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他的出逃势必会助长那些希望日后颠覆沙皇改革的异己分子们的气焰。没过多久,
彼得就锁定了他那任性的继承人的踪迹,先是奥地利,然后又到了那不勒斯。一路
上,阿列克谢始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抽噎地哭个不停,直到他被发现为止。很
快,他收到了父亲的信。

    吾儿:你对我的违抗和不敬现在可是世界闻名了。我对你说过的话以及对你行
为的纠正都没能让你听从我的教导,而且最后你不但在我对你说再见时欺骗了我,
还违背了你许下的誓言。你像个叛徒一样躲在国外,因此你的出逃算得上是最高级
别的违抗。迄今为止,这样的行为不光在俄罗斯皇室里绝无仅有,就是在我们的各
级官员中也是闻所未闻的。你给你的父亲带来了多少悲伤,你给你的祖国造成了多
么大的耻辱啊!

    这是我最后一次写信告诉你该怎么做了,请你听从托尔斯泰和鲁姆扬佐夫先生
(他们二人受命将阿列克谢带回)的命令,他们将代表我的意愿。如果你害怕我,
我将向你保证并向上帝发誓我绝对不会惩罚你。如果你服从我的意愿并回国的话,
我会比以前更爱你的。但是如果你拒绝的话,作为你的父亲,我将凭借上帝赐予我
的力量对你发下永恒的诅咒;作为你的君主,我将宣布你是叛徒,然后我会让你罪
有应得的,我希望上帝也会支持我的决定。

    最后,我要你记住,我并没强迫你做任何事。让你自由选择对我来说有什么为
难的呢?假如我真想强迫你的话,难道我还没这个权力吗?我一旦下了命令,别人
就必须要服从的。
 

    彼得离家的浪子不光受到了特赦的诱惑,还得到进一步保证:他可以放弃继承
权,和阿芙洛西娜结婚,并退隐田园。可怜的阿列克谢轻信了这一切。在克里姆林
宫举行的公开仪式上,归国的皇太子宣布自己将放弃继承权,由他同父异母的幼弟
取代他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同时他跪倒在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所有的罪过,并请
求他原谅自己。现在他可以和阿芙洛西娜一同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等着过好日子
了——当然,这只是他的设想。

    虽然彼得公开原谅了阿列克谢,但对这次叛逃事件的怀疑却啃蚀着沙皇的心。
这背后有没有更大的阴谋呢?自己的生命和皇位是否受到了威胁呢?彼得撤消了无
条件赦免的诺言,从儿子那里问出所有与这次可耻出逃相关的人员姓名,就连那些
只是知道这回事的人他都没放过。紧接着,一场清洗性的屠杀开始了。阿列克谢提
到的人有的被立即公开斩首,有的被割掉了鼻子和舌头,有的被铁锤砸断了骨头。
更残忍的是,还有一些人被捆在绞盘上车裂至死,被烧红的铁块或木炭烫死,或是
被刺穿了肠子。

    阿列克谢为自己躲过了屠杀感到庆幸,但他放松得太早了。

    彼得认为他的儿子并没完全交代出试图谋权篡位的阴谋,他要阿列克谢把一切
都吐出来。为了帮他说出真相,他给阿历克谢安排了俄罗斯独有的刑罚:鞭笞;这
种刑罚所使用的鞭子由厚厚的硬皮制成,大约一米长,能够把受刑者后背上的皮生
生撕下来。标准行刑方法是鞭笞15下到25下之间,再多打几下就要出人命了。

    阿列克谢在受审的第一天就挨了25鞭子,但是除了承认以前的错误以外(也就
是他对奥地利皇帝说的关于沙皇的几句坏话),他再也没交代出任何新东西。几天
以后,他又挨了15鞭子,这次他承认了曾经在对牧师忏悔时说他巴不得父亲早点儿
死了。又过了几天,阿列克谢自己倒是死了,省得他爸爸签署死刑令了,这也许是
为了离家出走付出的最大代价了(彼得大帝并不是惟一杀掉自己孩子的俄罗斯君主。
1581年,伊凡大帝对与自己同名的儿子大发雷霆,便用铁杖狠狠地殴打他,小伊凡
当时就死)。




  

 

             第五章  宠辱不惊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君主。她怀着高度的警惕心把自己
的长子——未来的爱德华七世“培养”得在政治和社交方面一窍不通。如此看来,
她的长寿对爱德华来说也许就是最严重的虐待了吧。

    性格刚强压抑的维多利亚绝对算不上是位亲切的母亲,她早就坦率地表示,虽
然她生了一大群孩子,但是她从未从中得到过“特殊的快乐或回报”。甚至当孩子
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维多利亚就认为他们是讨厌的小东西。她曾经说过:“在他们
长出点人样之前,我对他们没有任何好感。丑陋的婴儿是非常恶心的东西……只要
他们的身体还是那么大,胳膊腿儿还是那么短,动起来还像青蛙一样……就算最好
看的那个脱下衣服来也是可怕的。”

