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势-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也应该暗杀张榕才对。”

    “不知道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眼下东北,稍微有点头脑的都知道你才是真正的头,张榕、吴景濂他们不过是助手而已,在别人眼里,连我都是你的爪牙。”

    “说得这么凄惨。”秦时竹笑了,“那这么说反而是地头蛇的可能性最大喽。”

    “也不一定,我最担心的是老袁或其他人和他们勾结在一起,互相利用,两三种势力纠缠在一起。总而言之,你要提高警惕,小心为妙,防弹衣是必须要穿的,我也要让王云山和彭家珍给你加派警卫,腾龙社则加紧准备破案。”

    “那你要多辛苦了,希望早日将这颗定时炸弹排除掉。”

    “这个是我分内事,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全。不能大意啊,这可没有历史可以借鉴。”

    “放心吧,我会注意地,大业才刚刚开始,我还不能死呢。”

    送走了葛洪义,秦时竹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这只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还没等想出个子丑寅卯。禹子谟推门就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复生兄,有事找你商量。”

    “坐!”秦时竹一边招呼他,一边说,“刚才开会时怎么不拿出来讨论?”

    “我家的私事,你看。”禹子谟把手里的纸递给他,“我那在美国读书的小子,在报纸上听说**成功。建立了军政府,想回国效力。”

    “这是好事啊,你是他老子,你决定不就结了?”秦时竹大笑。

    “不仅是他。”禹子谟笑着说,“他还告诉我有一帮中国留学生想回国效力,央求他来问问我们能不能接纳?”

    “能!都能!来的越多越好。”秦时竹兴奋地说,“禹兄,你家那两个儿子可都出息啦。前阵子若愚闹着要参军,现在奋进又想回国效力,你这个当爹的脸上有光啊。”

    “过奖过奖!都督家那几个孩子年纪还小嘛!等他们大了,肯定是响当当的人物。你既然同意了,我就赶紧复电,让他火速回国。”

    “等等。奋进时候毕业地?我记得才刚刚读了两年大学。”

    “是啊,怎么了?”

    “他学?”

    “船舶制造。”

    “哎呀,这可是新兴产业啊!禹兄,对不起了,其他留学生我都要,你儿子暂时还不能回国。”

    “为?”禹子谟一脸不解,“自古都说举贤不避亲,奋进留学也有些年头了,确实学了不少东西,你是不是信不过他的学识。我这个当爹地给他作保!”

    “瞧你。想到哪去了?”秦时竹看他误会了赶紧解释,“留学生都是宝贝。我举双手欢迎还来不及呢,再说奋进是我安排去美国留学的,他能力我还不清楚?但既然他学业还没有完成,就让他学完再回来。”

    “这么回事啊,我还以为你歧视我儿子呢。”禹子谟这才放下了心,“那其他还没有毕业的留学生是不是也让他们先学完再回国?”

    “不!让他们先回国,宁可以后咱们再送出去培养。”秦时竹斩钉截铁地说。

    “都督,这是为何?为让奋进先读完而其他人却要先回国呢?”禹子谟又不太明白了。

    秦时竹诡秘的一笑:“留学生都受过新式教育,将来**胜利,国内建设很需要他们,因此,不光是我们,国内其余各派势力都盯着这块‘唐僧肉’呢,让他们现在回国,就能确保为我所用,不至于让别人捷足先登。但你儿子就不一样了,他亲爹老子在辽宁为官,我还怕他投奔别人不成?”

    “原来如此,真有你的,老谋深算。”

    “这个问题我早该想到了,只是目前实在公务繁忙疏忽了。”秦时竹突然想起一件事,“你告诉奋进,有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名叫顾维钧,让他务必把他请回国来担任我的秘书。”

    “好!

    送走了禹子谟,秦时竹满脑子都是人才地事情,没心思再想谁是黑手的问题了

    东北代表团的南下,坚定了江浙地方集团的**信念,立宪派特别象张謇等人下决心抛弃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他和汤寿潜等联名通电,鼓吹共和主义,张謇控制的时报也逐渐由反对、观望、赞同到完全拥护**,发表社论,郑重声明君主立宪不合时宜,**为中国改革的唯一方略,与清政府彻底决裂。这样,东北集团和江浙集团不仅在主要领导层面,而且在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致,彼此都将对方看作朋友和可以依靠的力量。

    立宪派转向**,当然带有自己的愿望。首先,他们希望以和平方式达到光复独立地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动荡,以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免受战乱威胁。所以他们在独立时,都异口同声地强调和平**地重要性;其次,他们想通过顺应**来夺取和扩大实权,以防**党人独占鳌头,在他们眼里,秦时竹等人远比孙中山来的可爱;第三,要选择新的政治领袖。防止最高权力落入**党人之手,江浙集团一开始坚持在上海召开各省联合会。就是基于这方面地考虑。

    立宪派态度的变化对于加速清王朝灭亡起了重要作用,应变势力和稳健势力公开站到**阵营一边,使许多大中城市拥清与反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下层民众,而且对地方各阶层人士甚至清朝的封疆大吏也产生震动,从而大大减少了**阻力。立宪派的转变,不仅仅是抛弃清王朝这么简单。更重要地是抛弃君主立宪的主张转而宣传民主共和——在现实面前,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实行共和制才能恢复和平、稳定秩序,使国家走上独立富强地道路,他们的思想转变自然也带动了他们所影响的那部分民众的思想转变。

