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凡入圣之路-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谓三苦?

1、苦苦。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2、坏苦。那是每当偶尔出现的快乐失去时,所产生的痛苦。

3、行苦。那是诸行无常、不停变化、不得安定所引起的痛苦。

何谓八苦?

1、生苦。在胎如处牢狱,出胎如钻穴隙,嫩肤一遇空气,痛如刀割,所以初生的婴儿,

无不呱呱大哭一场。

2、老苦。人的身体发育到了顶点,即是老化的开始。这时生理退化,渐渐眼花耳聋,

气虚体弱,动作迟钝,步履蹒跚。

3、病苦。人体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四

大不调时,就会生病,缠绵床第,呻吟不已。

4、死苦。死之苦比生之苦更剧烈,人将欲死,四大分散,痛如五马分尸,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5、爱别离苦。生离已凄怆,死别更断肠,以及好景凋逝,财产毁于一旦,凡此种种,都常使世人泪满襟。

6、怨憎会苦。人与人之间有恶的因缘,例如恶的眷属来败家争吵,家不得安宁;或时常与仇人见面,针锋相对,都是难以言喻的痛苦。

7、求不得苦。求名求利,以及所谋不遂,皆令人百般无奈、迷茫、失望,浩叹造化弄人。

8、五阴炽盛苦。五阴又名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它的作用炽盛,把人原来纯洁的灵魂都给盖覆了,使人迷惑颠倒,妄生分别执着,造作诸业,故人死之后,复须再生。

人在迷中,往往在错误的路上打滚,造业之后又要消业,在一种恶性循环中起起伏伏,永无解脱之日。

何谓无量诸苦?人人除了上面所说之三苦、八苦之外,尚有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无礼、侮辱、诽谤、污蔑、漫骂、冤枉、加害等等,并有还有来自自然界的日晒、风吹、雨打、饥渴、寒热等等,这些要是超过了人的忍受力之后,也是一种非常大的痛苦。

〖二、集圣谛〗:这就是产生各种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因为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因缘,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烦恼,人有八万四千烦恼,其中的六根本烦恼,表现出来的最为明显,因为它引发其它烦恼的生起,所以称之为根本烦恼,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就是:

⑴、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虚度一生。

⑵、嗔就是生气的意思,这个生气有很多种类,人家骂你,不能忍受,起嗔心。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你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⑶、痴:不明法理,是非不分,称为痴。别人一听到佛法,勤而行之,你一听到佛法,若即若离,甚至大笑之,这个就是痴,又叫无明。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愚痴,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为你讲佛法,你不懂对或不对,人家跟你讲对的,你以为是错;人家跟你讲错的,你却以为讲对,这也是愚痴。

这个一般是悟性不好所引起,人的神的一面已经给庞大的罪业深埋住了。

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傲慢的人一般是没有见识的人,但是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般来说,慢有以下几种: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华洋溢,就自觉得高人一等,看轻别人。殊不知道,你的那点知识智慧,和如来的智慧比起来,就象一滴水和大海来比,你也许比那一滴水还不如呢,不在同一层次上,根本就没得比。

2、有人的地位很高,就傲慢自大了。殊不知,你就是贵为王侯,在福德上也比不过一个普通的天人。那个在人间要饭的人,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也许就是在人间界修苦行的佛菩萨或罗汉,你的那点钱财和权势算什么。

3、自己明明比不上人家,但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产生一种傲慢自大,嫉妒的心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修炼是没有止境,自大了还怎么进步呢。

⑸、疑:对于佛法因果法理的怀疑不信,这个就是受到那个生生世世所形成的观念的阻碍,不能形成正见。

⑹、身见:执著这五蕴所成世界,认为我眼睛看到的我就相信,看不到的世界,它就不存在了。

⑺、边见:执著断、常二见。就是说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就是执住了“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这就是执著于“断”。

这个就是两个边见,就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以非常狭窄的世界观来看世界,就象那个井底之蛙。

⑻、邪见:低层的世界,会存在各种不正确的思想,你的脑子里装满了邪见,那这个正见,你也听不见了。

⑼、见取见: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执著,会认为自己见解才是对的,别人的见解都是错的,这叫做见取见。

