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徐秀才也是曾经在濠镜见到过不少好东西的人,此刻仍旧不免呆了一呆:“汪爷,这是……”

    汪孚林看了一眼杜茂德,见这位耍得一手好铁尺的秀才面色如常,他就没有解释前因后果,而是言简意赅地说道:“是几个海盗潜入广州。试图疏通官府,谋求招抚的一笔横财。”

    这算是解释了东西的来源。但对于阅历丰富命运多舛的徐秀才来说,那猜测就多了去了。他顾不得刚刚还在为汪孚林听自己的举荐招揽了杜茂德而高兴,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决定士为知己者死,好好劝谏一下汪孚林万不能因财坏事,谁知道话头竟然被杜茂德给抢过去了。

    “徐兄,陈小弟,事已至此,汪爷虽替我隐瞒,我却不能就当成事不关己。”

    杜茂德稍稍停顿了一下,便将包括自己当年那番被迫当海盗的经历,以及被邱四海认出找上门来要挟等等和盘托出,见徐秀才嘴巴干脆就合不上了,陈炳昌也是目瞪口呆,他在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就看着汪孚林问道:“汪爷的这批财物,是来自邱四海?”

    见汪孚林点了点头,他轻轻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决心似的说:“若汪爷打算效仿昔日胡梅林公拿下双峰船主汪直的旧例,学生愿意效劳。”

    当年那件事太有名了,别说徐秀才这一大把年纪的,就连陈炳昌也听说过,后者一下子跳了起来:“杜前辈,这太危险了!你好容易逃出来,再回去不是羊入虎口吗?”

    “对对对!”徐秀才来不及细想为什么自己向汪孚林推荐的人,现在却反而是汪孚林比自己还了解杜茂德的这段过去,他如今深知人多有不得已,因此压根没有用大义责怪杜茂德的意思,而是附和陈炳昌道,“他们既然自己已经有招抚之意,还送来了这一注大财,显然不用这么冒险的。”

    “如果汪爷也如此想,理应不会让我等看到这些东西,学生说的可是?”

    见杜茂德看着自己如是说,而另两位这才思路慢半拍地看向自己,汪孚林暗叹自己挑的两个是术业有专攻的幕僚,还有一个只能算是实习生,自然不能和已故那位岳父胡宗宪当年济济一堂的名士幕僚阵容比,当然,胡宗宪当年虽说也是从巡按御史开始,但后来幕僚云集,却是主政一方的事了,他现在还只是个巡按而已。他简短地说了说自己的顾虑,以及自己之前和吕光午以及郑明先提到的,招抚海盗的新思路新设想,随即又提到了凌云翼对招抚海盗的暧昧态度,以及朝廷一直以来的强硬倾向。

    直到最后,他方才说道:“所以,此次找你们三人商量,看似是为了这笔不义之财,实则是为了一件事,如何彻底说服凌制台,乃至于说动朝中内阁首辅大人。即便不成,也要使经略南洋诸国这件事得到关注,哪怕是少数人的关注!”

    经略南洋诸国!

    面对这样分量沉甸甸的六个字,在场的三个秀才全都齐刷刷沉默了。陈炳昌到底年轻资浅,还只是在心里不停地感慨到底是汪大哥,有魄力。徐秀才则因为和佛郎机人打多了交道,深知这六个字后会掀起的狂风巨浪。至于三人之中眼光最深远,思虑最周密的杜茂德,想到的却是,当年永乐皇帝派郑和等人先后下西洋上东洋,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经略,传说中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而且遍洒金帛,耗费钱粮无数,真要说成果,大概就是建立起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强大地位,以至于日后朝贡不绝而已。

