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海风云-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最近,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未来每家每户的壮丁,都要被营地集中起来,做起那杀伐之事上的训练,让底下这些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清闲日子的乡亲们惴惴不安,闲言闲语四起不定。

    李天养他们招募来的流民之中,有不少是从关外关内附近逃难而来乡亲,他们当初背井离乡,其中有不小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身上那个兵户之籍的防害,填进那于塞外诸族战斗的无尽漩涡之中,死无葬身之地嘛!

    就算身处内陆的流民们,也少不了受过那劳役之苦,修筑城墙、维护粮道,哪一件事情不是会让一个精壮大汉脱一层皮的辛苦差事,死在其中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如今却没成想,到了这笨港,也要行这相当于内陆劳役之事,怎不让这些吃过苦头的乡亲们担惊受怕呢!

    可是他们又实在舍不得这刚刚到手的肥美土地,和这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安稳小窝。

    而且,这笨港营地远离大陆,想要讨回内陆,却又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艘可以出海远航的大船,光凭港口那几艘小舟,出得海口,一个浪花就给你打翻在茫茫大海之中了。

    “营主,这是这一个月我们重新征定过了的人口簿。”一个少年手里抱着厚厚的一摞册子,放到李天养的桌前。

    李天养看看厚厚的册子,然后示意少年详细汇报一下这次重新清点营地人口所得的结果。

    自从土著们学会如何开荒种地以后,来到笨港定居、讨生活的土著也渐渐少了起来,随之而来的笨港人口增加速度也陡然间回归于缓慢,再不会出现如以前那般的膨胀式暴涨了。除非,李天养他们再从内陆招募流民,或者再次扫荡海贼,收押俘虏进港。

    因此,李天养他们也就此决定,从二月开始,在营地定居人口中,重新清点人口户头,制定成册,方便日后的管理。

    “整个营地常驻人口数目为三万三千四百七十五人,户籍总数为五千九百二十二户。其中十六岁以下的孩童数目为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三人,十六到四十五岁的人口数目为一万二千五百零七人。”祥实的数据从少年嘴中一个一个的冒出来,让大家第一次对笨港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在这一万二千五百零七人的成年人中,男丁人数为五千九百九十八人,女子人数为六千五百零九人。”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成立自卫队的话,手底下满足我们需要的队员,就只能从这不到六千人的男丁中抽选了?”李天养听到这里,打断了少年的汇报,仔细询问道。

    “按照营主你们制定的方案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少年沉着回答:“而且,这五千九百余人当中,还有一千三百多人已经被编入了咱们的洪堂队伍当中,最后剩下的男丁,其实只有四千六百人左右。”

    “唉,这人数也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吧!”李天养摇头。

    本以为如今营地的摊子这么大了,再怎么说,这营地中的成年男丁也不该是这点数目啊。可是李天养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口普查,却再一次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但是其实想想,三万多人的团队中,只有不到1/5的人头是成年壮汉,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毕竟,李天养他们的人口来源,除了吸引岛上的那些土著以外,剩下的,不是招募来的流民,就是打杀海寇以后所收留下来的那些海贼家眷、或者被海寇祸害的受害者了。每一个成年男子身边,哪个不是拖家带口,带了好多个拖油瓶的。

    更别说这两年,笨港营地生活平静,丰衣足食,在以生育大计为目标的大明子弟心中,没了饥饿困苦的纠缠,正是生儿育女的好机会。

    因此这一两年中,生育孩童的比例可真是不算小数,五千多户人家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胖小子、丫头呱呱坠地,这一统计下来,就有三千多个不满周岁的小孩。

    “无所谓了,只有这点男丁就这样把,彦哥儿,你们可要做好这批队员的挑选工作,而且训练事宜上也千万马虎不得啊!”李天养随即转过头来,正色向章宇彦做着交代:“若是家中训练人手不够的话,尽可以去找杰哥,他那几百队员,如今也是有模有样了,训练这些生兵蛋子完全是没问题的。”

    “是!”章宇彦沉声应下,只是满面的红光难免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

    所谓自卫队,其实不过是李天养跟吴道福、章宇彦等人商议之后,作为护卫笨港营地安全的宿卫队伍,保护笨港大本营日常的安危,以及周边的安全。

    虽然如今笨港联盟正是处于一个蜜月时期,但是前段时间诸家部族间不安稳的态度,已经给李天养他们敲起了一个惊醒鼓,不得不让他们慎重对待。

    而且,随着洪堂势力范围的扩张,不可避免的,需要从笨港大本营抽调出一部分队伍,去打理、维持住既有占领的袁老八他们一伙势力的地盘。

    绞杀袁老八等琉球海贼势力之后,洪堂也从中吸收了千余可堪使用的海贼战士,但是对比起占领下来的袁老八一伙人原先的地盘,这点人手肯定是不足以守卫住这片庞大的基业的。因此,李天养就把本来营造葫芦岛前哨营地的吴曙一应一千多队员给安置在了已经搭建成型的葫芦岛营地,维护那一片海域的秩序。

    这样一来,澎湖这边就少了一千多好手,让吴道福他们巡游这一片海域的人手有些捉襟见肘。

    大家可能有些疑惑,当初开战之初,洪堂势力就有两千多队员了,加上开战之后又临时招募了两千余人,加起来四千多人的队伍,即便去掉吴曙他们在葫芦岛上的一千多人,也有三千多人嘛,怎么会说捉襟见肘呢?

