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尚可喜与吴超两部,先是五万大军汇合在一起,在大清人防御深严的沿海防线设计,将女真人最为强大的两万机动骑兵给伏击击溃,一战之下使其保护王国最大的倚仗化为乌有。

    随后打开了大清人沿海防御凭障的两大军队一西一东分头进军:吴超带着两万精壮洪堂将士,东进清河,一路北上;而尚可喜所部三万东江镇将士则西去辽阳,转而进攻大清盛京。

    一路上为了最大限度地破坏大清底蕴,但凡沿途上遭遇的城镇堡垒,大型部族聚居之地,两支洪门所属军队都没有丝毫留情,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热兵器展露头角,让依旧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大清王朝守土将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实力差距。

    并不是说女真人的部族战士们不够勇敢,只是在洪门数十年来的持续不断地深耕发展之下,包括东江镇等将士们,如今也已能够做到人手一支燧发火枪的地步。

    之前东江镇将士固然展露过他们火枪兵的实力,然则在尚可喜他们实战练兵和大本营的着重要求之下,他们实差的火枪兵实际上展露出来的威力,却是远远比不上如今这支整整三万大军端着长枪一路碾压大清境内各大部族聚居地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

    更别说遭逢坚固城堡重镇、或是大规模女真蒙古军队集结之时,洪门所属将士利用驽马拉运过来的野战火炮强势发威,至少碗口粗细的炮弹从天而降,只是撞击在空旷原野地面就会造成半丈以上深坑,轰炸在人肉组成的阵列上破坏力更是惊人。

    大清人赖以自豪的骑兵,在成建制的火枪兵面前,终于遭受到沉重的摧残。

    呼喊着部族激奋人心的口号,一名名健壮的女真蒙古骑兵们手中挥舞着长刀,双脚踢打着座下战马的腹部,加速往前方一字阵型排开的洪堂战士们冲击而来。

    对面的洪堂战士不慌不忙抬起手中长枪,在身边号令管等指挥下扣动扳机,一阵密集的枪声带起蓬勃的硝烟冲出长长枪筒,都不去看自己等战果如何,第一轮射击结完毕等子弟一个转身后撤,将战场留给第二排已然准备妥当的洪堂火枪手,而他们自己则自动回归后列,按照操演熟练地清理枪膛、装填弹药。

    洪堂军队当中依旧有不少的战士是初上战场的初哥,面对远处黑压压扑过来的女真骑兵,自然会感到紧张和惶恐,但是火枪兵的一个巨大优势在这里展露无疑,那就是他们的射击距离较远,就算是这个时代机动性最强的骑兵想要冲到第一排的火枪兵面前来,至少都需要至少三五分钟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早已足够洪堂操演熟练的火枪兵们,来回射击三四轮了。

    第一排的女真骑兵连人带马翻滚在地,然后被第二排、第三排的骑兵给践踏在马蹄之下,或殃及更多战马失足、或直接将其碾为肉饼。

    随着枪声持续不断的击发,最终能够阵阵贴近洪堂战阵的大清骑兵不足十之二三。

    此时等骑兵终于发挥出他们强大的冲击力了,首先被对方战马和骑士带着强大动能撞到的洪堂战士直接横飞起来,直直往后翻滚出好几米,再一看身子已是诡异地折叠成一团,再无生息了。

    只是能够冲到洪堂战阵身前的骑兵数量实在太少了些,稀稀落落没有成建制地冲击之下,洪堂战士将手上长枪斜举,弓身横马放下身段重心,一支长枪病就此诞生,硬生生抵住了大清骑兵残余冲击,直到将其速度给控制下来。

    剩下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没有勒速度优势,又没有数量优势的大清骑士,仅仅将手中长刀随意挥舞了几下之后,就不知道被从哪里发出来等冷枪给击中要害,就此斜斜倒下马去,成为战场上又一具冰冷的尸体。

