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5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宋群岛征收粮食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石,我齐心堂农业部产出粮食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九石,较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

    “西表三岛吴道福一部送来粮食八万石,与上一年持平。”

    “崇祯十二年,我洪门上下整体粮食消耗一百四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十七石粮食,出售粮食九十八万九千七百二十七石,收购民间粮食一百一十九万六千三百一十一石。”

    “加上上一年结余粮食九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二石,现如今我洪门所余粮食总量为一百四十四万三千八百七十一石,分别被囤积在笨港、大安镇、基隆镇中。”

    “另有苏州盛泽、浙江温州、安徽泾县等十九个县城周边,我齐心堂建立了三万石粮仓,囤积了满仓粮食,足以供应五万大军三月之用。”

    一摞摞详尽的报告当中,洪门这些年来关于粮食产出方面的信息,李天养一览无余,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李天养图谋大业,其他未必需要他关心,但是作为基石的粮草一块,李天养却是不能不为之关注。

    古代粮食作物产出不比后世,一亩熟地在娴熟农夫等照料下,就算是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亩产出基本上就没有超出过三石以上,洪门所在的大员岛能够依靠丰富的粪肥作为土地调节,加上气候适宜,能够做到一年两季等产出,甚至吕宋那边处于热带气候更是能一年三季,可是一年下来洪门的粮食结余也不过是百万石而已。

    当然,这里也跟洪门本身的赋税政策较低有所关系,十五税一的政策在大明朝算是通例,可是大明朝除此之外还有加征加派等手段征收百姓们手中华粮食,而洪门这边的百姓们只要不经商,基本上就没有了其他的加征。

    “跟齐心堂那边打个招呼,从今而后,咱们的粮食采收力度需要加大强度,必须保证手中至少有两百万石以上等粮食!”

    “是!”

    “每个季度,给东江镇那边运送三万石粮食过去,不得有误!”

    “是!”

    “各地等粮仓进度必须加快,咱五年之内,必须要让江南各省遍布我们的粮仓!”

    “是!”

    “……”

    过了今年的四月,李天养就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心中那份野心也再也没有人能够动摇。

    为此,李天养已经开始积极行动,筹谋布局起来,它没有多智近妖的智慧,也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勇,更没有那小说当中描述等王霸之气,它所拥有的,是这些年来沉淀下来的耐性以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坚实根基。

    如今的洪门,早已不是当年十五岁踏足大员岛之际的那两百少年了,现在李天养手下所拥有的百姓,在去岁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万的基数,人口基数越多,洪门的底蕴和增长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也就给予了李天养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走上那一条不归之路。

    而在历时数年之久以后,第一条横贯笨港和基隆镇的铁路,终于在崇祯十三年的四月份,在李天养四十岁生日前后,完成了它的所有准备工作,正式通航了!

    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物,为了这一个蒸汽火车,李天养和洪门在其中投入的银钱物资不下于百万两银钱,到现在作为主动力的蒸汽机,已经是笨港研发院的第七代产物了。

    之前,笨港虽然跟大安镇之间开通了往返铁路航线,可是那本身就是李天养用以团聚南洋商会、笨港联盟子弟,以及震慑周边团队和洋人的精神手段而已,真实使用这一条铁路的次数屈指可数。

    原因很简单,自然是铁路荷蒸汽火车等技术还没有达到正式商业运作的用途,而在研发院持之以恒的专研改进下,终于这一铁路的实用化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每小时能够达到五十余里,运载量达到万石以上的蒸汽火车此次虽然没有之前刚刚面世之时带来的轰动,但是对于长久在基隆镇生活,从无踏足过其他地方的普通百姓来说,依旧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这一条铁路的开通,对于洪门本身而言,意义同样巨大,曾经最快也要三日以上的往返行程,如今在铁路开通以后,笨港与基隆之间的行程时间缩短到了一天半而已,更别说会儿火车等运载量,一次性能够达到数万石之多,更加方便洪门未来的整体布局了。

    除了方便货运之外,对于百姓们而言,一张三两银子的火车票或许有些昂贵,但是相比行路至少需要八天,乘船至少需要五天的旅程来说,不但往返更加安全平稳甚至大家还能够欣赏沿途等各种风景,这一张票却也是值得的。

    除去这一个最大的惊喜之外,对于洪门来说还有一个惊喜,那就是他们所栽种的橡胶树终于能够收割橡胶了。

    从电视上一知半解所看到的收割橡胶的技术手段,李天养早就已经告知给了经善农业的匠师们,经过多次的专研改进之后,这个时代不用直接砍伐橡胶树就能源源不断收割橡胶的技术,也被洪门聪明等匠师们所研究了出来。

    这个被匠师们称呼为环切术的橡胶收割技术,每年能够让一棵五年生的橡胶树产出五到六斤的橡胶,这对于在静浦和吕宋群岛有着成千上万倾橡胶树的洪门来说,日常和军工需要的橡胶,再也不用孙聚勇他们万里迢迢从美洲那边采集过来了。