⑽、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称为戒禁取见。例如人把这个吃素就当成了修佛,其实这个口欲只是众多执著心之一而已,全部都要放下才行。

这六个根本烦恼妨碍我们解脱生死,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就是贪、嗔、痴,称为三毒;

在这三毒中最严重的是贪,这个贪的执著心,就会形成这个爱,又叫做情。人都是为了这个情而活着,各种各样的情,人高兴不高兴,都是为了这个情。

有情众生,就是形成了各种各种执著心,也就是常人心,这个心就会影响到人以后的生生世世,这个就是人的禀性,习气,使人沉沦不起。

〖三、灭圣谛〗:这灭有两种含义,第一就是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这个又叫涅槃,就是罪业灭尽,功德圆满。

第二就是指灭除掉各种贪嗔痴的执著之心,执著无一漏,就剩下那纯洁的灵魂,这个堕落的生命就回归了。

〖四、道圣谛〗:这个就是各种解脱出苦的方法,通往涅盘之路称为道,这个主要的就有五停心,四念处和八正道:

1五停心:修习以下五种法门,能制止心猿意马,然后得定而引发智慧,主要有五种的观想:

不净观--对治贪欲--观内身不净,除色身爱;观外身不净,除淫欲爱。

慈悲观--对治嗔恚--于怨亲等观,慈心与乐,悲心除其苦。

因缘观--对治愚痴--观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缘,其中无我,无作者,无受者。

界分别观--对治我慢--观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无有一合相之我。

数息观--对治散乱--数出入息,系心于息而得定力。

2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所谓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四念住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四念处对治我们的常、乐、我、净四颠倒。

①、身念住--观身不净:观色身四大不净,乃至外境亦不净,以对治身体干净的颠倒想。

②、受念住--观受是苦:观六根所生受,及受的苦乐舍,三种皆是行苦,因为它无常变化,不能做主就是苦,所以观受是苦对治乐的颠倒。

③、心念住--观心无常:观六识心生灭最迅速,无有一念停留,我们的心念一念一念在那儿变化,这个心是变化无常的,并不是永恒不变,所以要观心无常。

④、法念住--观法尘及一切法无我、无我所,而我们执著有一个我,所以我们要观法无我。

4、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①、正见:佛法才是真正的真理,正见,要排除邪见。

②、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心正则行为正。

③、正语:不妄语欺骗;不两舌,搬弄是非;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

④、正业:而是正当的行为,戒杀生、邪淫、偷盗等。

⑤、正命:正当的生活要求,居士有居士的要求,僧人有僧人的要求,要正确的遵从。

⑥、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行。

⑦、正念: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从修行的角度来来说就是要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

⑧、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打坐入定。

这个四圣谛,八正道的法理,是一种小乘之法,最接近这个人间界的法理,也最容易为人所理解。

对生命有深刻体验的人,就会发现这个佛讲得非常有道理,产生了一种正信的心。

当年黎明智刚刚接触佛法时,也就是从这个四圣谛,八正道的法理开始认识佛法的。

黎明智认识到佛讲的话太有道理,都讲到自己的心里去,自己身边所经历的种种苦难都印证了佛法的大智慧,就是这样开始踏进这个佛法之门。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身边的种种苦难,后来随着认识的加深,才知道佛法的真正伟大之处。

佛法不是教人在这个现实社会生活中过得如何美满,而是一条上天的阶梯,人通过苦苦修行,功成大圆满,回到佛界天国去这,才是佛法的真正含义。

第二十五章 大乘佛法

释迦牟尼佛给众生演说这个小乘佛法戒定慧的精义,闻法大众皆大欢喜,勤而行之,不久很多的弟子都证得罗汉的果位,有几千的罗汉弟子。

罗汉,又叫阿罗汉,罗汉者达到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不入六道轮回;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这个罗汉又分为初果罗汉,正果罗汉和大罗汉。

初果罗汉,还要在天上,人间各七次来回转世,断除八十八使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有些还有把这个缘分给了断。

