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只见是一行人出来。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左右的文士,面色从容,举手投足儒雅温文。后头的其他人中,则是不少人都披头散发,前半边脑袋才刚长出了寸许的头发,显然就是奏报中。出抚顺关之后就剃发易服假扮女真人的。这其中,一个身穿天青色直裰,俊朗的脸上却被一道刀疤破了相的少年最是显眼。

    因为这是奏报上早就提到的,刘守有和冯邦宁当然并不意外。而冯邦宁听伯父冯保提到过沈懋学的名字,道是东南名士。听着仿佛有几分重视。等到的那文士带着少年上前,他当即轻咳一声,没有任何架子地笑着招呼道:“是沈先生和沈公子吧?本官锦衣卫指挥使冯邦宁,这位是掌锦衣卫事,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大人,奉命问诸位此行辽东抚顺关等事。”

    沈有容只知道锦衣卫是指挥使司,最高的官职应该是指挥使,可这都指挥使又是怎么回事,他就有些茫然了。而沈懋学却明白,自从弘治正德之后。锦衣卫掌事者的官阶水涨船高,常常出现以都督掌锦衣卫事的情况,都指挥使掌卫事就是很平常的状况了。此时别人客气,他却不敢当成寻常。身为有功名的举人,这又不是官衙参见,他深深一揖行礼也就罢了,其余没有官身的却都少不了要磕头,偏就在这一个个行礼的时候,外间又起了一阵骚动。

    “大人,外间汪公子赶到了。”

    刘守有对汪孚林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不说别的,去年殿试后的那场风波可是不小,就连他也被冯保耳提面命,梳理了一下那些心存不满的进士。而后不少人都被张居正发落到了各种犄角旮旯去当县令或者府推官。所以,此次得知汪孚林又在辽东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变故,他在心里已经把汪孚林定位成了灾星。眼见冯邦宁越俎代庖,吩咐人请汪孚林进来,他虽说心下不大舒服,却知道此事乃是冯保的主导。他与其和冯邦宁相争,还不如看其怎么行事。

    趁着刘守有和冯邦宁全都分心到汪孚林身上,沈懋学趁机对众人低声解说了一下今日来的这两位锦衣卫主官——毕竟,在他之前想来,他们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要紧人物,此事只需要派个千户又或者百户领队,好好询问笔录一番也就完了,怎都没想到会惊动到这样高层面的大人物。

    得知冯邦宁是当今司礼监掌印太监,天字第一号权阉的侄儿,众人就不由得面面相觑,等沈懋学解说刘守有就是锦衣卫的第一号人物,李二龙更是惊叹了一声。好像当初去拿胡宗宪的,都不是锦衣卫头号人物带队,他们这些人就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这是在京师,锦衣卫出动最是便宜,而且估计上头有什么说法,所以才会让这两位来亲自问话。”沈懋学郑重告诫了众人务必小心谨慎,发现沈有容表情微妙,他就不动声色把人拖到了一边,非常严厉地问道:“怎么,你还没正式从军,就已经瞧不起锦衣卫了?”

    “好男儿就应该到边关上去打虏寇,灭鞑子,做这种侦缉的鹰犬算什么好汉。”沈有容的声音压得非常低,见沈懋学越发沉下脸来,他赶紧告饶道,“是叔父你问的,我这不是除了你没对别人说吗?”

    “冯邦宁就算了,那是靠着冯保才能够到现在这个位子,不过是阉党,可你却小看了刘守有。和麻城刘氏比起来,宣城沈氏不过是米粒之珠,”见沈有容一副不大相信的样子,沈懋学就哂然笑道,“刘家乃是麻城四大名门望族之一,英宗皇帝钦赐匾额荆湖鼎族,光是这荣宠,宣城可有此等人家?自从洪武年间至今,刘家累计出了八个文进士,两个武进士,其中一个武进士便是刘守有。他的祖父当年是打过俺答的,这才有世袭锦衣卫千户的武职,而从千户能够做到掌管锦衣卫事的,全都是一等一的人精。”