    静浦镇外,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等橡胶树,成为了洪门宝贵等财富,为了不让这些重要等军工材料受到破坏,洪门组织过无数次清剿生番土著的行动,一度都打到了山脉中心地带去了,因此而覆没的土著部族不计其数。

    

第1277章 贸易浪潮() 
浪潮滚滚,来自西洋的商人们,带着非洲、南亚、欧洲等世界各地的物产,出现在洪门基隆镇上。

    自从洪门将西班牙人的舰队赶出了吕宋群岛之后,西洋人与亚洲之间的交易中心,逐渐从吕宋群岛迁移到了基隆镇中,使得洪门基隆镇上的贸易越发的繁华。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且不说西洋人所追求的各类财货当中,大明的特产是西洋人最为推崇的商品,以及来自东倭、琉球和朝鲜的特产,无一不让西洋人趋之若鹜。

    自东倭德川幕府登台掌权以后,当权的东倭贵族们就开始逐步推行闭关锁国等政策,而随着前两年刚刚被镇压下去的耶稣会东倭教民起义等事件之后,西洋人更是不受东倭贵族的待见,在东倭现在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也就只有身为东倭的君主国大明朝的商人们,还能勉强在东倭进行贸易,而作为根东倭有着良好关系等洪门齐心堂,则幸运或者说必然地,成为了东倭最主要的贸易团体。

    至于正保受战后重建恢复之苦的朝鲜王国,这更是不用说了,光是洪堂水师援助对方之功绩,就足以让洪门齐心堂从他们当权者手中获得极高的贸易份额,远不是一般的散兵游勇所能比拟的。

    而洪门本身开明开放的政策,更是让无数的海商们愿意到基隆镇来采购或是出售手中货物,一时间,这里便成为了汇集整个世界各种货物等集散地,其金融贸易想不发展起来都不行。

    “唉,冯掌柜,这回又有什么新货上来吗?”

    来到基隆镇,只要是熟门熟路的商人,第一时间找上等商家,必然会是基隆镇齐心堂的商号,而如今坐镇基隆镇齐心堂商号店铺的,是年纪不过二十五六的年轻洪门弟子,冯四海。

    “嘿,您还别说,这回咱商号刚刚从笨港运过来一批五十辆的自行车,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啊?”

    冯四海笑脸迎人,热情地招呼着。

    “除此之外呢?还有其他的好货吗?”

    “来自非洲的红宝石、波斯来的羊毛地毯、印度来的香料,不知道您看上了哪样?”

    冯四海洋洋洒洒一大堆的货物品种口述出来,口齿伶俐而清晰,神情同时却是格外的自豪。

    “额,我是说,你们这回有没有火炮和鸟铳出手啊?”

    前来询问的商人,断断续续地问出了本来目的。

    “嗨,您说这个啊,那当然得有啊,不过这火炮口径可不大,最大口径只有十八磅,鸟铳等话也只是普通货色,并非我洪门自发打火的燧发枪。”

    冯四海丝毫不以为意,自从洪门开始拓展军火贸易之后,前来询问价钱的商人就络绎不绝,这些买家背后却是有着各自的东主,比如明朝、东倭、朝鲜等国家,甚至还有西洋人的代表、闯王李自成农民军的代表等。

    对于这些来客,洪门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只是洪门出售的军火装备,大多都是洪门的淘汰型号,或是威力不足以威胁洪门本身地位的存在,即便洪门自己不出售,只要有心也能从西洋人手中买到。

    像十八磅火炮,看似体积不大,利于携带运输,可是在这个实心弹作为主力弹药的时代,一枚十八磅等炮弹即便砸在人群当中,除了那极为倒霉的个别战士以外,其覆盖范围甚至还不如洪门自己的手雷覆盖范围大。

    真正的战场杀器,洪门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将其拿出来售卖,可即便是洪门的淘汰品,依然受到了周边各团体的追捧,成为洪门齐心堂最畅销、最赚钱的一种商品。

    “好好好,那我准备订购十门十八磅火炮、一千支鸟铳,不知道贵商号什么时候能够交货?”

    这位大手笔采购军火的商人,在冯四海的交际中隐约记得并不算很出众,但是如今却采购如此多的军火,冯四海面上表情不变,但是内心中却对此人打上了一个重要标志。

    “嗯,这个火器需要从咱们笨港采运过来相较其他货物时间上要耽误不少,因此恐怕得在一个星期以后才能交付,不知道客人意下如何?”

    冯四海不动声色,虽心中紧惕,可是却也没有拒绝这份买卖,只是不经意将货品售卖时间推迟了一些。

    “好,没问题!”

    身为大明海商的客人,断然同意了冯四海的意见,一言之间就决定了一场涉及数万两银钱的买卖。

    “那好,请客人先缴纳一成的定金,这是采买契约,客人可需要详细观看一番?”

    冯四海同样没有丝毫特别的喜意,像这样的采买手笔对于齐心堂而言,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更大价值的采买交易经手冯四海的也不在少数。

    待到将客人招呼圆满,送出了齐心堂的大厅之后,转头过来冯四海便将身边伙计叫到身边:“去给老曹报个信,让他给查一查这家伙的来路,以及它背后的金主是谁?”

