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浔反问道:“你怎么来了,大人叫你来,就是为了安慰我几句?”
萧千月笑道:“自然不是,我来北平,是散布消息来了。”
屋中炉火用煤球儿压着火,炉上水壶已是烧开了的,夏浔给他沏了杯茶,送到面前,坐下问道:“散布消息,散布甚么消息?”
萧千月笑道:“呵呵,比如说,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心怀异志,蓄谋造反啦。燕王现如今正在王府里头日夜打造兵器,准备起兵啦,大致如此吧。”
“什么?”
夏浔有点儿哭笑不得:“千月,你可不要自作主张啊,散布这些不堪一击的拙劣消息,能济得甚么事。”
萧千月捧杯在手,眨眨眼道:“怎么?”
“怎么?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心存反意了?他反谁呀,十多年前太子还活着呢,秦王、晋王两位王兄也活着呢,不管从哪儿论,也轮不到他有资格当皇帝,他能未卜先知,知道这几位哥哥肯定早早的过世?
再说,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那更不靠谱了。要造反,首先就要有兵,有武器甲仗,兵呢?他把辖治北地边军的兵权交出去了,连燕山三护卫也交出去了,靠什么造反?想造反的话会交出这些兵么?兵都交出去了,打造兵器给谁用?舍着训练有素的精兵不用,他要临时招募些农民和商贩不成?
再说,燕王既然十多年前就开始准备造反了,现在才在王府里支起炉子炼钢炼铁打造兵器?那他这么多年干什么去了?他真要在王府里边造刀造枪,这一天得往王府里运多少煤炭木材、雇多少工匠,买多少钢铁?他就有把握王府那么多侍卫下人里边,没有一个朝廷耳目?你呀,还不如说他在深山老林里雇佣大批铁匠私造兵器更靠谱儿。
再者说,这里可是北平,北地边防的大本营,城里有四处军械库,什么样的兵器没有?那可都是朝廷武备司监督打造质量上乘的刀枪剑戟弓弩鞍鞯,既然决心造反了,你说他是抢军械库容易,还是在王府里支开摊子大练钢铁容易?这谣言也太容易穿帮了。”
萧千月笑嘻嘻地道:“呵呵,像百户大人这样的明白人,当然糊弄不了。”
他微微向前倾身,低声说道:“其实这是罗大人的意思,朝廷一连削了三个藩王,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朝廷已经有些吃不住劲儿了,得让他们知道,不是朝廷想削藩,而是诸藩逼着朝廷不得不削藩。我散播的这些消息,当然糊弄不了官员士绅那样的精明人,可是要糊弄老百姓容易啊!”
萧千月得意洋洋地道:“那些愚夫蠢妇哪想得这么明白,你说……他就信喽!这谣言让他们三传两传的,就能编出许多新的瞎话儿来,人人都这么说的时候,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们也会坚信不疑的,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啊!”
萧千月刚说到这儿,吱呀一声房门开了,茗儿小郡主笑盈盈地站在门口,两只脚调皮地踩在门槛上,忽地看见房中有客人,夏浔和一个男人隔着一张桌子,俯身向前,窃窃私语些甚么,茗儿脸上的笑容登时一僵。
萧千月扭着头,把小郡主从头打量到脚,微微眯起眼睛,问道:“这是谁?”
茗儿眸波一闪,马上很机灵地叫道:“哥,他是谁呀?”
夏浔暗暗叫苦:“坏了,坏了,我哪有妹子啊,旁人不知道,千月可是知道我底细的,这丫头,这回可是聪明过头了。”
“哥?”
萧千月果然大为惊诧,狐疑地道:“哥,什么哥,大人,你……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
“啊……啊……哈哈哈,是这样,来来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夏浔站起来,笑容满面地走过去,一面频频向茗儿使眼色,一面大大咧咧地揽住她的香肩,扭头指着萧千月道:“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姓萧,萧千月,刚到北平,特意来看我。千月啊,她是我的……哈哈哈,你知道的啊,哈哈哈哈……”
萧千月茫然道:“我知道什么?”
