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说韦孝宽和梁士彦等人的投降,让尉迟炽繁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他们会选择倒向大汉,并且李荩忱也选择接纳他们,那么尉迟迥自然也有这样的选择权利。

    李荩忱沉默片刻,淡淡说道:“朕并不想和他们为敌,但是他们会如何选择,朕无从得知。”

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 
李荩忱不知道尉迟迥会不会做出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如果尉迟迥带着麾下的军队倒戈,那李荩忱自然是却之不恭的,但是尉迟迥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人,而现在的宇文宪也没有沦落到和杨坚一样只剩下一座长安城的情况,因此尉迟迥直接投降的可能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李荩忱做的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亲情来让尉迟迥有所动容,至少在之后双方的正面对抗上有所保留。

    尉迟炽繁轻轻叹息一声,她也知道李荩忱和尉迟迥各自有各自的无奈,而自己在其中,倍感煎熬。

    李荩忱低声说道:“不想写的话就不写了。”

    “陛下需要妾身写一下陛下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么?”尉迟炽繁径直说道。

    李荩忱有些诧异的看向她,尉迟炽繁的神情很是坚定。

    显然她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非常尴尬也很是煎熬,但是并不代表她就会对此袖手旁观。

    “也好,”李荩忱微笑着说道,“不用写朕怎么想,就直接写你怎么想,朕并没有打算把你当做一个用来吸引尉迟迥的工具,所以你打算写什么就写什么,至于尉迟迥和尉迟顺怎么想,朕就管不了了,就算是真的要打的话,朕也只能奉陪到底。到时候沙场上刀枪无眼,朕什么都保证不了。”

    李荩忱也不可能因为自己和尉迟迥之间的关系,就会对和自己作对的尉迟迥网开一面,他身为大汉皇帝,最首要保证的还是大汉的利益,当尉迟迥站到大汉的对立面时候,李荩忱就不会任由他兴风作浪。

    尉迟炽繁靠在李荩忱的肩膀上:“妾身明白陛下的心意。”

    ————————————

    摆在李荩忱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工部这三天就忙着对长安进行测量计算,最终为李荩忱打造出来了这个新的长安城模型。

    和李荩忱想象之中的几乎一样,工部也采取了历史上隋唐长安城营建的方法,新的长安城从龙首原向南延伸,覆盖了龙首原南侧几乎整个平原,显然工部是有野心要把长安城打造成西北第一雄城——虽然现在也算。

    呈现在沙盘上的长安城要比现在的长安城足足大了一倍,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工部有野心,还因为现在的长安城实际上也只是汉代长安城的南部罢了,北面更多的城垣和屋舍都已经坍塌,所以城池的面积实际上还比不上汉代,如今重新规划设计的长安也就把汉代的长安略微大上一些罢了。

    毕竟李荩忱并不打算把长安作为大汉的都城,在未来长安应该充当的也是和建康府一样陪都的作用,规格不可能太大,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拿出来提供给长安。

    李荩忱的目光逐渐在长安城上扫过,工部已经粗略的标注出来长安城中的一些主要设施,武库、府库以及城外的粮仓······没错,未来的长安会以西北要塞和经济、军事中心的身份存在,现在纵观整个西北,天水也好、安定也罢,都很难起到诸如长安这样的作用,以后大汉的军队也将会以此为根基向西北前进。

    而工部最重要的,还是重新规划了长安的街道和街坊。

    原来的长安之所以给李荩忱带来一种破败的感觉,主要还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已经完全打乱了长安城中的一些街坊规划,纵横有序的道路已经被如荒草一样蔓延生长的屋舍所遮盖,现在站在长安宫城的角楼上放眼望去,能够看出来像是一条道路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宫门前的御道以及东西横向的一条大道了。

    屋舍侵占道路,也算得上一种“传统”了,毕竟当百姓的屋舍没有办法向邻居家的地方伸展的时候,就只能向公共区域延伸,而这将带来什么危险自然不言而喻。

    历史上一直到了宋代,朝廷就曾经因为当时的京城汴梁城中这种屋舍挤占道路的问题而大为头痛,因为事实证明很多次城中失火,就是因为道路被挤占,导致救火不及时,最后朝廷不得不下令集中清理违章建筑。

    相比之下,唐代这种问题倒是并不突出,主要还是因为唐代的街坊规划,每个街坊都划定了范围。

    现在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长安城模型显然也是这样的模样。

    可以说工部已经放弃了对现在长安的治疗,干脆在新的土地上再造一个长安。

    “你们做一个预算吧。”李荩忱沉声说道,“朕准了。”

    现在的大汉虽然经济不算发达、国库也不能算充足,但是修缮长安的急迫性还是大家都能意识到的。

    一来现在长安也算得上大汉在北方能够掌握的唯一一个重镇,以后无论是向东进攻中原,还是向东北进攻河北和晋阳,长安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后勤中转和政治、经济中心,大汉的军队和政令暂时都要从长安出去,因此一个新的长安是必须的。

