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说:甘味是五味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调和出百味。白色是五色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绘出五彩。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知道忠信是礼的根本,只有忠信的人,才可以学礼。如果不是忠信的人,礼就不会跟随。由此看来,礼固然重要,而得到忠信的人更重要。孔子说:即便把诗经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学过礼,就连简单的一献之礼也承担不了。懂得了一献之礼,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旅之礼。懂得了大旅之礼,未必就能担当祭天之礼。不要轻率地议论礼。
子路在季桓子家当总管时,过去季氏举行岁时的祭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天还没完,天色已黑,还得点起火把继续干。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即便是身体强壮、敬心十足的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执事的人都东倒西歪、左倚右靠地来应付差使,这是在是对祖先的大不恭敬。后来有一天,子路参与季氏祭祖,举行室内正祭时,室内室外的人在门**接祭品;举行堂上候尸时,堂上堂下的人在台阶前交接陈设食物的馔具。天亮开始祭祀,到了傍晚就行礼完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谁能说子路只是有勇而不懂得礼呢!
(11)郊特牲
南郊祭天只用一头牛犊,而祭祀社稷却要用牛、羊、猪三牲。天子巡守,来到诸侯的国家,诸侯招待天子进膳也是用一头牛犊,而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宴却是牛、羊、猪具备。因为牛犊还没有失去童贞,这表明是要以诚实为贵。所以不吃怀孕的牛,祭天也不用怀孕的牛。天子祭天所用的路,只用一圈繁缨作为马的装饰,而用来做普通杂事的先路就用三圈,再低一等的次路就用五圈。这说明礼在某些场合是以少为贵。
祭天而用牲血作为供品,祭祀列祖列宗而用牛肉,祭祀社稷应该用半生不熟的肉,其他小的祭祀却用熟肉。这说明神灵愈是高贵,愈是不能接近活人口味的供品为贵,二是以能三法强烈气味的供品为贵。诸侯互相拜访,宴席上也只敬献郁色香酒,而没有七碗八盘的菜,这也是看重郁色的芬芳气味的缘故。天子设宴招待各国的诸侯,上的第一道菜,也是重气味而不重口味的缘故。
诸侯举行盛宴招待来访宾客,如果是国君回敬国君的酒,只须坐在原有的三重席上,不须变动。如果是大夫来访,主国国君向大夫的随员敬酒,主国国君就要把自己的三重席子改为一重席子,使得和大夫随员的座席相等,这叫做“降尊以就卑”。春夏二季祭祖,举行飨礼,有音乐伴奏;秋冬二季祭祖,举行食礼,没有音乐伴奏。这是因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凡是饮酒,意在保养阳气;凡是吃饭,意在保养阴气。
所以春夏祭祖用飨礼,而秋冬祭祖用食礼。春天用飨礼招待烈士遗孤,秋天用食礼招待烈士的父祖,道理和上边将的一样。而春夏二季祭祖的飨礼使用音乐,秋冬二季祭祖的食礼不用音乐。飨礼以饮酒为主,意在保养阳气,所以有音乐;食礼以吃饭为主,意在保养阴气,所以没有音乐。凡是音乐,都属于阳类。鼎和俎的数目总是单数,笾和豆的数目总是偶数,这是因为鼎和俎是盛放牲体的,牲体是动物,属于阳类;而笾和豆中盛放的多是植物,植物属于阴类。
第437节 贡品没有具体规定()
笾和豆中盛放的食品,都是水中所生,土中所长,属于阴类。祭品既不敢用味美可口的,也不敢追求品种繁多,因为祭品是用来供奉神灵的。
天子设宴款待来朝的诸侯,当客人进入宗庙大门时,乐队奏起迎宾曲肆夏。宾客主人入席后,又开始奏乐,酒过一巡,乐曲也恰好终了。对于礼乐配合得如此得体,孔子曾多次加以赞叹,一献之礼完成以后,乐工就登堂高歌,意在颂扬宾主的品德。歌者在正堂上,伴奏的乐工在堂下,这是表示人的歌声为贵。乐曲是有声音可以听见的,属阳;而礼仪是人的德行的外部表现,属阴。乐曲的阳和礼仪的阴协调一致,万物就能各得其所。
各国诸侯的贡品没有具体规定,原则上是贡献本国的土特产,各国朝聘的次数也要根据他距离天子所在的远近而定。在展览诸侯贡品时,龟放在最靠前的位置,因为龟有先知的本领。其次是金属,因为金性柔和,所以把它放在龟和其他贡品中间。贡品中的虎豹的皮,是表示天子、诸侯能够镇服四方最威猛的东西。至于束帛加璧的见面礼,是表示诸侯向往天子的美德。
庭中的照明火炬使用100个,这是天子拟定,从齐桓公开始的。奏肆夏迎宾是诸侯之礼,如今大夫也奏肆夏迎宾,这是从晋国大夫赵武开始的。大夫奉君命出使,而已私人名义进见外国国君,这是不合礼的。大夫出使之所以必须要拿着圭,就是要证明自己是奉君命出使的。不敢以私人名义晋见国君,就是为了表示尊敬自己的国君。如果大夫私人备礼作为陈列在朝堂的贡献物品,又以私人名义晋见,那怎能像个诸侯的贡品呢?
