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装戏剧,也是这种心理。人生真乃意味深长!
这使我常常怀念夏目漱石。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其实人的生命是有独特的活法的,人不是机器,人不能成天生活在“苦痛、愤怒、叫嚣、哭泣”当中,否则人的生命就是可怜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人总有一死,或死得重于泰山,或死得轻于鸿毛。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的人归于前者,把自私自利甚至害人害社会的人归于后者。实际上,客观地讲,人死了,生命就不复存在,功过是非对于死者来说毫无意义,一死百了。难道人的生命因为死而变得无足轻重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那么人的生命有没有价值?这些问题会在适当的地方还会专门论述。虽然*说人首先要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问题,才能高谈科学、艺术、政治、道德等,物质决定精神,离开利益谈思想和精神是愚蠢的。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命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生命,根本上说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生命,人的生命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而且是精神的存在。一句话,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精神。人类史就是人的精神史,个人的一生也是如此。人在有限的一生中可能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为了生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生活上,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尝过“暂时脱离尘世”的滋味。笔者认为的人的存在有三个层次,即生存、生活和生命。
首先人要学会生存。虽说科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人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人类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没有彻底解决贫困以前,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斗争将一直持续着。达尔文说:“至少我认为,口头上承认普遍的生存斗争这一真理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要在思想里时时刻刻记住这一结论,却没有比它更困难的。”为了生存,人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人的生存显然要复杂的多,人为了生存首先要受教育,然后才可能谋生。生存问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变得更加复杂,资本和工业使人异化为非人,劳动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其次是生活世界。生活是真实的、琐碎的、平凡的,渺小的,它扼杀生命,许多人的雄心壮志不是被特别大的困难打败了,而是被现实琐碎的生活消磨掉了。生活世界是人与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物质的交换上,这使人与人的关系几乎成为*裸的金钱关系。当然生活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美的诱惑和各种物质享受。生活世界里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贫富高低之分,人的精神发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人没有多少自由可言,支配生活世界的是欲望和社会的权力。人在生活世界里是异在的,外向的,只有物质和金钱在发挥作用,所以在生活世界里自由和精神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多数人不幸沦为生活的奴隶,并且像一头驴子一样永远绕着磨石转来转去,在平凡和琐碎的生活里循环地忙碌着。在生活世界里,所谓快乐只是人的欲望的暂时满足和和各种物质的享受,根本谈不上精神的自由与快乐。
然而人的生命,从本质上说,是精神。精神只有从物质和生活中解放出来,才能回归自我,才能体验到精神的自由和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从繁重的物质和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多数人陷入物质和生活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甚至越陷越深。人的生命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和善良的,但是复杂的社会逐渐给人的生命套上枷锁,人变得越来越不自由,教育也只是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的精神给遮蔽了。精神只有在能够物质后才能独立,人的生命只有解决了生存和生活后才能体现它的高贵和价值,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人的生命,也就是人的精神,以后的论述中,如没有特别说明,笔者所指的生命就是指人的精神,生命的精神体现为自由、爱情、信仰与宗教、道德、权力以及生命的快乐等,笔者会变精神的这几个方面,在以后适当的地方会做专门的研究。
生存、生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的。生存是最基础的,没有生存一切无从谈起,而生活是沟通生存和生存的桥梁,生命也通过生活表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当代人的精神是十分贫乏的,要实现人的精神任重而道远,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真正解决,人的身体要解放,人更要从物质和生活中解放出来,支配物质和生活,这对人类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人的生命即人精神,普遍人的精神是一个奢侈的未来,我们多数人只能在生存和生活世界里贪婪地满足各自的欲望和追求各种物质享受。但是少数人即个人的生命却有望从生存和生活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从中解脱出来,积极地成为生命的主人,支配物质和生活,实现人的精神。
生命的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最低层是所有生命共同具有的特点,人也一样具有动物的本能,要生存,有欲望,行为受感性支配;中间层是人的生命的特点,人处在一个关系的生活世界中,行为受知性支配;人的生命的最高层是神性,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行为受理性支配。三个层次是逐渐上升的过程,第一层次没有实现,就很难达到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没有实现,第三层次也无从谈起。多数人一生中永远处在生存的低层,无法上升到中间层,当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人的生命才进入中间层,过渡支人与人的关系世界即生活世界。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最高层,他们在克服了人的动物性和人性后达到了神性,从生存问题和生活世界中解放出来达到生命的境界,行为不再受感性和知性支配,完全由理性来主宰,能够“暂时脱离尘世”,甚至真正达到“脱离尘世”,完全享受生命的快乐。如下图所示:
神性生命理性
人性生活世界知性
动物性生存感性
第九章 生命之意义 第三十八节 自由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过客》:
时:或一日的黄昏
地:或一处
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头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
翁——孩子。喂,孩子!怎么不动了呢?
