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史上无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此史上无三国-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陶明如此说话,其它人纷纷跪拜。那些本想看笑话的诸侯代表,也纷纷不忿着跪拜下去。要知道他们可没有陶明的特权。而那孙策更是低估道:“早知道如此,便不出来了。”

    无奈下,他也不得不跪拜下去。

    那一小声低估,在众人此寂静的时候,却是让众人都听到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反正陶明听后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随后觉得实在不该,便忙收敛了一番神色。

    那传旨的公公顿时尴尬非常,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这场景。平常不管是一方诸侯还是大臣在明面上还是对献帝极为敬重的,只有这陶明实在是。。。。。

    想罢,那公公也不再拖沓。想赶紧宣读完后,回到宫中。

第六十一章 外姓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徐州州牧陶谦之孙陶明,少年壮志,文成武德。更平定扬州有功。值新婚之时,特封为吴王,以示嘉奖。统领境内徐扬二州。可自行设府。望日后能励精图治,为大汉增荣。钦此。”

    听完这话,在场众人纷纷喧哗起来,陶明麾下文武是为陶明高兴。而在场的其它诸侯代表则是震惊以及哗然,要知道东汉早已多年没有封外姓王了。这么一来,以后众人的主公见这陶明不是平白低一等?而且还是皇帝亲封,让人找不到毛病。那些看重名声的名士们都会争相到陶明境内为官的。

    而陶明在最开始的兴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虑当中。包括在场的还有郭嘉和鲁肃也是面露凝重。众人只看到了这外姓王的好处,却是没有看到这背后隐藏的危机。

    如今陶明多次大战,更是跳动天下战乱,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让如今治下能低调,平稳发展,百姓休养生息。然而这外姓王之事一出,却是让陶明突然的凌驾与天下诸侯之上。受所有人忌讳。而且陶明还知道,在不久后的将来,那献帝就会被曹操所救。更是囚禁许都,如今一旦有了外姓王的先例。那日后曹操称王也是指日可待了。而且如今献帝如此做,又是什么原因?他想做什么?或者说是其背后的郭汜、李傕想要做什么?捧杀自己吗?

    在场众人都纷纷不解,就连那郭嘉鲁肃也想不通其中缘由。然而就在陶明同样疑惑不解之时,其身后的父亲陶商却平淡的低声对陶明说道:“接旨。”

    随之陶商的话音落下,那传旨公公同样献媚的说道:“吴王,接旨吧?”

    陶明此时却还在思路父亲陶商之话的意思。但如今没有好的办法,更何况这么大的馅饼落下,陶明不能不接吧?想到此处后,便高声说道:“臣陶明接旨!”

    之后众人纷纷站起,陶明又派人招呼这传旨公公下去用膳。压着脑海中的疑虑,招呼众人返回喝喜酒。

    宴中,众人纷纷祝贺陶明荣升吴王。

    只有那众诸侯代表却没有说话,以此来表示对吴王封号的不认可。

    只有那孙策坦然的说道:“如今陶公子晋升吴王,当饮一大杯啊。”

    陶明听到孙策的示好,也是极为欣喜,对着他说道:“多谢孙将军了。同欣”

    随后二人一同向着互相一示意后,纷纷将那杯中之物一饮而尽。

    陶明见此时还有些人放不下刚刚发生之事,便坦然的对众人说道:“今天是我陶明大喜之日,恰逢献帝封赏,实在意外。但陶明不想因此而坏了雅兴。众人若愿意继续留在此地,便是我陶明朋友,今日不醉不归。但若是心有所虑。那便不如先行返回。公事明日再处理。如何?”