    正是看见了立宪派地这个作用和价值,以秦时竹为首地东北集团才下大力气拉拢、说服江浙集团,为争取将来的主动,这个姿态是必须地。而且,在立宪派看来。秦时竹等人也不是天生的**党,秦时竹和其岳父又拥有大笔产业,无论在政治立场还是经济地位上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当然,江浙集团本身也有争夺主导权的愿望,突出表现就是江浙联军合攻江宁(南京)。

    苏、常、淮、扬等光复后,江苏重镇只有江宁还在清军手里。城内外江防军、巡防营以及旗兵有将近2万人,对江浙已光复的地区是严重威胁。为拿下这一据点,苏、沪、浙三都督组织了联军,联军由苏、济、浙、沪、镇各军组成,以徐绍桢为总司令,人数一万余人。11月21日,联军分四路围攻江宁:中路浙军,由朱瑞率领,从紫金山南攻朝阳门;南路苏军,刘之洁任支队长。攻雨花台、聚宝门;北路沪军。由黎天才带队,攻沿江各小炮台;镇军以林述庆为司令。由紫金山北攻天堡城、太平门。24日,黎天才部攻占乌龙山,乘胜前进,次日清晨又拿下幕府山,以重炮威胁城内据点。同日,朱瑞率领浙军主力在马群与清军展开遭遇战,击毙清军悍将王有宏,进抵孝陵卫。26日,敌守将张勋反扑,各军与其来回争夺阵地,从上午一直苦战到傍晚,终于迫使张勋龟缩在城内,朝阳门外敌人全部肃清。27日,镇军投入战斗,对江宁形成包围圈。28日,联军总攻,但浙军爆破朝阳门不成,仰攻失败,苏军进攻雨花台也未得手,联军指挥部调整战略,决定先取城外制高点天堡城,然后再俯攻江宁。

    江宁之战进行得异常激烈的时候,山东却突然取消了独立。山东本来是11月13日在军民的压力下,由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的。但孙世代都是大官僚,本人又与袁世凯和奕劻是儿女亲家,他自己当然不赞同**,只是在群情激奋地情况下勉强应承下来的。他被迫当上都督半个月不到,急得头发和胡子全白了,一面电告清廷“仰恳天恩俯念事出非常,准其便宜行事,不为遥制,俾免生弊端”,另一方面在得知袁世凯重新上台后,胆子又大了起来。

    由于吴禄贞被暗杀,原定的镇压任务取消,北洋第五镇返回了山东,他们都是袁世凯的旧部,自然惟袁世凯之命是从,老袁则加派张广建、吴炳湘赴济南策动取消山东独立。在部队架起大炮示威后,孙宝琦立即于24日宣布取消山东独立,自己则称病躲入了医院。张广建、吴炳湘分任军政要职,大肆逮捕**党人。就这样,山东成为了辛亥**中唯一一个宣布独立后又自行取消独立的省份。

    冯国璋攻陷汉阳后,清廷传旨嘉奖,封他为二等男爵,希望他继续进攻,占领武昌。然而,当时全国已有17省宣布独立,北方京畿一带也是险象环生,山海关前线十分不妙。北洋军主力却被吸引在京汉铁路一线,根本无法应付全国大哥**形势。袁世凯看到这种局面,对武昌方面又打又拉,并从以战为主改为以拉为主。

    一方面北洋军军从龟山动用重炮轰击武昌,继续对黎元洪施加压力。这是冯国璋所最喜欢的,他拟乘胜再下武昌,博得一个封侯拜相地机会。武昌与汉阳,只隔一江,全在火炮射程内,幸亏武昌兵民,日夕严防,炮弹炸响后,由于威力有限,也不过稍受损伤,无关紧要,沿江上下七十余里,又有**军把守,老冯不能飞渡。

    另一方面,袁世凯又通过各国列强加紧停战议和。各列强看见清王朝难以支撑,就积极扶持袁世凯,希望他成为新的代理人。英国公使朱尔典成了拥袁急先锋,他联络各国使团,出面斡旋停战,为袁世凯绞杀**创造条件。29日,汉口英国领事向南北双方提出停战、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三个议和条件。

    冯国璋本人是不愿意议和的,他倒真想把武昌打下来,但袁世凯的愿望他又不好公然反对。于是,他提出了苛刻的短期停战条件,称**党为“匪党”,要求“匪党”退武昌城15里,“匪党”之军舰炮栓须卸下交由中间人英国领事收存。**党自然不会答应这个要求,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要求:称北洋军为“满军”,要求“满军”须退出汉口15里以外,“满军”所有军火应由英国领事签字封存。(比冯国璋更狠)

