    洪堂七千骑兵军队,从后面突进过来,其来势之汹汹、之迅捷,即便多尔衮提前带着中军指挥团队前抵至决战清军队伍之中,并很快调集步兵建立防线,却也没能给这七千已然展开速度的洪堂骑兵带来多大的麻烦。

    若是当时多尔衮手中五千八旗骑兵还在手中,以骑兵对骑兵的情况下,即便数量有些差距但是多尔衮也有自信能够让其将洪堂骑兵拦截下来。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当时派出手中骑兵,即便是此时陷入困境的多尔衮看来,也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若没有这支骑军突击明人军队的阵地,此时他们清军在正面战场有此优势,也不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然则此时对付明人骑兵最好的对手,多尔衮手中可用的骑兵却已是陷入到了人山人海般的前线之中,想要撤退回来没有半个时辰时间是不可能的事情。

    洪堂骑兵自然是不可能给予对方一个小时的反应时间,虽然多尔衮等中军大旗反应迅速,没有让洪堂骑兵给他来一个釜底抽薪,但是他们认准了多尔衮等中军大旗所在地,领着身后速度全开的骑兵大军,呼啸着杀了进去。

    第一波刚刚转过身来拦截洪堂骑兵的步军士兵,如被割麦子一般倒了下去,几乎没有对洪堂骑兵造成太大麻烦,直到深入敌军数百米内围之后才渐渐被其拦住了脚步。

    而此时洪堂骑兵前锋,距离多尔衮等中军大旗所在,仅仅只有十余丈的距离了。

    “殿下,要不还是放弃您的王旗,由末将带着它在此据守,您再往后退上一退。”

    大清黄金龙旗所在,一名汉人将领突然站了出来,却是原大明总兵,后兵败被俘后投降大清的陈名夏。

    陈名夏其人名声不扬,不过能在大明官场厮混的人物谁都不是善于之辈,如今既然降清以后自然都是希望能够往上攀爬的。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陈名夏现在突然提出担下重任,却也是借此向多尔衮表明忠心。

    “不!!”

    多尔衮眼神斗志昂扬,虽然如今局势对其并不友好,但是他反而因此激起了更大的决心和毅力。

    “把孤的王旗扎下去,从现在起,孤不再退缩一步!!”

    一身戎装打扮的多尔衮英姿飒爽,自有一番咄咄逼人的气势弥漫出来,让其身后紧随的一干文臣武将,乃至亲卫心腹无不挺起胸膛,一表其心。

    当多尔衮抽出长刀,站在第一线的战场上,亲手开始与明朝汉人的战士战到一起时,他所带来的强大动力,以及振奋都让其麾下的无将士为之一振,特别是女真和蒙古战士,更是个个恨不得为其挡避刀枪。

    此时的多尔衮,才是那个十四岁以后就征战沙场,为后金的崛起、大清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的****,才是那个能够让整个大清王朝都不得不妥协的摄政睿亲王!!

    “是个可敬的对手!!”

    后金王旗所在渐渐挺立而不动摇,让洪堂中军吴杰他们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那个别具一格气势的睿亲王面貌。此时已经不是他们彼此间第一次见面了,当时在山海关前,吴杰就已经跟这位睿亲王打过照面,交手过无数次,但是没有一次是像今天这般让吴杰近距离观察,这位睿亲摄政王在战场上拼杀舍命的风范。

    为了这一场胜利,吴杰他们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在多尔衮他们所以为,吴杰他们不敢将中军大营置于险境,偏偏吴杰却反其道而行。

    大清南下攻破了大明王都,这也就意味着大清人不可能放弃到嘴的这块肥肉必然会留下足够的人手在关内,以应对大明人可能的反攻。

    基于此必然之趋势,吴杰他们先是在辽阳城驻守,逼迫大清人分兵,或是在此牵制对方的南下速度;二来让安先国骑兵师在后勤补给线上不听袭扰,让其后方不得安宁,那么大清人势必需要派重兵巩固补给线;三就是在凤凰城与帽盔山一线誓死决战,将大清主力挡在这里,方便接下来的行动。

    而在一开始就执行的烧杀劫掠等残忍行为,更是逼得大清王国当中绝大多数部族,为了生存,不得不北上到更为寒苦的西伯利亚避难,等到局势稳定之后再回来。

    多方操作之后,按照吴杰他们的设想,辽阳尚可喜、帽盔山耿孔两总兵、骑兵师安先国、以及被其抽调过来的宁锦驻兵,在短时间里形成一个局部的以多大少局面,制造出一场最终决战,一举击败大清王国现有十之七八兵力。

    然而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局势打到现在,却也依然还是一个五五开的局面,其中固然跟辽阳尚可喜、帽盔山耿仲明两部还未到来有关,但是不可否认,这也跟大清人强悍的实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67 那关键的选择() 
在睿亲王多尔衮的亲身奋战作为鼓舞下,大清军后方步兵愣是在七千洪堂骑兵的强势冲击下,坚持到了他们的骑兵军队的到来。

    有了己方骑兵的存在,大清也终于摆脱了洪堂骑兵的威胁,能够专心致志地应对明朝军队的反击。

    只是,少了正白旗骑兵在阵地当中突击明人军队阵型,眼见支援到来的明人军队士气又是高涨几分,虽然主战场已是占据了上风,但是大清人一时半会儿想要彻底拿下主战场的胜势,却还是需要好些功夫。

    “真是可惜!!”

    不仅仅是坐镇中军的吴杰他们感到惋惜,就连带队冲锋的安先国都暗自懊恼。

    大清中军王旗明明就在眼前,仿佛一只手就能摘到,可是这前赴后继赶过来跟自己拼命的大清战士,最终还是用人命填补,将洪堂骑兵师的速度给拦截了下来。

    失去了速度,骑兵的杀伤力就少了差不多一半,对于大清步兵阵地的冲击力自然而然地没有了一开始的杀伤力,加上睿亲王亲自上阵鼓舞士气,在第一波冲击无法打成目的之后,接下来再想在狭窄而拥挤的战场上拉出空间加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随着大清正白旗骑兵的杀回来,与安先国骑兵师硬碰硬纠缠在一起,双方之间展开惨烈的正面对决,安先国一部自然更不可能再关注近在眼前的大清王旗所在了。

    实事求是地说,大清人的骑兵素养确实高出洪堂骑兵不少,若是洪堂骑兵在汉人骑军当中数一数二的话,那么能够作为拱卫多尔衮亲王的亲骑存在的正白旗五千骑兵,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骑兵了。

    已经不到五千规模的大清正白旗骑兵,面对几乎还保持完整阵型和实力的七千洪堂骑兵,双方之间的较量,竟然打成了平手,甚至在局部较量当中,正白旗骑兵依靠更加娴熟的马术和配合,将洪堂骑兵给耍的团团转。

    一时间,被吴杰倚为重手的洪堂骑兵,看样子暂时是没有指望了,反而主战场上已经渐渐失去优势的洪堂军队,还得自食其力来应对一波高过一波的大清步军攻势,双方之间的较量逐渐走到了更为激烈的局面。

    睿亲王多尔衮在想明白了这突然杀过来的两支明军来源中后,自然而然也就联想到了眼前敌人还有可能的援军所在:在他们大清主力背后,那一枚死死钉在后方的三万明朝军队,若是都跟眼前明军一样的实力的话,那么他留在辽阳城下的那五万步军,还真心不可能是城中明军等对手;还有那一直没有现身的帽盔山明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