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鲜留学生“无意间”听见了吴远的话,然后赶紧小声的向正和自己聊诗词的宋懿求证:“宋公子可曾听说陛下应允了卖军舰于倭寇?”
宋懿一听只好遗憾的点点头:“家父曾提过一两句,莫说是军舰,就是火炮也在出售之列!”
“啊!”朝鲜人又是一惊,他们和日本人正相反,能来中国留学的都是在朝鲜国内数得着的大家族的嫡长子,他们对政治的敏感那是从小儿融目染的:“此等军国利器怎可卖于贼寇?”
宋懿苦笑一下:“李公子莫慌,无论船炮均非是新锐军械,于我军来说只不过是淘汰旧货,不过对于他国来说恐怕就是镇国利器了。”
朝鲜人深知现在的中华朝已经不是过去的大明了,不是那个为了“大义”可以牺牲自己利益的老大哥了,这一点从每年朝贡时换回的赏赐就能看出来,中华的张皇帝可没大明的朱皇帝那么傻……应该是慷慨!所以如此小气的皇帝为了赚钱是不会管朝鲜死活的,这位李公子此时就想赶紧将消息传递回国内去,平时朝鲜的军队都打不过倭寇,现在要是让日本的小矮子得到更先进的武器岂不是会天下大乱。
宋懿用眼角的余光一瞥,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漫不经心的说:“李公子不必忧心,说起来这售卖军械还不是因为我朝旧货积压过多,你们若是担心贼人势大,自己也买些战舰、火炮备倭不就行了,你们先把精良的买走,那日本还能买到比你们更好的吗?”
宋懿说这番话的时候,声音故意又高了几分,正好让不远处的其他日本学生听到,这几个人脸色也是一变,转身交头接耳起来。至于那位李公子则只剩下了苦笑,试问自李舜臣死后可还有人敢于出海一战?再说明朝时他们也没少向周边出口弓箭,这还曾经是朝鲜出口创汇的产品,现在却沦落得要买武器自卫,听过一知半解的政治课之后,这位李公子也明白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的国家地位。
“先生,您此次出访不如向父皇通融一下,让我也同去吧!”后宅之中张环也是动了去看看世界的心思。
姜田看着他,知道年轻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但他还是摇了摇头:“我是希望你能去增长一下见闻,只是众人都已知你是太子,而不是寻常的富家子弟,你若出国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咱们这次也没必要提高访问规格抬举日本人。”
张环听了有些泄气,但是一想到刘宝铠离家出走都搞得鸡飞狗跳,自己出门还真是全国总动员。
就在张环还在纠结的时候,姜虎闲庭信步的走进了书房:“儿呀,为父有话要说。”等他看见太子也在书房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赶紧要撩袍跪倒:“老儿不知太子殿下在此冲撞了殿下……”
没等他说完,张环快步走过去搀扶住姜虎:“老人家不必如此,晚辈怎敢受您大礼,既然您找先生商谈事情,晚辈就先告辞了。”
送走了太子,父子俩都长出了一口气,姜田是怕张环缠着自己去日本,姜虎则是还没适应自己儿子家里权贵多如狗的生活,并起在心中埋怨着没人给他提醒。其实姜府上下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没大没小的日常。
“不知父亲大人找孩儿有何事相商?”
姜虎大大咧咧的坐在太师椅上:“这里又没外人,跟你爹我就别拽文了。我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姜田心说不妙,一般父母问这个问题紧跟着便是要相亲:“回您的话,我今年已经虚岁二十有一了!”
“对呀!你也知道你自己今年都二十一了,你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哥都满地跑了!说吧,什么时候和大丫圆房啊?”
好家伙,老头直接省了拜堂成亲恨不得他们今天就圆房,明年就能抱上孙子。
“这……”姜田一时语塞:“儿子不是有人伺候嘛。”
“你这心思我明白。”姜虎一脸过来人的表情:“你现在官做大了,这后院里的女人也是一个赛一个的漂亮,可是你听我一句劝,这过日子还是大丫这种闺女踏实,你爹我当年和县里的王寡妇不也是闹得死去活来的,可等这鞑子一来,除了你娘谁能给我守住这个家!”
第一百九十二节、义务兵役制()
一说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父子俩都沉默了一会,在这个问题上姜虎看得更开一些,说是见惯生死也不为过:“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生个孙子,我知道你房里有俩女人,但是她们到现在也没个动静。”
“这个……”姜田又是一阵语塞:“她们俩姐妹误入风尘,想是身子有些亏损,若是能调养些时日应该……”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等姜田说完,姜虎就打断了他:“我又没让你卖了她们,大丫我看也不是个小心眼的,可你别忘了将来她们就算生下一儿半女,那也是庶出!”