    沈有容的嘴巴已经张得老大,再也不敢存有半点小觑之心了。可是,等到看见冯邦宁在那发号施令,分派随行的锦衣校尉把李二龙等人一个个叫进去询问笔录,又笑着请人出去迎一迎汪孚林,而刘守有自始至终就仿佛提线木偶似的,说话少做事少,仿佛旁观者似的,他又觉得这一幕实在是不协调。沈懋学知道沈有容只是不习惯这等官场玄虚,也不继续提点。毕竟,如若沈有容真的要去辽东,他不可能再跟着。

    世家子弟在旁人看来光鲜无比,可在真正的权贵面前又算什么?别看刘守有掌管着偌大一个锦衣卫,在张居正冯保面前,也就是仆隶一样供驱策的人而已。所以冯邦宁仗着伯父冯保的势,又怎会计较刘守有在想什么?

    须臾,汪孚林随着一个锦衣校尉进了店堂。他昨夜虽是去叶家歇宿的,但知道今天的事情不可小觑,所以早早起床赶了过来。他冲着沈家叔侄一点头打了招呼,少不得又拜见过锦衣卫这两位头面人物。尽管都是第一次打照面,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刘守有对他的态度颇有几分冷淡,可冯邦宁却满脸堆笑客气十分,一点都没有阉党子弟的倨傲。可这等官场相处,他当然知道不能看表象,等寒暄过后,就探问起了今日自己是否要一样接受质询。

    而这一次,答话的依旧是冯邦宁,而不是刘守有。冯保的这个侄儿嘿然一笑,随即用神秘兮兮的语气说:“你在辽东闹腾的这档子事,就连皇上都已经听说了,所以,皇上请示过两宫皇太后,决定在文华殿亲自旁听。至于质询,则是几个弹劾过你的科道言官领衔。届时,内阁三位阁老,还有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都会在场,如此场面难得一见,你可要有个准备,大约就在这两天。”

    这么要紧的事情,昨天张居正怎会没提过?汪道昆也分明一点风声都没得到?还有叶大炮早上还对他自诩六部之地消息最灵通,可分明也没得到消息!

    汪孚林干脆也不掩饰自己的震惊之色了,着实错愕地问道:“怎么至于这么大场面?”

    “昨日次辅吕阁老在文华殿讲学之后,皇上随口问起近来有些什么事情,翰林院一位学士就提到了你的事。”冯邦宁丝毫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笑得阳光灿烂,“当时冯公公不在旁边,皇上问得细,到后来甚至追问起了吕阁老,吕阁老也记不大清,到最后就把辽东总兵李大帅和辽东巡抚张大人的奏疏都找了来,皇上看过之后,觉得很有兴趣,晚上在乾清宫求过慈圣娘娘,又去禀告过仁圣娘娘,就决定亲自听一听你这个当事人怎么说。等到冯公公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昨儿个入夜的事情了。”

    也就是昨天张居正顶多只知道万历皇帝过问了自己的事,确实不知道小皇帝要亲自旁听,当朝首辅都不知道,汪道昆叶钧耀就更不可能知道。可今天这消息会传到什么程度?

    事到如今,倘若汪孚林还听不出其中那险恶的意味,他这个尚未出仕就在官场摸爬滚打一圈的也就白厮混了这么久。因此,打哈哈谢过冯邦宁这明显的通风报信之后,他立刻紧急思量了起来。而冯邦宁完成了冯保吩咐,递了这么一个消息,也就不浪费时间了,毕竟在他看来,汪孚林不过是个小角色,当即装模作样地去各处巡视,尤其是在沈懋学和沈有容叔侄那边站了好一会儿。

    如此一来,偌大的厅堂中,除却早就被赶到屋子里不许外出的掌柜和伙计父子,就只剩下了汪孚林和刘守有,其他的锦衣校尉都去四处布控警戒了。汪孚林从刘守有之前的态度中,就知道这位不是好相与的,因此也没打算硬是往人面前凑,却不想一开头基本上没说什么话的刘守有这时候突然开腔了。

    “此次的事情,届时文华殿质询,科道言官总共四五个,六科之中领衔的,是你们徽州婺源的余懋学,他和沈家那位只差个姓氏,却是刚强耿介的人,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吧!”(。)