作为臣子,不能背着国君和外国交往,否则就是和国君相抗衡了。大夫宴请国君,不合乎礼,因为这表明臣强君弱。大夫的势力超过了国君,国君可以杀掉大夫,这没有什么疑问。天子没有作为客人的礼仪,因为普天之下,没有不是王的臣子的,没有哪个人敢当天子的主人。国君到臣子家里去,臣子要请国君从东阶升堂,来表明臣子不敢自以为是这家的主人。诸侯朝见天子,按规矩天子不下堂迎接诸侯。走下堂迎接诸侯,这是天子的失礼,这是从周夷王以后才有的事。
作为诸侯而使用天子用乐队的规模,祭天用白色的公牛,敲击玉磐,红色盾牌的后面用黄金装饰,戴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这都是作为诸侯而僭用天子之礼。大夫的大门建成宫阙状的,大门内又设置屏风,堂下也设置放还空酒杯的土台子,用大红绸子作为中衣,并且在领边上绣有斧形图案,这属于身为大夫而僭用诸侯的礼。所以,天子的势力微弱,诸侯就僭拟天子;大夫的势力强大,诸侯的地位就受到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诸侯、大夫都无视王命、君命,爵禄自己来定,大夫也以财货私自和外国交往,贿赂公然进行,唯利是图,天子的礼也就乱套了。诸侯是庶子,不能像天子那样拥有祖庙;大夫是庶子,不能像诸侯那样拥有祖庙。今天有把诸侯的祖庙设置在大夫家中的,那是不合礼的,这种事是从鲁国的三桓开始的。
天子要封前两个朝代的后裔为国君,准许他们以天子之礼祭祖,这是尊重前代贤者的表示。但这种尊贤也只以前两个朝代为限,再远的朝代就不好说了。对于流亡到他国的国君,诸侯不敢以臣礼相待,但这种优待只限于流亡的国君本人,他的子孙就不再享有。国君的座位朝南,这表示他是对天负责的;臣子朝见国君要面北而拜,这表示他是对国君负责的,大夫家里的臣仆不对大夫行叩头礼,这并非是尊重这些臣仆,而是由于叩头是大夫拜君之礼,大夫要避开自拟国君的嫌疑。大夫有所进献于国君,不亲自出面,而是派家臣送去;国君对大夫有所赏赐,大夫也不须当面拜谢。这都是为了避免国君的答拜。
乡里人举行驱除疫鬼的祭祀,孔子穿着朝服站在自家东阶上面,为的是让自家的神灵有所依附,不被惊扰。孔子说:举行射礼时有音乐来协调射箭者的仪容举止,因此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就知道该怎样射箭。孔子说:作为士,被邀请参加射礼,如果不会射也不能说自己不会,而要托辞说自己有病。因为男子一生下来门口就悬挂过弓矢,这表示会射箭是男子汉的本分。孔子说:祭祀前斋戒三天,然后举行祭祀,就这样还唯恐亵渎神明,而现在三天之内却有两天打鼓,真不知是何道理。孔子说:在库门内举行绎祭,又到庙门外的东边去求神,这就像朝市本在东方而设置在西方,都是把地点搞错了。
第438节 郊祭那天的早晨()
天子到四方巡守,在所到之处的名山要先柴祭告天。郊外祭天,是为了迎接冬至的到来,是为了普遍回报上天诸神而以日为主。郊祭的地方选择在南郊,因为南方是阳位。不在坛上进行,因为再高的坛也高不过天,所以清扫地面就可以行礼,这叫顺其自然。祭祀所用的器皿都是陶制的,不加雕琢,这是效法天地的自然之性。祭天是在郊,所以祭天又叫郊。祭天的牺牲用赤色牛犊,这是因为周代崇尚赤色。
用牛犊作牺牲,是因为牛犊的童贞可贵。郊之所以选用辛日,是因为周代的第一次郊礼是在冬至,那天恰巧是辛日,后人就因袭了下来。占卜郊天的日期,必先告之始祖之庙,然后才在父庙中占卜,这表示对始祖是尊对父庙是亲。卜人占卜的那天,天子立在泽宫,亲自聆听有司宣布的应该注意事项,这表示连天子也要接受教诲约束。天子从泽宫回来,在王宫的库门之内重申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做意在告诫百官:又在太庙内重申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做意在告诫亲属。
郊祭那天的早晨,天子穿着皮弁服听取有关官员报告郊祭的准备情况,这是向民众表示对天帝要格外尊敬。在通往南郊的道路两旁,谁家死人了也不敢哭,也不敢披麻戴孝,道路要经过打扫,路面要铺上新土,乡民都在地头点燃火炬。这些都是百姓的自觉行动,用不着上边下命令。祭天的时候,天子身穿绘有日月星辰图案的大裘来效法上天,头上戴冕,冕的前端垂着十二条贯有珠玉的流苏,这是取法天有十二数。乘的车子没有任何装饰,这表示是以质朴为贵。车上的旗子有十二根飘带,上面画着龙和日月的图案,这也是取法上天之义。
上天垂示日月星辰等等法象,圣人一一效法,郊天之礼就是为了让人们都知道效法天道的。祭天的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使用,那就用祭祀后稷的牛来代替。祭天所用的牛必须在清洁的牛舍里精心饲养三个月,而祭祀后稷所用的牛只要有一头就行,哪怕是临时拉来的。从上面可以看出祭祀天神和祭祀人鬼是有区别的。世上的万物都是天生的,世上的人也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就是祭天时为什么要让始祖合祭的原因。郊天的祭祀,就是一次对天对始祖的普遍回报。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耆氏开始才有蜡祭。