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兴大汉-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只觉得一盆冷水直灌下来,让他心寒的牙齿咯咯响,似乎突然之间,一片迷雾就散去,暴露着真实的面目来。

    他不怕死,他却不想为无情之人去送死,更不能让他手下的一群兄弟为这样的人去死。当日他背叛荆州,背着一个背主的名声,不就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的兄弟们无意义的死去吗?

    现在的孙策,又比当日的蔡中、黄祖强的到哪里去?

    有着这个想法,再看着着自己扶的吕范,甘宁顿时清醒了过来,有着一种再世为人的滋味。他的心中对吕范充满着同情。

    “吕先生,还行节哀顺变。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没错,没错……”

    此时的吕范仿佛丢掉了灵魂,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甘宁暗叹一声,退了出去。

    脑子里回想着吕范的身影,甘宁在客栈外,静静的站了一会儿,随后冷笑了一声,取下悬在腰间的官印,掂了掂,眼中露出莫名的意味。

    甘宁投靠孙策的时候,手下的兄弟只剩了不到四百人。

    虽然寸功未立,但孙策对他很器重,直接封了他百人将的职位,还将他的手下补齐五百,算作一部。只是现在这种器重,令甘宁打心底里感到厌恶。

    不远处,孙策正带着人正不疾不徐的往府中赶去。

    孙策脸色苍白,突然之间,一阵悔意,似乎自己已经作错了大事一样。不过他的理智告诉他,他必须这样做,并且这时已经不能挽回了。

    于是他定了定神,冷哼道,“这种事情我不希望出现第二次!”

    其后的众人一头雾水,不知怎么牵扯到了自己的身上,但还是低头应诺。唯有沾沾进境的陈端、秦松二人知道,话,是对他们二人说的。

    孙策根本不在众人的回答,只是直愣愣的盯着自己的双手,仿佛上面有洗不清的污迹。

    他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自己都有些认不清楚自己了。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

    “我是不是做错了?”

    后悔的又怎么会只有孙策一人?

    一手设计这一切的刘和,同样的对自身的做法充满着悔意。不同的是,刘和很快的坚毅起来,“管它呢,被吴协追杀立誓的那一刻,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了!何必想那么多呢?对了,最近灰衣卫打探的道什么情报?”

    站在刘和面前的是刘和乳兄朱禾,他已经被刘和撸去亲卫统领的职位好长时间了。但刘和最信任的人还是他,于是便将灰衣卫统领的职位交给了他。

    “听说袁术已经将孙坚的两万余旧部交还给了孙策,北伐期间由其统摄。”

    “看样子孙策是打算将玉玺交给袁术,不愧是奠定了东吴百年基业是小霸王,果然有取舍的魄力。”刘和喃喃的说着,也不知自己的报复算是成功了,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想了想,又把这事放下,刘和问道,“还有呢?”

    “刘密被秦松等人派人毒死,孙策却推到了公子的身上。但明眼人还是有不少了的,比如孙策新收的武将甘宁,已经看破,并且挂印离去了!”

    “什么?”刘和全身一震了,“什么,是甘宁?他什么时候弃官而去的?”

第122章 甘宁挂印() 
蕲春县,甘府,傍晚时分。

    作为孙策手下有数的大将,甘宁不用每天住在军营,有自己独立的住所,并且这住所还是孙策赏赐给他的。

    住宅并不大,也不奢华,但对于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浪子来说,却有一种家的感觉,但这个家现在已经留不住甘宁的心。

    此时天色渐晚,夕阳已经洒下了它的最后一抹余晖,黑暗开始降临这个世界。

    蕲春城内开始开始昏暗开来,天上也隐隐出现一轮明月,住民区里也开始出现点点灯火,在黄昏里摇曳着。

    甘府也点起了油灯,灯光毫不起眼,在一片寂静中轻微的晃动。

    这时,甘府的门闾突然被推开,十几个身形剽悍的大汉先后走了进去,迎接他们的是已经收拾好行囊的锦帆贼甘宁。

    众人一脸急切,但还是看出了甘宁脸上的凝重,几个性急的已经忍不住开口的问道,“大兄,您匆忙叫我们过来,到底出了什么事了?怎么还收拾起包裹来,您这是打算去哪里?”

    “其他兄弟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甘宁并没有回答他们,反而问起了其他人的情况。

    众人脸色大变,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慌忙回道,“我们已经收买了今夜守营的士兵,等入夜之后,兄弟们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军营。

    甘宁闻言这才舒了口气,说道,“既然兄弟们都准备妥当了,有件事,我要和大家说说。”

    都是自家兄弟,甘宁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兄弟几百人,跟着我甘兴霸也有不少年了,虽然摸爬滚打也混出了不小的名声,却都没有什么前途。所以我想趁着天下大乱,带着兄弟们出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不想上头不把兄弟们当人,功劳没立下多少,兄弟们却折损了不少,我常常心怀愧疚。”

