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北方的局势,大汉的官员们终究还是缺少经验的,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他们也很难认识清楚,制定出来的政策多少都有浮空想象的感觉。

    李荩忱不得不以华阴城和长安城作为新政策的试点。

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 
新制定出来的政策,比如之前的税收法,都会先在华阴和长安两个地方进行试验,有良好的效果之后才会在整个关中乃至整个大汉的疆域内推行。

    可只是这样还不够,即使是只在长安和华阴两处地方进行试验,也有可能会因为政策不和人心而引发难以预料的骚乱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杨坚在背后指点和矫正,可以有效地避免制定出来的政策没有效果,反而劳民伤财。

    而对于杨坚,这么多年生死悲欢,称雄称霸的愿望早就已经幻灭了,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自己那几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还有自己闺女的肚子,更期望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抱上孙子辈的孩子,更像是一个已经退休了无所事事的老人。

    正是因为心境平淡了下来,所以杨坚坐在李荩忱的对面,愈发的让李荩忱觉得自己是一个凡夫俗子,而对面则是一个得道高僧。

    不过这个得道高僧并非没有七情六欲,当他看向身边自己女儿的时候,眼神之中依旧有着浓浓的慈爱。

    杨坚的前半生几乎都在为自己那宏大的梦想而奋斗,只不过现在这个梦想已经支离破碎,不可能再实现。

    当然恢复汉人地位、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的梦想,也并非就此烟消云散,李荩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继任者,甚至已经马上就要将这个梦想实现了。

    这也让杨坚愈发的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卷入红尘的纷纷扰扰之中,每天守着自己的儿女,看着他们笑靥常开,还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么?

    至于李荩忱有什么想问自己的,那自然是知无不言,而如果李荩忱不问的话,杨坚也不多说。

    这也是让李荩忱最敬佩的地方。

    杨坚到底是杨坚,拿得起放得下,恐怕也就只有这样的枭雄人物才能开创汉唐盛世吧?

    端起来女儿递过来的茶杯,杨坚深深的吸了一口,笑着说道:“清茶有清茶的清香,油茶有油茶的醇厚,各不相同罢了。”

    清茶是南方人比较喜欢喝的茶,其实就是单纯的开水冲茶罢了,而油茶则更像是北方草原上少数民族的传统,并且现在在北方乃至于南方的很多地区也都广为流传,其实就是将茶和姜、茱萸、猪油等东西一起煮,或许用肉汤来称呼之更合适一些,这种茶味道醇厚,最适合驱除寒冷。

    “南方和北方也有差距,岳父这一次不妨入乡随俗。”李荩忱笑着说道。

    杨坚无官一身轻,和李荩忱唯一有联系的也就是自己的两个女儿了——或许说是一个比较合适一些,毕竟杨丽华现在还只是顶着女官的头衔罢了,而且她是绝对不承认自己是李荩忱的女人的,只是把每一次和李荩忱的云雨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交易。

    当然这种交易最近频率越来越高罢了。

    因此李荩忱更喜欢用“岳父”来称呼杨坚,像是一家人在说话,而不是君臣在对奏。杨坚也是曾经的上位者,甚至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李荩忱这种以家中身份称呼两人关系的方式,他自然也是乐得为之。真的让杨坚毕恭毕敬的向李荩忱低头,杨坚肯定是不愿意的。正是因为李荩忱的态度很诚恳和谦虚,才让杨坚也不介意称呼一声“陛下”。

    “是啊,三百年了,南北方终于再一次站在了一起,可是三百年的隔阂,岂是那么容易就消弭掉的。”杨坚的声音沉重了几分。

    虽然已经离开了权力中枢,甚至都快算离开了滚滚红尘,但是想到这件事,他的心还是随之牵动起来。

    李荩忱点了点头:“朕这一次南下,就是因为在北方的时间太长,不可能不考虑南方群臣和百姓的心思,而且朝廷的新政策这一次破天荒的先在北方颁布,南方士民之心思,朕不能不管不顾,有些事情还是得去做的,甚至还得动刀子。”

    杨坚还没有说话,旁边的杨妙就先紧张起来:“陛下,回到南方还要杀人?”

    杨坚和李荩忱怔了一下,交换了一个眼神,杨坚哈哈大笑道:“阿妙,此言差矣。不见血,怎么可能让人知皇权之威重;不杀人,怎么可能让人知朝廷改制之决心?”

    杨妙嘟着嘴不说话了,而杨坚拿自己心地善良的女儿也没有办法,只能摇了摇头,径直说道:“那么就是说陛下回到南方之后,也准备大刀阔斧的有多动作了?”