    毫无疑问,两边肯定谈不拢。冯国璋借机开炮强轰武昌城

    。。。

【第048章】 强炮逞威() 
第048章强炮逞威

    在冯国璋的猛攻之下,早已肝胆欲裂的黎元洪弃城而逃,但他不知道的是,袁世凯比他还着急,老袁生怕冯国璋打得太狠,断了和谈之路,便亲自派已成为袁府座上宾的汪精卫找武昌方面和谈,汪立刻遵照袁世凯的意思,委托他人带去了亲笔信:希望**同志达成南北合议,联合起来要求清帝退位,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各省代表大会当时正在讨论英国领事葛福新提交的局部停战条件。一些代表认为清政府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今后是战是和,主要就看**军与袁世凯两方,把袁世凯拉到**阵营来,不失为一个避免大规模内战的好办法。要把老袁拉过来,就要给他一个位置,袁世凯已经是清朝的内阁总理大臣,要袁反清,只有给予更高的权位,**军如果以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位置相许,让袁世凯利用自己的力量来逼迫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民国,那么**的胜利就可以提前到来了。不用说,这种妥协思想占了上风。

    30日,各地军政府代表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代表的成分十分复杂,**派和立宪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多数,另有少数旧官僚、封建士绅,甚至还有清廷的密探(会议内容被一字不漏的传到了袁世凯那里),郭文作为东北方面的代表也参与了会议。会议推举谭人凤为议长,决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会议的还有一项议程是讨论和平方案:一个是全国性地,由袁世凯内阁代表清廷统治下的各省区,希望能和一个能代表全部**省区的人进行和谈;另一个是局部性的停战,由北洋军在武汉的最高统帅冯国璋与黎元洪进行湖北地区的停战谈判。

    全国性的方案刚刚提出就被否决了,主要原因就是湖北集团和江浙集团彼此都在争夺主导权,东北集团指示郭文千方百计破坏达成全国性停战方案地企图,秦时竹更不想让远在汉口的代表会议束缚自己地手脚。全国性的方案行不通。局部性停战成为了双方的唯一选择。

    停战议和本来是袁世凯为瓦解**力量、窃取最高权力而设下的局,这一点。**党人不是看不到。但汉阳失陷尤其是黎元洪弃城而逃后后**党人已呈现涣散状态,他们感到自己软弱无力。同时,由于缺乏一个彻底的**纲领,使得大多数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只要他接受民国的旗号,**就能大功告成。这样,他们就从要求袁世凯“反戈”。到接受袁世凯的停战条件,进而谈判议和,一步步滑向妥协地道路。

    逃跑途中的黎元洪一听到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动身返回武昌摘桃子。刘公和张振武因为他擅自出走造成混乱局面,主张通电弹劾他的失职行为,虽被其他人所劝阻,通电没有发出。但黎元洪却因此而对他们怀恨在心,与张振武等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冯国璋用炮轰击的起劲,山海关方面也没有闲着,只不过倒楣蛋换成了曹锟所在第三镇。秦时竹下了命令后,宁武不敢怠慢,当天夜里就安排火车运输。到前线时正好是清晨。望着四门崭新的105mm榴弹炮,陆尚荣大喜过望,他深知重炮的威力。但2吨地重量实在是太重了,炮营将火炮从车厢里卸下来后,费尽心机都想不出拿到山坡上的办法,只好汇报给陆尚荣。

    “你们就不会把火炮拆开分散着搬上去?”

    “试过了,轮子的当然没问题,关键就是炮筒,如果在平地上倒也好办,大不了用骡子拉着走。可是要爬坡。实在是无能为力。”

    “那多动动脑子,总有办法的嘛。”

    “师长。都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可我实在是黔驴技穷,想不出法子啦。”郭宝哭丧着脸,“眼瞅着这么好的炮用不了,我也着急呢!”

    陆尚荣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眼睛在几个中级军官的脸上扫来扫去,希望能找到好办法,最后他地眼光落在刘翼身上,直愣愣地盯着他。

    刘翼被他盯得浑身发毛,赶紧说:“师长,您别看我,我也没有好办法。”

    “有,你有办法!”陆尚荣突然想到了,猛地拍了刘翼的肩膀,痛得对方直龇牙,却不敢抗议。

    “师长,法子啊,我怎么想不出来?”

    “就落实在你的飞艇上。”

    “飞艇?”刘翼还是不太明白。

    “傻蛋,让你用大飞天把大炮吊到山上去。”看他如此不开窍,陆尚荣急了。

    “师长,我不是没想过这办法,但火炮太重,怎么才能放到吊篮里去呢?”

    “谁让你放吊篮里去的,用绳子直接绑住吊在外面不就行了?”

    “我怎么没想到呢?”刘翼兴奋地说,“我赶紧去试试。”

    “千万注意安全,绳子弄的结实点,要是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啦!”刘翼头也不回,朝飞艇飞奔而去。

    一个小时后,刘翼和其他队员就操纵着一艘满载着沙袋的大飞天飞到,为最大限度发挥飞艇的升力,吊篮里除了必要的操纵人员外,全部都放满了沙袋,吊篮与火炮之间的绳子被捆得结结实实,关键部位还缠上了铁丝加固,陆尚荣和一大群官兵围在旁边给他们加油鼓劲。沙袋一个接一个地被抛出吊篮,绳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