姜田虽然在心中并不喜欢这个说法,可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老爹的话基本就是社会准则,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妻子不能生养小妾却生了儿子,大多数的情况下也要让这个孩子认大房的妻子做养母。可是要让自己将孟大丫娶进门,心里还是有些抵触。
姜虎看出自己儿子心里的小九九,说实话就是他自己如果能年轻二十岁,又住在这么个美女如云的大宅子里,也不可能还看得上土里土气的孟大丫。
“这事我看就这么定了吧,等你公干回府之后,就把喜事办了。”不等姜田反对,姜虎就赶紧拿出父亲的威严:“这次你去日本,是不是把府里那俩日本丫头带上,我看着这俩人总觉得闹心!”
如果不是自己老爹提醒,姜田都忘了还有这俩人,姜田这两年公务繁忙还得给学生上课,就是清幽姐妹都很少有机会侍寝,这府里想投怀送抱的女人又太多,轮也轮不到俩容貌一般的日本妞。不过姜田马上就想到了这俩人的用处,她们的汉语虽然还不算流利,但至少可以当做翻译,而且这俩人也算见过世面,如果在日本大肆宣传移民中国的好处,那可比任何官方的说辞都能让人信服。
所以当姜田站在整修一新的靖海号上时,身边就多了两个仕女打扮的日本婢女,他这个一品大员出门身边有丫环伺候也算正常,只是这俩人最多不超过一米五的身高,和一米七五以上的姜田一笔,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姜田奉旨出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静悄悄的无人相送,但是姜田最烦的就是这种迎来送往,所以就自作主张的将开船时间提前了一个时辰,所以当船队离岸的时候本地的官员还并不知道,不过他们不知道有人却知道,姜田瞒着谁也不可能瞒着张韬派来的保卫人员。
“姜大人面有难色可是对这趟差事有所顾虑?”小太监喜子见姜田一直站在船舷边发呆,便凑上前小声的问道。
喜子这次的任务不是宣旨,这是姜田的工作,但是考虑到这是中华朝第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内阁觉得还是应该拍个內宦显示一下****的做派,这个出访太监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捧着圣旨等着姜田和对方交换一下国书。所以让人去这就成了问题,这不是下江南而是去那倭寇的老巢,任务也不是风风光光的朝廷天使,反倒是成了文官的跟班。一时间有点门路的太监都想办法推辞不去,于是没什么势力的喜子就被选中。
姜田心想我能告诉你自己心烦是因为回国之后就要结婚吗?哪怕两人之间的身份地位相差巨大,也不提喜子怎么算也是天子身边的近人,跟不提太监本身不能人事所以对这个话题有些忌讳,就说自己不愿意娶一个并没有爱情的女人,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能理解的。
“公公有所不知,这倭国之中怎一个乱字了得,这趟差事还真的不好办啊!”姜田随着喜子的信口胡诌道。
喜子听了并没有问为什么,反倒是嘿嘿一笑:“大人且莫哀叹,女婢这里还有一事。”
说着私自从袖筒中取出一卷黄绫塞入姜田手中,姜田接过来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不过他也没声张,只是压低声音问到:“人在那?”
“姜大人请随我来。”
靖海号在别人眼中是大船,可是在姜田的眼中也就是一条特殊的游艇,正常情况下他是不用喜子来带路的,但是现在不一样,等姜田站在军官餐厅门前的时候,正好看见里边的俩人正还朝自己笑着,只不过这俩人一个是心虚的哂笑,另一个则是无奈的苦笑。
姜田摇着头坐在他们俩面前:“太子殿下这是去郊游吗?”
喜子一听下了一个激灵,连忙渗透看看左右没有外人,这才小声说到:“大人莫要声张,这密旨中不是都说了嘛!”
张环那天碰了一个钉子,知道姜田是不会允许自己同行的,回宫一想这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自己母后就第一个不同意。而让他学刘宝铠那样离家出走也不行,自己要是这么干就真的天下大乱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父皇站在自己这边。
让姜田想不到的是张韬竟然同意了,而且这事还瞒着自己等出海了才知道,他明白张韬还是想让自己儿子出门增长一下见识,再说这趟出访从安全性上来说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一想到日本那边的某些风俗,姜田就又是一阵头痛,要是中华太子从日本回国后学了一堆不三不四的东西,张韬可不会饶了自己,再说无论是皇帝还是他姜田,都在平时的言辞中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日本人的厌恶之情,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还没有太多大奸大恶的行径,这该如何想张环解释?如果让这小子对日本产生好感该怎么办?
正事因为有着这些问题,姜田才觉得头疼。所以他决定继续对震撼的身份保密,并严格的控制张环与日本人过多接触,可是接下来这支出访舰队遇到了李修远舰队同样的问题,台风来了!
