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兴大汉-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勋毕竟是个武夫,加上情报不足,看问题不够全面。若是在全盛时候,幽州军自然越乱越好,有利于袁军对它的掌控。可现在掌控一个混乱的军队已经对袁术毫无意义了,他需要的是一支齐心协力,所向披靡的强军。

    刘和若能做到这点,并为袁术所用,袁术并不介意将他当做第二个孙坚来对待。所以袁术瞥了张勋一眼,似笑非笑道,“先见人再说。张将军可是对刘侍中有何偏见?”

    “这怎么可能!只是末将感觉刘和此人……”

    “此人怎么了?”袁术有点奇怪地望着他,眼中闪烁着令人难以琢磨的色彩。

    张勋本想说刘和的一些坏话,但话到嘴边他又吞回去了,躬身笑道:“刘和跟孙坚太像了。?壹??看书·1?k要an?s看h?u?·c?c”

    张勋确实擅长揣摩上司的心思,尤其张勋跟随袁术多年,很了解袁术的性格。虽然不知道袁术已经暗地里打算,若刘和真有本事,就拿他将孙坚第二对待,可他却知道袁术绝对不希望第二个孙坚的出现。

    看起来很矛盾,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他需要的是一个有孙坚这般能力的属下,而不是盟友。

    虽然孙坚确实厉害,乃是袁术不可或缺的臂膀。但是,这两年孙坚明面上只是是袁术的盟友而不是手下,私下里也若即若离,使袁术迟迟不能完全掌控豫州全州。

    尤其是孙坚死后,袁术一下子失去了对豫州大部分郡国的控制,地盘丢了大半不说,实力也缩水一半,小心眼的袁术将这一却全推在了孙坚的身上。

    若张勋真说刘和什么坏话,反而效果不彰,可一句‘跟孙坚太像’,便在袁术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忌惮的种子,虽不至于就此改变袁术重用刘和的打算,给刘和的未来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先去看看吧!”袁术长袖一甩,脸色阴沉的向客堂走去。

    ……

    客堂极为宽敞,也极为清雅,四壁上挂有名画书法不说,旁边还立有精美的屏风。

    袁涣和刘和已经在客堂等候多时,两人跪坐在一张木榻上,榻上铺有皮毛制作的软席,还放着一张小几,小几却只有两碗清茶,碗不名贵不说,茶也只是温热。

    茶茗传承由来已久,相传最早起源于战国时的蜀地,知道前汉高祖刘邦出蜀一统天下后,才开始在中原和南方等地盛行,但北方并不喝茶,北方地区,尤其是北疆的饮品还是以酒水和奶、浆等为主。

    袁涣身旁小几上的茶水一口未动,他的有点心神不宁。要??看书?·1?k?anshu·cc虽然迫不得已,袁涣最后还是选择投靠袁术,但后将军府的谋士们冰冷的眼神至今还让使他心中寒。

    “刘侍中现没有,”袁涣苦笑一声,“我们两人似乎都不怎么受他人欢迎。”

    袁涣如今刚过而立之年,皮肤白净,眼光清澈,出身大族却衣着简朴,心中焦虑表面却依旧显得神气恬然,温尔文雅的气质怎么也掩盖不住。

    “曜卿兄称我伯衡即可,何必如此见!”

    刘和对袁涣很有好感,忍不住笑了笑道,“后将军欢不欢迎我,我是不知,但我知道后将军一定非常欢迎曜卿兄。”

    袁涣点点头,他指的他人当然不是袁术,但刘和却故意换了概念,可但依旧让他渐渐镇定了下来。虽然杨弘等人的敌意让袁涣感觉不安,但刘和的一句话却点醒了袁涣,最关键的是袁术的态度。

    这时,门口有侍者高喊:“后将军驾到!”

    袁术终于来了,袁涣和刘和连忙站起身,只见一名身体修长,俊朗清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大堂。后面跟着一人,正是张勋,其人显得很低调,刻意走在袁术的身后,不太被人注意。

    袁涣和刘和都见过袁术,一眼便认出当先一人正是袁术。于是两人连忙起身,快步上前施礼,“袁涣、刘和参见后将军!”

    袁术很是热情,点头道,“原来是伯衡和曜卿来了,我可是久候多时了。”

    袁术先是对刘和点了点头,笑得极为客气,然后目光一转,落在袁涣身上,亲热的拍拍他的肩膀,将两人一一扶起。

    袁术昨天刚去“请教”了袁涣,特意强调自己手下无人可有,就是在暗示袁涣,到了归顺他袁术的时候了。

    袁涣果然知趣,今天一大早便来拜见,显然做出了决定。他的来意袁术已一清二白,但他必须给未来的手下留点面子,于是故作不知道,“不知伯衡、曜卿二人,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此时他见袁涣身高约七尺,前额宽阔,下面的一双眼睛清澈明亮,白皙的皮肤与文雅的气质相得益彰,袁术心中不由得暗赞,‘真贤才也!’

    对于袁术这样一个重家世,再看外表的诸侯来说,招收属下,才德反而是其次。

    不待刘和回话,下定决心的袁涣已连忙上前两步,双膝跪下。只见他双手按地,腰脊挺直,身体前倾,深深行了一礼,“袁涣拜见主公!”

