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岳麓学院等等在内的规划安排,但是学院内部事务无权插手,这些学院全部直属于皇帝,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
在门下省下设通事馆和邸报馆,顾名思义,通事馆负责外交,邸报馆负责邸报,通事卿由姚思廉接任,这个年轻人已经在之前用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邸报馆由江总主持,对此朝野之中还是颇有非议的。
但是李荩忱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大家对于这个邸报也不怎么看重,便不了了之,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之中,邸报只是朝廷用来向地方州府传递消息的,撑死天就是一个消息快慢和准确度的问题,算不得什么大事。
而在李荩忱的规划之中,邸报实际上不但只有传递消息的功能,还得在上面增加一些对朝廷有利的社论,换句话说就是作为朝廷的喉舌,及时的诠释解读朝廷的新政策、为一些错误打圆场等等。
这个甚至有些颠倒是非的任务,交给江总来做似乎还是很合适的,毕竟江总那一手妙笔生花的文章,可不就应该用来做这种事情么。想到这里李荩忱也不禁为陈叔宝暗暗叹息,虽然也算不上一手好牌,但是也不是不能打,至少抓一下舆论还是可以的,结果到头来这位皇帝陛下能想到的就只有在胭脂井中瑟瑟发抖。
恐怕这也是老天想要断了陈氏的传承。
袁大舍的话音已经缓缓落下,这样一来朝廷全新的政治制度和官职都已经确定下去,当然了将这规划变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努力,甚至现在很多朝廷官员,比如沈君高、傅縡和杨素等人还没有到来,所以还得等。
不过好在对于李荩忱这个年轻的君王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秋收之后,来年耕作也准备了。”李荩忱沉声说道,“另外巴蜀的钱庄要逐步向荆州还有江南开展,这是你们三省接下来主要商讨的问题,还有不要忘了淮南那边的流民,尽量南迁安置。”
之前的北周内乱让不少百姓越过淮水南迁——实际上这中间也有淮南军队甚至是白袍暗中布置的原因,而这些百姓直接丢在淮南显然不合适,毕竟至少从现在来看淮南还是战区,所以还是拉到江南来补充人口比较好。
说到人口,应该就是李荩忱最头疼的地方了,难怪南陈军队一向提倡以少胜多,因为相比北方,这人口的差距还是有些大:“另外最后一批巴人还有南中部落的下山必须要安排好,务必赶上明年春耕。”
大臣们纷纷允诺,而李荩忱的目光又转向裴子烈,现在萧摩诃还在路上,裴子烈自然就是军方的代言人:“岭南能不能打,需要打到什么程度,你们尽快给出方略。”
“臣遵旨!”
实际上这些事都是之前透过气的,不过李荩忱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这是这个王朝第一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运转。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在纸上看着合情合理的制度,谁知道真正运行起来会有什么问题。不过换句话说,纸上得来终成真,李荩忱很久之前就已经对南陈冗杂的官制有所不满,现在总算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历史的进程将一切推翻重来了。
这些规划不再是纸上的空言。
不管怎么说,自己带着这个王朝走到了这一步,已然没有退路。
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
大汉元年八月廿三。
蜀中阴雨绵绵,蜀道之上更是行人稀少。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曾经是李荩忱和韦孝宽等人激战的地方,站在剑门关上向东眺望,可以看到一直向东南方延伸的山谷,那便是曾经成为北周大军饮恨之地的苍溪谷,只不过时至今日,战事已经平息,剑门关这曾经的边陲要塞也变成了大汉腹心之地。
因此关上的守军也不过只有两三百人,对于如此雄关,人数已经足够。
就在这风雨中,十多个人沿着蜿蜒的山路拾阶而上,风雨茫茫,在这群山环绕之中,他们的身影看上去那么渺小。
不过当守关的仗主看到来者的令牌之后却不敢怠慢,急忙让手下的人准备好饭食和干净的衣服,而仗主亲自引着来者走上关楼。
“剑门雄关,名副其实啊!”伸手扶着城垛,斗笠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真不敢想象我们刚才就是从那崎岖的山路上走过来的。”
“过了剑门关,这路就好走了。”跟在他后面的中年人显然已经“老于此道”,微笑着说道,“虽然这天公不作美,但是三四天之内抵达成都还是差不多的,到时候顺流而下,很快就可以抵达建康府。”
年轻人有些不满的说道:“就是这老天,若不是连日大雨,沔水浪急无法放舟,咱们说不定现在已经在襄阳了。”
中年人勉强笑了笑,这毕竟不是自己决定的,之所以要走蜀中,实际上还是身后那个正在和仗主聊天的人决定的。
这凭栏眺望的就是年轻的李渊,而跟在他身后的中粘人则是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和蜀中联系的杨约杨惠伯,现在大汉建立,而弘农杨氏、长孙氏和李氏等家族逐渐退出关中,杨约自然也就不需要担任这个任务,入了新成立的通事馆,作为通事卿之下的通事郎。
而正在和仗主低声交谈的人,就是新任的大汉太尉府参军杨素。虽然不知道这个参军和之前各个时代的参军有什么区别,但是肯定是在将军一个级别的,因此仗主自然不敢怠慢。
据说这位参军可是陛下钦点的,而且离开汉中的可是实打实的西北巡抚徐德言和雍州刺史长孙晟亲自送出城的,并且飞马传报接下来的每一站,务必要好生接待。
“入蜀中,一路考察蜀中的布防还有经济、人口等等,才能知道蜀中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能够发挥出多少力量。”杨素似乎听到了李渊的抱怨,径直走到他的身边,“怎么,你觉得某的这个安排有问题?”