    几乎从爱德华王子刚一出生起,维多利亚就对他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敌意。格伦
维尔勋爵记载道:“我们的君主对继承人产生的那种世代传承,而且经久不衰的憎
恶感看来早就扎下根了。”克拉伦登勋爵随后也说女王对威尔士亲王的厌恶是“她
自身的一种偏执。一说起他,她就异常激动,而且只要她在房间里看到他,她就会
被激怒”。

    年轻的爱德华王子喜欢和别人交往,而且善于找乐子,这恰恰是他的母亲强迫
他不要去做的。她害怕爱德华今后会像他汉诺威家族的舅舅们(这里指乔治四世和
威廉四世等骄奢淫逸的亲戚们)一样懒散无能,于是她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教方案,
旨在压制她儿子追求快乐的天性。王子对强加给自己的约束十分抵触,结果他的妈
妈就更不喜欢他了。她经常对他进行狂轰乱炸般的批评,而且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对
他表达自己失望情绪的机会。维多利亚女王1858年给女儿维姬的信中写道:“我完
全绝望了。他我行我素,终日闲散懒惰,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真是伤透了我的
心,把我气坏了。”

    另一次,维多利亚说起了“令人对未来无限担忧的失望感”。

    就连她儿子的长相也招她厌烦。“他英俊?我可不这么认为,”她轻蔑地说道,
“他的头窄得要命,五官生得那样硕大,而且完全没有下巴。”这番言辞倒像是对
她自己的形容,这可真够讽刺的。对于爱德华,她不得不承认说:“他是我的夸张
变形。”

    母子之间的裂痕由于维多利亚的丈夫艾伯特亲王的去世而扩大。维多利亚对艾
伯特始终保持着狂热的忠诚,而且她把丈夫的死完全归咎于爱德华。对于任何做儿
子的人来说,这样的指责都太过分了。年轻的王子在与一个女演员相处的时候有些
不太检点的行为,恰巧被别人看见了,这使得对道德风范过分敏感的艾伯特亲王一
蹶不振。无巧不成书,没过多久艾伯特亲王就去世了。

    维多利亚相信他的死因是悲伤过度,而不是什么伤寒病。伤心的女王声称,从
此她一看到爱德华就会“气得哆嗦”。然而,爱德华王子天生好脾气,他全然不在
乎母亲对他的无情谴责,反而对她十分的关切,十分的忠心。

    维多利亚女王对儿子那种病态的隔离持续了几十年,这完全是自找的。在此期
间,她不让儿子接触任何政务。她有失公允地认为爱德华不具备继承王位的能力。

    “要是我明年冬天就死了可怎么办!”她在信中向女儿倾诉道:“一想起来我
就不寒而栗,这个前景多可怕呀……我担心就算他洗心革面也无法胜任国王的职位。”

    她还说过这样的心里话:“我总是祈祷,希望他活得没我长,因为我实在不知
道我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爱德华王子看不到任何重要的政府文件,因此他
没有受到任何执政方面的训练。

    一次,爱德华的小弟弟利奥波德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说道:“这是女王壁橱
的钥匙,它能够打开所有机密文件柜……而威尔士亲王居然不能配备一把。”

    就算爱德华心地再善良,他也无法掩饰自己对母亲的轻视而产生的反感。他曾
经抱怨过:“对女王而言我就是废物点心,不论我说什么或是建议什么,都只会招
来她的讥笑和厌烦,她宁愿听取我兄弟姐妹们的进言。”女王越是让爱德华远离职
责,爱德华就越发用别的事情打发时间,比如赌博和追逐女色,而这只能让维多利
亚更加坚信他与王位极不相称。

    由于女王绝不相信爱德华的判断能力,所以就连他婚后的私生活她都要插手管
理。1863年斯坦利勋爵注意到伦敦上下都在流传关于女王坚持指导“威尔士亲王和
王妃日常生活”的“离奇方法”,“除非得到事先的许可,否则王子和王妃不得擅
自出门用餐……而且每天,甚至每分钟在莫尔伯勒宫(王子和王妃在伦敦的住所)

    发生的事情都要上报到温莎堡“。

    自始至终,爱德华一直对女王的不信任和否定保持着尊严和适当的幽默感,永
远是一副尊重母亲的好儿子的形象。1901年,59岁的爱德华登基即位。在此后的9
年里,爱德华七世显示出非凡的统治能力,证明了他母亲对他的态度完全没有理由,
并用自己的声望开创了一个充满绅士风度的时代。由于他驾轻就熟地让欧洲远离了
战争的硝烟,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和事佬爱德华”。他是位好国王,让他妈妈见鬼
去吧。




  

 

             第五部  浊浪滔天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在其著作《人论》(An essay on Man )
中提到,东方的君主们为了确保自己的王位经常同室操戈。他写道:“他们和土耳
其君主一样,绝不允许自己的身边簇拥着任何兄弟。”

    在欧洲的王室里,家庭关系也没温暖到哪儿去。王冠象征着权力,国王们为了
保住王位,整天不是和虎视眈眈的亲属作斗争,就是在自己的子女面前作威作福。
就这样,家庭关系变成了苦难的根源,就像陈旧的蕾丝花边一样禁不起碰触。