    看得刘和对袁术羡慕不已。

    他如今也拜访了不少贤才,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每一个都用心有力,竭尽所能,可还没有一个像袁术这样稍微露出一点意思就有人投的。

    》  刘和这是与袁涣第一次见面,一共只聊了几句,却现这是一个才能在某些方面不下于封旻的大贤,不愧是是能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袁术呵呵一笑,上前扶起袁涣,又仔细打量他一眼,袁涣来投对他有别样的意义,这让他喜欢之余,又略略有些振奋。

    他微微一笑,叹道,“我军中军师祭酒一职,已待曜卿久已!”

    袁术虽然跟袁涣说手下无人可用,但其实麾下的官职早就已经满了。虽然他之前已经给袁涣许以高职,但却不能无缘无故将在任的属下撤职。若许诺的职位低一点也就罢了,可偏偏给袁涣的职位必须配的上三公之子的身份,这让袁术感到很难办。

    有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撤了谁也不好,所以袁术手下文士都对袁涣比较排斥。为了平衡手下的利益,袁术专门设了军师祭酒一职,位子极高又没有实权,可谓是一举数得。

    袁涣一听这个职位便明白了袁术的意思,心中舒了一口气的同时,连忙推辞道,“涣不通军事,何德何能担任军师祭酒一职。”

    “无妨,相信已曜卿的才能熟悉几日必能胜任。”

    袁术强收袁涣为臣,就是想借助其父袁滂的声望提高大军的士气,又岂会容他推辞!袁涣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推辞了一番之后就站在袁术下手,遵守为臣的本分。

    君臣之别既立,袁术方才转向刘和,关切的问道,“自从去岁那场夜袭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伯衡。听闻昨日伯衡重伤而归,不知可有此事!”

    刘和闻言有些黯然,“和驭下无方,在那天夜里遭遇帐下司马吴协的亡命狙杀,手下亲卫死伤殆尽,只有和侥幸逃的一命。后来又遭不明势力追杀,被逼逃往汝南,幸托后将军洪福,才得以活命。。”

    旁边袁术一怔,竟然被人一路追杀到了汝南?他转念一想,应该不是自己手下所为,没有自己的命令,属下应该没人敢私自动手。又见刘和兴致不高,便打算换一个话题,于是安慰道,“伯衡一路辛苦了,还请上坐!”

    将此事便略过不提。

    待众人分宾主坐下,侍者上了茶后,袁术率先开口,打算先制人,于是笑着问张勋,“不知如今军中粮草可算充足?”

    张勋瞥了一眼刘和,却是明白了袁术的意思,有些惶恐道,“我军的状况主公也是明白的,如今我军已经连续征战数月,加上后方黄巾肆虐,实在是没有余粮供给刘军,所以……”

    看着两人演双簧,刘和有些不解,袁术能成为一方诸侯,肯定不是如此肤浅的人,哪怕不想供给自己粮草,也不会当面拒绝,最多事后推到手下的身上,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由得暗自思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情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袁涣和刘和虽然只聊了几句,现刘和聪慧多智,但阅历却是不足。正如刘和对他有好感一样,他对刘和也有一些惺惺相惜,便打算帮一下刘和。于是,袁涣在一旁道:“主公,能否听属下一言?”

    属下的第一次进言,作为主公,袁术的自然得给他几分面子。于是袁术点了点头,笑着说;“久闻曜卿多智,我今日正想听听曜卿的高见。”

    。。。

第213章 天子缺() 
天色灰蒙蒙的,还没有亮,徐县城门外就已经挤满等待入城的乡人。?。?‘

    他们大多是左近的农夫,挑着自家种植的蔬菜或是编织的货物入市,想要获取少量的钱财或是所需物品。

    这时也到了城门开启的时刻,守夜的士兵们开始回去休息,接手的门卒们则打开城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咯吱”、“咯吱”、“咯吱”……

    城头的守军放下了吊桥,门洞中的门卒们也打着哈欠,缓缓的打开了城门。

    只是推门的几名士兵突然一个激灵,悚然一惊,清醒了过来。

    其中一人更是下意识的朝一旁的城墙走了过去,揉了揉眼睛,似乎有些难以置信,再度揉了一下。

    “来人,过来看看,这几个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此人是一名什长,听得他命令,四周其他士兵疑惑的顺着所指望了过去。

    “什长,怎么了?”。

    几人定睛一看,却见到一旁的城墙上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泼了黑墨,写了一行斗大的巨字。

    “长安乱,天子缺。”

    城门外长长的队伍中,一名读书识字的士子大声的念了起來。

    “嘶……”

    城门口尽是倒吸冷气之声。

    “怎么回事,什么人写的,这是要造反吗。”一名士兵惊叫道。

    “这什么意思?这是说西京大乱是因为天子失德,还是指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不论怎么说这都是大逆不道之言啊。”四周乡人顿时交头接耳。

    “快,来人给我将那几个字毁了,不,不能毁,快,快去禀报上面,快去。”

    领头的什长只是一个低级军官,面对这种突情况明显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好歹及时作出了应对。

    “诺!”