这一次南下绕远路,一来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原本就凤高浪急的沔水更加难以行舟,二来也是因为杨素的坚持。在杨素看来,自己这个参军在接受到任命的时候算起,就算是走马上任了。而作为太尉的萧摩诃对于巴蜀的实际情况了解应该不多,所以自己这个参军自然就有必要把巴蜀、汉中和西北等地的情况实际调查之后报告给萧摩诃,以避免之后做出战略部署的时候出现误判。
不过毕竟杨约也好,李渊也罢,都没有站到这个高度上,不理解杨素这么做的意义也在情理之中。
李渊顿时脸一白,身为家族的家主,他虽然年轻,但也算是经历过很多考验的了,本身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要说真的害怕,恐怕也就是眼前的杨素了,杨素一开口,就算是他有满腹牢骚也都只能抓紧憋回去。
见李渊虽然低下头,但是明显愤愤不平的样子,杨素不禁莞尔:“怎么?”
李渊跺了跺脚,终于忍不住了:“兄长你且说说,你担任的这个参军到底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给他萧摩诃打杂的么?而你好歹还有一官半职,我竟然只能先去什么金陵书院学习!”
杨素和杨约下意识的对视一眼,忍不住大笑。
而杨素拍了拍李渊:“陛下的这个安排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关陇世家初来乍到,直接位居高位的话未免会引起其余人的敌对,而参军这个位置······并没有你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李渊和杨约都怔了一下,杨素沉声说道:“这个职位说起来或许可以理解为之前的大司马,作为太尉的副手有决断的权力。同时一切的兵马粮草后方调度实际上都将掌握在某的手中,可以说太尉负责在前面统筹布阵,而某就负责稳定整个大后方。”
“这······”李渊艰难的咽了一口吐沫,“这绝对不是参军两个字能配得上的。”
“至于之后怎么样或许不得而知,但是至少现在这样未尝不是对某的一种保护,”杨素斟酌说道,同时目光落在李渊身上,“至于你,心浮气躁,去念念书并没有什么坏处。”
李渊还想要争辩什么,不过看到杨素神情肃然,顿时憋了回去。
杨素的目光随之飘向关城外的烟雨江山。
虽然前程茫茫,但是越是这样越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挑战性。
这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啊。
——————————
战马在建康太尉府前勒住,人立而起。
这太尉府实际上就是之前吴明彻的司空府。看到这府衙,萧摩诃一时间有些恍惚,不过他还是飞身下马,而一名已经等候多时的官员见到萧摩诃过来,顿时欣喜的将手中的战报递过去:
“太尉,岭南战报!”
萧摩诃伸手接过,匆匆扫了一眼。
萧世廉率军兵发郁林郡,因为连日大雨,兵马进展不顺,若不是水师借助水涨的机会抓紧转运粮草——对于灵渠这样逆水行舟的地方,水多一些并没有坏处——恐怕就连粮道都会被切断。
不过天气不好可就意味着大军很难展开,攻城之类的也会增加难度。好在李询的偏师包抄到位,总算是切断了百越部落向西撤退的道路,说不定能够逼迫他们弃城南下。
“陈智深的兵马到哪里了?”萧摩诃如旋风一般卷入议事堂,声如雷霆,整个议事堂上所有人都惊了一下。
“参见太尉!”
萧摩诃摆了摆手,正好看到了裴子烈。他还没有抵达建康府的时候,就是裴子烈在主持太尉府的事宜,对于女婿,萧摩诃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陈智深的兵马为什么还在福州以北?!”
