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梅走过来问道:“高大爷,你老人家到厨房来有事吗?”
“这里是厨房啊,对不起,我走错门了。”高长福叹一口气道:“人老了真不中用啊,怎么还能走错门呢?”
姚淑梅扶着高长福笑着说:“高大爷,你走路小心点,别摔倒了,我领你去找李叔叔,你们老哥俩在一起唠嗑能唠到一起去。”
高长福点点头说:“他柏婶,还是你理解我呀,谢谢你啦!”
“高大爷,人都有老的时候,你这么客气不就见外了吗。”姚淑梅微笑着说。
院子里出出进进的人很多,家里人谁也没注意高长福走进大门来,要是看见了说什么也会出来迎接一下,不会出现刚才的事情。等姚淑梅将高长福领到李长荣的屋子里时,张迎春知道了这事之后,主动来到高长福跟前,并向他老人家道了歉。
高长福跟李长荣老哥俩这一个冬天都没见面了,这次在宗家办喜事的时候见了面,自然有很多要说的话了。老哥俩坐在炕上,越聊越兴奋,越聊越高兴,脸上的皱褶时而浅时而深。当谈到宗春刚找到一个好姑娘,今天就是两个孩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时,高长福高兴的心情戛然而止,脸上浮现出一丝阴云。
“我说三弟呀,我多羡慕你呀。外孙子今儿个结婚,用不上一年就能看见第四代人了,多幸福啊!”说到这里,高长福话锋一转,带着愁苦哀叹的心情说:“咳,我那孙子连锁这孩子呀,从小就没了父母,现在到了成婚的年龄了,别说是结婚,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他那个熊样,哪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呢,简直愁死我啦!”
“这事你愁什么,连锁这孩子不缺胳膊不缺腿,也不缺心眼,现在没有对象那是没遇到合适的,遇到合适的那就顺理成章地走上婚姻的殿堂啦。”李长荣安慰道。
高荣丽在旁边听到高长福的话安慰道:“爸,连锁的事你老不用操心,在这方面我在城里给大侄子物色了一个好姑娘,姑娘的名字叫褚小琳,不知道两个孩子有没有缘分,要是没有缘分的话,我这个当姑姑的再想办法,你老人家就别为这事操心了,你把自个儿的身子骨养好,这就是我们当儿女的福分。爸,你说是不?”
高长福听女儿的话说的有道理,便点点没说什么。
李长荣说:“还是你闺女说的对,操那么多心没用,把身子骨养好了就是儿女的福分。”
经过两家大人商量,打破世俗观念,婚礼仪式搞得越简单越好,给没结婚的年轻人起个示范作用。
接亲的马车到了,大家都出来迎接。
宗春刚胸前佩带着大红花,将新娘从车上抱起,走进屋里,放到炕上坐(斧)福。时辰到了以后,由葛文亮乡长主持结婚仪式,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喝完交杯酒之后,就开席了。
——大凡是参加过婚礼的人,都觉得这次结婚仪式是最简短的啦!
事先预计罢六桌,大部分的人都没通知,结里来的人超员了,不得不又加了四桌。看到这种情况,李春荣不得不走进厨房里卖卖自己的手腕子了。
大家在酒席桌上边吃边夸菜做得有味道,以前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可口的喜宴。
张迎春高兴地对大家说:“这些菜大都是县招待所李所长和他的弟子们做出来的,你想口味能差吗?”
“看来我们是借春刚和春梅的光了,不然,我们用八抬大轿抬李所长来,人家李所长也不一定会来呀,今儿个我们大家就没有这个口福啦!”邢加礼站起来风趣地说。
李春荣推脱道:“这可不是我的手艺,是那几个巾帼大厨的手艺,这里还有你媳妇吕兰花的功劳呢!”
