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气积胸闷,很能伤害人。不知道这类东西是从上天那里承受了什么样的气而形成的?万物的产生,都是承受了上天的元气,元气之中,有形成毒螫的气吗?”
【原文】
66·2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人食凑懑者,其不堪任也。不堪任则谓之毒矣。太阳火气,常为毒螫,气热也。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脤胎,肿而为创。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祸者,生于江南,含烈气也。夫毒,阳气也,故其中人,若火灼人。或为蝮所中,割肉置地焦沸,火气之验也。四方极皆为维边,唯东南隅有温烈气。温烈气发,常以春夏。春夏阳起,东南偶,阳位也(11)。
【注释】
太阳火气:按阴阳五行家的说法,“太阳”和五行中的“火”是相配属的,太阳之气就是“火气”。
太阳之地:阴阳五行家认为,“太阳”和南方是相配属的,“太阳之地”指南边最热的地方。胎:疑为草书“胀”字形误。《素问》有“。。胀”,《白虎通义·情性》有“脤张”,音义同。”脤(shèn甚)胀:肿胀。
创:通“疮”。
南郡:这里指南方各州郡。
祝:通“咒”。诅咒:一种求神祸人的法术。
巫咸:传说的商代神巫。
割肉:《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维:地维。指地的四角。《淮南子·天文训》注:“四角为维。”四方极皆为维边:王充认为地是方的,因此得出这个结论。
温烈气:温气指春天温暖之气,烈气指夏天炽热之气。
(11)阳位:阳气正常的位置。阴阳五行家认为春天阳气从东北方开始出现,逐渐南行,夏天到达它正常的位置,即正南方。这时阳气最盛,天气最热。东南角紧靠正南方,所以王充认为它也是“阳位”。
【译文】
回答说:这些毒,是太阳之热气构成的,毒气侵入人体人就会中毒。人吃了巴豆、野葛气积胸闷,那是不能忍受的缘故。不能忍受就说它是毒了。太阳之气就是火气,经常产生毒素,是因为太阳之气非常热的缘故。南方最热的地方,老百姓性情急躁,急躁的人,口舌会产生毒。所以楚、越地方的人性情急躁说话急促,与人谈话,口中的唾液喷射到别人身上,别人身上就会肿胀,肿了就会生疮。在南部非常热的地方,那里的人诅咒树,树就枯死;对鸟吐唾沫,鸟就会坠落下来。那里的巫师都能够用诅咒拖延人的疾病、加剧人的灾祸,这是由于他们生在江南,含有火气的缘故。毒,是阳气构成的,所以它伤人,就像是火烧人一样。有人被蝮蛇咬了,把被咬伤的那块肉割下来扔到地上,肉就枯焦沸腾起来,这就是毒为火气的证明。四面最远的地方都是地的四个角的边缘,唯有东南角有温烈气。温烈气发生,常在春夏季。春夏季阳气产生,东南角,是阳气所处的正常位置。
【原文】
66·3他物之气,入人鼻目,不能疾痛。火烟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气有烈也。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食甘旨之食,无伤于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蜜为蜂液,蜂则阳物也。人行无所触犯,体无故痛,痛处若棰杖之迹。人腓,腓谓鬼殴之。鬼者,太阳之妖也。微者,疾谓之边,其治用蜜与丹。蜜、丹阳物,以类治之也。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蜜、丹,则知边者阳气所为,流毒所加也。