    数日时间,洪门所属的两支军队便就此完成了他们的预期目的,各自来到了目标所在城池的城下,将枪口对准了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大清士兵。

    

第1388章 各有所图() 
盛京城中,坐镇大清京师的礼亲王及新帝顺治等正聚集在一起,听着殿堂之下臣子们汇报国内动荡军情。

    小皇帝顺治如今不过才六岁而已,哪里知道底下臣子们口中滔滔不绝的言语当中,包含着的却是浓浓危机,看似端庄坐在龙椅之上,实则眼睛四处提溜不听,寻找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倒是坐镇中枢,在睿亲王多尔衮带队杀进大明之后代为主掌国内军政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努尔哈朗等皇亲神情肃穆,面色沉凝地仔细倾听着臣下等汇报。

    “如今我国内将士尚有多少可用?”

    待到臣子汇报最新的军事情报之后,礼亲王代善并没有因为底下将士们的屡屡失败而动怒,早前曾在朝鲜战场上跟洪堂战士有过交手、又是大清皇亲中极为知兵的亲王,代善虽然吃惊震怒与东江镇如今行动所布局的军队数目,可是他也明确地意识到,对方如今大举入侵必然是筹谋已久了,底下将士有此失败并非完全在他们。

    然则大清立国不久,手下疆域相较大明实在是太少了些这也是睿亲王多尔衮执意带着大队入侵大明疆土,想要开疆拓土的原因。

    譬如现在,当东江镇这两支分兵两路的军队一西一东兵临辽阳、清河两城之时,其实他们距离大清京师盛京,已然不过数百里距离而已了。

    “回禀殿下,我国中尚能调动之兵马计有八旗子弟三万五千众、汉军人马七万七千余,分别驻扎在盛京周边各大城池关卡之中。”

    大清兵部员外郎马国柱上前回答。

    “发出旨意,凡无险要之关隘留少量兵士看护,其余将士并粮草物资回转盛京汇合!”

    “命辽阳、清溪两地将士,尽最大能力牵制住东江镇之入侵军队,为我王朝援军支援争取时间。”

    礼亲王代善毕竟也是皇亲当中精于兵事之人,面对底下纷纷拥拥上报而来的详细军情报告,对于这一支有备而来的东江镇军队所拥有实力,他早已在心中有了计较。

    “喳!”

    员外郎领命。

    大清并非无兵,只是大清八旗部族子弟分散在辽阔的东北山林草原当中,即便此时王国发出召集令,真要等到分布在各地等部族带队前来援救,怕也是只能给他们盛京清理战场了。

    再加上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带走了八旗子弟当中绝大多数的精锐士兵,留守各部族中的士兵,除非是发起全族动员令,否则前来支援的兵士也不会太多,毕竟大清女真人的人口就这么多,而辽东苦寒之地又不适合繁育族人,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部族王国的发展,故而当多尔衮决意南下之时,最终获得了其余八旗旗主们的支持。

    而只有看过了一系列战报的人才会明白,东江镇明军的实力到底是何等强悍,放在大清军中都算得上是重镇的凤凰城,仅仅只是支撑了一日左右光景,就被东江镇据说如同天雷滚滚的舰队炮火所淹没,最终坚固城防直接毁于一旦。

    而这一路上东江镇军队攻城掠地所使用的炮火,竟然不比当初他们大清军队攻打宁锦防线重城之上的炮火稀少,对于辽阳、清溪这等大清构筑起来的城池而言,怕也是能以抵挡对方多少时日。

    因此,礼亲王代善一反常态将队伍汇聚于盛京之中,然后放手一搏反而是他们取胜的最好办法,只要辽阳和清溪两城的清军将士能够拖延足够的时间,那么这支大军无论先去支援哪一路,其胜算把握都将极大,到时候再调转枪头攻击另一路,必然能够化解大清此次危机。