    但自从永乐之后,郑和宝船就此荒废,朝廷禁海令的口子越缩越紧,就连隆庆开海,也不过挂羊头卖狗肉,为的是更好的海禁。

    所以,汪孚林如今这番设想,朝中的阻力会有多大?拉拢支持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见三人都在攒眉沉思,汪孚林便又丢出了另外一个重磅消息:“此外,徐生之前和我去过新安城外那个滨海渔村。我除了在那里反擒了拿人钱财,意图取我性命的刺客之外,还设伏拿住了一伙这村子中走出去的海盗。为了招抚林道乾林阿凤在内的大批海盗,新昌吕公子,昆山郑先生两人坐了那条白艚船深入敌营,至今应该已经快出发一个月了。只不过,至今尚未有消息传回来。”

    杜茂德之前虽听汪孚林提过,自己被逼无奈投身海盗的过去就是从吕光午处听来,可直到得知这件事,他才真正确定,汪孚林和吕光午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深入敌营这种事,如果不是极其亲近密切的关系,又岂会轻易答应,轻易去做?就是自己,若不是身上污点太重,很可能累及家人,又为了报知遇之恩,怎可能自告奋勇冒奇险重回虎口?

    最终,还是杜茂德先压下了对吕光午此行的担忧,开口问道:“听说,汪爷之前在贡院之中救过海道副使周观察?之前又去探望过他?”

    汪孚林当然知道杜茂德要问什么,遂点点头道:“一番推心置腹,周观察如今可算作是盟友。”

    “那就最好不过了!汪爷可将邱四海和这些珍奇财物的事,以及招抚海盗之事先与周观察细说,争取周观察的支持,谋划妥当之后,再见凌制台。如今凌制台平定罗旁山瑶民之乱在即,一两万的财物看似不多,但无论用在打仗,还是用在事后安抚,全都是用在刀刃上,绝不会嫌多。至于如何将这些东西变成现钱,只凭汪爷和徐兄之前对广府潘家家主之争的恩情,潘大老爷是绝对不会拒绝的。至于这笔钱的定性,不妨就直接说是盗中得来,充作军费。”

    徐秀才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但后半截好办,甚至不用汪孚林,他出面就不会有问题,毕竟只是让潘家吃下这些货,又不是白送钱。但即便汪孚林说周丛文算是盟友,就真的能够说动其一同建言凌云翼?凌云翼真的会同意?拿海盗经略南洋这种话,能糊弄得住凌云翼吗?

    他拼命开动脑筋,思量自己之前在濠镜和葡萄牙人打交道时的一些心得,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要说招抚海盗经略南洋,能不能这么说,就说我国招募义士,帮满剌加复国?”

    闻听此言,汪孚林顿时抚掌大笑道:“好一个徐生,真是所见略同,我正是如此想的!”

    ps:昨晚实在是赶不出来,有点难写,唉,今天也只能单更(。)

第七二一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满剌加,也就是后世俗称的马六甲,陷落在葡萄牙人之手至今已经长达六七十年。而在这六七十年中,末代苏丹最初一直都在四处流亡,组织抵抗,同时寻求大明朝廷的帮助。奈何正德年间从天子到朝廷全都被葡萄牙人所惑,而到了嘉靖年间,朝中虽说正视了所谓佛郎机人,也就是葡萄牙人的威胁,但在军事和外交上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一度发展到行文暹罗,让其发兵助满剌加复国,丝毫没考虑到暹罗和满剌加始终都是死敌。

    以至于那位末代苏丹精心挑选,充当使臣的国王叔父最终死在了京师。

    而在满剌加亡国期间,葡萄牙人还冒充满剌加,派出使团谎称入贡,想要从广州进入,被识破后,被拒之门外的葡萄牙人伙同倭寇一起在沿海肆虐,后来打不过就服软,租借濠镜,这些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换言之,自从宣德年间,明军正式撤出安南,同时郑和宝船束之高阁开始,曾经一直自视为宗主国的大明,早已不复往昔赫赫威势。整个嘉靖年间,整整四十五年,暹罗入贡两次,安南一次,占城一次。相比永乐宣德年间常常出现的十几个国家使团云集一堂的场面,自然是显得极其落魄。当然,汪孚林很清楚朝中某些守旧老大人的心态,他们只怕也正希望这种送上一堆玩意,却伸手讨要更多赏赐的使团少来为妙。

    暗地里将明初那些使团当成天子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官员,其实一直都很不少!