    下面之人,见陶明都如此说了,也不再故作姿态。纷纷向陶明敬酒。

    陶明见如此,更是来者不拒,痛快非常。孙策在下面见陶明如此做派,更是对其胃口。接连与陶明对饮。

    直到入夜,场中众人一些不胜酒力的都借由退回。最后剩下的只有陶明和孙策二人。

    陶明虽喝的最多,但如今的酒只是低度酒。在后世也是爱饮之人的陶明好不容易有此痛快机会,哪会就此放弃。

    和豪爽的孙策二人算是碰到对手,很是痛快。

    直到后来那孙策身后之人提醒,孙策还大笑着说道:“陶兄岂是那计较之人?今日我便与他喝到天明。想来他也是不会怪罪的。不知是否?”

    说到这里,孙策便看向了陶明。陶明哈哈大笑一声。畅快的对孙策回到:“喝到天亮也无妨,只是怕孙兄弟喝到不省人事啊。哈哈”

    孙策见此,哪里肯认输,反驳道:“那陶兄可要做好不能陪嫂子的准备啊。”

    说完,又是提杯与陶明共饮。

    喝到最后,二人一同趴在了桌上,酒量斗了个旗鼓相当。在一旁各自的侍从搀扶下,回到各自住处。

    期间二人的称呼更是不断变化,从陶明喝醉后的一句“哥们”开始后,什么公子、壮士、好兄弟等等,纷纷被二人叫了出来。

    让一旁看着的丫鬟及侍卫忍俊不禁。

    再说那被抬回的陶明,一到蔡琰房间后,便从侍从手中站了起来。嘴角微微一翘。大步向着当中进去。看其步伐,虽有些不稳,但不算凌乱。让人琢磨不透到底是否醉酒。

    而另一面的孙策,也在被侍从扶出府中后,站直伸了个懒腰。

    一旁一直跟随孙策之人见后,问道:“主公没醉,为何要装醉。”

    孙策哈哈大笑道:“虽我与那陶明谈甚欢。但哪能真的不让他洞房,索性便装醉脱身了。想来那陶明也是没真的醉晕。”

    一旁那人这才明白此间道理。

    再说回到房中的陶明,看着不堪睡意,已经爬在桌上睡着的蔡琰,陶明深感歉意。只顾与孙策拼酒,而忘了新娘蔡琰的感受了,暗骂该死。

    随后轻轻的来到她身边,将她抱起放到床上。

    或许是被人惊动了,蔡琰缓缓醒了过来。看见是陶明后,急忙站了起来,低下头对陶明小声歉意道:“夫君,琰儿不小心睡着了。”

    看着眼前我见犹怜的蔡琰,陶明不在意的笑着说:“不碍事,以后都不用等我,只要困了就自己先休息。”

    随后将蔡琰拉到自己腿上。

    蔡琰戳不及防下,被陶明拉着坐在他的腿上。脸颊瞬间便变的羞红,眼中水灵灵。让陶明怜爱之意大起。

    急忙将蔡琰放在床上,然后自己过去将蜡烛吹灭,飞一般的上了床。而身上的衣物也不知何时已经不见踪影。

    蔡琰两眼春色的看着身上的陶明,羞涩的对他低声说道:“夫君,要我。。。。。。。”

第六十二章 糜竺来使() 
第二日,或许是昨天喝的有些多,也或许太过劳累,反正日上三竿之时陶明都没有起来,还拉着蔡琰不让她起床。

    直到有毒牙将士通报,无奈下的陶明,只能起身,在蔡琰以及丫鬟的伺候下,陶明洗漱完毕出了门。

    询问一番后,陶明才知道是糜竺遣人送来的消息。陶明算了算日子,从糜竺消失自今,也已经有大半年了,也不知道交给他的任务完成的如何了。

    怀着疑惑的心情,陶明来到了书房内,将糜竺的信打开来看。只见陶明在看信时,除了手上不断勾画着什么,脸上也是阴晴变幻。让人摸不清头脑。

    一刻钟后,陶明终于看完了糜竺的来信,此间他用笔勾画,是陶明之前交待他的特殊传递信息的方式。就算此信被人截去,也不会有人知道信中的内容。

    本来陶明还在疑惑昨日献帝为何封他为王,如今看到此信后,才渐渐明了。

    原来,陶明安排糜竺在发展商业的同时,用客栈等人流杂乱的行业作为掩护,一边为陶明提供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将暗刺深入到各个势力当中。平时为陶明提供消息,必要时进行暗杀。