    二来大汉已经距离一统天下越来越近,自然也就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经过三百年的战火,天下的城池也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残破不堪,诸如长安、洛阳和邺城这种,大哥不笑二哥,而建康府应该算是天下大城之中发展比较顺畅的了,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城建上的问题必须要面对。

    比如由于人口的增长,现在的建康府也正在向南无序的发展,并且逐渐将秦淮一带彻底纳入城池的范围之中,这要比建康府的前身、东吴建邺足足大了两三圈。

    所以现在大汉营造长安,也是以长安为模板,探索未来城池的营造修建方法,否则任由现在各处城池无序发展,尤其是处于后方的江陵和成都等地,很有可能遏制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很多城池安全上的隐患。

    如今的李荩忱不可能再把战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毕竟现在山河一片萧条,他也得开始着手复苏经济了。

    整个大汉就像是一根枯木上的新芽,而现在李荩忱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带着新树芽继续向上窜一窜,还要争取让这一课枯木也焕发生机。

    但是李荩忱也不可能花费过多,现在大汉最需要的还是休养生息,否则李荩忱保不齐就会成为隋炀帝第二。

    这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啊。

第一三八七章 把长安融入大汉() 
“把未央宫修缮一下作为长安的行宫吧。”李荩忱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新长安的设计图之后,开始研究这里面的细节问题。

    修缮长安是必须的,但是李荩忱也不可能拿出来太多的钱财都用在长安的修缮上,能省的地方还是要省出来的,现在的大汉经不起这个折腾。

    既然如此,在开支里面注定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的皇宫建设费用,自然也就免谈了,李荩忱也只能说把现在的未央宫和天宫拉拢在一起凑合凑合,希望数百年的危房不会真的哪一天就倒了。当然李荩忱对于古人的建筑土木水平还是很信任的,尤其是在皇宫建设上,想必没有任何人有胆量偷工减料。

    吴凭伸手在图上把打算新建皇宫的部分给抹掉了。

    “所有街坊屋舍的建筑高度也都再降一降,如果谁愿意自掏腰包加高楼层,那朕也不反对,”李荩忱斟酌说道,“但是街道上和建筑的建造绝对不能偷工减料。”

    “臣明白。”吴凭急忙说道。

    对于他来说,这也是这辈子第一次主持一座城池的建设施工,所以对此一切都是谨慎小心为上,质量什么的肯定是优先保证的,否则若是自己造出来一个豆腐渣工程,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这辈子也就完蛋了。

    李荩忱轻轻叹息一声:“先这样吧,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规划了,等大汉攻克潼关、确保关中的安全之后就可以开工了。具体的经费你们先提交给户部审核。”

    “遵旨!”

    ——————————…

    对于长安城,李荩忱当然还是有现在不能透露出来的野心的,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李荩忱当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恢复丝绸之路。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商品贸易来往的走廊,还是政治延伸和版图扩张的纽带。历史上的大唐只可以称之为盛唐,就是因为唐代全盛的时候已经可以从长安走向整个世界,而大唐的影响力也已经覆盖整个中亚,只是华夏民族前所未有的,甚至之前从来都不敢想象的。

    而李荩忱也不会忘记,历史上正是大食的崛起导致了唐代向西继续扩张的失败,再加上东边的安史之乱,处于开元盛世之中的大唐,几乎在短短八年之间分崩离析。

    大食的崛起并非不可阻拦,只可惜当大食灭掉波斯占据中亚的时候,大唐的脚步也不过刚刚到吐鲁番罢了,面对千里迢迢赶来求援的波斯人,当时的大唐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李荩忱已经在努力将华夏民族踏足西域的时间向前提,希望历史也能够随之改变、

    不过对于大汉来说,这也应该是一条漫长的征途。

    李荩忱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把一切都打下基础,至于之后会怎么走,那应该是下一代人甚至下下代人需要考虑的事情。

    说到底现在李荩忱想西域的事情,也就只是想一想罢了,他要落在实处的还是长安城。

    随着长安城周围已经全部落入大汉的掌控之中,而且大汉主力乃至于皇帝陛下都在长安,所以现在的长安可以称得上安全。既然环境安全,商人们自然也就会争先恐后。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

    这些大汉的商贾们在朝廷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就算是冒着生死危险都无所畏惧,尤其是那些随军的商贾,一旦遇到敌人的斥候队伍之类的,也都会带着自己手下的伙计们抄家伙上阵,更何况现在的长安可没有什么危险。

    大汉的商贾之中,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蜀商。

    李荩忱入长安的第三天,蜀商就已经开始全面进入长安城。

    大量南方的商品和物资涌入,让这座城一下子热闹起来,丝毫没有不久之前才刚刚易主的感觉,百姓们上街看着那些来自于南方的商品,惊奇的同时自然也不介意掏腰包。而大量南方的商铺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显然在蜀商之后,其余地方的商人们也都不遗余力。