    一众士兵已经慌作一团,这时得了号令,顿时冷静了下来,并在什长的指挥下,开始驱赶、隔离行人。?。??‘

    只是此时城外的行人越来越多,想要隔绝消息根本不可能。无论识字,还是不识字的乡人、商贾,具是瞪大眼睛,死死的盯着城外两旁的“反词”。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癸酉,天下大吉!”

    有识字的商贾目瞪口呆的念出了写在城门另一边的题词,顿时又引起了一片哗然。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癸酉,天下大吉!这,这是造反,不,这不会是……。”

    围观的一行人满面惊讶,当地的乡人更是面色白,身体颤抖不能自制。

    要知道先后经过两次的黄巾肆虐,偏安一隅的徐州可谓是“世荒民饥”,民心思定。

    陶谦担任徐州刺史时,北面的青州、兖州黄巾此起彼伏,徐州却相对太平无事,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如郑玄、许劭等)也纷纷涌向徐州。

    在这种情况下,徐州的民众可忘不了几年前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

    见城外出现了骚动,士兵们又惊又急,满身的大汗,匆匆赶来的守将当即立断,大声令道,“快,通知明庭,快通知明庭,其他人跟我过去,将这些字全部毁去,并将附近的可疑人等抓起来。”

    消息快传向了县寺,但不一会儿县寺中就有骑兵冲出,朝着城外疾驰而去,看方向正是郡治下邳方向。

    ……

    下邳国,下邳城,国相府

    笮融正和手下商议着广建佛寺之事,陡然听到属下來报,脸色突然大变。

    “走,去看看。”再也顾不上什么礼佛建寺之事,笮融沉声说道。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中,笮融带着一批属下,骑着马匹,快朝城外赶去。笮融一行人皆是郡国高官,自是没人敢拦,在一阵鸡飞狗跳之后,一行人畅通无阻的赶到了南城之外。。?‘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癸酉,天下大吉。”笮融脸色阴沉道。

    “相国,另一边也有标语。”一个官员顿时惊慌的跑了过來。

    “过去看看。”笮融沉声道。

    笮融快步走了过去,只见不远处的城墙之上,写着着六个黑色巨字。

    “长安乱,天子缺。”

    “长安乱,天子缺。这‘缺’字是何意?”笮融眉头一挑,心中有些疑惑。虽然他也有些琢磨不定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但他认为这个缺字就是关键。

    “相国,下邳国不少县城具是传来消息,城门前出现了大量的‘反词’,很多人都在围观,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遍郡国。”

    笮融等人闻之,具是脸色阴沉,显然其他郡县在下邳之前就出现了这种反词,不会有信使在这时赶到。

    “难道是黄巾余孽搞得鬼?”笮融深吸口气沉声道。

    一名谋士摇了摇头道,“不应该啊,徐州根本就没有黄巾复起的土壤,甚至整个天下都没有黄巾复起的土壤!以属下看,应该是有某些势力在混淆视听,而另一句反词才是关键。

    “不错,看样子陶使君成为了徐州牧,一朝大权在握,州中的某些势力已经坐不住了!只是不知道这股势力会是谁?”笮融皱眉道。

    “相国,与使君势同水火,又能将手伸进下邳的,恐怕也只有……呃,应该不可能是他。”

    “吞吞吐吐干什么,有什么就说。”笮融皱眉道。

    “不是,相国,按照分析,最有可能就是彭城国的薛相国。但是薛相国出身士族,是绝对不会与黄巾同流合污的。故而我觉得可能是我想多了,不敢就此断定。”谋士苦笑道。

    “薛礼。”笮融神色凝重道,“你不是说黄巾只是掩饰吗?若真是薛礼捣鼓,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这也很有可能是别的势力所为,为得就是将相国的目光引向黄巾或是薛礼,趁机在下邳生乱。”

    “哦。”笮融双眼微眯道。

    “我郡兵力有限,既要打击境内的黄巾,又要防备北面的彭城,兵力恐怕会有些不足。一旦真是别的势力捣鬼,我们……所以目前还不能轻下结论。”

    笮融眉头微皱,点了点头。

    “相国,这些字怎么办。”一个官员疑惑道。

    “全部毁了,全力追查是何人所为并且稳定郡内人心!通知

    知秦中尉,立刻出兵郡北,监视彭城方面的动向。”笮融沉声道。

    “诺!”众官员轰然应道。

    “若真是别的势力所为,徐州恐怕要乱了。”笮融皱眉道

    ……

    徐县是下邳国中距离淮水、富陵湖湖群最近的北部县城,是一座周长二十余里,人口近二十万人的大城。

    因为连接着分置于淮水两岸的郡南和郡北,位置枢要,商业十分达,每天县城内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这天中午,从北城外来了一支小商队,十几头牲畜,二十几个伙计、护卫,运着七八车的货物。

    这支商队人不多,但是个个体形彪悍,操着一口泰山口音,一看就知道是来自青、兖一带的商贾。

    但是为的主事似乎对徐县非常熟悉,在领着一行人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