    由吴超、尚可喜他们所带领的各自军队,这一路上过来执行的策略是三光政策,本身而言他们这一支远征军队想要蛇吞大象攻占大清地盘,实话说机会并不算大,除非是他们将第一步计划执行到位,让洪门及其周边盟友看到成功可能之后,再倾洪门所有之力前来攻伐,说不定才有那么三五成机会占领大清。

    运送不走的物资战马牲畜等等,不是被当场烧掉、杀掉,就是成为犒劳将士们的食物,走过一地洪堂战士们所带来的破坏,甚至远比女真入寇大明时还要巨大。

    整个部族的人口除了被当做奴隶的汉人、朝鲜人以外,或者是其他反抗八旗等少数民族,其余部族子弟无论岁数大小、老弱妇孺,直接都被坑杀或是砍杀,侥幸活下来的不是有用等向导之流,就是已然残废或是重伤无救之人。

    就连洪堂战士们自己的内心里,也对这等残忍之事颇为抵触,毕竟洪门对于麾下百姓们的教育和影响,从来都没有殃及普通百姓的说法。

    直到一次次因为心软,洪堂战士偷偷放过了一些普通部族孩童妇孺,转头他们就会化身为报仇的使者,从阴暗偏僻地丛林、灌木当中射出几支冷箭,并用更加残忍的手段掠杀落单的洪堂战士们,最终让这些心存善念等洪堂战士们明白,战场真的从来就没有过仁慈这件事情。

    加上洪堂中低层士官们一次次耳提命面,给这些战士们灌输着民族之战这个概念,让他们渐渐被洗脑一般变得冷血与无情,收拾起沿途的女真、蒙古部族百姓,很少再发生心慈手软的事情来。

    前几年由洪门秘密组织“共济会”所计划的一场人造生化危机天花疫情肆掠了整个大清属地,给大清王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好不容易才恢复些实力回来,这回又因为洪堂军队的三光政策破坏下,恐怕对于大清来说,他们接下来即便将洪堂军队给赶出大清地盘当中,怕也是伤及到了根本,接下来对于大明方向的军事动作,怕也是要逐渐收缩了。

    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逐渐加强,大清王国自立国一来他们的各大部族就渐渐开始朝着盛京所在的相对南方迁移,像之前还处于女真掌控等东河卫,如今夜成为了蒙古人的草场。

    故而此番洪堂军队的大肆掠杀,就如同一场报应一般,将女真人这些年在大明边关所造就的诸多罪孽一股脑给还给了他们自己。

    

第1389章 远来的急报() 
七天时间,已经足够让一名好骑手不惜马力将山海关城头上所发生的事情送达到带着大清朝庞大军队,沿着黄河沿岸且战且收割一路硕果的睿亲王多尔衮大军。

    入关之时的二十余万大军,经过了山海关的攻坚、遵化线的突破,损失超过六七万人,可是在一年之后其军队数量不但没有削弱,到现在反而壮大到了三十余万,投降归驸大清铁骑的汉人军队,随着多尔衮带队扫清黄河北岸的大明国土时,与日俱增。

    孙传庭一部大明朝黄河北岸唯一能战军队,当初京师危急之时,有着大顺朝李自成反贼在旁,又加上朝廷当中为了銮驾南迁之事而争论不易,最终没敢动用守卫京师这唯一一根稻草。

    待到京中大臣内阁及皇帝陛下决定南迁之后,更是不愿意让孙传庭一部明朝翻本的仅有希望陷在女真人的围堵当中。

    连皇城都已经舍得丢弃了,那区区北岸已经被荼毒得差不多的国土,又不妨一并送与对方得了。

    在打破了祖宗祖训之后的崇祯皇帝,自以为眼界终于打开了,相比无谓的牺牲手中实力,放弃一些不必要的负累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京师当初作为一面旗帜孤悬在飘摇的北地之上,任由农民军与大清蛮夷夹在中间苦苦挣扎而不敢自弃,最终却落得一个进退两难的地势,北面要抵御大清女真蛮夷等攻击,南面又有死灰复燃的反贼李自成等人肆掠,持续葬送了大明数百年来所积攒下来的底蕴。

