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6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真要选择,应该先选择哪一边呢?”傅縡的目光旋即转移向战场。

    大山茫茫,四处都是硝烟升腾。

    “中路必然不可选,”李询果断的说道,“只打破中路,两侧敌人居高临下,我们依旧无法正常通行,因此想要突破,必在两翼。”

    杜齐和冯仆顿时都提起精神。

    也就是说主攻,肯定会落在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人身上。

    “右路各部已经退下了么?”李询看向杜齐。

    杜齐迟疑片刻,还是点头:“刚才进攻不利,某已经下令先撤退到山脚下准备新一轮进攻。”

    李询紧接着看向冯仆。

    冯仆无奈的说道:“某亦是······且慢,将军,左路还有一支偏师仍然在山上!”

    李询怔了一下:“杜伏威?”

    “没错,杜伏威和冯喜带着六百人作为佯攻,现在他们还没有撤退!”冯仆急忙回答。

    李询笑道:“这个家伙还真是个福将,听说当初会稽城就是他第一个冲进去的。那就进攻左侧营寨,务必在天黑之前拿下来!”

    李询把基调定下来,冯仆和杜齐自然就没有二话,同时拱手应诺。

    ————————————————

    当横山的北面还是艳阳高照的时候,横山南面已经飘起来了蒙蒙细雨。

    天气潮湿,是火器,尤其是火药的最大敌人,受了潮的火药几乎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被使用的可能。

    范梵志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这个蒙蒙细雨的时候,足足七八千林邑军队排成整齐的队列,对卢容城北的汉军新营寨发动进攻。

    因为没有火枪的威胁,再加上下雨天,甚至就连弓弦都不好拉动,所以林邑人也有胆量摆出这样的队形,他们就是要用最单纯的人数优势这么碾压过来。

    除此之外,范梵志实在是找不到其余更好的办法了。

    就在汉军营寨旁边,林邑人脑袋摞起来的京观正被雨水冲刷着。

    作为林邑国王,这京观存在一天,范梵志的脸就火辣辣的疼一天。就算是他可以不要脸,也必须要给下面人一个交代,否则谁还有胆量继续为林邑而拼命?

    好在老天开眼,竟然真的给了他风雨交加的一天。

    所以范梵志下定决心,就要在今天收复卢容,哪怕只是短暂的收复,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为此范梵志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财富都拿了出来犒劳军队,否则刚刚经历惨败的林邑军队是不可能鼓起勇气追随范梵志杀过来的。同时范梵志也冒着身后的横山防线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的风险掉过头来进攻卢容,如果不是因为士气上的需要和政治上的诉求,恐怕范梵志是不可能这样舍本逐末的。

    一旦横山被突破,那么就算是范梵志能够一路向南就连象林都收复,又有什么用?

    因此这绵绵细雨之中,范梵志只祈求能够速战速决。

    “有意思。”手搭凉棚,罗毅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笑道。

    站在他旁边的戚昕正擦着自己的火枪,听到声音抬头看去,有些无奈:“范梵志倒是挑了个好时候。”

    “火枪怕是派不上什么用场了。”罗毅感慨道。

    “怕了?”

    罗毅大笑道:“大汉军队,可不只有火枪!”

    戚昕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静静注视着细雨中的身影。

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 
鼓声咚咚响起,汉军将士有条不紊的列队出营寨。

    戚昕三步并作两步从哨楼上下来,看着正在整队的自家麾下。

    没错,营寨之中不只有罗毅麾下的三千陆军步卒,还有足足两三千的海军将士。

    这恐怕是范梵志没有料到的。

    当然,罗毅自己都没有料到。

    “你们想干什么?”罗

    权倾南北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权倾南北平板电子书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77nt。

    

第一五四零章 羡慕是真的羡慕() 
乐昌的目光很不善,这是尉迟炽繁和萧湘她们都感受到了的。

    昨天晚上皇后娘娘被截胡的事情,在后宫这个有什么八卦几个时辰就能传遍的地方女人在这方面的天赋无与伦比这的确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恐怕也就只有宁远这个小丫头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截胡了。

    对上姊姊的目光,宁远,不,陈宣华果断的缩到了李荩忱后面。

    “给陛下请安。”乐昌带着后宫妃嫔们起身行礼。

    “到齐了?”李荩忱环顾一圈,“到齐了就吃饭吧。”

    一边说着,他一边坐到了乐昌身边。

    乐昌没好气的给李荩忱盛上了粥,而李荩忱压低声音说道:“是不是生气了?”

    “不知道应该生气还是应该高兴。”

    “那就高兴高兴呗。”李荩忱笑道。

    “陛下不能这么宠着宁儿。”乐昌不满的说道。

    李荩忱摇了摇头:“朕的女人,不就是用来宠的么?”

    乐昌一时语塞。

    你说的好有道理啊,可是为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

    李荩忱抬手又给她盛了一碗粥:“好啦,多吃点,朕今天补偿你还不行嘛。”

    乐昌俏脸微红:“陛下说什么呢!”