             第一章  后生可畏

    一直以来,勾心斗角就是英国王室的“优良传统”。“征服者威廉”(即威廉
一世)刚在1066年声明自己对英格兰的统治权,他的家里就炸开了锅。他的儿子亨
利一世把他的另一个儿子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在监狱里一关就是28年,而且亨利一世
很可能设计并导演了1100年那起打猎“事故”,干掉了另一个同胞兄弟威廉二世。
多年以后,“征服者威廉‘’的子孙后代也为了争夺王冠打得不可开交,其中斯蒂
芬和玛蒂尔达之间的争斗令英国一度陷入了来势迅猛的内战,这场内战直到玛蒂尔
达的儿子在1154年即位成为亨利二世才告一段落。可怜的亨利二世被自己那群贪婪
的儿子发起的4 次叛乱弄得焦头烂额,这些叛乱都是他们的母亲阿奎丹(古时法国
西南部一个地区,位于比利牛斯山和加隆河之间,在1137年阿奎丹的埃莉诺与法国
国王路易七世结婚之后,阿奎丹公国并入法国,但当她再嫁英国亨利二世后,其归
属权便受到争议)公主埃莉诺怂恿的结果。她和亨利二世行同路人,关系十分疏远,
她也因此为自己招来了经年累月的牢狱之苦。要是这个”爱心荡漾“的家族的创始
人看到了这些情形,一定会被吓死的。

    作为英格兰和法兰西大片地区的统治者,亨利二世决定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把
领土分割开来,以便他的儿子们都能各得其所。

    他甚至在继续保有英格兰国王头衔的时候,就让长子小亨利同他分享这个称号。
如果说亨利二世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够让儿子们高兴起来,并且在他死后能够彼此和
平相处的话,那他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们要的不只是头衔,他们还要权力,而且
在亨利二世表示自己不能让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造反了。他们诡计多端、背信弃
义,不光和父亲作对,就连彼此之间也在钩心斗角。

    威斯敏斯特的王宫里曾经悬挂着一张绣毯,上面绣制了4 只嗷嗷待哺的雏鹰正
在向大鹰要吃的,其中第4 只小鹰在大鹰的脖子旁边,正准备啄它的眼睛。据说亨
利二世曾经感叹道:“这4 只雏鹰就是我那4 个儿子,就算我死了他们也不会让我
安生的。最年轻的那个现在还在我的怀里撒娇,但是今后他肯定比别的儿子更让我
痛苦。”这一切都让他说着了。

    跃跃欲试地要啄掉父亲眼睛的第4 只雏鹰,日后成了亨利二世最喜爱的老疙瘩,
他就是后来著名的“宪章国王”约翰。亨利二世为了约翰的未来付出了不少努力,
因为约翰并没有像他的兄弟一样继承到土地,因此他的名字常常和“缺地”联系在
一起。为了表示对父王的“感激”,约翰加入了哥哥理查(狮心王)发起的最后一
次叛乱。

    理查至少还有些理由与父亲反目成仇,起码有传闻表示,亨利二世和理查的未
婚妻睡在了一起,但是亨利二世无法忍受约翰的背叛。亨利二世发现自己最疼爱的
儿子背地里不再对自己忠心,而且他的名字在一长串反叛者的名单中位居榜首,这
下他被这个不争的事实击垮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国王颓然倒在床上,在绝望中闭上
了眼睛,就此魂归天堂。接着,在下一位君主理查一世的统治时期里,约翰也没闲
着,而是不遗余力地企图趁哥哥在十字军中奋战的时候把他的王位偷过来。正是在
这样一个同胞兄弟不仁不义的背景下,传说中的罗宾汉横空出世,大显神威。

    转眼间好几代人过去了,但是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好转。1326年,与爱
德华二世长期不和的王后伊莎贝拉和情夫一起篡夺了丈夫的王国,然后用极其卑劣
的手段杀死了爱德华二世(参见本书第9 部)。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二世和伊莎贝
拉的儿子)的后代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家族斗争,延续了大约30多年,人们管
那场斗争叫“玫瑰战争”。




  

 

             第二章  荆棘之冠

    “玫瑰战争”听上去很美,但它是那场斗争开始几年后才被人们生造出来的名
字。它代表着15世纪晚期一场肮脏的家族内战,对垒的双方分别是以白玫瑰为标志
的约克王朝{ 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产生过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
和理查三世在内的三位国王,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和以红玫瑰为标志
的兰开斯特王朝{ 英国统治王朝(1399—1461),产生过包括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和亨利六世在内的三位国王,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红玫瑰}。在兰开斯特王朝之
前,英国处于由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爱德华三世之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
称)统治的时期。在那个同室操戈的黑暗时期,一共有3 个国王和1 个威尔士亲王
以及大批的王族爵士们遭到谋杀、处决,或是战死沙场。

    这一出源远流长的王室闹剧是在14世纪末拉开帷幕的。当时,爱德华三世的孙
子亨利四世篡夺了他的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并杀掉了他。由亨利四世开始,兰开斯
特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莎士比亚对这段时期的变故十分感兴趣,在他所写的历史
剧中,有一半内容都是描写这段战争往事的。虽说弑君并非是建立王朝的好办法,
但是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