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兴大汉-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有着突袭之利,人少却精悍,骑兵纵横,无人能挡;一方处于守势,人多势众,缠住敌骑不成问题。双方想分出胜负,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但双方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卢龙军的主力害怕被周军发现,所以都埋伏在里县城很远的地方。同时,为了骗开城门,先行的只有李巍及所率的三十多名身披双甲悍卒。而浚遒的乡勇、丁壮都分散在城中,想要聚合起来需要时间。

    只要能够守住城门一段时间,卢龙营的五百余名骑兵赶到,浚遒必下无疑。但若周军能够及时将骑兵杀光或赶出县城,则代表着此次奇袭的失败。

    就在这关键时刻,杜庆摔人及时赶到。

    杜庆率领几十名费仲的手下站在城门之前,冷冷地望着骑兵在守军队伍里纵横冲杀,以及守军的不断拦截。

    守军的一名屯长远远就看到了杜庆等人,心中大喜。他虽不认识杜庆,却识得费仲,于是高声喝道,“费游徼,敌骑凶猛,快来相助!”

    费仲趁机大步走上前,长刀一指李巍,大声喝道“奉丰明庭之命斩杀叛贼李巍,快给我闪开!”

    守兵们求之不得,纷纷闪开,杜庆等人趁机杀了进去。

    杜庆狞笑一声,大刀一挥,,厉声令道:“给我杀进去,守城士兵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守兵们一脸惊愕,被杀的措手不及,李巍等人趁势杀来,守兵们抵抗了没一会儿,便被击溃,四散逃命去了。

    抢在城中的兵力聚拢而来之前,李巍、杜庆等人顺利的掌握了城门。

    一刻钟之后,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来到了浚遒城下,带军的是刘和的主簿封旻。虽然只有一千人,但骑兵足足超过五百,还是精锐无比的卢龙兵。

    在卢龙营的铁骑席卷之下,浚遒城中的抵抗力量挣扎了几下,便溃散开来,少数聪明的则在曹县令的带领下投降了。

    曹县令不是没想过反抗,作为周昂的亲信,誓死不屈才是成就自己英名的最好方式,但有些怕死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挂印出逃。但当城中轰隆隆的马蹄声传来时,曹县令的心脏就忍不住开始发颤,最后连逃跑的念头都打消了,乖乖的献上了县令的大印。

    浚遒就这样拿下了。

    于是封旻便在众将的拥簇下,巡查着整个浚遒县。

    浚遒县本是九江郡内连接东南和西南两地的枢纽,现在成德和浚遒都被攻下,合肥彻底成为了孤城。

    这次的战利品倒是没有多少,也就是是一些县兵丁壮使用的盔甲兵器。这些东西不要说刘和,连封旻自己都看不上,最多只能拿来武装一下帐下的流民。

    但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最起码县中的大户为了花钱买平安,进献了不少黄金财宝。至于不献或者进献太少的,呵呵,封旻可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落魄的士子了。

    为了报答刘和知遇之恩,他也只能下一次狠手了,谁让浚遒的大族没有主动来投呢?

    当然钱财再多,对刘和也没有他大的作用,远没有粮草来的重要。

    所以,封旻并没有众人预料中的欣喜,眼中古井无波。

    但看到县城里有着不少流民,许多都半死不活的躺在街上,见到军队也不躲避,封旻眼中才掀起了一丝波澜,神情有些动容。

    “都说江淮安定富庶,百姓安居乐业,黄巾之乱后不少的大族迁到扬州避难。可今日一见,这里的百姓与中原各地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不是主公的治下,我总觉得心里堵的慌。”

    众将连忙说着,“主簿,您也说了,这个县毕竟不是主公的治下,这些情况也不在主公的掌控之中。不过既然他们现在已经遇到了我们,我等自然不能堕了主公的名声,我看不如将这些流民聚集起来,一起带到合肥。至于所需的粮草,不是还有县中的大户吗?”

    封旻闻言不语,最后叹道,“也只能如此了。这浚遒最后也落不到主公手里,不如就让他多发一些光和热,众将听令”

    众将应诺:“诺!”

    “第一,速将战报,报给主公,等待主公的下一步指示。”

    “第二,调动城中县兵丁壮,收敛敌我双方的尸体,及时埋葬,本军士兵的姓名、籍贯等等情况做好登记,将来贡入忠魂祠。”

    “第三,统计粮库,将粮草封存起来运到军营。着令县中大户放量赈灾,不愿的抄家处理。”

    “第四,后军的五百人留下来守城,并处理后事;卢龙营做好准备,将县中的县兵、丁壮、流民以及粮草一起运往合肥。”

    众将齐声应命,卢龙营众将面带喜意,后军的将校却将脸拉得老长,但没人敢于反对,毕竟封旻是代刘和行令。

    但封旻却没有在意众将的表情,只是抬首望向了北方,有些出神,“不知主公那边怎么样了?”