    徐秀才在濠镜当过多年通事,此时得到汪孚林的赞赏。他更是叹了一口气说:“据我所知。南洋除了还算大国的暹罗之外。彭亨、渤泥、阿鲁等国,不是向葡萄牙人朝贡,就是臣服于他们,反而是对我大明,他们所谓的朝贡只是为了贸易和讨取赏赐,就是这种朝贡,隆庆年间到现在这十年,也基本没有。”

    “此话不错。”杜茂德既然当过海盗。对东南亚那些国家的了解自然不比徐秀才来得少,甚至还补充道,“其实从明初开始,移居暹罗满剌加等地的我国百姓便数以千万计,这许多年来繁衍生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早先有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威赫赫,汉民在当地的地位颇高,但朝廷多年不管这些海外藩属国,汉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尤其如今头上顶着的是红毛主子,那就更甚。如林道乾能在北大年扎根。林阿凤能够进军吕宋,汉民不满佛郎机人统治,发动土人,这却也是原因之一……”

    徐秀才和杜茂德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知道的那些南洋诸国形势,陈炳昌哪怕帮忙整理过欧洲诸国图录,却也只有听的份。等到两人终于告一段落,而汪孚林则陷入了沉思,他便忍不住小声说道:“可如果招抚海盗,令其攻略南洋,又只是空口说白话,他们会不会不愿意?就算凌制台和周观察最终点头,朝廷也默许了,可不给点实质性的好处,海盗又不是傻瓜,怎会轻易卖命?”

    “实质性的好处自然很简单。佛郎机人尚且能够在濠镜通商,其他国家又有何不可?如果满剌加复国,那么,他们自然获得了通贡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派出贡舶,可以直接来广州,采买我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至于接下来他们是卖到南洋,还是卖到东洋,那是满剌加的事,不是吗?”

    还能这样!

    听到汪孚林此言,不但陈炳昌恍然大悟,就连杜茂德和徐秀才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之后,也同样觉得汪孚林这样的条件的确颇为可行。只不过,对如何争取朝中对于这一条陈的支持,三个臭皮匠商量到最后,仍然是半点头绪都没有。毕竟,他们全都只是秀才,朝中那些大人物他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人家政见如何也不清楚不明白,这建设性意见又要怎么提?

    却还是汪孚林突然想到了当初在北新关结识的税关太监张宁。杭州官员已经换了一茬,这位之前却依旧坚挺,背后靠山不是司礼监头号人物冯保,就是二号人物张宏,能不能从这上头动动脑筋?尤其是基于冯保的好日子很可能会随着张居正的死到头,张宏这个效忠万历皇帝的太监,他却不大记得结局如何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位司礼监二号人物,对万历皇帝施加一些影响?然而,在这个念头刚刚浮上心头不多久,他就干脆地掐灭了。

    皇帝这种生物,价值观都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更何况万历是出了名薄情寡义的皇帝,从小陪伴在身边的太监,冯保不说,其他人也是说扔就扔,贪财更是到了骨子里,与其指望这位现如今还被张居正压得死死的小皇帝,还不如指望自己!

    就在这时候,徐秀才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汪爷,在濠镜经营海贸的那些粤闽豪商们,在朝中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而他们向往彻底开海那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了,招抚海盗下南洋经略,无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条路子,此事何妨与其中那些可靠的透个底?如若他们能够说动朝中那些支持他们的官员,支持的人就多了。最重要的是,朝廷和官府向来最喜欢的,不正是惠而不费的那一套?”