看见夏浔脸上有些诡异的笑容,萧千月突地恍然大悟:“喔,明白了明白了,我倒忘了,北地习俗,女儿家喜欢叫……哈哈哈哈,我本来今晚想住在你这儿,与你促膝长谈的,既然这么着,我先去找家客栈投宿,咱们有什么话回头再说。”
他抓起包袱,走到夏浔身边声,挤挤眼笑道:“原来大人喜欢这个调调儿,如此生涩稚嫩,大人的癖好真是……啧啧啧啧……”
看着萧千月向夏浔猥琐地挑了挑大拇哥,一溜烟地走出院子,茗儿小郡主好奇地向夏浔问道:“他在说甚么,怎么听着怪怪的。”
夏浔故作茫然地道:“什么听着怪怪的?”
茗儿道:“就是那个,‘我倒忘了,北地习俗,女儿家喜欢叫……哈哈哈哈……’”
夏浔“恍然”道:“喔,你说他说的那个‘哈哈哈哈’呀。”
“是呀,就是那个‘哈哈哈哈……’”
“这人说话一向不着调,郡主不用理他!哈哈哈……”
第252章 永乐偶也天真
葛诚是藩王府长史,与在京官员素来没有甚么交往,纵然以前有交情的,他现在头上顶着燕王的标签,也没人敢招惹他,所以在京里待得很是冷清。没过两天,他就陛辞返回北平了。
葛诚一路舟车劳顿,回到北平后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就到王府向燕王朱棣交差了。
朝廷步步紧逼,燕王朱棣又惊又惧,他怕惹出麻烦,近来连王府也不出了,只是对外称病,每日躲在王府观望动静,一听葛诚回来,朱棣又惊又喜,连忙唤他进见。
暖阁里温暖如春,一见葛诚进来,朱棣连忙问起此番赴京情形,葛诚一路早已想好说辞,便向朱棣叙说了一番,大抵不过是些正常的觐见、献礼的事情,朱棣凝视着他,突然问道:“俺听说,大朝仪之后,皇上曾独自召你奏对,可有此事?”
葛诚心里顿时一惊,皇上召见,他是自午门而入的,见过他的人也不知有多少,如果有心,总能打听得到的,可是自己在京里压根就没待几天,想不到燕王已经知道消息了,难道他在朝中遣有耳目?如此说来,莫非燕王真有反意?
其实这却是葛诚疑心生暗鬼了,燕王朱棣在京还真没有什么耳目。燕王倒不是老实到那种地步,朱允炆剑拔弩张的,他有机会派出探子打听消息却不派,而是他根本没有门路。以前他是不曾想过在朝廷安插耳目,现在是临时抱佛脚,想安插也没机会,随便派个人去,站在大街上就能知道朝堂上的机密么?
燕王若真如民间传言所说,久蓄反意,在朝廷耳目众多,他也不会靖难四年,几度死里逃生,只在外围周旋。后来还是朱允炆身边那些太监受不了皇上把犯了大罪的文官也当宝贝、把偶犯小错的宦官也不当人看往死里整,愤而投靠燕王,派人给燕王送信,朱棣才知道南京城兵力空虚,于是甩开朝廷主力,一招黑虎掏心直接杀奔南京城下了。
那燕王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当然是他的小舅子徐增寿送的信。
徐增寿也看出皇上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他大姐夫了,所以一有什么关系朱棣的重大消息,就使人快马报来,所以燕王才知道皇上单独召见葛诚的事儿。
葛诚虽然如黄子澄所说胆小怕事,可是毕竟和燕王朝夕相处,十分熟稔的人了,畏惧之心远不如初谒天子时那般诚惶诚恐,他虽心中暗惊,面上却强作冷静,从容答道:“喔,是有这么回事儿。前些时候风闻北疆蒙人蠢蠢欲动,朝廷不是调拨了大批兵马严阵以待么,皇上召见,就是询问一下近来北方蒙人的动静。”
“喔,原来如此。那么,长史可有将本王心意禀与皇上?”