    “是!”

    伙计悄身从店铺后门溜了出去,径直去跟洪门外卫在基隆镇的负责人汇报情况去了。

    依托洪门强大的情报系统,内外卫协力合作之下,很快便将这突然转变性情,大手笔采购军火的商家根底调查得一清二楚。

    而像这样的情形,洪门每月都在发生,很多精明的商家甚至做起勒专业的掮客,专门给那些有心采购洪门军火,却因为与洪门关系不恰等原因,不好亲自现身基隆采购军火的其他团体,比如西洋人、萨摩番等势力。

    虽然洪门并不在意自己军火的流向,但是他们却需要对自己手中军火出售等目标给出一个确定的认知,并以此来重新估算周边势力的实力等种种关系。

    而不出洪门情报系统所料的,这回前来采购洪门军火的真正势力,却是来自遥远东北方向的大清王朝。

    依托投靠大清的晋商几大家族暗中残余的影响力,大清人的情报系统不但更加深入到明朝内陆,同时在商业上的触角,依旧能够为他们干些事情,一如现在在洪门基隆镇采购军火。

    

第1278章 小动作() 
“将军,有老家的来信!”

    对于洪门根据地大员岛,只要从属于洪门,却又独立在外的洪门体系,总是亲切地将之称呼为老家,以示对大员岛的忠心。

    “……”

    尚可喜接过来信,一目十行地审视了一遍之后,便将其放在桌前,然后对手下吩咐道:“请耿、孔两位将军前来议事!”

    “是!”

    士兵得令下去,留下尚可喜一人独自空守这座原本属于毛文龙的督帅府。

    两万大军在今岁端午节后离开大员岛,径直北上皮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整个皮岛给收入了囊中,并且斩杀大清战士两千余人,并大小部落十余个,俘获老弱妇孺三千余众。

    到得时间转到七月初,他们就已经彻底在皮岛之上站住了脚跟,重新屹立在辽东半岛的腹心之地,成为了大清人眼中钉肉中刺。

    而对于原本统辖皮岛等朝鲜王朝来说,对于洪堂军队的到来感到安心,同时却也不无怨言和担忧。

    此时的朝鲜王国,依旧还处于丙子胡乱之后带来的后遗症中,虽然因为有红糖军队这一只蝴蝶的存在,让丙子胡乱最终等走向变得截然不同了,朝鲜因此在国家层面上相对原历史丧权辱国条约甚少,但是底层百姓和将士们等损伤上却是更大了。

    新任领议政崔鸣吉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物,在当初大清人兵临城下之时以主和的思想做着工作,在大清人接受了朝鲜国王等投降,并正式将朝鲜王国纳入到大清属之列国退兵以后,转头新上任的领议政崔鸣吉却是积极地跟大明朝做着联系,而当初帮助朝鲜甚多、实力强劲的洪门李天养,自然也成为了朝鲜王国拉拢的目标。

    皮岛固然曾是朝鲜王国的领土,然而当被明朝军队所占据之后,大清人对于朝鲜王国等关注度自然要少上不少,相当于皮岛的明军分担了朝鲜王国来自大清的压力,让其更加自由一些。

    当然相对的,作为刚刚臣服于大清朝的朝鲜王国,在面对大清王国官方给予的协助攻打皮岛的命令时,他们却也不能做视旁观。

    然而,此刻占据皮岛的大明军队不是其他人,而是在大明海域周边打下赫赫威名等洪堂水师,有着数十里海峡相隔、大清和朝鲜王国本身又没有一支出色水师的情况下,他们又拿什么去攻击数十艘全副武装地水师舰队环绕的皮岛明军呢!

    好几次大清人组织起来的攻势,都被尚可喜和耿仲明他们轻而易举地摧毁了,甚至于没有一次大清军队地攻击能够登上皮岛的海岸线。

    反观洪堂水师军队,光是这数十艘战船逐渐逼近辽东半岛的海岸线,就算不登岸作战,仅凭洪堂水师附带的火炮齐射,便能对大清朝在沿岸构筑的一干防御工事造成沉重地打击。

    而时不时地,洪堂水师突发奇兵,派出一支规模不大不小,数百人的军队登陆玩一波扫荡,将沿岸的女真中小部落来一个一网打尽,逼得以皮岛为中心地一大片土地,逐渐被女真人放弃了。

    除去驻防的女真军队和汉军队伍以外,基本上就再也看不到有女真部族的踪迹出现在沿岸一带。

    “尚大哥,家里来信了?”

    孔有德走进尚可喜的住所,大马金刀往厅中的一张圈椅上一坐,没有丝毫形象地回头四顾。

    这里原本手毛文龙督帅的官邸,随着崇祯十年女真人攻破皮岛以后,便逐渐衰败了下来,后来直到尚可喜他们到来之后,这才重新整理出来,作为此番东江镇副总兵所在的官邸。

    “对,你们都看一看吧,这是从老家送来的情报,你们看完之后夜给一点意见吧!”

    尚可喜点点头,将刚刚放下的纸条递给更沉稳一些的耿仲明,由其先查看一番,然后再传阅给孔有德。

    “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