    长安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入大汉的经济网络。

    当然了,这些商人的背后实际上也都站着朝廷,朝廷通过明里的商部和暗中的白袍操控着这些商贾,朝廷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便利,甚至不惜于帮助他们打压本地商贾,而作为报酬,他们帮助朝廷解决本地百姓的就业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负责给朝廷搜集情报,通风报信。

    对于商人们来说,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已经和大汉捆绑在一起,大汉每向前进一步,就代表着他们的商业地盘也可以跟着向前进,所以这种举手之劳并且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拒绝。

    也因此在短短的三天之内,通过这些商贾,白袍就重新建立起对长安的控制,长安城中的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李荩忱的案头上。

    和商贾们同步行动的,还有大汉的各级官府机构,金陵书院、岳麓书院和成都书院各自派出得力人手组成的班底已经开始清点接收北周的太学、国子监等地,并且请庾信的儿子庾立出面担任新组建的长安书院的山长。

    庾信是和徐陵齐名的南北两位大家,庾信原来是南朝人,精通文章,被后人认为代表了南北朝时期骈文的最高成就。

    庾信年长之后奉命出使西魏被扣留,就此留在了北方,出仕北周之后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人称之为“庾开府”。不过从北周大将军遍地走的情况来看,庾信能够掌握多少实权可想而知,实际上更多的像是北周朝廷用来拉拢汉人人心、尤其是文人之心的榜样罢了。

    庾信是去年去世的,而他的儿子庾立也不想和北周朝廷合作,一直赋闲在家,现在正好被请过来主持长安书院。历史上的庾立也是一个颇有骨气的忠义之人,他在隋末担任县令时因为拒绝了薛仁杲的劝降而被虐杀。

    长安书院也只是长安城中变化的一小部分。

    大汉的各个阶级各个部门,都在努力的将长安和自己融为一体。而这背后实际上也是大汉和关中的融合。

    1秒记住爱尚:。

    

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 
在大时代和大潮流的推动下,任何一个人都不想让自己置身事外。大家都在努力追赶着潮流。

    作为潮流的引领者,李荩忱就坐在那幅巨大的舆图下面,手中捧着几本奏章念念有词。

    或许没有人会料到,这位皇帝陛下正在仔细盘算今年的岁收。

    相比于去年,今年并不算一个丰收年,毕竟冬天里的雪下的有些大,春耕的时候地温上不来,夏收也只能说中规中矩,不过至少没有带来什么麻烦,这也是李荩忱应该庆幸的,但是现在大汉征战日久,接下来围绕关中乃至中原而进行的战争应该会继续持续到明年开春乃至于立夏,所以李荩忱就必须要对现在有的钱粮精打细算了。

    毕竟他不能寄希望于秋收就会一切顺利,更不能寄希望于明年是一个丰收年。

    军中的粮饷,李荩忱是万万不能打折扣的,甚至关中之战后,他还需要对关中之战的有功将士进行封赏。

    因此现在他手头上能够搜罗到的金银财宝,全都先被集中起来,作为赏赐之物,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查抄的北周内库。

    让李荩忱感慨的是,杨坚到底是杨坚,隋文帝同志虽然算不得一贫如洗吧,但是家里面也的确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是得靠搜刮宇文赟来的靠谱。

    杨丽华跪坐在李荩忱身边,给他研墨。

    看着李荩忱斤斤计较的样子,她不知道自己应该笑还是应该感慨。

    自己想象之中的李荩忱应该是一个豪情盖世的英雄人物,可是坐在自己面前的李荩忱,更像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市井小人,甚至就连自己后宫嫔妃的小金库都计算在内,比如他现在列的表单上就写着萧湘等人的私房钱,如果真的暂时凑不齐那么多钱财的话,李荩忱应该绝对不会介意把老婆们的私房钱抢过来。

    蚊子腿再细,终究也是肉啊。

    不过杨丽华最终却也只能感慨,或许这样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皇帝陛下,就像是宇文赟那样骄奢淫逸的享受生活,自然不可能最终全有天下。

    李荩忱不像是一个大英雄,倒像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在家之中也是要求勤俭节约,把省出来的钱财都用在大事上。

    “太尉府和工部真以为朕是无底洞么,能给他们变出来这么多钱?”李荩忱将奏章重重的拍在桌子上,不过还是气呼呼的重新摊开,用笔沾了沾墨,却发现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墨水了,登时看过去,“研墨啊,为什么不研墨?”

    杨丽华吓了一跳,自己刚才看着李荩忱的样子都有些出神,竟然把自己的工作给忘掉了。

    李荩忱没好气的在奏章上批了个“准奏”。

    他也知道工部和太尉府也尽力在降低开支,但是现在摆在大汉面前的问题实在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