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就是皇太弟李贤?看上去就比自个大十几岁,也不像有三头六臂的,怎么父亲偏偏如此推崇?
话虽如此,两人还是规规矩矩地上前行了国礼,起身之后又是家礼。而李贤今天乃是溜出来的,身上什么都没有,这见了两个堂弟之后顿时苦笑了起来。这人家头也磕了,兄长也叫了,他却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这堂兄实在也当得太狼狈了!
好在屈突仲翔机灵,他身上一向带的小玩意多,此时见李贤窘迫,他也就不再计较刚刚这两个少年倨傲的光景,笑呵呵地掏了两把精巧的小刀递给了李贤,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直到这时候,李俊和李杰方才得知这四人便是父亲说的李敬业四个,谢了李贤赠礼之后,便开始好奇地打量着四个传说中的人物。
这要是李敬业四个知道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传说中的人物,只怕要笑得直打跌。
这一天招待贵客,曹王明自然让两个儿子相陪,而李敬业四个则敬陪末座。酒过三巡,曹王明便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将李俊和李杰留在洛阳,希望李贤能够把他们留在东宫崇文馆读书。
所谓的东宫崇文馆,和中书门下的弘文馆一样,其实就是大唐的贵族学院,这入门的门槛便是父辈祖辈的官阶高低。只不过藩王向来都会把子孙带在身边抚养,所以这两个地方都是公卿子弟居多,很少有皇族加入。
李贤瞥了一眼两个满脸惊讶的堂弟,心想这么大的事情自己这小叔父居然不和儿子商量,不觉摇了摇头。岂料他这一摇头引来了误会,曹王明竟是蹭地一下站了起来,朝他深深一揖了下去。
反应过来的李贤慌忙起身搀扶,把人按着重新坐下方才没好气地说:“当初我向你借兵的时候,你二话不说就借给了我那么多家将,如今这点小事也用得着十四叔你这么多礼?我刚刚只是想你这个做父亲的心狠,这一分别一年才能见一次,岂不是生生拆散了你们父子?”
“现在心狠,总比将来心狠的好。”
曹王明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忽然厉声吩咐道:“陛下寿诞之后,你们两个便留在洛阳,入东宫崇文馆读书,需得听皇太弟殿下管教。若是有什么欺男霸女之类的勾当,我也没什么别的话,权当没有你们这两个儿子就是!”
李俊和李杰从来没看到父亲这样严肃地说话,慌忙应了,被父亲打发出去的时候还觉得不可思议。而等到他们俩一走,曹王明又郑重其事地对李敬业程伯虎四个拱了拱手。
“六郎日理万机,只怕没时间管教这两个小子,四位和六郎交情深厚,平日还请多多提点他们。我并不希望他们怎么成才,但至少不能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货色!待我那个小的长大些,也一样会送过来。”
此时此刻,李贤终于隐隐约约明白了。这留下两个儿子在洛阳,若是将来还有什么想要诬告的人,只怕便不是那么容易了。当然,曹王明亦不怕朝廷会薄待了他的儿子们。说到底,去年蒋王的死,实在是让宗室皇族心惊胆寒的一件事。
第七百零二章 李上皇四十九岁生日的突发事件
生日年年都过,但今年却大不相同。因为,曾经号称大帝,而且又以大唐史无前例的年富力强年龄退位的李上皇,今年正好年满四十九岁。而明年,便是他的五十岁大寿。按照李贤所知的通俗话来说,李上皇要奔五了。
李治之前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即将五十岁这个事实之后,忽然陷入了一种异常迷惑的境地。他竟然要五十岁了?当然,与其说这个事实惊人,还不如说武后已经五十三岁这个事实更惊人,他完全忘了妻子五十大寿的那一次生日。