第六零六章 蛛丝马迹() 
尽管眼下仿佛没有自己的事,而且面对冯邦宁和刘守有的先后提醒,汪孚林心里满是各种违禁字眼的感叹词,但他总不可能撂下别人自己先跑路找人去商量。更何况,皇帝年少期间,日日必须要去的早朝改成了三日一朝,可汪道昆叶钧耀全都是要去衙门的人,这时候早就不在家里了。至于汪道贯汪道会兄弟,不是他小瞧这两位叔父,某些政治敏感度实在还差了一点。苏夫人倒是很厉害,可他就算想回去,也得晚些时候再去叶家。

    此时此刻,想到昨日回京就被张居正召见,接下来到汪府,汪家两兄弟虽也解说了一些朝中的事情,可他着实有些后悔没有细细多追问一些细节,而后在叶家只顾天伦之乐,一夕贪欢,再加上叶钧耀那副信心十足的论调,竟是忽略了一些东西。如果只是和汪道昆仿佛渐渐失宠于张居正有关,别人对他的这阵仗也未免实在是太大了一点。毕竟,他固然叫汪道昆一声伯父,可那不是真正的从父子关系,而是眼看就要出五服的叔侄关系!

    一应人等的质询笔录进行得飞快,不到一个时辰,来也匆匆的锦衣校尉们就在两位高官的带领下去也匆匆了。即便如此,平生第一次面对缇骑的众人还是心有余悸,尤其是在底层厮混过太长时间的几个人全都在那按着胸口深呼吸,倒是沈有容没事人似的东张西望,口中还说道:“没问什么啊?我还以为会为难我们的,可就是让我照实说了出关之后都碰到点什么事情,别的就什么都没了。”

    汪孚林倒不担心别人,直接招手让范斗和王思明过来。可问了他们之后,发现这两个理应是最好突破口的人,锦衣卫询问的时候也不过虚应故事,他就完全确定,包括沈家叔侄在内,这一关都算是过了。接下来的重头戏肯定在文华殿的三堂会审!一想到那恐怕是上辈子加这辈子一块都没经历过的大场面,即便是一贯粗神经如他汪小官人,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紧张。

    小皇帝出场他不紧张,横竖这年头的朱翊钧就是个操纵在李太后和张居正手中的幼主。问题在于别人到底想干什么?这个目的不搞清楚,到时候判断出了差错,那就真的是想要逍遥泛舟海上都不可能了!

    范斗和王思明也好,李二龙等人也罢,多年来都是混迹于底层。对于高层那点事纯靠臆测,所以见汪孚林在那皱眉发呆,误以为汪孚林还在替他们担心,当下都七嘴八舌说着些不着点子的安慰话。沈有容却心直口快地问道:“汪大哥,他们就没查问你吗?”

    此话一出,刚刚就觉得不对劲的沈懋学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其他人却没想得那么深入,甚至还有人笑着打趣汪孚林是进士,自然锦衣卫也不敢造次,可就在这乱哄哄一团,汪孚林也来不及回答的时候。角落里突然传来了一个弱弱的声音。

    “各位大爷,小店小本经营,各位能不能换个地方去住?”捱到锦衣卫一走,总算从房间里连滚带爬跑出来的掌柜鼓足勇气说出这句话后,就只见齐刷刷一片目光往自己射了过来,其中好些分明是传说中的目露凶光,他登时差点跪了,赶紧冲着唯一认识的沈家叔侄求饶道,“沈先生,沈公子。你们是读书人,行行好,我就这么几间破屋子,要是被人知道锦衣卫都往这来过。我还怎么做生意?沈先生您是举人,是要继续考进士的人,还请积积德吧!”

    沈大牛登时大怒,可还不等他撩起袖子打算揍上这该死的掌柜一顿,就被汪孚林给拦住了。汪小官人看着满脸苦涩的掌柜,轻描淡写地说道:“掌柜的。沈兄包下你这里给了银子,这时候哪怕你说退银子赶人,告到顺天府也是我们有理。更何况,今天这还只是小场面,这两天我这个更倒霉的兴许还要到宫里文华殿上去走一趟三堂会审加御审。你要是怕受连累,就把这宅子卖给我,然后卷铺盖走人。”

    “小官人这话威武霸气!”赵三麻子立刻起哄,可紧跟着方才一下子意识到这话里头的重点,登时瞪大了眼睛,“敢情刚才锦衣卫没问小官人的话,那是因为到时候您要上文华殿?御审就是说皇上要来,还有三堂会审,哪三堂?”