葛诚面有难色地道:“皇上对此一句话也不涉及,臣实在没有机会出口啊。如果冒昧提出,恐怕反有越描越黑之嫌,岂不害了殿下?不过,臣观陛下,似乎唯一在意的就是北方蒙人是否真要南下,且不说殿下勇武,素为北元余孽所忌惮,就凭北人意欲南侵,想来皇上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殿下主意的。”
朱棣吁了口气道:“长史所言也有道理,那我就放心了。”
又对答一番,朱棣便道:“长史一路辛苦,先回家去歇息几天吧。反正王府近来也没甚么事情,不必着急。”
“是,多谢王爷。”
葛诚致礼退下,朱棣微笑颔首,待葛诚退出暧阁,朱棣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
徐妃自屏风后边轻轻地闪了出来,走到朱棣身边,手轻轻按在丈夫肩上,轻声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妥么?”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亏得内弟……夫人,你没发觉他的不妥么?”
徐妃未嫁人时,在京城便有“女诸生”之称,才学出众,慧黠聪明,岂会看不出其中蹊跷,她沉默片刻,说道:“皇上单独召他奏对,如此大事,王爷不曾问起时,他居然避而不谈,这是一个疑处。”
朱棣唔了一声没有说话,知夫莫若妻,徐妃知道丈夫正在听着,便又继续说道:“新春之际,皇上也很忙的,北疆一直平静,并无战事,皇上单独召见葛长史,就为问问北疆之事?如果皇上是旁敲侧击打听王爷的消息,那才正常,如今这个理由……王爷要小心葛诚了。”
朱棣默然良久,悲怆地道:“如此看来,皇上还是不肯放过俺呐,俺朱棣戍边卫国,屡立战功,平素谨身自省,哪里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他矫父皇遗诏夺俺兵权,俺明知其伪,二话不说就交了,他要调俺三护卫去戍边,俺还是答应了,他把北平军政法司各路官员都换了,俺毫无异义,这还不能表明俺谦卑恭训之意么?他非要把俺贬成庶民、身陷囹圄才甘心?他说诸藩乃朝廷祸乱之根,这边起劲儿地寻叔父们的不是,偏又把自己的兄弟们再封为藩王!”
朱棣握紧一双铁拳,身子禁不住地发起抖来,那是强抑的愤怒。
徐妃忽然自后面紧紧抱住了丈夫的身体,悲伤地道:“王爷……”
朱棣凄凉地道:“自古天家无骨肉啊,何况是叔侄……”
“王爷,咱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么?”
朱棣苦笑道:“不然又如何,难道咱们还能……”
这句话没说完,他就再度沉默了,许久许久,才缓慢而坚决地道:“不能坐以待毙!”
他拍拍妻子的手,忽地站了起来,徐妃忙问道:“王爷,你要做什么?”
朱棣道:“俺去应寿寺,见见道衍大师。”
徐妃一听,忙取来大氅给丈夫披上,丈夫要想做什么,她并不问,嫁了他,就是他的人,作为妻子,她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在丈夫做出决定的时候,全力地去支持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而已。
※※※※※※※
“大师,朱棣来了。”
朱棣微微欠身,毕恭毕敬地道。
道衍和尚侧身躺在榻上,一手托腮,双目微阖,一动不动。
“大师?”
朱棣微微蹙了蹙眉,提高声音道:“道衍大师!”
道衍还是没动,朱棣有些惊诧,引他进来时,那小沙弥还说师傅正在打坐,怎么这么快就睡着了,再说睡着了也不该睡得这么死呀,都叫不醒的?
“大师?大师!”朱棣走过去,忍不住轻轻摇了摇道衍的身子,道衍还是没有动静,但是从他眼皮的眨动和呼吸的变化,朱棣却明白了一件事:他在装睡。
“呵呵,世人眼中,朱棣已是将死之人了,大师这方外之人,竟也不能免俗。大师放心,朱棣不会连累大师的,告辞了。”
朱棣双手合什,深深一礼,一转身就往禅房外走去,刚刚走到门口,就听身后传来一声长笑,道衍和尚笑道:“殿下请留步!”
朱棣眉锋一挑,问道:“大师还有什么吩咐?”
道衍和尚道:“方才殿下为什么唤不醒老衲?”