“李所长,要这么说你没上手,你要是上手的话,今儿个的喜宴比这还要好吃,我们多咱能吃到李所长你做菜的手艺呢?”葛文亮借题发挥道。
“今儿个是没有时间了,在坐的以后到了城里,我一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大家可要有耐性啊!”李春荣幽默地说。
大家听到这话都笑了起来。
第222章 活人睡在棺材里()
宗春刚和张春梅俩人度完蜜月不久,凤凰山这一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在凤凰山脚下,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意在经济建设中飞跃发展的、轰轰烈烈的“******”运动。
城乡能张贴东西的地方几乎都贴满了大标语,墙壁上几乎写满了各种气壮山河的口号、宣传画。村村队队、机关学校、各行各业、各个团体都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一切军事化、战斗化,什么小组战、连队战、大兵团战的,人们每天出去干活不叫干活,换个好听的名字叫“会战”。“会战”现场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口号声此起彼伏,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
这一运动的到来,确实给凤凰山脚下人们平静的日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上到下,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畅想和期盼,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不久,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中国大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秋后,紧接着就成立人民公社,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期,瞎指挥、浮夸凤和“共产风”盛行,口号满天飞。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指示下,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天等于二十年,**在眼前;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倾家荡产大搞钢铁;无煤也炼焦,无焦也要炼铁;**就是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就是**;公共食堂万岁”等等,这些口号在凤凰山脚下的各个角落不时回荡。
一夜之间,老爷庙乡变成了老爷庙公社,三家子村改成三家子生产大队,三家子村十二个屯自然变成了十二个生产小队了。紧接着依生产小队为单位,成立公共食堂,人人都吃上了不要钱的大锅饭,走上了**道路。
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在“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口号的指引下,各级领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行事,于是,凤凰城县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以丁小峰和张士礼为正副指挥的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亲自指挥,抓典型,树标杆。
在农村,以大队为单位砌筑一个炼铁土高炉。
三家子大队为了不落在其它大队的后边,在张迎春的带领下,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将炼铁土高炉筑成了。高炉是筑成了,没有煤灰就组织人力上山伐木烧炭,可是铁到哪儿去弄呢,除了组织一些人力出去花钱买废铁之外,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队组织收购队,把各家各户的铁锅之类的厨房用品当作废品收上来,由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清理登记,专人搬运。
——当时已经是人民公社食堂化了,老爷庙乡是以小队为单位成立了公共食堂。
在没收铁锅之类的东西之前,张迎春在心里就留个心眼,就跟大儿子说:“春刚,你媳妇怀孕了,将家里的小锅藏起来,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不然,怀孕的女人饿的快,成天在大食堂吃那点东西根本不管用,到时候饿了,家里没有个锅,拿什么给春梅弄吃的呢……你不疼儿子我还疼孙子呢。”
凤凰山一带的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习以为常,家家户户除了靠烧炕做饭取暖之外,就是靠火盆里的炭火取暖,锅盆之类的东西被人收走了,家里自然要冷了,只能将柴禾放在炕洞里燃着烧炕取暖,往往从炕洞里冒出来的青烟给人熏得直掉眼泪,没有办法只好打开门窗放烟,结果屋里的温度跟没烧火之前的温度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家宁愿挨冻也不烧炕了。这种情况年轻人火力壮,还能扛得住寒冷,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就扛不住了。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天生脑子聪明,想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来取暖,令人啧啧称赞。
在凤凰山这一带的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人到了六十岁以上的年纪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就要事先将棺材做好,在家里的耳房里放着,以备不时之用。像李长荣和高长福这样年纪的老人,家人早就给备好了。
李长荣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就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活人睡在棺材里,既避风又比屋子里暖和。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的铺盖卷儿哪去了,这大冷的天,晚上怎么睡觉啊!”
李长荣一听这话笑了起来,说:“晚上我不搁这儿睡,我找到好地方了,比在这里睡觉暖和多了。”
高长福不相信地说:“扯蛋,净跟我开玩笑,还有哪个地方比炕上还暖和的,我不信。”
“不信不要紧,走,你跟我去看看就知道了。”李长荣领着高长福来到了耳房,打开官材盖说:“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睡在里边,把上边的盖一盖,盖子边儿留一道缝隙,既透气又不觉得冷,比在炕上睡暖和多啦。”
高长福走到近前往棺材里一看,里面铺着一屋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边是李长荣的全部铺盖,装了多半个棺材,于是微笑着说:“我说三弟呀,就是你呀,换个人真想不出来这样的办法。看来我回去也得跟你学啦。”
李长荣说:“老哥,你可不能跟我学,我没有老伴,你要是跟我学,你晚上到管材里住,那你家嫂子在家里不就晾干了吗?”
“你这话说的对,我不能把老伴撂在炕上,自个儿到那里享福去呀!”高长福笑着说。
“你家就是屋里再冷的话,晚上你跟嫂子在一个被窝里,相互搂抱在一起还能取暖热乎热乎,可是我这个人这么些年来就孤人一身,没办法啊,只好想出这么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取暖,不然自个儿就得多挨一些冻啦。”李长荣说。
“三弟呀,你天天去大食堂吃饭吗。”高长福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么远的路,孩子们也不让我这样来回跑腿。我们家都是迎春跟两个儿子去按照人头打饭拿回来吃。我们家的情况跟别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岁数大了,福田有病,要是走那么远的路还不给福田累犯病啦。再说,春刚的媳妇怀了孕,谁能让她挺个大肚子去大食堂吃饭呢,就是她自个儿想去,家里谁能让她去呀。要是去了,万一在道上摔倒出了事,那可就是人命大关天的大事啦!”李长荣看了高长福一眼接着说:“老哥呀,你说这样去大食堂吃饭有多不方便呢,这个馊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简直损到家了,生个孩子肯定没个屁眼。”
“我也一次没去过,都是孩子们打回来我们老两口吃。”高长福问道:“三弟啊,打回来那些饭你们能吃饱吗?”