蜡字的含义,从词源学上来讲就是索的意思,因为按照古音来说“蜡”和“索”韵母相同,读音相近。说具体点,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招来祭祀一番。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神农,附带主管农事的后稷。祭祀谷神,就是报答神农和后稷的。还要祭祀田官之神,祭祀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祀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例如,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辞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天子身着皮弁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着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里系着葛带,手里拿着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衣服颜色依据秋色的缘故。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女子让使者门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诉他们说:喜好声色犬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和果,它们的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和百姓争利。与农业有关的八种神祇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祀,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西南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第439节 冠礼的意义()
祭祀的时候,在朝事的礼器豆中盛放腌菜,都是由生长茂盛的水草加工制成的;而豆中的肉酱,却是陆地所产之物制成的。,x。祭祀末尾为尸所献的礼器豆,其中盛放的腌菜是陆地产品,而其中盛放的肉酱却是水中产品。礼器豆中盛放的祭品,不是水中所盛就是土中所长。这些祭品不敢制作得近乎活人的口味,也不敢讲究品种的繁多,因为这是献给神明享用的,而不是为了叫活人大饱口福。祭祀先王的供品,吃也可以吃,但味道欠佳,活人并不爱吃。祭祀时所穿的龙袍,所戴的冕,所乘的大路,尊贵是够尊贵了,陈列还可以,但平常并不好穿好坐。
大武的舞蹈虽然气势雄壮,但真正娱乐时也不用它。宗庙的建筑虽然巍峨壮观,但也不能平时住在其中。宗庙祭祀时所用的器皿,活人也未尝不可以用,但说到方便适用就差得远了。道理就在于,用来和神明打交道的东西是讲究朴实的,它和活人所追求的安适欢乐大相径庭。各种美酒虽然香甜可口,但在祭祀时却是把寡味的玄酒明水作为上品。这是以味寡为贵,而味寡才是五味的根本。绣有华美花纹图案的织品固然好看,但祭祀时却使用粗布蒙盖酒樽,因为粗布乃是最原始的纺织品。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活人寝卧在上面自然非常舒服。而祭祀时只用一层蒲席或者铺上一层庄稼的秸秆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神明所用的啊!
祭神的牛肉汤不加任何调料,这是以原味为贵。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饰,这是以本身的质朴为贵。在车上雕出或凹或凸的图案,并且漆得红彤彤的这自然好看不过,但祭天时却用毫无雕饰的车辆,这是尊重它的质朴,尊重它的本色而已。总而言之,凡是用来祭祀神明的东西,不能用活人所追求的舒服华丽去衡量。鼎和俎的数目是单数而笾豆的数目总是偶数,这是取法于阴阳相配之义。黄目这种酒樽,是用来盛放郁鬯酒的上等酒樽。黄色,在五行当中居于中央;目是人体五官中洞察外界的器官。
这就是说,斟酒于其中而能清澈透亮在外。祭天,只能把地打扫干净就可以了,这也不外乎以质朴为贵罢了。用肉、鱼调制的肉酱虽然味美,而祭祀时却把煎盐放在前列,这是因为盐来自大自然,所以为贵。人们日常使用的到锋利称手,发祭祀杀牲时偏要使用鸾刀,因为鸾刀上有铃,铃声和谐然后才能割断。
冠礼的意义是这样的:第一次加的冠是细布冠。远古的时候人们是以白布为冠,到了斋戒时再把它染成黑色的。至于细布冠是否有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孔子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细布冠有打结后下垂的部分。细布冠在第一次加冠戴过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