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张四维恭维,汪道昆谦逊。汪孚林站在后头,暗想这还真够无聊的。然而,他却有一种感觉,张四维不像是猜出来的,更像是早就知道!尽管他和张泰徵前后打过几次交道,张泰徵一次都没占到上风,可他丝毫不觉得那位张大公子会吃饱了没事干,对父亲说道在他手里吃亏的往事,既然如此reads;。张四维又怎么会认识他?想到这里,他心里正隐隐约约生出了某个念头。突然就只听有人问了一句话。

    “汪孚林,你自己说。今科会试有把握否?”

    见问话的赫然是张居正,汪孚林顿时在心里哀叹了一声,随即就豁出去了:“回禀元辅,没把握。”

    这样丝毫没有任何犹豫的回答,出乎了在场每一个人的意料,汪道贯和汪孚林打交道多些,还有点心理准备,汪道会险些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张四维抢在其他人之前,似笑非笑地问道:“别的举人来参加会试无不踌躇满志,期望于必中,你却说没把握?”

    “纵使乡试一省解元,参加会试也未必一次能中,更何况是学生?”汪孚林刚刚在张居正面前也都是自称我,这会儿却惊人谦逊了起来,“再者,能参加会试的无不是全天下各府县的精英,很多人比学生多读十年二十年书,资质又不比学生差,若学生豪言必中,那也太小觑天下英雄了。参加会试这种事,有几个人心里真有把握?既然其实没有,那与其自欺欺人,还不如端正心态,如此若是不幸落榜,也就不会自怨自艾了。”

    说到这里,汪孚林又认认真真加了一句:“张学士以为然否?”

    见汪孚林特别诚恳地看着自己,张四维虽很想讽刺,能够想出那种诡计的你真是这么老实的人,可他知道眼下绝对不该再多事,因此便欣然笑道:“小小年纪如此心态,难得。”

    张居正却只是哂然一笑,随即看着张四维,意味深长地问道:“明年会试,子维可愿意分一下重担?”

    此话一出,书房中登时一片寂静。要知道,会试历来是内阁中挑选一位大学士为正主考,然后从翰林院挑选一位学士或者侍读学士为副主考,以张四维如今的官职,正主考是别指望了,副主考却绰绰有余。毕竟,从前张四维还当过会试的同考官,算得上经验丰富。

    然而,汪孚林此刻的第一想法却是,张居正突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是想张四维当这个副主考,还是不想张四维当这个副主考呢?站在汪道昆身后的他正好能看到对面张四维的表情,却只见那先是震惊,而后是迷惑,再接着则是自嘲。很快,张四维就站起身来。

    “会试乃是国之大事,首辅不宜在此时当着明年应试举人的面,如此玩笑。”认认真真如此劝谏了一句之后,张四维便坦坦荡荡地说道,“我因病辞官回乡,如今因为皇上垂爱,首辅器重,方才得以回朝重掌翰林院,若明年骤然主考会试,实在容易惹人评说,还请首辅恕我冒昧。明年会试乃是皇上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会试,皇上和首辅应该格外重视,于重臣之中挑选最合适的人才是。”

    这一番话有刚正的婉拒,也有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提醒,就算汪孚林早知道张四维都在万历初年那是最能忍最八面玲珑的家伙,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给人点个赞。因为张居正突然就这么哈哈大笑了起来。那表情分明是极其轻松畅快,显然对于张四维的明白表态并没有什么不高兴。

    “好吧好吧,你这番话我听进去了。”张居正点了点头。继而就看着汪道昆身后的汪孚林道,“你既然说了全力以赴。那便全力以赴去考。对了,仲淹和仲嘉你二人呢,叔侄三人同考,倒也是佳话。”

    “佳话?元辅应该说,我们要真的一起下场,那才是大麻烦,还不如早早避嫌。”汪道贯给了汪道会一个眼色,轻轻耸了耸肩。“我和仲嘉都是几次落榜的人了,今年就不和孚林一块去下场博人眼球了,省得人家说大哥一回朝,我们汪家人就一窝蜂全都跑去考会试reads;。如此一来,考官也能省点心。”

