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 第5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乱坠胡说一气。这次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一丁点小事,张公公你说呢?”

    张宏微微眯起了眼睛,心想不枉自己再次试探,汪孚林确实挺知趣的。可是,他所谓的对皇帝提一提,原本就只是一句客气话,汪孚林却义正词严来了这么一通,他倒觉得正好。因此,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点了点头就转身出去。可当他到了门口时,却突然头也不回地说:“汪侍御,你将来想做什么官?”

    不料想张宏突然问这么一句,汪孚林有些意外,但随即便干咳道:“我是个俗人,志向不高,能够为一方督抚,就心满意足了。”

    还确实是个挺务实的人!张宏在心里再次对汪孚林下了个判断,打了个哈哈就自顾自打起门帘去了。

    等到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离开许久,汪孚林方才上前来到门边,透过竹帘缝隙看着院子里悄然退去的黑衣人。暗叹怪不得明末有太监写内臣规制的时候。曾经说司礼监掌印就相当于内阁首辅。司礼监排名第二的秉笔太监就相当于次辅,张宏这一大把年纪的老太监确实难以应付,他要是不刚刚好好露出那些破绽,而是显得滑不留手滴水不漏,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

    说来说去,都是张丰透露出游七在当年南直隶乡试中扮演的角色,激起了他的敌意,可他那时候并未想到这么快对游七下手。如若不是那个徐管事从江陵府带回来的消息。他并不介意慢慢等个一两年。可现在游七已经死了,张宏又从张丰那里知道一些自己的虚实,再加上游七确实是因为对付他不成,上蹿下跳惹出太多事情而死的,张宏不可避免地会更加关注他,这次找上门也算是后续反应之一。

    所以说,他当初为了消弭可能迫在眉睫的危机,因而抢占先手,直接耍了连环套坑死了游七,看似没露出多大破绽。可终究还是让自己显得更醒目了!

    而醒目,在京城这权贵云集。探子处处的地方,那就是最大的破绽。因为从此之后,他的很多手段都不能再用了,除非他能在锦衣卫和东厂里头安下自己的眼线。可这种事情可能吗?他只是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伯父汪道昆也只是区区兵部侍郎而已!

    只不过,话说小皇帝这次,也实在太倒霉了吧?

    入夜时分,乾清宫东暖阁,朱翊钧正盘腿坐在床上,根本没睡,一旁方几上的饮食一口都没动过。新调来近身伺候的两个内侍谁都不清楚这小皇帝的个性,哪怕都急得满头大汗,却也不敢规劝,更不敢去西暖阁向已经就寝的李太后告状。可是,谁都知道,皇帝若是这样不吃不喝,迟早瞒不过那位李太后,因而早有人悄悄去司礼监向张宏求救——之所以是张宏而不是冯保,那是因为这宫里明眼人都知道,张公公才是对万历皇帝最忠心耿耿的人。

    就在这两个弯腰控背的内侍盼星星盼月亮,等到头发都白了的时候,外间终于传来了动静。

    当看见那个挑帘子进来的人,一个年轻的内侍登时喜上眉梢,正要迎上前去,却发觉有人拽了拽他的袖子。看到床上的万历皇帝头仰得老高,他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那声张公公给吞了下去。直到张宏来到床前,他方才如梦初醒地跟上了一旁显然更警醒更机敏的同伴,悄然退出了屋子。

    “皇上还在和慈圣娘娘怄气?”张宏就着床前地平,屈下一条腿半跪了下来。见问话上去,朱翊钧只不出声,他就轻声说道,“老奴何尝不知道,皇上这次是受了委屈,可冯公公说话,尚且被慈圣娘娘严词挡了回去,老奴这才只劝了两句就不得不闭嘴。不过,母子之间没有隔夜仇,皇上也该明白,太后如此一味严格,也都是为了皇上好,否则,潞王比皇上还小些,慈圣娘娘却看顾他多少?”