其实这是同一股风,如果有气象雷达进行追踪的话,就能在地图上画一条从吕宋东部海域形成,经台湾海峡北上直至日本九州的路线,只是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姜田也不可能知道这个台风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他现在只能顶着八级大风在惊涛骇浪中转道去朝鲜避风,这才只是外围的风浪,如果真的和台风正面撞上,就算是靖海号也只有接替沉没这一个结局。
“后悔了吗?”船舱里传出阵阵的嘎嘎声,就好像坚固的军舰随时会散架一样。看这脸色发白的张环,姜田还是不忘了打击一下他的热情:“如果太难受,就在朝鲜下船回家吧。”
这两天张环把能吐的东西都吐出去了,剧烈的颠簸让他从小娇生惯养却体质不错的太子感受到了什么叫晕船,其实姜田也好不到哪去,但他是这次出访的使节,就算把胆汁都吐出来也不能打道回府。
“学生……学……不后悔!”张环虽然努力的想说点豪言壮语,可是强烈的眩晕让他只能咬着牙说这么一句话。
姜田也不理会张环是不是逞强,因为他自己现在也只能躺在床上,强忍着呕吐的感觉。
与他们正相反,刘宝铠站在甲板上看着风平浪静的海面有一种想大声呼喊的冲动,他终于得偿所愿的坐上了定海号,可能是真@主听到了他虔诚的祈祷,陈家的船在港口里被大风卷来的一棵大树穿了个窟窿,然后就这样坐沉在自己的锚位,于是色@狼同学眼珠一转,撺掇着陈灏一起拿着尚方宝剑上了定海号。李修远虽然也怀疑这小子是离家出走,可一来没有大陆的消息,二来行程又比较紧迫,所以也就没深究他的动机,就算将来国公对此不满,自己也可以用尚方宝剑的理由搪塞过去。
抛开海上或惊心动魄或意气风发的航程不提,北京紫禁城里才是真的狂风呼啸巨浪滔天,皇后娘娘的怒火烧的整个后宫人人自危,就连张韬都以国事繁忙为由住在了御书房,可想而知其他人面对皇后的时候是多么的胆战心惊,张韬也不是故意躲着皇后,但是满朝文武一致认为他怕老婆,况且不少看好张环这个继承人的文官武将,也对皇帝让太子以身犯险去那蛮夷之地颇有微词。
“诸位爱卿,朕这个裁汰老弱士卒充实九边的计划可还有异议?”
现在的御书房中有文有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军人屯垦戍边本是理所应当,可自打朱洪武搞卫所制之后,这军垦的味道就变了,不仅将领拥兵自重,卫所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如匪寇,本身就是卫所出身张韬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弊端。
一看众人都不说话,张韬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便接着说道:“这当然不是前朝的卫所制,就算充实九边这兵还是兵、民还是民,最多是在村子里训练一些青壮当民兵。”
经他这么一说,这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点,可是顾虑依旧不少,之间国防部长梁范率先说到:“陛下有意裁汰老弱,只需分其土地便可,只是臣不知这民兵之义与那前朝的卫所制有何不同?”
“民兵,顾名思义乃人民之兵,不只是在边境上的村子,全国上下无论城镇乡村都要搞起来。前朝之时正式因为村镇无力自保,这才让匪徒与那鞑子能肆意劫掠,且前朝文恬武嬉民不尚武,这才屡屡受人欺凌,若能全民习武无论是贼是寇皆不能动我百姓分毫!”
众人又一次面面相觑,张韬的想法虽好,但是民间人人习武这刁@民@抗@法、不尊朝廷号令该如何?这是他们又开始想念起出差在外的姜田了,这位姜大人虽然也是改革派,但至少行事还没那么极端,其实也不怪他们不理解张韬的用意,姜田如果真的在这里也不会出言反对,民兵是武装部队的有效补充,又是基层组织可以调动的力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该股力量不能被地方势力攥在手里,兵权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也有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张韬的真意并不在此,裁军是为了剪除旧军队的派系势力,也是为了给新军腾出编制,而民兵制度化则是为即将进行的北伐打好基础,于是这些聪明人也开始想念姜田了,似乎到目前为止,也就这位姜大人能打消皇帝北伐的念头,顺着这个角度去想,姜田出访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张韬了。
张皇帝的想法其实就是复制后世的制度,只是在几百年后,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老百姓的从军热情又很高,部队没缺过兵员,预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发生,所以民兵及预备役制度一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这个总员额超千万的准军事力量。而张韬是参加过南疆战争的,亲身经历过民兵部队维护后勤物资通道、转移伤员、地方治安控制等辅助任务,很清楚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与皇帝的愿望正相反,中华自宋朝以后主流的思想便是好男不当兵,这是宋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故意重文轻武而放出的愚民思想,也是当兵待遇太差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进入明代,军户制度到后期简直成了奴隶加炮灰的代名词,寻常百姓都不愿意将自家女儿嫁与普通军户。明末乱世官兵更是如同匪徒,如何能让国人对军人有个好印象?后来张韬大权在握整顿军纪这才有所改善。北伐时期即便是相对富庶的江南也是人命贱如草芥,当兵吃粮至少还能苟活一时,新军的饷银虽然不高却从不拖欠,这才保证了兵员的充足。现在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北方无主之地更是比比皆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大不了领份开荒补贴去北地,何苦要去当兵?
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