    他的身杆笔直,目光如剑,一脸肃容地扫看了一眼众人。

    “我也知道自己不是领头的料,于是我想干脆投奔个明主算了,以后也能封官荫子。不想我甘宁眼光不行,看错了人。”

    说到了这里,众人有些明白了甘宁的意思,看来蕲春不是久居之地。

    虽然众人感觉在孙策的帐下还不错,也厌倦四处漂泊的匪寇生活。但只要是甘宁决定的事情,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遵从,义无反顾。

    故而没有人生出异议,静静的听着甘宁说话,等待着他的决定。

    见兄弟们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没有丝毫的不满、迟疑以及退缩,甘宁不由得心下感动,将这两天的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给了众人听。

    听甘宁说完之后,众人不由得破口大骂。

    “我呸!俺本还以为孙策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没想到是个大狗熊!”一个粗犷的大汉不屑的骂道,“乌程侯怎么生出这样一个儿子,实在是丢他们老孙家的脸。”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孙策还没称王称霸呢,就已经开始抛弃忠臣,实在是不值得我们效死!”也有人明白了甘宁要离开的原因。

    甘宁一摆手,愤慨声戛然而止,显示出了甘宁对锦帆贼中崇高的威望和强大掌控力,只听甘宁叹了口气,缓缓而道,“孙策做的没错,这才是一个英明的主公该做的决断。奈何我等皆是因为义气才聚在一起的,跟着孙策却是有违我等的初衷。我打算另投明主,不知你等有何目标?”

    “我看大兄不如带我们投靠刘和吧?刘和是与孙策齐名的俊杰,名声犹在孙策之上!连蒋钦这样一个普通的水贼都能成为秩一千石的水师司马,大兄如去投靠,想必大兄搏一个水师都督,也不在话下。”

    说话之人名叫邴真,身体文弱,儒雅彬彬,一点都不想纵横江湖的匪寇,反而像是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

    实际上他从前也确实是一个士子,只不过是一个落魄的寒门士子。曾遭人所害,被甘宁所救,遂留在了锦帆贼中。

    贼寇当中,强者为尊,但他却凭借着他的智慧,成为了众人中的智囊人物,得到了不少人的敬佩与信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邴先生说的是,听说苏飞兄弟也在刘和的帐下,我等本来就打算投奔苏飞兄弟的,干脆也投靠刘和得了。”

    邴真的建议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刘和曾与赵云古庙结义,那可是大兄都赞不绝口的人物,足以证明那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并且刘和敢孤身入虎穴,居巢斩郑宝,实在是对我们的胃口。”

    “没错,没错!”

    众人一致赞同,讨论的热火朝天,唯有邴真注意到了甘宁脸上的异常。

    不是甘宁不想投靠刘和,而是不能。

    虽然甘宁已决心离开孙策,但孙策再不好,也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甘宁的事情,他转身去投靠孙策的对手,岂不是违背了自己心中的“义”。

    邴真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儿,他也不想甘宁左右为难,于是打断了众人的议论,请了请了嗓子道,“孙策不仁,我没却不能不义。他毕竟没有对不起我们,反而可以说是礼遇深厚,我们离开他也就罢了,若是投靠他的对手,岂不是不义之举?”

    议论声渐消,随后沉默了下来,显然也觉得先前的决定有些草率。

    “所以说刘和这边是不能去了;我等若是离开孙策,袁术那边也只能放弃了;荆州更不用说,说不定还在通缉我们呢!所以,最合适我们的,就只有徐州的陶谦了。”

    陶谦也算是不错的人选,其麾下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就是鼎鼎有名的泰山贼,此外他还收留了不少的黄巾贼。对于同样是贼寇出身的锦帆贼来说,也算不错的去处了。

    然而徐州的内部形式十分复杂,有没有锦帆贼安身的余地还很不好说,最关键的是没有什么前途。

    陶谦已经垂垂老矣,两个儿子又不成器,故而有很多人心生迟疑。甘宁也是如此,所以顾他不想强迫众人。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尊重各位兄弟的选择。这天下也不见得只有从军指一条路,兄弟若是想要留下,或是投奔他人,或是隐退下来,都是可以,咱们可以各走各的。我们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钱财,加上卖船的钱,哪怕兄弟们想要归隐,做一个富家翁也够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聚,兄弟分一下,走时也多些盘缠。”

    说着,甘宁搬出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金灿灿的,竟是一箱金饼!

    “大兄这是什么话?我们为了您连命都可以不要,还要什么狗屁前程!兄弟们都没有啥家人,跟了你这样长时间了,您就是我们的家人。您去哪里,我们便去哪里,我们一起走!

    说话的是一个黑脸大汉,一脸的决绝。

    这话获得纷纷响应,“大兄,我们跟着你走!”

    见这十几人足以代表所有的兄弟,见他们都愿意追随自己,一路走到第,甘宁不由得叹息一声,心中却很满意。

    甘宁哈哈一笑,也不做作,大声说道,“是甘某矫情了!既是如此,兄弟们马上出城,等封城之后,我们就出不去了!”