    一说到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弟弟,朱翊钧的脸色就挣扎了一下。他自然知道母亲这几年一直都住在乾清宫,反而把潞王朱翊镠一直都丢在慈宁宫让保母去带,潞王不过是天天过来请安,这才能多见几面。可是,李太后那种从头管到脚的做法,却让他异常难受,更何况这次根本就是有人在背后胡说八道,这才让他背了个黑锅,他哪里能忍得?使劲咬了咬嘴唇,他才恨恨说道:“若让朕抓住那个告密的,朕非得把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不可!”

    “皇上放心,嚼舌头的那人,太后也饶不了。太后的性子不过是一时气急了,事后想一想,又哪里会容得下那种居心叵测的?说不定人现在就死了……”

    相比同样对皇帝从头管到脚的冯保,年纪更大的张宏却一贯更绵软,此时絮絮叨叨规劝了好一会儿,终于让万历皇帝稍稍消气,总算是肯吃东西了。但桌上那些饮食早已凉透,好在他带来了的食盒下头铺了炭火热着,少不得吩咐人从中取出食物摆上,却先让一晚上没怎么吃东西的朱翊钧喝了一碗粥,这才上了其他的,却都是小巧精致的点心,分量都不大。饶是如此,他还是在朱翊钧吃了第三块的时候,一下子压住了小皇帝的手。

    “天色晚了,皇上还请节制些。”

    朱翊钧挣扎了一下,最终还是悻悻收回了手:“那就听张伴伴的。”

    然而,等到两个内侍把东西都收了下去,复又退出了屋子,他方才一把拽住了张宏的袖子,低声说道:“张伴伴,既然母后应该也察觉是有人故意给朕泼脏水,就不能把人调回来?其他人也就算了,可张诚和张鲸……”

    “皇上,人才撵到更鼓房第一夜,您这时候提,让慈圣娘娘心里怎么想?”张宏循循善诱地说道,“等过了这几日,也让他们小小吃点苦头,这才好缓缓求情。”嘴里说着这话,他心里却有些讶异,小皇帝竟然没问李太后让张居正去代为起草的罪己诏,这次很沉得住气啊!但下一刻,他就听到朱翊钧轻咳了一声。

    “张先生……他病得怎么样了?”

    果然还是忍不住!见朱翊钧脸上分明是掩饰不住的急切,而不是关切,张宏不禁暗叹了一声,这才轻声说道:“首辅大人因病告假十日,内阁事务,怕是要交给次辅了。”

    张居正……请病假?这应该算是委婉表示不会起草那什么罪己诏了吧?虽说那时候张居正进了乾清宫之后,一样是义正词严责备了他一番,朱翊钧这会儿仍旧心头恨恨,可一想到张居正终究没答应去起草那必定会让自己大失颜面的东西,他还是决定大度地放过这件事。

    只不过,他和吕调阳却是根本说不上熟悉——在张居正的强势下,再加上冯保的关系,满朝文武对于他来说也就是一个个名字而已,兴许还及不上两次在文华殿旁观汪孚林打嘴仗的熟悉感——因此,他立刻问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母后怎么未曾提起?也没见过吕调阳?”

    “次辅又不是首辅大人,怎么好轻易进乾清宫来?”张宏当然知道小皇帝最担心的是什么,当即似笑非笑地说道,“太后想来也不会对次辅大人提皇上这点事。至于这十日之中,皇上怎么哄慈圣娘娘,那还不容易吗?”

    朱翊钧登时恍然大悟,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这时候,他才摆出一点帝王威严,一本正经地说道:“张先生既然病了,回头张伴伴你代朕去探望他一下,太医院多派几个大夫,多送点好药。”然而,一想到张居正如果病好得快,不到十天就回内阁,自己未必能说动李太后回心转意,立刻又补充了一句,“请张先生在家里好好休养。至少,这十天假还得用足了……咳咳,总之,这些都拜托张伴伴了。”

    然而,他陡然之间想到,那时候李太后召来张居正,又因为平寇志的事大发雷霆,张居正维护了汪孚林,对他却多加苛责,一张脸登时又阴沉了下来。嘴唇紧抿的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母后可有吩咐过,朕之前要来的那丝四卷平寇志要怎么办?”