    “不生气了就好。”李荩忱笑嘻嘻的说道,“只要乐儿愿意,朕一定加倍努力。”

    感受到有一只手已经落在了自己的腿上,乐昌径直拍了下去。

    不过李荩忱似乎早就有所预料,手一反,正好握住她的手腕,然后手指在乐昌的手心里轻轻挠了挠。

    乐昌惊讶之下,甚至就连手里的勺子都差点儿没有拿稳。

    而旁边的萧湘和尉迟炽繁等人对视一眼,无奈的摇头。

    要论没脸没皮,在座的加起来都不是陛下的对手,所以皇后面红耳赤的败下阵来,乃是情理之中。

    “陛下,长史、骠骑将军和横海将军求见。”回廊外传来袁大舍的声音。

    李荩忱登时没好气的说道:“告诉他们,让朕吃完这碗粥!”

    这三个家伙,起的还真够早。

    骠骑将军萧世廉是昨天才到建康府的。

    这一次他从北方回来主要是为了述职,大汉的官员,即使是大将军这一层的,也不能常年在外面,每隔一年都要回京城述职,同时也方便朝廷对人才进行调动。

    北方最近很是平静,宇文宪和大汉都分外珍惜这难得的和平,拼命地积攒力量,而西北的长孙晟也主动出击了几次,汉军骑兵向西北最远已经挺进到了沙州城下,算是彻底震慑住了之前蠢蠢欲动的吐谷浑,让吐谷浑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

    大汉现在并不是没有力量和吐谷浑决战,主要是两面开战会增加朝廷的负担,同时也会增加社会各界的压力,既然没有必要,那李荩忱就在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可能。

    更重要的是,吐谷浑并不算什么,现在的吐谷浑刚刚走下高原,还没有站稳脚跟,远没有历史上唐朝面对的吐谷浑那么强大,问题是李荩忱一旦击败吐谷浑,不管大汉愿意还是不愿意,就要被卷入西域的烟尘之中了。

    李荩忱自问现在是没有那么好的胃口的,大汉能够拿下河西,但是短期内绝对拿不下整个西域,所以这也是让李荩忱尽量避免和吐谷浑直接爆发冲突的另一层理由。

    北方的平静自然也就意味着朝廷没有必要把当朝的两个大将军都丢在北方,甚至都丢在关中这一个地方。这一次萧世廉进京,主要就是和太尉府一起处理军队的事情,短期内大汉的军队注意力是放在南方而不是北方的。

    当然了,因为长安还有萧摩诃在,所以留下萧世廉而让裴子烈回来的话,难免会惹来非议,因此萧世廉回到建康府,而裴子烈接替他主持长安以东的战事。至于长安以北的战事,都在韩擒虎的掌控中,长安以西,则是长孙晟和徐德言在负责。

    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让一个大将军坐镇,韩擒虎和徐德言他们也能胜任防守和局部冲突。

    “臣参见陛下!”萧世廉走在最前面,杨素和横海将军王昌跟在他之后、位列左右。

    李荩忱定睛打量萧世廉。

    自己的妹夫,应该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最熟悉的人之一了。

    北方的风雪,让他的脸上也没有了当初和李荩忱在吕梁山中摸爬滚打的青涩,皮肤黑了一些,胡须不算长,挂在下巴上像个倒三角形,站在那里已经没有了当初轻浮急躁的样子,已经颇有大将之风。

    相比于裴子烈,萧世廉的性格急躁,是出了名的“一言不合就是莽”的主儿,为此每次李荩忱让萧世廉挂帅的时候,都有不少人明里暗里提出非议,认为萧世廉是个敢打敢冲的将才,但是怕算不上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不过李荩忱最终还是力排众议。

    事实证明,萧世廉并没有辜负李荩忱的期待。

    如今的他锋芒内敛,看上去成熟稳重了很多。而真正了解萧世廉的人都知道,战火和挫折并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他依旧是那个和李荩忱一起冲锋、天不怕地不怕的萧世廉,只不过现在他已经能更娴熟的控制自己的这股力量,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发挥出来横冲直撞的气势,什么时候要沉下心来和敌人周旋。

    “伯清远来辛苦了,”李荩忱点了点头,“入座吧。”

    跟在萧世廉身后的杨素和王昌虽然目不斜视,但是心里还是多少都有些羡慕的。

    君臣有别,不管是大家和陛下再怎么亲近,君臣的身份摆在这里,就像是有一层不存在却让人不敢逾越的屏障一样。可是李荩忱和萧世廉之间,似乎让人看不到这样的屏障存在。

    整个大汉朝堂上下,能被李荩忱直接称呼表字的,就只有萧世廉和裴子烈了吧?

    因此说羡慕,是真的羡慕。

    因为这代表陛下真的把他们两个当做自己的兄弟而不是臣下。

    “谢陛下!”萧世廉笑着说道。

    而李荩忱的目光紧接着落到王昌的身上:“朕看了南方的战报,海军打的不错,这一次面见朕,是有什么事?”

