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了,不仅仅是小孩子玩的开心,大人也有丝毫不端着架子的。一个雪球就在李荩忱的面前飞过去,宁远追着杨妙向前跑,两个人嘻嘻哈哈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御花园里。

    “你们两个倒是慢一点儿!”李荩忱无奈的喊了一声。

    而杨丽华只能跟了上去,免得这两个小妹摔倒。

    “哎呀!”杨妙滑了一下,顺着一块光滑的石头直接冲到了池塘的冰面上,还好冰面足够厚。

    这一次杨丽华没有办法了,只能跺着脚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已经起身,整好以暇的看向杨妙:“还跑这么快么?”

    杨妙吸了吸鼻子,委屈巴巴。

    李荩忱无奈,蹲下身伸出手,杨妙这才破涕为笑,任由李荩忱把她给拽了上来,刚上来杨妙就缩到李荩忱的怀里,李荩忱一摸半边衣服都湿透了,不由得摇了摇头,解下来自己的大衣把她裹进去。

    看到李荩忱和杨妙如此亲密,宁远撅起嘴,自己也猛的一跑,直接滑到在地上,然后拍着地“哎呦哎呦”的叫着。

    李荩忱怔了一下,这丫头明显就是故意的,不过自己还是得把她给拽起来,否则真的受凉了可不好,算起来再过几天可就是亲戚来拜访的日子了。

    不过拉起来归拉起来,李荩忱还是狠狠的拍了她的屁(和谐)股几下,得让她长记性,争风吃醋可以,前提是不能伤害自己。

    “陛下,岭南急报,太尉府杨长史求见!”女官的声音远远传来。

    李荩忱起身吩咐乐昌两句,径直走向御书房。

    而乐昌狠狠的瞪了宁远一眼,宁远委屈的哼了哼。

    来的不只有杨素,白袍的陈禹和太尉府新任参军虞世南都在场。

    “南方战事不顺?”李荩忱看到杨素等人的神情,心中就已经有所猜测。

    

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杨素苦笑道:“陛下猜测无差,南方大军虽然已经占领九真郡,但是沿途一直受到林邑人的袭扰,粮草兵马转运都颇为困难,恐怕长此以往我们无法在林邑立足。”

    “这样林邑人,或者准确说范梵志的目的就达到了。”李荩忱微微颔首。

    南方的战事会进行到这一步倒并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南方那边的高山密林,纵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帝,也在这里败得很惨,更不要说之前还有一只同样死的很惨的高卢鸡。

    李荩忱并不想让大汉成为千年之前的美帝,气势汹汹的来,最后灰溜溜的走。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范梵志这个人的确充分的认识到了林邑那一片山水的最大好处,他并不拘泥于和大汉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带着大汉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淖之中,你不让我舒坦,那我就更不让你痛快。

    大汉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林邑缠斗,这是李荩忱心知肚明的,应该也是范梵志心里清楚的,所以他要把战争一直拖延下去,只要大汉坚持不住,那么就是胜利。

    “李询那边怎么说?”李荩忱倒是并没有乱了方寸,大汉陷入南方的战争固然是一种危险,但是这种危险还没有到完全无法解决的地步,“朕既然让李询挂帅,这种情况他之前就应该已经预料到过,难道一点儿对策都没有么?”

    杨素急忙将奏章呈递上去,沉声说道:“启禀陛下,李将军的意思,是动用可动用之善于山地作战的将士,以林邑本地归顺我大汉的人为向导,主动出击,深入密林之中去捣毁敌人的巢穴,李将军将其称之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邑人以扰袭的战术加于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也让他们难以在山林之中立足。”

    “师夷长技以制夷”刚刚说出来,李荩忱正端着茶杯准备喝一口水,差点儿直接喷在杨素的脸上。

    这句话还真是很熟悉啊,不过李荩忱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询想出来如此应对策略,也是为难他了。

    “大汉的将士毕竟不是能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林邑猴子,如此做会不会弄巧成拙?”李荩忱轻轻咳嗽两声,顺过气来。

    杨素急忙说道:“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南征军中并不只有普通的汉家将士,还有大量的巴人以及南中各部的将士,对于他们来说,在平地上作战或许没有优势,但是山林之中本来就是他们的天地,另外李将军也已经紧急下令调动冼夫人所部进入交趾,随时准备支援南方作战。”

    李荩忱怔了一下,自失的一笑:“朕倒是把这些将士们忽略了。”

    杨素微笑道:“想来是在陛下的心中,大汉已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将士们出身不同的民族,也都是陛下的子民,导致陛下忽略了他们的长处。”

    李荩忱无奈的摆了摆手:“朕考虑不周,不用你来为朕遮掩。”

    紧接着,李荩忱看向陈禹:“这一次能够首先顺利拿下象林,白袍功不可没,但是白袍在林邑的布局就只有这么多么?”