    张宏何等聪明的人,只一听就知道朱翊钧心怀芥蒂。他虽对冯保有些不满,对张居正的擅权也颇有微词,可对汪孚林的印象却还不错,略一思忖就笑着说道:“皇上,太后不过一时之气,如今没说,那自然是随便皇上处置那些书。之前首辅大人病倒了被送出宫之后,据说还把汪孚林给叫到了家里,劈头盖脸痛骂了一顿,说是他给皇上进闲书,险些让汪孚林自己上书请罪,骂声大得张家那边好些人都听见了。老奴听说,汪孚林离开的时候狼狈得很。”

    见朱翊钧这才脸色舒展,张宏唯有在心里暗自叹息。就算之前汪孚林不主动挡住,他又怎么会在朱翊钧面前说是汪孚林劝了张居正,这位首辅方才告病在家的?这不是请功,而是害人了,以这小皇帝的性子,非得衔恨在心不可!说来说去,慈圣李太后和张居正对小皇帝的管教,只有拘管而无疏导,这样下去迟早会矫枉过正!

    ps:第一更,我也支持把黄山改回徽州(。)

第七九五章 剽窃() 
宫里发生的那件事,对于大多数朝臣来说,自然是绝大的隐秘,但对于一小撮真正上层的人物来说,看似如同铁桶似的皇宫,那却也是如同筛子似的,完全没有秘密。△↗而且,张居正在被李太后和小皇帝召入乾清宫之后没多久,就说是病倒了,被太医紧急护送去了大纱帽胡同张府,接下来却又请了十天的病假,这消息却根本瞒不住人。一时间,朝中从上至下暗流涌动。

    私底下最主流的一种议论是,皇帝明年就要大婚,大婚之后就要亲政,一直以来独揽大权的张居正,自然就讨人嫌了。

    但也有另外一种议论非常有市场,那便是首辅大人不过是在借着装病,打算看看有哪些家伙急不可耐地跳出来蹦跶,准备好好再收拾一批人。

    两种论调相持不下之际,之前仿佛完全和王崇古闹翻,甚至不惜在张居正面前狠狠告了这位舅舅一状的张四维,却接到了王崇古辗转让人送来的一封密信。和消息灵通的他一样,王崇古也知道了宫里发生的那桩说大不大,说小却也绝不小的事,更知道张居正告病十日,除却是真的有点身体不妥当,但更大的原因却也是为了躲事。所以,王崇古给了他一个让他不得不动心的提议。

    他们舅甥二人从明暗两处着手,做出吕调阳争权的姿态,把这位内阁次辅踢下去!

    张四维没法不动心,只有身在内阁,才知道哪怕是阁老,这前后的座次也是泾渭分明,等闲不可能越过次序去。哪怕是那种名头很高被皇帝召回内阁的,如果不是占住首辅位子的那个人高风亮节让位,也绝不可能一来就官居首辅。没看哪怕当年高拱那样得隆庆皇帝宠信,哪怕和赵贞吉打架也毫发未伤,压得李春芳透不过气来,可李春芳一日不求去,高拱就占不了首辅的位子,就夺不过票拟的大权?

    而如今他和张居正之间,却还隔着一个次辅吕调阳,也就是说,哪怕张居正遇到什么生老病死的问题,能够递补首辅之位的,那也是吕调阳,而不是他张四维!

    而信上王崇古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里极其不是滋味,因为那大意是说,这是他死赖在兵部尚书位子上的最后一段时间,再不做,日后他就独木难支了!

    “吕调阳……”张四维轻轻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毅然决然的神情。吕调阳为人正派,他入阁之后,与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但在官场上,阻路就是最大的仇!然而,就在张四维暗中联络自己所剩无几的几个亲信,打算设法一试的时候,来自都察院的一道弹章却在原本就是表面平静,下头却是一锅滚油的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都察院广东道试职御史王继光,弹劾南京守备太监孟芳种种不法行为总计七条!