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
萧世廉是他的儿子,陈智深是他的亲卫出身,这两个家伙把岭南之战打的一团糟,萧摩诃当然着急上火。
他这个太尉走马上任倒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毕竟萧摩诃在南陈时代就已经是骠骑将军,再加上和皇室“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得到李荩忱的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上来就是岭南战事进展不利,和李荩忱主持战事时期的高歌猛进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
“太尉不要着急,”裴子烈一边让人给萧摩诃端了一杯水上来,一边微笑着说道,看萧摩诃的样子,应该是一路从燕子矶纵马狂奔来的,风尘仆仆,“福州本地盗匪众多,而且还发现了海盗的痕迹,盖因前朝时候对此地的管理已经很松弛,再加上本地多山,也在情理之中。大军既然抵达,也就得帮助地方州府清剿,一来二去自然就耽误时间。”
“陈智深留在福州,那岭南怎么办?”萧摩诃眉头微皱,“难道真的要和那个孽子说的一样相信冼夫人么?”
萧摩诃出身始兴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岭南人,因此他很了解冼夫人想要的是什么,只要能够赶走百越、确保岭南的和平就已经达到目标了,冼夫人并不想要把百越赶尽杀绝。一旦没有了百越的威胁,说能确保朝廷的目标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冼夫人显然不能完全信赖,所以骠骑将军已经下令南中各部向东穿插支援,切断敌人向西南前进的道路,这样我们无论是追击百越直下日南,还是把百越赶往岭南,都符合实际。”裴子烈急忙解释,萧摩诃显然也是在气头上了,否则不会直接骂出来“孽子”。
不过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萧家和李荩忱的关系紧密相连,但是这军方从太尉到两个重号将军都算是萧家的人,也绝对是李荩忱对萧摩诃的信任了,萧摩诃不能对不起李荩忱的信任,这岭南一战可以说是开国第一战,不能有失。
萧摩诃冷哼一声,语气也软了一些:“以太尉府的名义告诉萧世廉,某不求他能够直接剿灭百越,既然天气不好就缓缓逼近,大军合围!另外传令陈智深,既然剿匪就手段狠一些,剿灭干净,不留后患。告知水师,抽调一支偏师南下灵渠支援粮草转运。”
“诺!”
“粮草还能够支撑多久?”
裴子烈急忙回答:“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各自稳定下来,就只有岭南还在用兵。”
“找户部商量。”萧摩诃挥了挥手,“三个月只能是底线。必须要凑够五个月的。”
裴子烈轻轻松了一口气,有萧摩诃这个太尉下令,自然也好说话。现在朝堂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齐,比如应该负责粮草的参军还在路上,所以这种事情裴子烈也要来代劳,不过总比之前萧摩诃也不在的时候什么都得他一个人负责来得好。
“先这么定了,某去面圣。”萧摩诃转身大步离开。
看着雷厉风行的太尉,整个议事堂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旋即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尊杀神就算是担任了太尉这样不领兵的官职也依旧是杀气凛然啊。
而裴子烈注视着萧摩诃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萧摩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斗志昂扬了吧?
——————————
“这份邸报现在就准备传抄下去吧。”李荩忱一挥手,旁边的秘书监黄琦急忙将邸报递给江总。
秘书在古代并不是真正的“秘书”,实际上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书籍的意思,而秘书监便是所谓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只不过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熟悉的词,自然就不介意拿来主义。反正整个朝堂的政治制度都焕然一新,谁都不会在乎一个管藏书的职位是怎么变成皇帝的身边人的。
而这黄琦是黄玩的弟弟,正统的将门出身,但是却并不怎么喜欢打仗,反而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什么的,李荩忱显然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把他提拔上来做这个官职不高,涉猎面却需要很广的秘书监。对此李荩忱还曾经说黄琦,“在文官中打仗是最出色的,在武将中舞文弄墨是最出色的”,这或许不算称赞,暂时总算是有人认可了自己之前作出的努力,让黄琦激动了很久。
至于江总这个新上任的邸报监,今天还是第一次面圣,而李荩忱似乎并没有想要刁难他的意思,反而和他讨论了一下这邸报应该怎么写、怎么传递,甚至李荩忱还让邸报监组织人手自己发表一些和时政有关系的文章,当然了这些文章的笔锋必须一致,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朝廷的领导决定。
既然李荩忱要开始兴文教,那么就不能任由文化泛滥发展,以朝廷的名义建立一个集中发布消息和鼓吹朝政的机构,能够为民间舆论划定一条界限,李荩忱可不想着这个时候就有所谓的清流、东林冒出来,毕竟他看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山林闲人们似乎非常有这个潜力。
媒体这种东西,用好了就是灵丹妙药,用不好就是洪水猛兽,不管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至少朝廷必须要先一步进入这个阵地。
作为一名后世的接班人,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只不过是基本功。
当然了,江总毕竟也是搞文字出身的,很快就明白李荩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对于这种事他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当下里君臣谈开了也就没有多少隔阂,而江总很快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保证邸报的份数,
邸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京城的消息传递出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却逐渐消失了。
一来是因为统治区域的减小和政治制度的混乱导致邸报变得可有可无,毕竟消息经过朝廷中转再传出去,恐怕速度还比不上私下里大家互相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