    如今虽然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但是同时也将北方连年天灾不断的难民这个重大负担都给了大清人,减轻了明朝朝政负累,并且黄河南岸的大顺反贼却也从自己的腹心之患,变成了大明与大清之间的一道屏障,让崇祯王朝能够趁机休养生息,利用江南富庶的资源,重新打造出一支强大军队出来,再杀回故土。

    因而,孙传庭原本防范黄河南岸大顺反贼的十余万明军,再留在黄河北岸就等于是给大清人铲除的机会,壮士断腕之下,明庭内阁与崇祯皇帝之间经过一系列争执斗争之后,由重新启用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上书背锅,提议将黄河北岸暂时放弃,令孙传庭自黄河下游入山东,以济南府为桥头堡,抵御大清人南渡之局势。

    待到多尔衮带着大军攻入京师紫禁皇城,再转头南征北战之时,孙传庭所部早已悄然放弃原本之领地,进入到山东地面,使得多尔衮一部轻而易举便拿下了黄河北岸庞大地盘。

    千里飞驰而来的加急快马追上多尔衮大军的脚步之时,多尔衮所部正在广平府境内南视黄河南岸的李自成大顺境内。

    “什么?后方有东江镇明军突袭?怎么可能?”

    加急密报送到睿亲王多尔衮手上时,多尔衮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般,大明人放着大好京师不去防御,反而将兵力投入到后金后方,妄图阻挡己方回归门户,且不说这计划是否合理,光是从排面上来看,他们所得远比他们失去的要少得多。

    “呵呵,大明人才真是多啊!竟然敢制定如此大胆之计划!”

    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讶之后,虽被明人军队堵住了回归之路,可是多尔衮十一点都不慌乱,这一路南下,他们所羽箭的明朝军队除了当初镇守边关等辽东明军还有几分战斗力外,其余的明朝驻军在多尔衮一路见来,实在是孱弱得很,竟然无法阻挡住大清铁骑的脚步丝毫。

    不过多尔衮同样心情也是不好,当初他聚集大军南下,主要是为了转移王国当中其他旗主和贵族们对于自己摄政当权的注意力,同时寄希望于缴获大明朝的物资人丁来收买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今他们固然缴获不少,也基本上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所在,可是这一封密信的到来,却也让自己最终目的至少有小半化为乌有。

    各大旗主和贵族头目们若是听到了后路被围等消息之后,肯定会有其它想法,而且多尔衮更担心的是,东江镇明军突然封锁住自己回家的路,想必对于内防空虚的大清国内也有所行动,若是再有国内的些微不好消息传来,绝对会造成王国军队从上至下的骚乱。

    自己为了这南侵,将王国八旗麾下部族战士拉出来大半,王国之中所余战士保卫家国却是空虚了些,前来部族战士门担忧家国、部族之危下,难免会军心动摇的。

    “传令下去,派鳌拜带领一万镶黄旗战士以及五万汉军继续西进,其余大部随我回转大明顺意府!”

    在心中计较了一番之后,多尔衮心中有了定计,开始调兵遣将。

    来时队伍基本都是空空如也,搜刮所得等物资财货都被多尔衮和八旗贵族们给囤积在了大明顺天府京师皇城之中,如今归去只是,其所拥有的驼队又一次膨胀,比来时差不多多出两三倍的数量,整只大军显得臃肿而缓慢,拖慢了整个军队的节奏。

    后路被围的消息,已经被多尔衮传瑜给了麾下的众多将领和随军大臣,有鉴于他们军队已经在往回撤,加上舍不得已经到手的诸多财富物资等因素,军中虽然多有骚动,但是总体而言却是还处于平静状态,情势还在多尔衮等掌控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当又一封加急密保,在十日之后送交到距离顺天府还有几日路程的多尔衮大军之中以后,多尔衮还算沉静的心情终于有了波澜,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东江镇兵分两路入侵大清国土,并一路推进抵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