    疏入通政司,奏疏原文被人悄悄抄了出来,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登时不知道多少人停手观望,多少人蠢蠢欲动。

    至于王继光自己,走在都察院中,他都仿佛觉得自己是目光的焦点,可无论是那些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眼神,他此时都觉得非常陶醉,哪怕一进院子,郑有贵就匆匆上前,说了一句“掌道老爷召见”的时候,他也没有半点畏怯,反而大义凛然挺起胸膛径直走进了那间掌道直房。

    “王子善,如果我没记错,你是山东黄县人,对吧?”

    王继光没想到汪孚林一开口不是质问其他的,而竟然是问自己的籍贯,一时间不由愣了一愣,方才应了一声是。

    “你是黄县人,去年考中的举人,今年考中的进士,算得上是京报连登黄甲,据我所知,你并未出外游学,足迹从未到过东南,也从来没有去过南京。”汪孚林的声音很不小,他很清楚,这会儿在外头听壁角的肯定大有人在,因此索性让他们听一个清楚。见王继光登时面色大变,却是死咬着牙还不说话,他便冷笑道,“所以我倒是很好奇,你那奏疏上罗列的南京守备太监孟芳的劣迹一条接一条,究竟是从哪里得知的?”

    王继光哪敢承认是自己之前偷入汪孚林直房,从那张纸上看见的,这会儿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到底:“都察院监察御史上书弹劾人,却没有规章,要人直陈他是从哪得到的线索吧?掌道大人不觉得此言唐突?”

    “确实突兀,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好奇而已。”汪孚林微微一笑,丝毫不掩饰语气中的嘲讽,“你身为试职御史,这么快就上了第一份弹章,走在了你们五个人当中的前列,如今更是名噪京华,可喜可贺。只不过,我今天问你,确实纯粹好奇,可若是有别人问你的时候,你再用这种都察院规章搪塞,恐怕就糊弄不过去了。我只希望王侍御你能够把这份理直气壮一直坚持下去。要知道,风骨这玩意,一旦折腰,就什么都没了!”

    既然早就下定决心,王继光干脆只当没听出汪孚林这前后两个称呼问题的差别,也没听出这露骨的讥嘲,拱了拱手后就**地转身出屋,正好看到门前窗角那一个个慌忙躲闪的身影。这时候,他立刻意识到,刚刚汪孚林对自己说的话会以最快的速度散布开来。虽说他确实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自己怎么会知道孟芳那点事,可他既然在汪孚林面前都死硬到底了,别人难不成还能逼问他不成?

    他就说这些罪状都是自己打探到的!

    带着一夜成名的喜悦,以及独揽责任的不安,当王继光踏入自己和汪言臣一间的直房时,虽说对方一如既往微微颔首后,继续伏案做自己的事,但他还是有一种错觉,仿佛对方那淡淡的表情之下,藏着几分讽刺。如坐针毡的他只觉得在屋子里再也坐不下去了,没多久就干脆收起了纸笔出屋去,可才到门口就听到身后传来了汪言臣的声音。

    “汪掌道今天对总宪大人提议,此次理刑之前,对本道御史进行律例考核。子善你之前没来,我和你说一声。”

    尽管只是一个平平淡淡的提醒,但王继光听在耳中,却只觉得是汪言臣讽刺自己只想着一炮成名,却压根没花功夫去看汪孚林布置下来的大明律,一时间脸上一红,却有些气急败坏地叫道:“我知道!经史子集都难不倒我,难不成还怕这三十卷大明律不成?”

    看到王继光撂下这话就悻悻摔门而去,汪言臣不禁皱了皱眉,大有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的懊恼。只不过弹劾了一个守备太监而已,这就如此目中无人,以后要是从试职御史转成了正经的御史,岂不是眼里更加没他们这些同僚了?之前有小吏说,王继光在背后非议他和汪孚林同姓,却也进了广东道,暗指他和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