    ……

    刘和这边要比封旻那边还要顺利,之所以在城外多等了一会,是因为葛修等人要多做一些准备。

    城中街道,带到成德县城门大开时,城中街道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城中的守兵已经排成队列弃兵投降,县中粮库、钱库也被封存了起来。

    大军入内,迅速地控制了整个成德,现在还在忙碌着修复着城池呢。

    成德不必浚遒,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合肥、寿春两城的夹击,对于至于袁术,刘和实在不敢放心。

    所以忙碌了一天一夜之后,所有的后事才被处理完毕。

    需要处理的后事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刘和还没拿下成德,便派封旻去浚遒的原因。一旦拿下浚遒,单凭一群武将,将事情处理好了,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首先是阵亡士兵的问题。

    双方士兵的尸体都需要掩埋,己军阵亡士兵的身份需要登记。刘和到没有将阵亡士兵的遗物或消息送回幽州的打算,这不现实,刘和打算攻下合肥后在合肥建一座忠魂祠,用于祭祀这些为自己阵亡的士兵。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

    刘和要为阵亡士兵建立忠魂祠的消息传出后,在军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军心一时大振。

    其次是县中大族的问题。

    作为第一批投向自己的士族,不管他们倒地想投的是袁术还是刘和,刘和都必须将他们像千金买来的马骨那样供起来,给天下做个表率。这样,对如何处理他们就需要掌握一个很好的度了。

    “保护费”就不用指望了,虽然有,肯定不会太多,所幸成德乃是寿春与郡中它县连接的枢纽,大半个九江运往寿春的辎重几乎全堆在这里了,战利品不要太多。

    第三是军队军纪问题。

    一个军队的强大与否,军纪至关重要,来自后世的刘和,深信这一点。再说这可关乎了自己的名声。

    第四是流民的问题。

    成德的粮草虽然多,但守军是不可能将他们分给流民的,这可是军需。就是刘和也不可能这么做。

    但流民的问题,刘和又不能不管不顾。有了下蔡的前车之鉴,寿春还没打起来,既有大量的难民南下成德,随着战争的爆发,难民也越来越多。周军自顾不暇,看着流民慢慢饿死,刘和却不能这样,他可是知道名声的重要性。

    既然成德已经到了刘和的手上,他不希望县内流民出现饿死冻死的情况。因此这些流民只要到了成德地界,刘和都要保证他们能获得一碗吃食填抱肚皮。

    所以城内的几处空地中,设置了大量的粥棚,城门白天也保持通畅。大量的难民从城外涌入粥棚附近,刘和一边派重兵维持秩序,一边对流民进行统计分类。这些流民可以日日就食,但来的流民都需要登记入册,一批批领去城外安置流民的大营。

    至于米粥的来源,自然离不开,县中大户的慷慨解囊。

    对于流民的安置,刘和并非一味纵容,也不是单图一个好名声,他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打算。

    这时候,米粥香气已是弥漫于空中,数百名流民排队等候着,期待的目光,直望着粥棚内。

    “这主公的的恩德啊!”一旁的众将,忍不住赞叹。

    刘和也不搭理,只是下令道,“立即贴出榜文。到了募民成军的时候了。”

第61章 流民成军() 
这天上午,一支由三四百个流民组成的新队伍被送进了专门安置流民的大营的。

    无论男女老少,他们会受到最妥善是安置以及最合理的利用。等待他们的是清洗除垢、整容换衣,身份登记、按类分流等多步安置流程,进入大营后,他们整个人都会焕然一新。

    安置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由专门人员通告流民一些入营须知。包括营中的规章制度、最新军令以及外界的一些消息。

    每天的这个时候,校场上就会围过来一大群流民,有新来的,有早到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下蔡城下收纳的流民。所有的流民也可以过来聆听,这与他们生存息息相关,也是他们获得外界消息的唯一方式。

    围听的人群中有一个泥猴子似得少年,年约十二、三岁,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但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却显得很灵动,配合他黝黑的皮肤,竟然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他显得一点也不安分,上蹿下跳,与旁边双眼木然,了无生机的的大人形成了两个极端。;当他听到军中新下达的军令后,猛地从人群中钻了出来,欢天喜地的跑向远处的旁边的一个小小营帐,朝门前一个正在张望着的一名三十余岁左右的妇人奔去;“阿母,我回来了!”

    妇人嗔怒道,“你个泥猴子,整天的上蹿下跳,就不能去匠营找点活计,换点粮食回来。”

    大营中就有一些专门的匠营,用来生产营中所需的物品,比如妇人身后的帐篷,就是匠营中流民赶制出来的,虽然又破又小,却也使得流民免于在野地里冻死。

    参与劳作的刘和当天可以领到一些粮食,补给家用,光靠营中每日分发的流食,众人只能勉强不被饿死。刘和甚至不劳而获的危害,所以就设置了匠营,一方面防止流民无事生非,另一方面减轻后勤压力,算作另一个形式“以工代赈”

    刘和现在没有根基,没有办法通过屯田来安置流民,但他也不会白白的养活他们。他建立流民营的目的除了想选拔出一些适龄的青壮充当炮灰或辅兵,对于一些老弱病残也要尽可能的压榨出最后的利用价值。