看着镜子中那个还算精神的人,李治很满意。自从孙思邈的调养大见成效之后,曾经被他下令统统移出贞观殿的镜子,又重新安设了回来。每日里看到自己精神奕奕的模样,某人可谓是心情渐好。有道是那个心宽体胖,他如今这横里的涨幅也颇为喜人,这太上皇的肚子里,也可以撑一只船走走。
他亲切接见了两个赶回来参加自己寿诞的弟弟后,看到纪王李慎和曹王李明的苍老模样,忍不住掬了一把同情之泪,同时也庆幸自己听了孙思邈的建议,隐退得彻底,否则必定是同样光景。本着孝悌的宗旨,他还询问了侄儿们的情况,甚至准备破例为两家除了嫡长子之外再添一个郡王,结果被纪王李慎和曹王李明坚决而诚恳地拒绝了。
对于兄弟们虚怀若谷的姿态,李治很满意,说不出的满意,这一夜和武后缱绻过后,免不了叹息了一下去年自杀的李恽。而武后面上安慰着自己的丈夫,等李治沉沉睡去之后却有些着恼。
这去年的事情完全是个意外,人人都道是她因为越王李贞的事厌弃了那一辈所有的亲王,岂料她根本没把蒋王李恽放在心上。那个出言诬陷的司马,还真是自以为是。
看在临川长公主的份上,她对纪王李慎没什么坏观感;看在李贤份上,她也懒得理会曹王李明的小心思。她一个儿子是皇帝,一个儿子是储君,剩下还有两个嫡子,难道宗室皇族还能翻得了天?
居安思危向来是武后行事的原则。然而,当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太平日子之后,丈夫牢牢地被她抓在手心,儿子又对她这个母亲言听计从,她这危也就思不起来了。
正在家里忙忙碌碌备办礼物的李贤并不知道老妈的想法,一年老爹老妈再加上兄弟妹妹都得过一次生日,就算他灵感再多,如今也已经到了枯竭的时候,所有连着三年,这些事情都是他家那几口子动手,而他只负责坐享其成。然而,鉴于以前的惯例,不但是李弘李显,就连李令月李旭轮的礼物也都会来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好不头痛。
终于到了寿筵那一天,王公大臣送来的无数礼物让太上皇李治龙颜大悦,从上到下通通赞赏了一通。当然,某太上皇最高兴的一件事却是明堂的动工。一想到明年的寿诞就能够端坐明堂之上接见中外臣工,李治自然高兴得紧,连原本曾经懊恼过的奔五这个事实也顾不上理会了。
太宗李世民是明君,而他李治却做到了父亲不曾做到的三件事:第一就是征高句丽大胜;第二就是封禅泰山;第三则是兴建明堂。虽然在不少人看来这三件事都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勾当,但由于天下太平府库渐渐殷实,再加上李治统治的年间虽然也有朝臣倾轧,好歹一群儿子没有闹家务,这成就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的。
因此这天晚上,上官仪这个已退休宰相少不得要献上佳作一首,他这么一开头,无数应制诗犹如雪片一般飞了上去,而已经多年不曾干这种事的李贤则只是祝酒祝寿,压根没有再卖弄的意思,让不少人好生失望。
皇太弟殿下江郎才尽了!
这是不少人的共识,毕竟,这些年已经不怎么看到李贤有新诗问世,坊间流传的多半还是昔日旧作。而李贤自己也很满意公务繁忙这么一个借口,他两辈子加在一起活了那么多年,现如今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实在是卖弄过头了。
亏得他做对了两件事,那就是拍好老爹老妈的马屁,还有就是团结好兄弟妹妹,否则单单凭他闯出来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头,只怕现如今连骨头渣滓都剩不下来。
寿筵少不了歌舞,同时也少不了十六卫军士的一起表演。当一场精彩绝伦的马球在御前献演之后,整个寿筵便进入到了最高潮,人人都露出了极其振奋的表情。也不知道是谁带头,群臣中间忽然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
“太上皇万岁万万岁!”