    掌柜这下子干脆直接跪了,心里完全是万马奔腾,震惊得无以复加。偏偏汪孚林还在那掰着手指头说:“内阁的三位阁老应该都要来,六部的尚书们要来,之前雪片似的参我的科道言官要来。总之,我现在想想就觉得心里扑通扑通跳。要说我就是去年的三甲传胪,到现在还没个一官半职,这样的大阵仗简直想都没想过。掌柜的,如果不肯卖房子,那你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谁让你沾上我这个刚从灾星升格到瘟神的人呢?”

    这要是从前,得知汪孚林是去岁三甲传胪,而且记得还是当时引起颇大轰动的人,甭管人家是不是在自己这里住过,掌柜一定会抱大腿求题字,京师的那些大客栈全都是靠着进士墨宝来招揽生意的,他这小店只恨之前就没运气。可是,汪孚林竟然闹到要那么多大人物齐齐审理的地步了,他哪敢和人沾边?此时此刻,他飞速在心里合计是不是真的要卖房子,却没想到身后有人捅了捅,回头一看却发现是年纪不大兼任小伙计的儿子。

    小伙计把老爹生拉硬拽到一边,这才低声说道:“爹,你忘了在京师,不怕挨廷杖被贬,就怕籍籍无名没人知道。汪公子这么点年纪就折腾出这么大风波,以后说不定会飞黄腾达呢?反正锦衣卫未必会再来,这时候就是该赌一赌。从前还是爹你老挂在嘴边的,人生哪得几回搏?”

    “臭小子!”掌柜的老脸一红,可细细一思量儿子这话,却觉得还真是。他没经历过嘉靖初年的大礼仪,可听说那时候挨了大板子活着出京的那些人,着实是名声大大的,不少客栈还吹嘘有什么墨宝真迹之类的东西留下,引来很多赴京赶考的进士前来留宿瞻仰,狠狠赚了一票。他思来想去,把心一横,最终满脸堆笑地又上了前去,“汪公子,之前的话就当小的没说过,你们就在这住着,小的也豁出去了,说不定日后也会被人称赞一声义士!”

    汪孚林直接被这翻脸如翻书的掌柜给逗乐了。见四周围一堆忧心忡忡的面孔,他笑着安抚了几句,随即就饶有兴致地说:“掌柜敢收留我们就好。要说我们昨天才进京,很多事情都不大清楚,这样吧,来一壶茶,咱们好好唠唠嗑怎么样?”

    掌柜留客归留客,可没想到汪孚林真的这么没架子,当即天子脚下帝都居民指点江山的信心就来了,当即大手一挥道:“那敢情好,小二,上茶来!”

    小伙计虽说哭笑不得,但还是立刻依言去拿大茶壶泡茶。至于其他人,虽说还在担心接下来汪孚林要怎么过关,可本人都这么一副闲适自如的样子,他们也就干脆在店堂里找了座位坐下,沈有容则是拉着沈懋学直接凑到汪孚林那一桌去坐了。这喝茶聊天侃大山,起初自然是各种琐事,但在汪孚林的诱导下,掌柜那嘴就有些管不住了。

    “要说咱这位首辅大人,这次竟然把棒子打到秀才相公们身上了,要整饬什么学政,指摘那些大宗师们道试取的秀才太多了,滥竽那个充数,说是日后要把县学府学的名额都收紧,要好好限制一下,还说是不许各地私设书院讲学……”

    “还说要整顿驿站呢,像从前那样家里有个官,七大姑八大姨就随便用驿站的,今后就不允许了,还有各大衙门乱发勘合送人当人情,让这些人可以在驿站招摇撞骗的,一律从严法办!”

    “啧啧,从前一个考成法,从京师到各省的官员据说都怨气大得很,这次又这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