    “是,大兄!”十几人再不犹豫,连行礼都不准备了,打算立刻就走。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马上就要封城了,几个卫兵开始驱赶附近的行人。

    见到这一行人,守门的县卒连忙上前,“甘将军,您出城去?”

    “恩,有事。”甘宁简单的回答,也没有说理由,这县卒连忙让开,让这一行人出去,半点疑心也没有。

    这蕲春郡虽然是桥蕤的戍区,但是大军主要屯兵在前线,蕲春县里还是留守在这里的孙策说了算。

    故而这些县卒对于孙策帐下的文武是极为关注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出了城,走了几里路,就有一片树林,甘宁让众人在一旁休息,随后命令道,“先派几个人到军营外守着,将营中的兄弟们接出来。其他人好好休整一番,做好赶夜路的准备,说不定会有一场苦战。”

    “是,大兄!”一行人应是,东歪西倒的四散到树林间,丢了士兵的身份,立刻就变成了贼寇。

    “兄弟们一出营地,恐怕就会被禀报给孙策,若是派人来追,恐怕会有些麻烦。虽然我不惧追兵,却也不愿与追兵发生冲突,所以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小路。最好还是布置一下疑阵。”

    等锦帆贼的大部逃出军营,赶到树林这里的时候,甘宁已经规划好了下面的路途。随着他一项项命令的下达,整个队伍迅速行动了起来。

    月光散落在在荒凉的焦林中,荒弃的农田上,甘宁的心中不由涌起伤感,也不知今日的决定是对是错。

    但他们只能沿着前面的小路不断前进,没有办法回头了……、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刚出城不久,几人就探出头来,却是灰衣卫安插在蕲春县的探子。

    他们兵锋两路,一路远远的缀在他们后面,一路回去禀报他们的上司去了。

第123章 月下百里追大将() 
子时时分,寂静的蕲春城内突然响起马蹄奔驰的声音,就见几个身着兵甲的骑兵出现在漆黑的街头。

    街上一片萧条,店铺大多停业。晚上虽然没有宵禁,却鲜有行人,有也是匆匆而过。这几个月前的大战,已经对蕲春县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这不仅仅是人口剧减,经济衰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变化,蕲春的民众已经没有了安全感。

    也不知是因为对吕范的愧疚,还是受城中萧条气氛的影响,已是深夜,孙策迟迟不能入睡。

    他已经感觉到了人心的变化,或许是他自己在疑神疑鬼,他总感觉属下们看向他的目光已经隐隐变了。

    最让孙策心中暗暗担心的是,他在下午的时候,收到下属禀报,说是甘宁一天都没有回营,而军营中的锦帆贼们也隐隐出现异动,这让孙策心中顿时有一种不妙感觉。

    “甘宁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

    此时,孤零零的油灯下,彻夜难眠的孙策还不曾想到,这个已经对他渐渐归心的一流大将,看似莽夫一个,却生有七窍玲珑之心。对方已经通过蛛丝马迹,能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这样一个重义轻益的“贼寇”,会因为他一次理智的抉择,而选择离开他。或者说,他隐隐有着预感,却不愿相信。

    没有一会,沉睡中的孙府就被一阵马蹄带来的喧闹声所惊醒,孙策立刻就被惊动了。

    “怎么回事?”孙策勃然色变,大声问道。

    这时就有风尘仆仆的甲士,一马当先冲入府中。守门的士兵认得这是孙策在军营中的亲信,不敢拦阻,任几人长驱直进。

    这几人奔到孙策的书房前,才放缓了脚步,整了整衣冠,向前走去。

    这时孙策已经负手,站在了书房门口。

    “属下有急事,禀告主公!”

    “进来吧!”孙策皱了皱眉头,知道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但还是沉下心来,“怎么回事,可是军中除了什么变故?”

    孙策在书房的一处桌椅前坐了下来,平静地的了一口凉茶,但从他阴沉的脸色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镇定。

    “甘将军的手下已在半个时辰前,全部偷偷的溜出军营了。”

    “什么?那甘宁呢?”

    孙策脸色已经不可遏制的有些苍白。

    自从他抛弃吕范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属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会有人对他生出背离之心。

    甘宁的武艺他是极为敬佩的,更难得是对方不但精通水战,而且熟读兵书,是难得的将帅之才。

    所以孙策不以他身份低渐,以国士待之,没想到却是他第一个背叛了自己!

    虽然不久之后他就会接受黄盖、程普等孙坚旧将效忠,每一个都是一等一的大将,但甘宁毕竟是第一个投靠他的将才,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

    孙策想到此,手心猛地一痛,有血点,从掌心滴落在地面,却是他太过用力,将手中的陶制酒杯给捏碎了!

    心中和手上的疼痛使得孙策目光中有阴霾浮现,“甘宁,你莫要让我失望。”

    孙策自认为自己对他礼遇有加,他寸功未立,便对他又是赏钱,又是此宅,对他也算是礼贤下士了,为何他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