    汪孚林却还是第一次知道,汪道贯和汪道会竟然要放弃明年的会试!这岂不是说,之前对他这一科是否能考中显得很恬淡的汪道昆,实质上竟有很大的期望?大吃一惊的他正想要说什么,结果汪道会抢在了前头。

    “大哥起复之后,我和仲淹一直都随着大哥在任上。松明山汪氏大大小小的事情常常都要孚林奔前走后。难得我们当叔父的给侄儿让一让路,那也是应该的。虽然他嘴里说没把握,我们也不认为他一定能够一鸣惊人。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

    汪家二仲虽说都只是举人,但张居正听说二人才名颇高,因此兄弟俩都愿意为侄儿让路,他想起自家那几个儿子,心中不由得有些触动。于是,他欣然点了点头,竟破天荒勉励了汪孚林两句。直到汪家一行四人起身告辞离去,他见张四维有些心不在焉,便笑着说道:“没想到吧。汪家兄弟都肯为一个同族侄儿让路,可见他们对其的期许。我倒也想看看。这个胆大包天的少年是不是真有本事拿下一个进士来。”

    张四维好不容易才挤出一个笑容:“若真的中了,那可是十八岁的进士。历来都凤毛麟角,须知昔日杨文忠公中进士,也已经十九岁了。”

    那小子又岂能和少年神童杨廷和相提并论?

    张居正突然插口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这首诗你可听过?”

    见张四维一时愕然,张居正方才笑道:“我也是今天方才从汪南明口中知道,当初南直隶督学御史谢廷杰曾经摘录过的这首诗,便是刚刚那汪孚林所作,难得就难得在不是吟两句诗就算了,遇事的时候却不发空谈,而是迎难而上。我素来厌恶那些自命不凡便评议国事的生员,这汪孚林倒还扎实,以他的年纪来说,算是很难得了。明年会试他及第与否且不去管,若是天底下多几个务实的,少几个借讲学妄议国事的,那就天下太平了!”

    而那边厢出了张府,汪孚林直接被汪家兄弟三个拽上了骡车。还不等人家先问他什么,他就赶紧团团作揖道:“伯父,还有两位叔父,你们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明年会试我真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你们干嘛要为了我让这一科会试?”

    “我当时是临时起意那么一说,还想着怎么说服仲嘉,没想到仲嘉竟然同意了。”汪道贯见汪孚林先是惊愕,随即脸色发黑,他就笑了起来,“我虽说总共才见过咱们的首辅大人不多过三次,但还是头一回见他肯这样拨冗和你这样的后生晚辈说这么久的话。既然这样,错过机会岂不可惜?最重要的是,张家的长子张敬修,也是明年参加会试。若能与其同科登第,你们俩就又多了一层同年的关系。”

    “没错,错过良机是要天打雷劈的。”一贯正经的汪道会少有地开了个玩笑,见汪道昆但笑不语,他就耐心解释道,“明年会试正主考肯定是吕调阳吕阁老,而副主考既然不是张四维,用排除法来选,人选就有限了。会试题目说不好是谁出,押题也绝不可能,但会试比乡试从某种程度来说,可操作性更大,因为比例高,而且,会试的糊名在评卷后做排名时就会拆开。但十八岁的进士毕竟凤毛麟角,文章绝不能出纰漏,否则就是丑闻。”

    汪道昆看到汪孚林被兄弟俩一搭一档说得无奈至极,他方才一锤定音地说:“你不用有太大压力,仲淹和仲嘉都是和我同辈,入朝为官绝不可能兄弟同朝,但你不一样,年纪小是劣势,但你毕竟和我只是五服之内的族亲,只要考得中,哪怕只是同进士,那也无所谓!”