这和最初群臣祝寿时拜舞的声音大不相同,中间能够听出一种发自肺腑的意味,这顿时让李治脸上憋得通红,一时间高兴得无以复加。旁边的武后自刚刚开始一直含笑坐着,这声音一入耳冷不丁觉得有些头晕,竟是摇摇晃晃往后一倒。阿芊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发现武后脸色发白,顿时惊骇欲绝,脑袋里头一片空白。
此时此刻,下头的又一轮表演已经开始,因此即便是李治也正在得意的顶峰,没注意到另一边的妻子有什么不对。倒是下头的李贤对这些喜庆的节目没多大兴趣,一直在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这一瞥到上头老妈的脸色不太好,旁边的阿芊满面焦急,他顿感心中咯噔一下,隐约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李治李弘父子都是多愁多病的主,而武后和李贤母子则仿佛是一脉相承地健壮,别说是大病,就连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两人也很少有。李贤还能够说是年轻,而对于已经过了五十知天命大关的武后还这么身体康健,那就确实很少见了。
趁着大家的目光都不在自己身上,李贤对身边的李显低声嘱咐了一句,悄悄地往后挪了挪,随即端起一杯酒上前去,装作是前去祝酒的模样,却晃晃悠悠来到了老妈身边。见阿芊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不得不使劲将其拽开,自己则一把托住了武后的胳膊,不露痕迹地在那额头上探了一探,只觉得有些发热,汗水更是湿漉漉。
“扶……先扶我下去,别让你父皇知道。”
听到耳畔的声音,李贤见武后面上已经稍有缓转,立刻点了点头。所幸这一天是李治的寿辰,夫妻俩没有坐在一块,而他的老爹如今也没有什么嫔妃,故而这一边没多少人注意。当下他就借口武后多喝了两杯,亲自把人搀扶了下去。等到李治回过神来发现妻子不见了,问明白是醉酒之后便放下心来。
然而,李贤把武后扶到了后殿的一间静室,刚命人去请太医,还没来得及问明白是哪里不舒服,外头忽然就冒冒失失冲进来一个人。
“六哥,母后怎么了?”
瞧见是李令月,李贤这才松了一口气,旋即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对她摇了摇头。见阿芊已经为武后灌下了一杯热茶,他便拉着李令月上前低声问道:“母后,我已经让人去请秦鹤鸣了,你究竟是哪里不舒服?”
对于这个问题,武后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想到自己刚刚险些在群臣面前露出病弱的一面,她就感到一阵心惊肉跳,看到一双儿女在面前担心得什么似的,她便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不碍事,大约是天气太热声音太大,一时间听得有些心悸心慌罢了,看你们俩吓的。我又不是你们父皇,没那么容易病倒的。”
这话让李令月破涕为笑,刚刚冲进来的时候,她几乎都给吓坏了。几个人中,就数她老喜欢随着李贤的目光东张西望,这才会成为第二个发现这状况的人。然而,她还是坚持等到太医秦鹤鸣赶来。岂料秦鹤鸣诊断过后便急匆匆地下令人准备水,亲自试过水温之后,又再三关照了一应注意事项。
等一群侍女把武后送进去搓洗按摩,秦鹤鸣又在外头说了一大堆,最后才说,太上皇后只是因天气闷热过度,这只是中暑。
居然是中暑!
李贤这才想到如今正是六月最热的天气,虽说大殿里头都摆放了冰盆,但还是难挡闷热,从这一点说起来,他老爹的生日居然在六月份,还真不是什么好时候。只不过,怎么会居然是身体最好的武后中暑了,他老爹却精神奕奕一点事情都没有?