    陈禹急忙一拱手:“请陛下恕罪,之前南方一直都不是白袍的重点布局方向,所以白袍的人手也只是局限在象林一带以及北方的九真、交趾等地,另外在象林北侧的卢容还有些人手负责接应,不过也只是聊胜于无,更深入内陆,白袍并无布置。”

    李荩忱点了点头,短短几年时间,白袍能有如此规模,他当然知道陈禹已经竭尽全力,尤其是在这之前南方都不是大汉努力的重点,所以白袍也只是做了一些提前的安排布置罢了,不能要求白袍真的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人的能力是有限制的,活动在暗处的白袍,为了掩藏行踪,受到的限制只会更多。

    因此白袍能够做到这么多,真的已经尽力了。

    “卢容那边的情况如何?”李荩忱直接抓住了陈禹话中的一处要点,“能否拿下?”

    林邑的海岸线曲折漫长,而又有横山拦腰阻隔,导致大规模的城池并不多,并且颇为分散,而卢容,也就是后世曾经做过安南王朝多代都城的顺化,和象林一样,是南方海岸线上重要的城镇之一,也是象林的北大门,当年日南郡和九真郡的分界线就在这里。

    东汉末年林邑独立之后,日南郡消失,而华夏和林邑之间的分界线就在卢容,双方曾经为了争夺这个要塞爆发过拉锯战争,最终华夏中原内乱,南北朝乱世开始,华夏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在乎卢容这个远在天南的小城,最终华夏退回横山以北,横山以南全部落入林邑的掌控之中,在之后华夏无暇南顾,卢容转而成为林邑北上的门户,林邑人不断的通过卢容聚集兵力、越过横山之后骚扰九真郡、交趾郡等处。

    现在大汉的兵锋向南推进到了九真郡,而在最南侧也拿下了象林,但是位于中间的横山和卢容却还在林邑的掌控之中。横山虽然不算高,但是足够长,并且密林众多、一直向西方延伸,是林邑现在最大的依仗。

    拿下卢容,就等于先控制了进出横山的要道,为之后打通汉军南北之间的联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现在汉军只是掌握了象林一个地方,更广阔的横山以南区域都还在范梵志的控制下,长此以往,一旦海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没有了后续增援补给的罗毅所部,将成为一支孤军。

    因此在展开广泛的反游击战的同时,也要尽快打通南北联络,让整个战局活起来。

    陈禹和杨素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杨素急忙说道:“拿下卢容应该并不困难,海军可以配合陆军发动进攻,另外从九真郡向南也可以出动兵马牵制敌人的行动。”

    “白袍在卢容的人手虽然不多,但是制造混乱、协助作战还是绰绰有余的。”陈禹也说道。

    李荩忱点了点头:“那尽快拿下卢容,打通南北联络,更何况如果海况不复杂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依托于陆路转运粮食,大海,是敌人难以涉足的地方,自然就是我们最安全的道路。”

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 
陈禹和杨素倒是都有些错愕。

    海洋,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是陌生的。

    华夏从炎黄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陆地民族,对于华夏来说,更倾向于脚踏实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涛汹涌、一切由天的苍茫大海,所以陆上丝绸之路也会先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并不是华夏主动的寻求和外界通过海洋进行贸易,而是因为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锁,所以华夏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向外拓展,乃至于通过这条道路来获取财富、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

    所以在杨素他们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内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所以他们不相信大海是一条可以让他们顺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认为这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大汉海军的操船技术以及工部的造船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海洋,所以他们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大海,作为一个不错的选项,却被忽略了。

    “运送粮草的船队没有必要直接横渡南海,”李荩忱补充了一句,“只要能够沿着海岸线南下抵达象林和卢容就可以,同时九真和交趾等处其实也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把番禺郡的粮食转运过去,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的粮食受到扰袭甚至被劫掠。”

    交趾偏远,每一车转运过去的粮食都意味着背后有几倍于此的消耗和十数人乃至于数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袭扰乃至于出现损失,等于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东流,长此以往,尤其是在汉军还不能掌握整个交趾和林邑控制权的情况下,这种损失一多,就算是大汉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况大汉还不能用尽全力,北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宇文宪。

    而相比之下,从海上如果顺风顺水的话,不但路上的消耗会减少,而且还能从根本上避免粮食被劫掠的可能,并且沿着海岸线南下,也能够避免上次海军登陆象林时候遇到的大风雨导致的迷航,毕竟运送粮食的船只,无论是船体结构硬度还是适航性上,都不能和专门打造的海军战船相比。

    “臣会尽快落实此事。”杨素果断的说道。

    “告诉李询和罗毅,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荡平南方,而且就算是朕有时间,南方天气诡变,谁也不知道老天会不会看着我们把这一场战斗进行下去,因此能够尽快就尽快。”李荩忱补充一句。

    “臣遵旨!”