孩——〔向东望着,〕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
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
孩——我,——看一看。
翁——唉,你这孩子!天天看见天,看见土,看见风,还不够好看么?什么也不比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谁。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还是进去罢。
孩——可是,已经近来了。阿阿,是一个乞丐。
翁——乞丐?不见得罢。
〔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躇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你晚上好?
翁——阿,好!托福。你好?
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
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杯子要洗干净。
〔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
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
客——称呼?——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
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
翁——阿阿。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
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哪里去么?
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木杯来,递去。〕
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
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
翁——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
翁——那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
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举起一足给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够了;我要喝些血。但血在哪里呢?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今天连一个小水洼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缘故罢。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象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
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可恨我的脚早经走破了。〔准备走路。〕
孩——给你!〔递给一片布,〕裹上你的伤去。
客——多谢,〔接取,〕姑娘。这真是……。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这能使我可以走更多的路。?'就断砖坐下,要将布缠在踝上。是,不行!〔竭力站起,〕姑娘,还了你罢,还是裹不下。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激。
翁——你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没有好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我,这布施是最上的东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这样的。
翁——你不要当真就是。
客——是的。但是我不能。我怕我会这样: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象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自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但是我还没有这样的力量;即使有这力量,我也不愿意她有这样的境遇,因为她们大概总不愿意有这样的境遇。我想,这最稳当。〔向女孩,〕姑娘,你这布片太好,可是太小一点了,还了你罢。
孩——〔惊惧,退后,〕我不要了!你带走!
客——〔似笑,〕哦哦,……因为我拿过了?
孩——〔点头,指口袋,〕你装在那里,去玩玩。
客——〔颓唐地退后,〕但这背在身上,怎么走呢?……
翁——你息不下,也就背不动。——休息一会,就没有什么了。
客——对咧,休息……。〔但忽然惊醒,倾听。〕不,我不能!我还是走好。
翁——你总不愿意休息么?
客——我愿意休息。
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
客——但是,我不能……。
翁——你总还是觉得走好么?
客——是的。还是走好。
翁——那么,你还是走好罢。
客——〔将腰一伸,〕好,我告别了。我很感激你们。〔向着女孩,〕姑娘,这还你,请你收回去。
〔女孩惊惧,敛手,要躲进土屋里去。〕
翁——你带去罢。要是太重了,可以随时抛在坟地里面的。
孩——〔走向前,〕阿阿,那不行!
客——阿阿,那不行的。
翁——那么,你挂在野百合野蔷薇上就是了。
孩——〔拍手,〕哈哈!好!
翁——哦哦……
〔极暂时中,沉默。〕
翁——那么,再见了。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
〔转身向门。〕
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
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关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
我们估且把历史背景略去,单独分析文本,我觉得过客追求的就是自由。人生一世,来去匆匆,好像过客一样。而这个过客气质独特:坚韧、独立、有毅力。这个过客不满足于像老翁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也不愿像小女孩一样天真地过自以为快乐的生活。这个过客为了追求自由,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幻想,准备一个人面向未来不可知的命运,他不要别人的施舍,也不要别人的同情,即使全身伤痕累累,。也绝不放弃,一直往前走。“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过客问老翁。走过生死之地坟后,前面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由的美妙胜地。
人生之意义,是自由吗?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有诱惑性的魔语。许多人为了自由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一个人能按自己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