有些小孩,刚刚出世,却又立刻去世了,有些就属于这个罗汉来了断这个亲人的缘分。

二果罗汉,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进断欲界的后三品思惑。

三果罗汉,虽不来欲界受生,但依然住在色界天中进断七十二品思惑。

进过这个三果后,就到了正果罗汉了了脱分段生死,得证有余依涅盘;再努力前进,得证无余依涅盘,这就是大罗汉了。

这个罗汉都是男身相,就是说这个罗汉金身都是男身想,就是这个女弟子证到这个罗汉果位后都显男身相。

到了色界天高层以后,这个天人之间都已经是没有这个男女间的差别了。天上的法理和人间界不一样,带着常人的观念是很难理解这个天上的真实情况。

到了色界天这里,天人们也都不存在这个男女情欲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色界天的天人们看来是非常的无趣和肮脏的事,也不需要情欲,有情欲就会受到牵绊,怎能解脱如意呢?

到了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向大家宣布,自己将要涅槃的消息。众生都非常的悲伤,也非常的不解,明明这个世尊已经可以达到四大金刚不坏,可以长久住世了,为什么要涅槃。

有些弟子更是哀求这个世尊,要大发慈悲心,长久住世,为众生演说这个佛法。

释迦牟尼佛给大家讲了一个佛要取证涅槃的道理。

首先这个涅槃并非生命的终结,只是佛在人间的使命已经结束,取证涅槃,也是为了方便教化中众生。

人世间,福德浅薄的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的人贪恋着五欲,整天胡思乱想,坠入层层的执著情网之中,不能自拔。

要是见到如来常在世不灭,人就会生起这个懈怠的心理,反正佛都在,早修迟修有什么所谓,慢慢地来吧,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这个厌倦之心。

人就会这样,容易得到的东西,就是再珍贵,也是不会去珍惜的,所以很难对这个佛法产生正信和敬仰之心。

这个诸佛的出世是非常难以遇到,福德薄的人,就是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都不一定能够见到这个如来。

这个时候,还要你得到了人身,还要赶得上这个机缘,这样是非常的难。比这个盲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上撞上一根木头上的那个洞的概率还要低,所以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缘分。

所以众生一定要珍惜这个万世积德所修来的缘分,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以此善根,才能勇猛精进,得成正果。

以此缘故,一切为了众生,佛本是无量亿劫的寿命,也会取证涅槃之道,消失在人世间,此中种种的因缘,缘生缘灭,非常的复杂。

释迦牟尼佛带着慈悲心,心怀种种伟大的使命,从那无比美好的佛界而来最为肮脏,险恶的人间界,这是非常难的,所见到和听到都是非常不好的状况。

就是说,度人是非常难,冥顽不灵,怎么讲也不会明白过来,还会带着种种不正之心,这一切,都在佛的感知之中,所以说是非常难的。

就像把一个王子丢在这个贫民窟,让他吃喝住行都在那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中,这样一过万年,这是多么难熬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为了众生更好地明白这个涅槃的意义,释迦牟尼佛还给众生讲了一个譬喻故事。

有一个良医,智慧聪达,医术高明,包治百病,他有上百个的子子孙孙。

有一次,这个良医出远门,他的子孙不小心喝下了毒药,毒发在地辗转在地等待救命,有些心思明白,有些都心思模糊了。

等到这个良医回来,见到儿孙这样,连忙配好这个救命的药方,还要做到色香味俱全的,叫这个中毒的儿孙服用救命。

哪些心思明白的儿孙,喝下这个解药后都痊愈了;而那些心思模糊的儿孙虽然也大喊救命,但是怎么也不肯喝下这个解药,因为中毒太深了,这个好坏都分不清,还在嫌弃这个药不够好。

这个时候,良医就想,这些中毒已深儿孙非常的可怜,都已经是迷失了本性,得要想个办法叫他们服下这个解药。

这个良医就对这些儿孙道,说自己已经是这个年纪大了,这个死期将到了,给儿孙们留下这个解药就出去了,然后派人回来,说自己已经死了。

这样,那些中毒已深的儿孙,一听到这个良医已经死了,非常悲伤和害怕。悔恨自己不听这个良医的教诲,现在也没有了依靠和救赎了,一个个都拿起那个解药服下去,这样这个毒都给解除了。

这个良医譬喻这个佛,这些儿孙就是佛所要教度的无数的众生,这个故事就是讲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是说佛为度这个众生,大开这个方便之门,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为了重申此义,释迦牟尼者说偈言来言之: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只。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只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