【注释】
靡屑(míxiè迷泻):粉碎。
微者:轻一些的腓病,指痹症。
以类治之:用同类的东西进行治疗,即以毒攻毒。
【译文】
其他东西的气进入人的鼻子眼睛,不能使鼻子眼睛产生疾痛。火烟进入鼻子,鼻子会得病;进入眼睛,眼睛会疼痛,因为火有炽热的特性。在万物之中,能够粉碎其他物品的东西很多,唯独火是最厉害的,因为火气能把物烧焦烤干变成碎末。吃美味的食物,对人没有伤害。吃蜂蜜稍多些,就会让人中毒。因为蜜是蜂的体液,而蜂是阳物的缘故。人走路没有碰到什么东西,而身体无缘无故疼痛起来,疼痛的地方像有鞭棍打过的痕迹。人患了腓病,腓病据说是被鬼殴打后得的。鬼,是太阳之气构成的妖象。轻一些的腓病,这种病称为“边病”,边病的治疗用蜂蜜和朱砂。蜂蜜和朱砂是阳物,这是用同类的阳物来治阳气导致的病。治疗风病用风,治疗热病用热,治疗边病用蜂蜜和朱砂,那么可知边病是阳气所引起的,是流毒所造成的。
【原文】
66·4天地之间,毒气流行,人当其冲,则面肿疾,世人谓之火流所刺也。人见鬼者,言其色赤,太阳妖气,自如其色也。鬼为烈毒,犯人辄死,故杜伯射,周宣立崩。鬼所赍物,阳火之类,杜伯弓矢,其色皆赤。南道名毒曰短狐。杜伯之象,执弓而射。阳气因而激,激而射,故其中人像弓矢之形。火困而气热,血毒盛,故食走马之肝杀人,气困为热也。盛夏暴行,暑暍而死,热极为毒也。人疾行汗出,对炉汗出,向日亦汗出,疾温病者亦汗出,四者异事而皆汗出,困同热等,火日之变也。
【注释】
自如其色:阴阳五行家认为,和“太阳”相配属的颜色是红色,所以这里王充说由“太阳之气”,构成的妖象,自然也就像“太阳之气”的本色。
杜伯:参见16·14注。
狐:据《汉书·五行志》“南方谓之短弧”应作“弧”,形近而误。短弧:即蜮,又称射工、水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毒虫。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弧,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因:据下文“火困而气热”、“气困为热”当作“困”,形近而误。
暍(yē耶):受热。
【译文】
天地之间,毒气流行,人遇到毒气冲击,就面部患肿疾,世人说它是火流刺激引起的。人们见到鬼,说鬼的颜色是红的,鬼是由太阳妖气构成的,自然也就像太阳之气的本色。鬼是一种剧毒,触到人人会立即死,所以杜伯射箭,周宣王马上就死了。鬼所携带的东西,属于阳火一类,所以杜伯的弓矢,其颜色都是红的。南方把蜮这种毒虫称为短弧。杜伯的妖象,拿着弓箭射。因为阳气被围住而激发,激发而喷射,所以它击中人就像用弓箭射中的一样。火被围住而气发热,含火而气热的动物其血非常毒,所以吃了刚刚奔驰过的马的肝,就会把人毒死,这是由于气困发热的缘故。盛夏顶着烈日走路,人会中暑而死,这是热极了而产生的毒。人走得很快会出汗,对着火炉烤会出汗,对着太阳晒会出汗,得热病的人也会出汗,四种不同的情况都会出汗,阳气受困炎热是相同的,是火和太阳引起的变化。
【原文】
66·5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毒螫渥者,在虫则为蝮蛇、蜂、虿;在草则为巴豆、冶葛;在鱼则为鲑与■、■,故人食鲑肝而死,为■、■螫有毒。鱼与鸟同类,故鸟蜚鱼亦蜚,鸟卵鱼亦卵,蝮蛇、蜂、虿皆卵,同性类也。其在人也为小人,故小人之口,为祸天下。小人皆怀毒气,阳地小人毒尤酷烈,故南越之人,祝誓则效。谚曰:“众口烁金。”口者,火也。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言与火直,故云烁金。道口舌之烁,不言“拔木焰火”,必云“烁金”,金制于火,火、口同类也。