    “税收法在北方颁布,就是对南方的一次试探,朕还不期望直接和东南士族撕破脸皮,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打算阻拦税收法以及其余尚未颁布的法律的推行,那朕并不介意对他们下手。”李荩忱的声音也冷了几分。

    法律也好,书院也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限制世家的权力,世家会反扑也在情理之中,而李荩忱早就已经看他们不顺眼了,若是能够挟此次北伐大胜之威横扫过去,李荩忱自然是不介意的。

    能够尽快解决世家的问题,总是好事。

    大汉现在在快速的向前走,而世家已经成为大汉体内最大的一颗毒瘤了。

    “三百年了,是应该变一变了。”杨坚抚掌道,“再不变的话,这人都要烂在这朝堂上了。”

    “人怎么会······烂?”杨妙越来越听不懂陛下和爹爹在说些什么了,不由得好奇问道。

    李荩忱已经把和杨坚的对话定位到了家庭内部的交流上,所以杨妙也不是没有资格说话。

    李荩忱眯了眯眼,沉声说道:“人们已经习惯于现在这样的制度,上层的世家不劳而获,下层的寒门和百姓永无出头之日。长此以往,世家子弟不思进取,寒门子弟也丧失了奋斗的斗志,人没有了精气神,失去了进取心,可不就是烂了么。”

    杨妙恍然,点了点头。

    而杨坚笑着说道:“你这个小丫头,年纪不大,问题不少。”

    杨妙笑嘻嘻的拉了拉爹爹的袖子:“那陛下原来就说过,不懂就要问,不要不懂装懂嘛!”

    李荩忱和杨坚登时大笑,李荩忱无奈的摇了摇头:“把朕搬出来堵你爹爹的嘴,你也算有一套。”

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 
杨坚看着自己的女儿,也是一时无语。

    这小丫头倒是机灵,不过更让他欣慰的,还是李荩忱对女儿的宠爱,显然李荩忱和杨妙也不像是皇帝和他的妃嫔们那么相处,皇帝威风凛凛、妃嫔毕恭毕敬,两个人站在一起更像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这就足够让杨坚这个做父亲的欣慰了。没有什么比女儿的幸福还能让现在的他高兴的了。

    抿了一口茶,杨坚咂了咂嘴:“好茶,先苦后甜,又有之前余从未感受到的醇厚在其中,没想到江南的清茶之中竟还有这样的风味。”

    “爹爹不知道了吧,”杨妙翘起一根手指摇了摇,笑嘻嘻的说道,“这不是江南的茶,而是南中的茶。”

    “南中?”杨坚眉毛一挑。

    对于出生于山东、生长于关中的他来说,南中的确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理概念。

    甚至对于绝大多数的北方人来说,南中都是存在于历史书中的荒蛮之地,大多数人对南中的印象依旧停留在诸葛亮南下征讨孟获上,而那已经是三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三百年,足够让世界天翻地覆。

    随着南北朝的乱世归根结底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而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小冰河期从北向南一直影响到整个华夏大地的南方,南中原本是荒蛮之地,和南中一样的还有岭南,但是正是因为气温的降低,导致瘴气逐渐退入山林,大片的土地终于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陈霸先能够起家,就是因为充分的利用了岭南的土地。

    但是南中那边,却迟迟没有得到发展,这主要还是中原的王朝都忙于应对战乱,北周虽然曾经一度拿下巴蜀,但是却并没有继续向南走,再加上山脉阻隔,这自然而然也就导致南中和巴蜀以及整个华夏分隔开来。

    历史上到了唐代,南中洱海附近的南诏崛起,最终统一南中地区,成为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南方小国,而南诏的主体就是乌蛮人。南诏的出现得赖于唐朝的支持,但是最后唐朝和南诏之间还是爆发了三次大战,双方损失惨重,并且便宜了吐蕃人和汉人权臣郑买嗣。

    现在李荩忱并不打算再给南诏崛起的机会,奉命入南中的杜齐现在软硬兼施,最终建立起来以乌蛮人为主导、汉人和巴人为辅助的大汉南中行政体制。这行政体制和大汉内部的行政体制别无二样,只不过在地方主官上更多的以本地的乌蛮人为主。

    不过李荩忱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听从于中央命令的南中,这也是为了以后应对注定会在吐谷浑消亡之后崛起的吐蕃,历史上唐朝就是因为一直和南诏分分合合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在面对吐蕃的时候只能选择极其有限的进攻方向,后世同样占据重要位置的滇藏、川藏等路线自然就无从考虑。

    可以说李荩忱现在做的主要还是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也不是说说而已。

    大汉现在不仅仅是在行政政策上全面拉动南中向江南和巴蜀靠拢,同时在经济和教育上也大力扶持。对于商部和工部来说,南中就像是一片从未开发的处(和谐)女地,商部期望能够运出南中的货物,这些华夏人从未见过的当地工艺制品和诸如普洱茶茶砖这种稀罕物品,肯定就和蜀锦一样价格不菲,成为中上层人士赏玩和欣赏的东西。