    刘和的做法在后世的一些人道主义者的眼中,或许有这里或那里的不好,但在这个时代,能给流民一口饭吃,已经是刘和仁心的最大体现。比曹操、刘备之流的强多了。

    历史上曹操在青州征剿黄巾的过程中,曾一举俘虏了近百万的黄巾妇孺,最后一共才编练了七万的青州军,剩下的人都哪去了?想一想曹操军中用来代替粮草的“肉脯”,你就会不寒而栗。

    还有刘备。历史上刘备逃难经过某个破败的村落,村中住着一对夫妻。丈夫饿的骨瘦如柴,却因为敬仰的刘备的为人,却坚持设宴款待他们,摆了一桌的肉食。刘备等人吃的心安理得,事后发现丈夫在柴房里将妻子杀了,房里只剩下了血淋淋的骨头。刘备吃饭的时候真什么都不知道么吗?

    跟食流民的他们相比,给流民食的刘和,也算是仁德之举了。刘和压榨流民所获得的远远少于他所投入的,也只有来自后世的刘和才会傻的这样做,要是其他的诸侯恐怕之后收纳青壮吧!

    显然刘和的善举也得到了流民的认可。

    “算了吧!有空你跟文向多学点武艺,将来加入刘使君的军队,为他上阵打仗。”

    对于朴素的民妇来说,他们最值钱的也就是他们的命了,最不值钱的也是他们的命,这也是他们唯一能报答他人活命之恩的唯一方式了。

    “知道了。”少年一吐舌头,随后咕囔道,“我就是来找徐大兄的,有重要事情告诉他。”

    似乎不愿听妇人的唠叨,一溜烟钻进了妇人身后的帐篷。

    “这小子。”

    妇人要到匠营去,也没空去管这个小子了,急匆匆的赶往匠营了。

    妇人身后的帐篷并不不大,却塞进去了好几户流民,没办法,就是有大户们的帮助,刘和也不可能匆忙间赶制出足够的帐篷。

    所幸现在是冬天,人虽然多了点,晚上挤一挤反而会更暖和一些。

    此时帐篷中,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正躺在一堆干草上,她的年纪比方才的妇人稍大,但头发却已经发白,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格外严重。

    妇人的旁边的跪着一个年轻的男子,虽然穿着粗布褐衣,观其气质外貌,却不似流民。他的年纪要比泥猴子大上几岁,应该就是泥猴子口中的徐大兄。此时的他手里正端着汤药,一勺一勺的喂食着妇人,动作非常的轻柔。

    “阿母,或许我当初就不该带您南下。”看着病重的妇人,年轻男子突然有些后悔。

    “傻孩子,当初还不是阿母要求到江东寻你大父的?兵灾天祸,都不是个人可以避免的,只怪阿母的身体不争气,拖累了文向。”有些苍老劝慰道。

    “阿母!”年轻男子没有得到慰藉,声音反而有些哽咽。

    这时;泥猴子似的少年正好走进帐篷见到了这一幕,他见惯了生离死别,疾病哀伤,想要活跃下气氛,故意岔开话题道,“大兄,你哪里搞到的草药啊!这在大营里可是稀罕物。”

    刘和虽然在流民营地中安置了不少医匠,但多用来防治疫病的,看病可以,用药自备。

    “当然是花钱买的。”男子白了泥猴子一眼,见到他似乎很高兴,精神状态也为之一变,笑骂道,“你小子不去匠营找活干,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当然是有大事!刘使君要招兵了,这可是大兄的机会啊!”

    少年匆匆上前,兴高采烈地说着。

    使君一般是对一州刺史或州牧的称呼,庶民哪里都懂这些,凡是高官他们都称呼使君。

    年轻男子也懒得去纠正,脸上带着淡淡的傲气,不冷不热的说着,“这算什么好消息。我要是投军,投谁不行?哪里会没有我的一席之地。”

    “若我说大兄有机会成为别部司马!”少年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什么?”

    年轻男子彻底动容了!

    天下几经动乱,尤其是天子西迁之后,地方上的诸侯们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除了地方官职的任命还需上报朝廷,走一走形式外,有一些诸侯,其帐下的军职往往自己任命。饶是如此,别部司马一直也不是随便某个人就有资格担任的。

    别部司马秩千石,独立成部,帐下士兵数百到数千不定。刘和帐下千石以上的军官不过十指之数,最差的也是一营的主将,哪里是普通人可以奢望的?

    不论是哪个诸侯的帐下,你若出身不好,又非亲信,还没有军功,人家凭什么平白给你封个高职。

    “这可是一千石的军职啊,太平时期,就凭自己的出身,哪怕是奋斗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得封如此的高职吧?”

    男子砰然心动,脸色略略露出一丝疑惑;淡淡的看向少年,无形中气势外泄,给了他极大的压力,“怎么”

    泥猴子头皮有些发麻,挠了挠头,不敢再掉对方胃口,一五一十将他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原来刘和打算招募流民组建军队。而在此之前,刘和打算在流民当中择其精锐,组建一支精兵,而这支特殊的新军,营号“破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