【注释】
鲑(guī规):河豚。一种有毒的鱼。《本草拾遗》:“■鱼肝及子有大毒,以物触之,即嗔,腹如气球。腹白,背有赤道,如印鱼,目得合,与诸鱼不同。”■即鲑之俗字。■:读音不详,一种毒鱼。■(shū叔):同“■”。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毒鱼。
鱼与鸟同类:《大戴礼记·易本命》:“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鱼游于水,鸟飞于云。”
誓:据递修本当作“禁”。祝禁:咒禁,指一种能镇邪除疾的法术。
烁(shuò朔):通“铄”。熔化金属。众口烁金:众口所毁,足以熔化金属。比喻众口一辞,可以混淆是非。《风俗通义》:“众口铄金,俗说有美金于此,众人咸共诋讹,言其不纯。卖金者欲其售,取锻以见真,此为众口铄金。”
口者,火也:按阴阳五行家的说法,口属火。
参见65·13注。
参见65·13注。
直:通“值”。碰上,相当。
【译文】
天下万物,凡是含有极盛的阳气而产生的,全都有毒汁。毒汁多的,在动物方面是蝮蛇、蜂、虿;在草木方面是巴豆、冶葛;在鱼类方面是鲑和■、■,所以人吃了鲑肝会被毒死,被■、■螫了就有中毒的危险。鱼与鸟同属一类,所以鸟会飞鱼也会飞跃出水面,鸟产卵鱼也产卵,蝮蛇、蜂、虿都产卵,它们是同性同类的动物。含有极盛的阳气在人方面就表现为小人,所以小人的口,会给天下造成祸乱。小人都含有毒气,南方的小人毒气特别厉害,所以南越地方的人咒禁什么都会立刻灵验。俗话说:“众口烁金”。口属火。五行中排第二位的是火,五事中排第二位的是言。言和火位置与性质相同,所以称为“烁金”。提到口舌能熔化东西,不说它像“取木烧火”一样,而一定要说它“烁金”,是因为金受火所克,而火和口是同类的缘故。
【原文】
66·6药生非一地,太伯辞之吴。铸多非一工,世称楚棠溪。温气天下有,路畏入南海。鸩鸟生于南,人饮鸩死。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螫,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木生火,火为毒,故苍龙之兽含火星。冶葛、巴豆皆有毒螫,故冶在东南,巴在西南(11)。土地有燥湿,故毒物有多少,生出有处地,故毒有烈不烈。蝮蛇与鱼比,故生于草泽。蜂、虿与鸟同,故产于屋、树。江北地燥,故多蜂、虿;江南地湿,故多蝮蛇。生高燥比阳,阳物悬重,故蜂、虿以尾刺。生下湿比阴,阴物柔伸,故蝮蛇以口齰(12)。毒或藏于首尾,故螫齰有毒;或藏于体肤,故食之辄懑;或附于唇吻,故舌鼓为祸。
【注释】
太伯:参见12·1注。辞:“辞”为“采”之声误。太伯采之吴:参见58·12注。棠溪:亦作棠谿。参见8·4注(14)。
南海:泛指南方沿海一带地方。
鸩(hèn振):指鸩酒。用鸩鸟的羽毛泡的酒,饮之可毒死人。《汉书·高五王传》:“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辰为龙,巳为蛇:参见14·5注“虎”条。
辰、巳之位:阴阳五行家把十二地支与四方相配属,正东为卯,正南为午,辰、巳在二者之间,位于东南。
逆鳞:传说龙的脖子下有一尺多长倒长着的鳞,如果有人碰着,就会被杀死。《韩非子·说难》:“龙喉下有逆鳞径尺。”
木生火:阴阳五行家认为“五行相生”“木”是生“火”的。