    海军,可以说是李荩忱现在最放心的兵种了。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海军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或者海军已经所向披靡。

第一五四一章 我们海军就是要抢功劳()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知道什么叫做海军。

    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

    海军从来都不是一个短短几年之间就能建立起来的兵种,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摸索,而海军那种独有的拼搏大洋和无畏风浪的精神,也需要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才能发扬光大。

    同时海军也是一个吞金巨兽,在没有通过获取海外领地以弥补支出之前,就算是朝廷也不敢拿出来所有的钱财发展海军。

    因此现在大汉的海军只不过说才刚刚进入发展的轨道罢了,甚至就连快车道都算不上,只能是在稳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李荩忱知道历史上欧洲列强的海军有多么强大,也知道曾经代表华夏在海洋上全盛时期的郑和船队有多么庞大,现在只不过拥有一些大海船和快船的大汉海军,甚至连给郑和提鞋都不配。

    不过好在这个时代不是千年之后。

    人生在世,全靠同行衬托。

    大汉的海军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放眼现在大汉周围的敌人,乃至于整个世界,都没有这么强大的舰队。比如林邑,甚至所谓的水师就是些内河舢板罢了,又比如北周,虽然其在北方也有水师,但是那些破旧的船只恐怕出港都难,而且多数都是改造的内河楼船,就算是全新的船只也很难适应海上的大风大浪,只能沿着相对波浪平静的海岸线前进。

    因此海军反倒是李荩忱最放心的军种,这一次南征也证明,大海上,目前大汉并无敌手。

    所以李荩忱的确有很久没有见到主管海军的王昌了。

    王昌最近一直蹲在船厂之中监督海军新的玄武大舰的建造,玄武大舰规格更在青龙大舰之上,更重要的是玄武大舰上将第一次开始装备工部已经定型的火炮,取代之前的投石机成为海军的主力装备。

    王昌可不傻,海军的强大他是心知肚明的,而且有李荩忱在背后撑腰,长期以来海军的经费也从来没有少过,相比于因为人数众多而天天哭穷的陆军,海军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因此王昌没事绝对不会出现在陆军将领们的面前,否则的确是有拉仇恨和挑动军队内部矛盾的可能。

    王昌的出现,的确让李荩忱有些惊讶。

    难不成是玄武大舰的建造出了问题?

    玄武大舰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风帆战舰,图纸是李荩忱勾勒轮廓,工部集中造船大匠共同商议出来的,几乎可以说汇聚了这个时代所有的航海经验和造船经验,有小问题是情理之中,但是肯定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啊?

    “启禀陛下,南方之战,海军承蒙陛下重托,转运兵马,已经成功拿下象林和卢容,但是大战未停,海军却只能完成兵马运送之任务,将士们颇有怨言,希望能够为大汉拼杀在一线。”王昌急忙说道。

    李荩忱登时眉毛一挑。

    海军想要功劳,他是清楚的。

    看着陆军杀得痛快,海军肯定坐不住。

    但是让海军上岸的话······李荩忱的目光转向旁边的杨素和萧世廉。

    杨素正襟危坐,一言不发。

    海军和陆军都是大汉的军队,作为居中统筹调度的太尉府,虽然大多数人都出身陆军,而或者和陆军有很大的渊源,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陛下对于海军的重视,所以在海军和陆军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自然要一碗水端平,否则到时候就是给自己惹麻烦。

    因此明知道王昌此次就是来抢功劳的,杨素也不能说话。

    杨素不说话,不代表别人不说话。

    萧世廉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海军征服远洋,陆军征战山川,各司其职,现在横海将军让海军上岸,岂不是牝鸡司晨?”

    李荩忱饶有兴致的再看向王昌。

    萧世廉回来就遇到了这件事,肯定要为陆军开口说话。

    如今陆军的大多数将领都征战在外,朝中反倒是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随着蒋元逊等老将都退居二线、当起了书院里的教书先生,朝堂上陆军的将领更是屈指可数,而且在官衔上和位同四征将军的王昌自然没法比。

    李荩忱让萧世廉入京,也有平衡一下陆军在朝堂内外力量的意思,军队和将领都在朝堂之外,可不是什么好事,很有可能导致出现矛盾,当然李荩忱顾虑的矛盾是军队、文官和太尉府之间的矛盾,却没有料到萧世廉刚刚回来,海军和陆军之间就先出了矛盾。

    看来萧世廉回来的也是时候。

    其实李荩忱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发现自己倒是有些高估了文官和武将们之间爆发冲突的胆量。历朝历代,朝堂多在文官掌控下,边境躲在武将掌控下,双方爆发冲突乃至于直接引起叛乱也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是大汉以武开国,文官的话语权本来就弱,再加上有李荩忱坐在上首虎视眈眈,文官和武将倒是并不倾向于从对方的手里再争夺什么权力,现在文官管着律法制度的制定和施行,有各种刁民需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