    帐不是这么算得,洪堂当初总兵力有四千多,那是没错。但是,当初几战下来,损失的战士也有近千,加上战后许多临时招募的土著战士们纷纷离队回部族,最后留在洪堂的战士,其实已经不过只有两千四五百人而已了。

    除去部署在葫芦岛上的一千多队员,其实吴道福他们如今手里的队员,差点还没有葫芦岛队员的一半,其中队员的不足,可想而知了。

    因此,笨港营地如今需要自己组建,训练一支可以保护整个营地不受外敌侵扰的驻军部队,这才有了这支自卫队的诞生,也就有了底下百姓们关于这些事情的纷纷扰扰。

    “关于这支自卫队的薪酬和奖励方面,玉墨姐,你们也尽快拿出一个妥当的方案出来,免得底下的人心议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好的。”当着好多人的面,玉墨也不好跟自家小丈夫做出其他表情,只是一脸平静的回答道。

    笨港营地如今所施行的兵役制度,是李天养结合后世的义务兵役制和这个时代的募兵制,拼凑出来的一个混合制度。

    虽然李天养对于后世的义务兵役制不是很了解,但是其核心,却正是在这义务二字之上。因此,李天养他们营地规章制度之中,也早早就把这一义务给提写了上去,如今行事却也有着重要的依凭,非是胡乱行事。

    而且,随着笨港营地蒸蒸日上的面貌,以及越来越富裕的存储,对于这些个出生入死,拼杀在第一线的将士们,李天养他们也从来都不小气。

    每个月高达五两的俸银,足以把大明朝绝大多数的普通职业给比将下去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之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不过是十余两银子,不足二十两而已。

    而且,每个季度还会分发一套崭新衣服鞋袜,逢年过节还有米粮、肉食等福利分发,又是一笔可以拿回去补贴家用的好处。

    若是立了战功,不但有银钱的奖励,甚至还可能分到几亩肥沃的土地作为日后的家业,如此种种,对于洪堂的正是队员们来说,天底下如此美好的职业,怕是许多人挤破了脑袋,也别想碰到的好事。

    就是比起那需要靠天吃饭,靠运气过活的海贼生涯,也是不容置疑的大好美事啊!这,也是许多海贼心甘情愿放下仇恨与怨气,专心投身洪堂的重要原因。

    至于那刀口舔血,以命相搏的危机,在如此重利之下,也就不是什么让人却步的事情了!

    自卫队相比海上的风险与搏斗,自然要小得多,因此也不可能有跟这些队员一样的薪奉与福利。但是,作为一家的顶梁柱,加入自卫队以后,自然会给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这薪奉若是低了,对人家的影响也必然不小。

    自此,李天养才会要求玉墨她们帐房一系,按照营地如今的情况,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至于最后,李天养又石破天惊的地提出一份议案来,在在座的所有高层中掀起一股渲然大波:“如今我们营地实力与地盘,已经进入一个瓶颈了,再想有大的发展,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之事了。而营地中的各家作坊,除了水泥、石灰、以及造纸作坊搬迁至玉山部族周边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外,其他的作坊,或受限与原材料的供应,或受限于销量的迟滞不前,想要扩张,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办成的事情。”

    “然而随着营地人口的增加,未来可以预期的,咱们营地的开销也必然越来越多。开发鸡笼港,这是四个多月之前就定下来的事情,到时候又是基础建设,又是迁移人口,招募流民,其中所费之大,比起咱们白手起家建立笨港,还要多上几分,这些,也不用我多说的吧!”

    “同时,与这袁老八一伙海贼的交战之中,我们也发现了在防御外敌和海战之中的不少缺陷。故此,吴叔、赵叔他们也向我提及了几项构筑笨港、鸡笼炮台的防卫建筑的建议,以及在各艘战船上搭载多门火炮和各式火器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巨大银钱,但又是我们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说到这里,李天养的脸庞,泛起几丝在座诸人所不理解的沉重心情。

    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想要加强军备、防卫措施,该因去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歇,源源不断从边关外传来的种种不利于大明王朝的战事。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些历史名人的出现,让李天养对于大明朝的未来充满了悲观。

    因此,他不得不抓住每一分机会,努力奋斗,扩张自己的实力,等待着王朝将倾之时,能获得几分保护家人、朋友的实力。

    “所以,我决定,今年之内,以齐心堂商号为核心,组建两支远洋船队,一支贸易东洋倭国、朝鲜,一支顺洋南下,前往南洋诸夷!!”