苍龙之兽:据文义,“兽”乃“宿”之误。故此当为“苍龙之宿”。参见14·5注。火星:这里指苍龙七宿中第五宿“心”宿。古代天文学家又称之为“大火”。参见17·1注。苍龙之宿含火星:王充在这里是想说明由于“木生火”,所以属于木的苍龙七宿中包含大火星。冶:古地名。今福建福州市。冶字双重含义,也指冶葛。
(11)巴:古地名。在今四川东部。巴亦双重含义,也指巴豆。
(12)齰(é择):咬。
【译文】
药物不只是在一个地方生长,而太伯却要到吴地去采药。铸剑的地方很多不只一个地方善于铸造,世人却赞美楚国棠溪铸的剑。炎热之气天下到处都有,行路却害怕到南方沿海一带去。鸩鸟生在南方,人饮了鸩酒会毒死。辰属龙,巳属蛇,辰、巳的位置在东南方。龙有毒,蛇有毒,所以蝮蛇有锋利的毒牙,龙有倒长的龙鳞。木生火,火是一种毒,所以苍龙星宿中含有大火星。冶葛、巴豆都有毒汁,所以冶葛生长在东南,巴豆生长在西南。土地有干燥和潮湿的地方,所以毒物有多的和少的地方;毒物生出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毒汁有剧烈的和不剧烈的。蝮蛇与鱼类似,所以产生于草泽之中;蜂、虿与鸟类同,所以产生于屋上树上。长江以北地方干燥,所以蜂、虿很多;长江以南地方潮湿,所以蝮蛇很多。由于生在高处、干燥靠近阳气的地方,这些阳物都是悬空向下垂的,所以蜂、虿刺人用尾针。由于生在低处,潮湿靠近阴气的地方,这些阴物都是软体曲伸爬行的,所以蝮蛇用口咬人。毒汁有的藏在首尾部,所以刺咬就有毒;有的藏在体肤内,所以吃了往往胸闷;有的是附在嘴唇上,所以舌头摇动就会产生祸害。
【原文】
66·7毒螫之生,皆同一气,发动虽异,内为一类。故人梦见火,占为口舌;梦见蝮蛇,亦口舌。火为口舌之象,口舌见于蝮蛇,同类共本,所禀一气也。故火为言,言为小人,小人为妖,由口舌。口舌之征,由人感天。故五事二曰言,言之咎征,“僭恒旸若”。僭者奢丽,故蝮蛇多文。文起于阳,故若致文。旸若则言从,故时有诗妖。
【注释】
内(nà纳):通“纳”。归结。
口舌:指因言语引起纠纷。
口舌之征:由口舌构成的征兆。即下文的“诗妖”。
由人感天:王充反对“天人感应”,但认为同类可以相感。这里的意思是,“口舌之征”是由含“太阳之气”的小人与天相互感应造成的。
僭(jiàn建):超越本份。指君主骄横。旸(yáng羊):晴。这里指久晴天旱。僭恒旸若:指君王骄横常常会伴随着出现天旱。参见《尚书·洪范》。
旸若则言从:《汉书·五行志》“言之不从,时则有诗妖。”当据以补“不”字于“从”字上。
诗妖:参见65·15注。
【译文】
毒汁的产生,都是同一种阳气构成的,咬人、蜇人虽然不同,但可以归结为一类。所以人梦见火,卜问是因口舌引起纠纷;梦见蝮蛇,卜问也是口舌引起纠纷。火是口舌纠纷的征兆,口舌纠纷表现于蝮蛇,是因为它们是同一类而共一个本源,承受的是同一种太阳之气的缘故。所以火象征言语,言语象征小人,小人成为一种妖象,就是由于口舌的缘故。由口舌构成的征兆,是小人与天感应而造成的。所以五事中排在第二位的是言,言语显示凶兆,“君王骄横常常会伴随天旱”。超越本分的人讲究奢侈华丽,所以蝮蛇身上多花纹。花纹是由阳气构成的,所以就伴随着产生了花纹。天旱伴随君王的骄横出现,言语便不顺从,所以经常有“诗妖”出现。
【原文】
66·8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叔虎之母美,叔向之母知之,不使视寝。叔向谏,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吾惧其生龙、蛇以祸汝。汝弊族也,国多大宠,不仁之人间之,不亦难乎?余何爱焉!”使往视寝,生叔虎,美有勇力,嬖于栾怀子。及范宣子遂怀子,杀叔虎,祸及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