    只是让陶明没有想到的是,如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糜竺就做出了如此成绩。而且派往皇宫的人,成功的潜伏到了献帝身边。献帝平日无消息来源,对外界一无所知。而通过这名暗刺让他了解很多事情。

    这更加让其被献帝看重,还将陶明所做的事情美化后告诉献帝,让献帝觉得陶明是唯一一个忠君爱国的臣子。并且还有意无意的提到陶明如今没有正规身份,所以在帮献帝收复山河时,阻力重重。

    让年少的献帝深信不疑,对于这位被世人不接受而且竭尽全力的要拯救大汉的年少将军陶明,献帝更是万分欣赏。一直都在找机会能给陶明解决这个问题。

    本来有那郭祀李傕二人,献帝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但经过糜竺暗地里收买其身边的亲信,给二人进言,称如此可以获得一个好的帮手。而且自古的外交都是远交近攻。如今陶明与他们相隔两州,而且如今其势力坐拥两州。是再好不过的结盟对象。

    有了这些人为他们平时吹风。再加上这次二人有求与献帝,献帝便将封赏陶明封王的事情作为交换条件。考虑一番后,二人才答应了献帝的要求。

    此事便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才有了陶明大婚时的意外。而正值大婚时间传来,也是恰巧碰上,便以此为机封赏了。

    至于陶明一直没有收到消息的原因,第一是路途遥远,一路又战乱不断。同时糜竺在知道陶明大婚的事情后。为了弥补不能回去祝福,而特意送去的惊喜。

    陶明看完后,深深呼了一口气,暗道:这惊喜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随后,陶明思虑一番便派人将还未回扬州的郭嘉自己鲁肃找了过来,另外还捎带上了周瑜。此举是想让周瑜多经历一些,尽快成长为后世的周都督。

    没用多大一会儿,三人便相约而来,看到陶明疑惑的目光,鲁肃便道:“我们此前正在一起下象棋了。”

    听完以后,陶明恍然。然后也没有过多的客套,便直插主题的说道:“糜竺刚刚来信,封我为外姓王的事情是他与暗刺一力促成的,这样就否定了有人故意设计。但是如今被封外姓王,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如今该如何行事,陶明却是没有主意,还要众位教于我啊。”

    三人听完陶明的话后,一阵惊讶,暗刺从组建到如今,他们大都还是第一次听说,如今又凭着他们暗地的力量,居然能影响相隔两州外献帝的决策。还真是让他们不得不佩服和震惊。

    三人被陶明放了个重磅炸弹后,都不安静了下来,各自思虑起来。此时的气氛却是寂静,无人发出一点声音。

    直到半个时辰后,郭嘉才想罢,抬起了头。而另外二人也像有感一般有了动作。

    陶明见三人同时有了注意,欣喜的说道:“怎么,三位同时都有注意了?”

    郭嘉率先说道:“嘉确实有了想法,但不知子敬与公瑾有何想法?”

    见郭嘉如此说,鲁肃道:“还是公瑾先说吧。”

    周瑜一听不乐意了,说道:“为何你二人不说,却叫我来说。还是你们先说吧,”

    见三人各自推让,不愿先说,陶明笑了起来,然后出主意道:“不然你三人一齐将想法写于纸上然后一同交予我,如何?”