    又是四千字大章,不割了,大家一章看爽

    (本章完)

第429章 困难与选择() 
组建远洋船队,对于现在的李天养团队来说,其实并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船队人员的问题。

    前面刚刚才核算过整个笨港营地中的成年男丁数量,如今在册的四千多男丁虽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于又要组建防卫队,又要组建两支远洋船队的笨港来说,还真是一个很大的人力资源难题。

    笨港三万多的人口总数,看起来好像不算一个小数目了,但若是把笨港洪堂的战士数目和齐心堂队员的总数加在一起,共计四千七八的数目。

    再算上即将成行的防卫队人数,至少一千以上的规模,才足以保障笨港及其周边安全。

    当然,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忘了算进去笨港内营中正式成员及其家眷的数目,近五千人口居住内营、作坊。还有远居葫芦岛上,那被收编容留的三四千前袁老八海贼家眷。

    但是即便加上这些,整个笨港麾下,其实也不过才四万二三的人口,那可是相当于是要八九个人就要供养一个战士的吃喝拉撒。就算笨港与土著部落交好,自己身家也不错,可以雇佣一部分土著人力来帮忙打理、种植土地,但是对于营地以后的正常人口男女搭配比例,还有作坊、土地所需壮丁数量上,都是一个很严重的后患。

    特别是如果再碰上什么天灾人祸,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强敌,哪怕损失上一半的战士数目,李天养他们想要补充回来,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因素,其实才是引起大家渲然大波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其中也有像吴道福、赵兴斗他们这样的海贼意识深厚之辈,一时半会儿没能想通,怎么这突然之间,自家却要干起这以前被视为囊中肉、盘中餐的海商贸易了!

    不过既然李天养早就心有决议,自然是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的,加上他那死人都能说动三分的歪理邪说,以及多年以来经常性的独断专行,使得底下诸人虽然颇多犹豫,但是到最后还是不言不语算是默认了下来。

    前次与袁老八一伙海贼之间的大战,除了二十多艘战舰的收获,自然少不了其余各类辅助海船的身影,其中就有六七艘两千料以上的大福船。加上这一两年来,洪堂海贼劫掠、清剿不服规矩的海商、海贼之流,所保存下来的几艘大型海船,船队最初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倒是不用李天养他们再花费多少精力和金钱去筹备了。

    只是其中许多海船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些许隐患,正和交付到营地木柞去好好大修一番。

    只是最难办的事情,却是其中得力水手的招募,毕竟不能竭泽而渔,当初建立营地也是想要建筑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天地,因此李天养又哪里会走前人的老路,做起那穷兵黩武,鱼肉乡亲的无道之辈。

    因此,早就停歇了一年多的流民招募计划,又一次被李天养他们给提上了案前,一纸飞鸽传书,自有那身处月港的甘大彪去帮他们办理此事。

    如今笨港今非昔比,再不似以前那般穷哈哈,因此在招募之事上,所能给出的待遇自然更胜一筹。相信甘大彪在月港的招募事宜,想必也会比以前之时要来的顺当得多。

    不过这回安置流民的地点却是有些变动,不再是笨港营地,而是那刚刚进入开发初期的鸡笼港口。

    按照与建造师傅们的计划,本来葫芦岛的建造事宜应该是在年前就要完工的,只是葫芦岛毕竟远离笨港营地有两三日的行程热闹,光是铸造几座炮楼碉堡怕是有些不妥。因此,在吴曙的强烈要求之下,建造师傅们还是再在岛上逗留了近两月,好生为岛上谋划了一番其他防御措施。直到二月底,才算彻底结束了葫芦岛的建造修缮事宜,赶往鸡笼港,匆匆做起开发鸡笼的前期准备工作起来。

    到得如今,随着万良为首的一干建造师傅们发回来的飞信,倒是让李天养他们多少能大概了解到鸡笼港的进度。

    因此,李天养才决定把安置流民的地点设置在了鸡笼港,一来以填充鸡笼港本就不多的人手,为鸡笼日后的发展开发招募人手;二来,除了招募到熟练水手,安置他们的家人之外,也能让前期这些刚招募来的一穷二白之人,能像当初那样,在未开垦出土地良田种植粮食之前,通过出卖劳力,建设鸡笼,换取到一日生活之口粮,而非是李天养他们无偿供养。

    只是如此一来,未来一两年之内,恐怕李天养他们的重心怕是要从笨港这边转到鸡笼这边,就连这预期之中的两支远洋船队的驻地,李天养也准备把它安置在鸡笼。

    有此想法,也是李天养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首先,如今笨港虽然已经不如前两年那般,对所有人都封闭自固,但是真能在笨港行走的人家,其实也就寥寥无几的十余家与齐心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