“这里没有外人,就那清汤寡水的饭,别说吃饱,就是吃上半饱也就不错了。”李长荣向四周看看没人,接着说:“我说老哥呀,就我们家的情况不瞒你说,没有丁小峰和金荣他们隔三差五从城里跑下来给我们家送些鸡蛋什么的,我现在的身子骨也不会这么好啊,福田恐怕早就犯病了,春刚媳妇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怀孕的女人,要是天天吃大食堂里的饭,那大人孩子不早就完蛋了,幸亏吃些鸡蛋什么补养补养才没出现什么问题。”
“你没听说当年被木头砸伤瘫痪在炕上的那个于兆洋吗,连饿带病没钱治,听说死在家里了。咳,多点个小岁数,太可惜啦!”高长福愁眉不展地说:“这年头,吃这口大锅饭,老弱病残和怀孕的女人们都够呛。我跟你嫂子如果没有士礼和荣丽从城里拿些东西回来,给我们老两口补养的话,说不定也活不到现在呢。”
由于从合作化一步走上了人民公社,吃上了大锅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农意识在头脑里作怪,觉得一切东西都不是给自己家干的,于是干什么都产生一咱消极怠工的情绪,再加上大炼钢铁,大田里基本上荒芜了,因此连年减产,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过上了“吃低标准”的生活,苦不堪言呐!没经过这段历史的人,无论如何想像不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是个什么样子。
就在一九五九年的一个三伏天里,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宗春刚去食堂打饭很长时间还没回来,张春梅饿得实在扛不住了,便挺着大肚子到外边的路上迎接丈夫,结果不小心滑倒了,身下见红了。不久宗春刚赶到了近前,看到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赶紧给妻子弄回家里,用语言安慰一下张春梅,便赶快去找母亲张迎春。
张迎春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慌了手脚,赶忙说:“到了这个时候,现在咱们往医院送也来不及了。春刚,你赶紧去找个接生婆,我去你家做准备。”
——人不该死有救星啊!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丁小峰的吉普车开进了院子里,张迎春欣喜若狂,赶忙跑上前去,急三火四地说:“小峰,你来的真是时候,快,赶快把车开到我们家老房子去,春刚的媳妇在路上跐溜倒卡了一跤,现在都见红了,快生了,得赶紧送县医院去,不然,恐怕大人孩子都不保啊!”
一听到这儿,丁小峰心里一惊。说时迟,那时快,丁小峰没说二话,赶紧让司机把车开到张家老房子那里,然后给张春梅弄上车,朝着县医院的方向疾驰而去。幸亏送的及时,再加上是丁书记送来的人,医院格外重视,连霍院长都亲自到了现场,其他大夫和护士岂敢怠慢,所以大人跟孩子都保住了。
等妇产科护士给孩子抱出来给家人看时,张迎春用手扒开小被一看这孩子是带把的,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对丁小峰说:“是个男孩子,我有孙子了,我有孙子啦……”
第223章 带着遗憾离人间()
自从在宗春刚的婚礼上,高荣丽当着老父亲高长福的面给侄子高连锁介绍对象的事,回到城里之后却没有动静了,高长福心里特别不高兴,时常在老伴面前唠叨这件事。老伴不愿意听高长福在她面前磨叽,于是不高兴地说:“你着急,我心里比你还着急,谁不想早点抱上重孙子呢,可是,这找对象的事得看两个人前世有没有那个缘分,如果没有那个缘分的话,就是有人给连锁介绍一火车的对象也白搭,也进不了咱们高家的门槛啊!”
“老婆子,我这不是心里着急嘛,有心里话不跟你说跟谁说呢!”高长福唉声叹气道:“看看人家李长荣的外孙都快满月了,咱家连锁的对象八撇还没有一瞥呢,我能不犯愁吗?”“愁愁愁,你整天就知道愁,光愁有个屁用,连锁不动婚那有什么辙?”老伴没有好脸子地说。
“要不今年过年的三十晚上,你让连锁抱一抱荤油坛子动动荤(婚),兴许好使呢。”高长福无奈地说。
“好不好使咱也说不清楚,反正以前老人都这么说。”老伴突然想起老头子那次参加宗春刚婚礼回来时跟她说过的话,于是问道:“你不是说过,连锁的对象咱们家二闺女在你面前打过保票嘛,怎么到现在没动静了呢?这回老宗家给孙子办满月客她肯定下来,到时候你好好问问她不就结了吗,省得成天在家里磨叽人,真烦死人啦!”
宗家给孙子办满月客这天很快到了,丁小峰两口子带着孩子丁玉娟、张士礼两子、刘长春、葛文亮、李春荣、李士芳、潘宝泰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