    看着杨素等人离开,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

    至少南方的战局还没有沦落到真的无可挽回的地步,甚至一切都还在大汉的可掌控范围内。初次遇上这样的对手,会有一些小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倒是并不希望自己的军队每一场战争都会顺风顺水,只有多经历挑战,才能锻炼将领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毕竟之后等待大汉的战争,还多着呢,其中也少不了和诸如林邑人这样异族的战斗。

    大汉现在的兵法谋略实际上都有一些局限性,就算是武圣孙子也无法料到世上还会有那么多的战法,尤其是随着火器的列装,大汉算是逐渐迈入热兵器时代,之前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思路就应该进行改良了。古人的作战思想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后的现代也是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的,因此作战思路只是改良,而不是丢弃。

    这也是李荩忱现在想要引导大汉的将领们去做的。

    诸如把目光从陆地转移到海洋上。

    看着杨素等人的背影,李荩忱相信刚才自己的一番提点,杨素等人应该会有所领悟。

    李荩忱喜欢任用和提拔年轻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年轻人,更因为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更强、也更倾向于革新。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只有年轻人才能更快的摒弃传统的思想,去努力接受新的事物。

    缺少的经验可以继续培养,但是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就没有办法培养了。

    这一次南方之战,李荩忱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控制南方,而在于让大汉军事系统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磨合,在这之前,大汉的军队虽然军规严格,但是组成却怎么看都有些混乱。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归属于不同的队伍,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将对自己队伍的归属感转变为对整个大汉军队的归属感,之后更方便李荩忱进行军队制度的改革和军队的调动。

    另外火枪在大汉军队之中的列装意味着汉军将士必须要尽快接受这种新鲜事物,并且学会如何和火枪手配合作战。没有什么比来一场实际的战争更能够起到这个作用的了。

    相同的道理也体现在陆军和海军的合作上。

    这些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将会加深各个兵种对于自己工作和职责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这就是李荩忱之后留着对付宇文宪的撒手锏。

    同时通过这一场战争,也是为了让南中、岭南各部尽快的融入大汉军队,毕竟在这之前,他们虽然保持有汉军的编制,但是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这样会给动乱埋下隐患,只有让这些军队彻底融入汉军的体系之中,才能确保他们和汉军一样忠诚于大汉,而不只是忠诚于他们的酋长或者某个将领。

    大汉的军事体系是整个大汉制度之中最先进行改革的,但是当时受制于现实需求,改革进行的实际上也不算彻底,归根结底现在大汉还是奉行的各个将领统带自己的兵马的政策。

    这种从先秦时期就延续下来的政策,在东汉末年达到全盛,朝廷的军队几乎都变成了将领的私兵,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保证的是将领的忠诚,只要将领们忠诚,士卒也会忠诚,反之亦然。

    而朝廷对军队,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掌控能力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世家的崛起,将领们也就变成了世家之中的将门,对于军队的掌控只多不少。

    朝廷可以随意调动将领,但是不能调动将领麾下单独的哪队士卒。

    zwqiushu

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长大了() 
大汉开国之后,这种现象倒是得到了改观。

    大汉制定了从上到下完整的军队官职制度,伴随而来的还有军衔,让朝廷得以完成对每支军队的划分,同时也能完成对军队数量的统计——在这之前甚至朝廷只能对士卒的数量有个粗略地了解。

    但是每个将领依旧拥有对军队的掌控权,李荩忱要调动军队,就只能从将领的层面上调动。

    诸如这一次南征,李荩忱调动鲁世真的兵马南下,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调动鲁世真所部的火枪手,但是李荩忱无法直接把火枪手抽调出来,只能让鲁世真亲自率军南下。

    现在大汉已经逐步将长史、司马和主簿共同掌军的制度落实下去,在未来,大汉争取做到可以调动将领而不需要随之调动兵马。

    实际上这也不算什么新鲜的制度,早在战国时期,朝廷,或者准确的说是列国诸侯,就能够完全的掌控军队,将领必须要有虎符才能调动军队,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汉代初年,到了汉武帝时期,真正掌控军队的实际上就是军中的行军司马,只有将领领受了圣旨之后才能统兵,否则平常的时候,将领麾下是没有一兵一卒的。

    只不过这样的制度随着乱世的到来而打破,因此当世界再一次迎来和平,大汉重新实行这样的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