    ps:两更七千字求月票,谢谢大家了!每个月名次稳定很不容易,我也不知道看到多少书在新书月的时候窜一下就永远沉下去了

第四九五章 吃货的春天到了() 
见了一趟张居正,居然又撞见张四维,还惹得三位长辈联手,苦口婆心地劝他不可放过这次会试的大好机会,汪孚林想想都觉得压力山大

    因此,等到骡车在小宅院门前停下,放了他下来时,他无精打采地挥手告别,等这一行人全都走了,他这才疲惫地踏进了门槛。可刚一进门,他就看到外院正有人在忙忙碌碌,搬砖的搬砖,运木头的运木头,那架势仿佛是要拆房子改建似的。他足足站了好一会儿,这才刚刚反应过来,当即大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姑爷回来了”闻声出来的正是碧竹,见汪孚林目瞪口呆的样子,她连忙上前低声解释道,“今天我和小姐去了前门大街,那边好多各式各样的食肆饭庄,我们逛了几家之后,小姐就请了个厨子回来。那厨子除却做得一手好京菜,还有一手烤鸭的好手艺,但烤鸭的炉子必须得另外砌……”

    碧竹后面说的话,汪孚林全都没听清楚,只觉得如今这年头是最坏的年头,也是最好的年头。坏的是官高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和张居正这种站在帝国最高点的人接触打交道,简直是什么都比不上的刺激经历。而好的是,以如今自己积攒下来的身家,那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里不但可以为了吃烤鸭专门砌炉子,还能够把厨子给直接请到家里来养着,也就是说,万一他接下来一个不好又要闭关的时候,也不至于食不知味。

    “那她人呢?”

    碧竹当然知道这个她指的是谁,微微一笑便低声说道:“小姐和严妈妈去汪府了,毕竟少爷宝哥还有秋枫都在那儿,不住在一块也不能不闻不问。我们今天在前门大街买了好些东西。小姐就亲自送了一些过去,说是一会儿就回来。小姐还聘了一位点心师傅,说好了每隔两天到家里来做一次道地的京味点心。又和好几家食肆的大厨都敲定了,届时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

    “家有贤妻知我心啊。吃货的春天真是到了……”汪孚林低低嘟囔了一声,正要继续往里走,他突然停步说道,“一会儿忙活完了,让那厨子晚饭的时候务必秀一手,也犒劳一下大家的辛苦”

    碧竹知道汪孚林这位主人素来慷慨大方,脆生生应下,便连忙去通知了上下人等。至于那个在一家小食肆中以一桌菜赢得小北的赞赏。之后被一个月二十两银子高薪聘回来的厨子芮大年,更是摩拳擦掌预备大展身手。他之前所在的那家食肆虽有名,却主要是面对中下层民众的,万万没想到那位出手阔绰的少奶奶竟然会如此赏识他这般平民手艺。

    那时候,对方在挖墙脚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地说:“那些摆盘精致一看就高大上的,偶尔吃一顿还行,可要是天天吃,绝对就不如家常的让人停不下筷子。就是你了,你放心,就算回头我们在京城住不长久。也一定给你找个好下家,不会让你这好手艺埋没了。”

    这天晚饭时分,当芮大年先把外头随从门房这边的一桌菜给预备好了。然后精心烹制了一道道菜肴,眼看这些流水一般送进了内院,他就开始有些不确定地在外院来来回回踱步,搓着手等待里头反应,大冷天的竟是熬出一身汗。可越是这样等,里头越是半点回音也没有,他不禁急躁了起来。倒是汪道昆早就安排好的那个徽菜厨子站在厨房门口,笑呵呵地说:“没音信就是好消息,要是主人家尝着不好。气性不好的人说不定端着盘子就出来砸人了。”

    “黄老哥你就别笑话我了。”芮大年之前又怕惹毛了同行,又怕自己被人比下去。这其中分寸拿捏得很是吃力。更何况,他之前从对方口中得知。此间主人汪孚林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还是当朝兵部侍郎的侄儿,这种官宦子弟,久居外城的他从来就没接触过,尽管那位少奶奶看样子很和气,却不知道真正的正主儿脾气如何,毕竟那才是他接下来这段日子的衣食父母。可惜他之前忙着指导人家砌烤鸭炉子,这位汪公子回来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打照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听到里头有脚步声传来,急忙扭头一看,却发现是个一身青衫嘴角含笑的少年。他吃不准对方究竟是个什么身份,连忙迎上前去,可还不等他说话,那少年就笑了起来。