然而,就在他刚刚疑惑不止的时候,外头忽然响起了一阵敲门的声音,紧跟着一个内侍便推门而入,满面紧张地说,大殿中有好几个年迈官员晕倒了。
如果说,什么事情是李上皇四十九岁生日最出人意料的事件,那无疑是太上皇后外加七名官员的中暑事件。也就是因为这个,恼火的李治干脆下令明年把大宴放在晚上,免得再出现这样午后大宴发生的中暑。
七名中暑官员中,上官仪很不幸地占据了一个名额,送回去之后还折腾了整整三天,一把老骨头都快散了。
第七百零三章 前奏
大热天的,干活的老百姓有累中暑的,处理政事的官员有忙中暑的,然而,这大宴上中暑却还是相当少见。所幸武后一向的底子好,降温服药之后当天晚上就差不多缓过了气,可其他比她年长的那七个官员就没那么好命了。
老上官被折腾了整整三天,另外六个也同样是七死八活。这还不算,接连两天之中,中暑的官员人数又增加了四五个,于是太医署不得不忙忙碌碌地在整个皇城所有官署中紧急开展防暑降温工作——尽管这些官员都已经有相当的准备,但身体抵不住暑热,这也是着实没办法的事。
李贤很庆幸,他那个身子骨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的兄长李弘这次不在中暑的行列之中。尽管如此,他还是吩咐太医署派人随时跟着,以防出事,另一头则不得不打点起十分精神,往几个老臣家里一一去探视了一圈。
在上官仪家里的时候,可怜的某人死死抓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却仍不忘国事,费尽千辛万苦吐出了一句话——戴至德可托以大事。即便是李贤,此时此刻也免不了感慨老上官的勤勉,赶紧好一通安慰,又吩咐和自己一同回来的上官婉儿这些天在家里好好侍奉,这才告辞离开。
戴至德这个名字李贤当然不陌生,这人也是老资格宰相了,曾经和刘仁轨搭档过。然而,和刘仁轨的声名赫赫不同,此人向来被人当作是庸碌的代表。传言中在接受言事的时候,甚至连一个民间老妇人都会当面改换说戴仆射不晓事。
李贤对于声名之类的东西并不看重,左思右想方才想起寿筵上看到过这一位,似乎筋骨硬朗得很。可尚书右仆射原则上来说比宰相的同三品更高一等,怎么还如此不引人注意?想到这里,他便寻思着回到政事堂的时候,依旧下令让其知政事,好歹也算是补进了一个干事情的人。
由于武后这么忽然一中暑,李治感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紧张。一直以来,妻子仿佛都是铁打的金刚一般永远不老不病,现如今忽然露出了这样病弱的一面,他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到,这人力也是有穷尽的。于是,即将跨入五十岁大关的李上皇竟是陪了武后一日一夜,直到天亮武后醒来发现丈夫一宿只是打了几个盹,这才着慌让王福顺把人送回去。
虽说口中埋怨,但作为妻子,谁不想着相濡以沫?尤其是武后这样体会过李治层出不穷乱七八糟举动的,更是感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这样的感触心绪下,在这一日带病行使太上皇后的权力批复某些奏折的时候,她迷迷糊糊就把李贤的某道人事任命给通过了。
不消说,那就是戴至德以尚书左仆射知政事的任命。
迫于暑热,李贤曾经想过无穷无尽的方法,然而,像空调这样划时代的产物,是怎么也没可能出现的,所以他只能在歪门邪道上动脑筋,哪怕那歪门邪道要花费钱财无数。就在武后中暑之后的第三日,他便带着人和一大堆东西跑到了大仪殿,神秘兮兮地说是防暑用品。
武后着实也被这大热天给吓怕了,可实在不认为李贤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掀开那盘子上头盖着的锦帕,发现都是雕琢得圆滚滚煞是可爱的各色玉鱼,她顿时愣了一愣。等到李贤指着那些东西,说是浸泡在凉水中,闲时含在嘴里解热,她顿时晒然一笑。
“这等奢侈的方法,亏你想得出来。”
然而,李贤送来的东西还远远不止如此——玉石凉席一张,冰火墙一幢,玉石枕一个。所谓的玉石凉席自然是以玉块层层叠叠串起来的;冰火墙则是镂空设计,中间可放置冰块,放在身后可解热降温;至于玉石枕则不是这年头那种硬梆梆的枕头,而是李贤千辛万苦让人设置的枕芯,然后在外头裹上玉石薄片,最是清凉无比。
话说回来,他自己用的枕头早就都是精心填充软绵绵的枕头,所以分外不习惯那种硬邦邦的玩意。
嘴里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