    听到陶明的注意,三人也是同意,便分别开始写了起来。

    最先写完的是周瑜,将纸条交予陶明后,一看,其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杀字。光看其字,便能感觉一股浓烈的自信之意。

    随后陶明又接过郭嘉的纸条,其上安然写了两个字:“计,乱。”

    只有鲁肃最慢,写的也最详细,接过后陶明看了起来:稳坐钓鱼台,观风云变幻。看准局势,一击尽全功。

    虽然三人写的都有些云雾缭绕,让不明白之人看了也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已经考虑半天的陶明,却一下明白。

    周瑜的杀,意思是有他在,任敌方有多少敌军想图谋,他都能让其无功而返。

    而郭嘉之策的意思是逞诸侯都未有所联合,便先行用计破坏其联合。让他们各自纷乱。

    而鲁肃的建议便是,安稳发现,看敌方如何施为,然后根据他们的行动,找准机会,迎头痛击。让他们再不敢来犯。

    可以说,三人的计策都各有特色,也都可施行。哪怕周瑜写的杀字,陶明也相信有他统兵。定能保境内无恙。这可是史上赤壁之战的策划者。仅有的几个能在用兵之事上强过曹操的。而郭嘉以及鲁肃,也分别按照各自的特长,对如今局势给出了相应的方法。而最终如何选择,就只能留给陶明自己去决定了,毕竟解决问题是臣子的责任,至于最终决定如何解决的只能是主公,也只会是主公。不然就是逾越了。

第六十三章 定计() 
看完三人各自的计策,陶明明白他们的意思后,便认真的思索起来,再联合各个诸侯的性格及优略之势,便有了决断。

    “奉孝,你按照自己的方式,先行去安排。需要哪方面的支持便派人知会我,定尽力满足。公瑾,你也按照如今我们边境周围的实力分布,以全部来袭为假象,尽快给我一份攻防分布。至于明面上,就按照子敬的办法,先暂时不动,看看局势如何再作计较。”对于陶明这么安排,三人都没有意见。毕竟这次的事情三人意见都被陶明用到,而且三人都是识大体的,如今局势有些危机,若一个不好,会动摇根基的。就算陶明不用哪个的意见,也不作那小女人姿态,闹情绪。

    随后,陶明与他们有谈了些家常后,便遣散了他们。除了他们外,陶明自己也还有很多的公事私事要处理。等三人出去后,那鲁肃却是去而复返,来到门口向陶明请示一番后,来到了陶明书桌前。陶明见此,就知鲁肃应当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便请他落座。然后问道:“子敬去而复返,可是有事要说?”

    鲁肃向陶明一拱手后,说道:“主公,如今你被献帝册封为王,子敬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陶明见一向与陶明无所顾忌的鲁肃都有些拿不准,还特意独自返回,如今又拿不准的问自己,便知道估计确实是有要事。便收起笑脸,郑重起来,问道:“子敬有何话,不妨直说便是。你我相知多时,哪有那么多顾忌。”

    鲁肃听到陶明的话,心中微微一暖。然后便坦然的说道:“主公,如今你刚刚被册封为王,而底下的文武官员,却都是原来的品级。如果只按照原来一州所设的体制,却是有些相形见拙啊。而且若是主公有所想法,那官职晋升这些,还需要主公多方考虑。毕竟众人跟随主公,除了少数是与主公志向相投外,更多的人是为了能让自身有所发展的。子敬见主公年轻,怕对这方面有所轻视,所以才有此去而复返。”

    陶明听完,才想起来,如今自己的身份提升了,手下的编制也是该提升了,而且手下文武的官职也要相应的提升。然后笑着对鲁肃说道:“子敬,你我之间,以后不要有所顾忌,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如今这事,本就应该由你来说的,有什么可顾忌?至于这事具体如何安排,我暂时不想大动。暂且按照原来的体制,这些日子我仔细想过后,再与你商议。”

    鲁肃见陶明重视起这事来,便达到了目的。与陶明告辞后,退出了书房。

    其实也难怪鲁肃尴尬犹豫。毕竟他本身作为陶明的谋臣,而且又是地位极为显赫。他如今提起此时,难免让人觉得他野心太大,都已经如此地位了,还要想着能不能再高一点。但这些想法,陶明是不会有了。或者准确的说,是不会对鲁肃有的。前世鲁肃直到死,都一直兢兢干干的为东吴效力。而且不管是孙策还是后来的孙权,都对鲁肃十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