    “芮师傅果然好手艺,这二十两银子内子花得不亏。今天这些菜都很好,我就等着你日后开炉之后的第一只烤鸭了。那时候少不得请了伯父叔父他们同来,一块品鉴你的手艺。”

    听到汪孚林这么说,芮大年一下子就醒悟到,眼前的竟然就是此间主人,登时又高兴又熨帖。从前在食肆里头做厨子的时候,偶尔也有吃惯了大厨手艺的公子哥要品尝点底层的小菜,那时候随从趾高气昂拿着一二两银子过来打赏,仿佛这就是天大的恩赐,可主人家亲自出来表示认可,这无疑让他觉得自己很受重视。而汪孚林那后半截话则更加非同小可,若是能博得一个赞字,他日后的生活哪里还用担心?

    他慌忙拱手连连谦逊,却只见汪孚林搀扶了他之后,又笑着对厨房门口的徽菜厨子黄兴宝点了点头。

    “虽说家里就这么几口人,论理用不了两个厨子,但我对二位说句实话,我这人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好口舌之欲,所以家乡菜难忘,京菜更是第一次尝便颇对胃口,所以你们只管定定心心做事。另外,黄师傅应该知道,我之前从徽州来,带了两罐子腌辣椒。我和内子都很爱辣味食物,有些菜你们恐怕之前都不大熟悉,没做过,但却是我的心头所好……”

    当汪孚林毫不在意地进了厨房,就着剩下的材料,把什么君子远庖厨的圣人之言给丢在一边。随随便便做了个辣炒鸡杂,麻婆豆腐,随即让两位厨子尝了尝味道。告诉他们也不妨琢磨琢磨如何做这种菜色的时候,两个大师傅全都有些傻眼了。直到把这位少年举人给送出厨房。他们才不由得面面相觑。嘴里辛辣的口感到这时候还在折磨他们的味蕾,虽说很不习惯,但主人要吃,他们就得做

    唯独一道难题是,汪孚林特意提醒,罐子里的辣椒有限,新鲜的辣椒一时半会也种不出来,让他们千万别浪费了食材可怜他们从前都没接触过辣椒这种食材。接下来的发挥可就要难煞人了

    突然,芮大年瞥见桌板上还有两枚亮晶晶的东西,过去一看,这才发现是两枚铸造得极其精致的银钱。他连忙拿了送到黄兴宝面前,有些迟疑地问道:“黄老哥,这是……”

    “小官人的赏钱倒有意思。”黄兴宝笑着拿了一枚,随即说道,“不妨藏着,过年的时候给孩子当压岁钱。这应该是官铸之后从宫里流出来的,不多见。”

    芮大年登时喜出望外。可又有些不好意思:“这怎么好,竟是连谢都还没谢一声。”

    “以后有的是机会。”黄兴宝在京城也不知道给多少徽商豪门子弟做过事,其中也有平易近人的。只不过像汪孚林这样自陈吃货的却还是头一回碰见。他笑嘻嘻地把东西揣进怀里,随即一本正经地说,“芮师傅,之后咱们可要努力了。别看这宅子小小的,今后说不定有的是达官贵人赏光”

    虽说今天被将了一军,但回家之后却得到了一个惊喜,一顿晚饭吃得舒心惬意。祭祀完这座最贪婪的五脏庙,汪孚林总算恢复了心情。对小北解释今天去见张居正那趟经历时,他一如既往说得跌宕起伏犹如说书。直把严妈妈和碧竹都逗得乐了。而小北当初还见过张四维长子张泰徵,此时就忍不住皱眉问道:“你说那个张四维一下子就猜出了你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