    紧跟着徐秀才此言,杜茂德自然不会没有决心,立刻慨然说道:“凌制台处,只要以政绩和功绩打动,至少会容许汪爷试一试。而既然已经有吕公子那一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接下来不妨由我带着邱四海等人出马,却不在招抚林阿凤,而在其如今已经分崩离析的部属!海盗之中素来无义,如果朝廷顾虑林阿凤此人,群盗很可能发生内讧。杀死他。甚至于将其献出。没有林阿凤这个海盗之中的标杆。朝中诸位的顾虑想来也不至于这么大。”

    因为之前差点被林阿凤派邱四海重新逼上梁山这件事,杜茂德彻彻底底豁出去了——他很清楚事败的话肯定没命,就算成功,联络林阿凤部属算计林阿凤的事传出去,自己那段过去说不定会被人掀出来,那时候会变成什么名声。可反正汪孚林已经答应照顾他的妻儿,他这条命就算送了也甘心情愿,更何况名声?

    徐秀才再次露出了极度震惊的表情。可最终欲言又止,没有反对。而陈炳昌则是彻彻底底说不出话来。

    面对这两个秀才相辅相成的建议,汪孚林仔仔细细又想了想,最后开口说道:“林阿凤林道乾对于朝廷来说,是巨盗,而对于南洋诸国来说,同样是一面旗帜,如果只为了让朝廷安心就除掉这两人,恐怕经略南洋未必那么容易。毕竟,两个让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闻风丧胆的巨盗。和几个名不见经传之辈比起来,谁更有威慑力。不言而喻。且不忙在一时,如今还有一点时间。周观察那里我之前才去探过一次病,不宜再去,但杜生你如今不宜在人前露面,且回房继续整理那些东西,陈炳昌,你代我再去探望周观察,但先不要提那笔财物的事情。而粤闽海商处,徐生你也代我前去接洽,但记住,话不点透,你不妨先去潘家。”

    “是!”

    见杜茂德和徐丹旺两人起身应命,陈炳昌也连忙站起身来。等到两位同伴兼前辈离开,少年的脑袋才一下子耷拉了下来,迟迟没有挪动脚步。当汪孚林有些疑惑地抬头看过来的时候,他才低声说道:“我……我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要不,我把束脩还给汪大哥,您另外再请人……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到肩膀被人重重一拍,这才发现汪孚林已经站起身来到了自己身旁。

    “他们的束脩多少,你的束脩多少?再说,本来我请了你来,就是做书记,所谓书记,也就是那些文书簿记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只要学着就行了。别忘了你是来历练学习的,不是来独当一面的,你要是能独当一面,那还用得着做这个书记?三十两雇一个文字娴熟,书法漂亮的书记,你还怕我亏本吗?没见县衙三班六房中那些书手明里暗里能捞多少钱?”

    汪孚林很清楚陈炳昌不了解某些真实情况,轻轻巧巧偷换了概念,见陈炳昌终于有了些自信,他就又趁热打铁地说道:“再说,徐杜二位都是对科场再无野望的人,你却不同,要是你将来能考个举人甚至进士,难不成会忘了今日在我这里的一番磨砺?还是说你觉得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将来自己飞黄腾达时,眼见我遇上什么事故,你却袖手旁观,嗯?”

    “那怎么可能!汪大哥您对我兄弟二人的情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陈炳昌哪是汪孚林的对手,没一会儿就被完全带进了节奏,接下来自是提精神表决心,劲头满满地去工作了,“对了,先前那些天京师那边有不少信送来,我去周观察那儿之前,先去拿过来!”

    他这一走,汪孚林方才呵呵一笑,随即若有所思地坐下,却不是盘算着再添一个幕僚——以他区区巡按御史的官职来说,现在这班子已经非常够用了,陈炳昌经验不足,可作为书记还是挺称职的,而且忠实可靠,用后世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性价比非常高——而是思量自己是不是要突击造访一下南海卫又或者广海卫,又或者是惠州府的碣石卫,潮州府的海门所以及靖海所。

    毕竟,他所计划的安抚海盗,经略南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