“嗯?”朱棣听出道衍话中有话,心中悲愤之气不由一敛,诧异地转过身来,就见道衍盘膝而坐,宝相庄严,面上带着睿智的笑容。
朱棣迟疑道:“大师……这是打的什么禅机?”
道衍呵呵笑道:“殿下唤不醒我,是因为我在装睡。”
朱棣疑惑地道:“大师的意思是?”
道衍敛了笑容,郑重地道:“殿下,真的睡着了的人,你一定能唤醒他。可是装睡的人,你永远都叫不醒,除非他自己决定醒来。你唯一能选择的是:要么忍他,要么不忍!”
朱棣憬然道:“大师已知道俺的来意了?”
道衍微微颔首:“殿下本来称病不出,如今突然出现,还能为了何事呢?”
朱棣叹一口气,走过去在道衍身旁坐下,把葛诚归来的情形说了一遍,又道:“如此种种,看来皇上必欲除俺而后快了,俺决定:孤注一掷,行险一搏。”
道衍精神大振,目中两道精芒如电激射,可你再去看时,他仍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和光同尘,仿佛刚才所见只是你的错觉。道衍沉声道:“王爷真的决定了吗?须知,一旦走上这一步,可是再无退路了。”
朱棣握拳道:“决定了,除此,俺别无他法,只能冒险一搏!”
以道衍的定力和心性,也不觉有些紧张起来,他追问道:“殿下打算怎么干?”
朱棣滤着思路,缓缓说道:“皇上与俺,虽是君臣,亦是叔侄。皇上为皇太孙时,仁爱恭孝,闻名天下,奈何登基之后却性情大变,不顾亲亲之情,对诸藩连施辣手,其中虽有皇上忌惮诸藩之意,却也必定有人推波助澜,怂恿皇上,皇上年轻,难免被人说服。
眼下,俺已经退无可退了,皇上若不改变心意,朱棣刀斧加身之日不远矣。所以,俺决定,带三个儿子同赴京师,剖肝沥胆,向皇上表明心意!同时直斥奸佞,希望能起到晨钟暮鼓之效,唤醒皇上,勿受小人蛊惑,对诸叔父再施毒手,大师以为如何?”
正大盘端坐的道衍和尚眼前一黑,差点没一头从炕上栽下来,就此驾鹤西去,回到释迦牟尼那宽广的怀抱。
太坑人了!
老衲居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殿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幽默了……
第253章 真龙还是真猪?
道衍见朱棣一脸悲壮,还以为他说的什么孤注一掷、冒险一搏是起兵造反,想不到……
王爷,你是想做一条真龙,还是一头真猪啊!
道衍对朱棣的感情非常复杂,如子如侄、亦师亦友,还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洪武十五年,马娘娘病逝,诸王赴京奔丧,悲痛欲绝的洪武大帝为儿子们每人都配了一个僧侣随他们回就藩之地,让他们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二十多个藩王,每人身边都配了一个僧人。如今十六年过去了,当初那些僧侣可有一个成为一座大寺院的方丈主持?可有一个被亲王敬若上宾,如师如友?
朱棣从来没有把道衍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侍讲僧人,随便丢在哪个角落里,由着他自生自灭,他对道衍一直礼敬有加,十多年相处下来,两人亦师亦友,感情十分深厚。除了私谊,道衍对朱棣的才干、勇武,也是衷心的佩服。
建文登基以后,对诸王步步紧逼,尤其是燕王,更成了他的眼中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道衍身在北平,感同身受,对朱棣,他是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里面的。
此后,方孝孺成为建文帝第一智囊。方孝孺对佛教的态度同他的老师宋濂截然不同,宋濂对诸子百家学说,都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他本人作为明初第一大儒,也有许多佛家好友,而方孝孺对佛教则深恶痛绝,认为佛教没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分,无父无君、无亲无友,败坏伦常,乃是邪教异端。佛经中一些劝人向善的道理,他也认为儒教中已经全都包含在内,所以慕佛不如慕儒,安家治国平天下,独尊儒术足矣。
在方孝孺的影响下,朱允炆下召抑制佛田、限制佛产,对佛教的控制较朱元璋的时候更加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