    同时把中原和江南以及巴蜀的货物运进去,也可以迅速抢占南中空白的市场。

    而且商部也并不是一点儿野心也没有,大汉的商人已经在李荩忱的鼓励下变得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想要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而越过南中之后的那一片土地,正是他们心向往之的。

    现在从岭南继续向南有林邑国作为阻拦,大汉短期内虽然有对林邑国动兵的意思,但是等到拿下林邑再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因此从岭南直接南下的路线自然也就不太现实,而大汉现在的造船技术还不足以打造出来足够强大的海船,直接走海路也显得不太现实。

    因此南中这一片已经掌握在大汉手中的土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当然了李荩忱并不知道,在自己的推动下,历史上到了唐宋时期才有雏形、到了明清时期才达到鼎盛的茶马古道,现在就已经列入了大汉商部针对南中制定的战略之中。

    而工部自然也不用说,南中丰富的矿产已经足以让工部为之疯狂。

    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会极大地带动南中经济的发展,同时极大的加强南中和中原之间的联系,让南中再也不可能脱离开中原独立发展。

    当然只是经济还不够,大汉的南中书院已经快要落成。

    南中书院是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共同援建的项目,将由两个书院共同抽调师生进入南中,没错,是学院的老师和优秀的学生共同承担组建南中书院的重任。

    这在大汉历史上也是首次,虽然主要还是因为大汉尚且还缺少能够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只能拉着学生去凑数,但是大汉掌握南中的决心已经展露无遗。

    而且教化蛮夷,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再加上有朝廷丰厚的奖励在背后,对于那些想要在之后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甚至“到南中去,到蛮夷之地去!”都已经成为大汉几个书院之中处处可闻的口号。

    乱世,本来就是一个热血的年代。

    征服一片土地,教化一方百姓,更是一个令人热血的事情。

    对于这些想要在乱世之中闯出来名堂的人们来说,南中正是他们抛洒热血的地方。

    大汉现在正在通过经济和文化两条锁链牢牢地绑住南中,而同时被绑住、被牵动的,其实又不仅仅是南中。

    李荩忱通过开发南中,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百姓、尤其是年轻一辈对于土地、对于远方以及对于家国的认同感。

    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看到的那些清末民国的老照片,绝大多数的乡间百姓,都是灰头土脸,都是弓着腰毕恭毕敬,或者干脆蹲在那里皱着眉、露出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的神情。

    

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 
他们的脸上只有沧桑和麻木,根本就没有面临乱世时候应该有的热血澎湃。

    这样的神情李荩忱并不是没有在别的地方见过,从江南到巴蜀再回到江南,李荩忱白鱼龙服去考察民情的时候也不少,这样的神情在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

    因为绝大多数的百姓,对于所在的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他们来说,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是自己的,也是天子的,自己只要好好地种地、好好地听从天子的命令就好了,打仗不是自己的事,天子换了个人也不是自己的事,只要这片土地还有自己的份儿就可以了,别的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只有这片土地。

    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实际上已经要到五四运动之后,大批量爆发的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表明这个民族真正的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当然了历史上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并不是没有觉醒过,南宋末年,面对蒙古铁蹄、上帝之鞭,华夏民族曾经进行过整个世界范围内最顽强、最不屈的抵抗,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上帝之鞭之前抵挡五十多年,而华夏民族、被很多人认为是羸弱的南宋,却做到了,并且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

    李荩忱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整个社会对于国家和民族概念的认识,而让百姓、让社会的每个阶层参与到朝廷开疆拓土的行动之中,用经济和文化向前拓展,而不再仅仅只是使用暴力和战争,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有这样,恐怕才能让已经经历了三百年乱世的百姓,对于这个重新崛起的大一统王朝有归属感,并且能够因为自己是汉人而骄傲,同时愿意在民族面临威胁的时候倾尽所有。

    华夏民族,作为历史上最源远流长的民族,一旦凝聚在一起,将有全世界都无法与之抗衡的力量。

    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这股力量。

    自己有幸来到这个时代,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私欲,还有将这个民族带上一条更加宽敞快速的发展之路的责任。

    “大汉通过南中,向东可以连接岭南,向西可以抵达高原,向南更是可以和南方湿热之南洋连接。”李荩忱抿了一口茶水,实际上这就是南中的普洱茶,李荩忱后世是喝过的,只不过像是这种上好的陈年普洱,原来可是真的喝不起,“无论是商贸还是军事,亦或者南中这块土地下埋藏着的金银矿产,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他有许多想要向别人倾述的想法,但是至少现在李荩忱并不打算向杨坚解释那么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和这个时代的人终究不可能保持一致,李荩忱要比他们多看两千年。

    这两千年,绝对不是轻松就能迈过去的沟壑,而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鸿沟。想要让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