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魏玛德国的空中力量只怕仅相当于土耳其的水平。
可是,海军虽然拿得出400架飞机,但开发装载400架飞机的航母却不现实,哪怕真有这么大的航空母舰,按照目前飞机的释放速度,只怕等最后一架起飞后,第一架起飞的飞机油料都要耗得差不多了,那样就失去了协同作战的意义。
这正是航母派纠结的地方,经过反复论证,航母派认为,开发单舰载机超过80架的航母是可能的,但超过100架就没有意义了,只能延误战机,要想一次性出动大集群打击力量,只有一个办法——增加航母数量。假设一支机动舰队拥有4艘载机超过80架飞机的航母,那么可以一次性起飞超过300架飞机,虽然离开400架的规模还差一点。但实质作战力量不会有差距——可以调节攻击机和雷击机的比例,用更少一些比例的攻击机护航。
所以,问题又转到主力舰建造的数量和舰种上来了。按照航母派的观点。最起码还要建造4艘单舰超过2。5万吨的航母(这个吨位的航母才能确保有80架飞机的载机量),北海号退而承担训练任务,希望号可以退役。'小说'……(。)同时,为了有效伴随这支庞大的作战力量。至少还要4艘1。5万吨级的一等巡洋舰护航。这样前后折腾下来,差不多18万吨的主力舰吨位用完了。如果要建造战列舰,2艘3万吨级再加上伴随作战的大型巡洋舰,只怕还要12万吨的主力舰吨位。结论非常明确:要想同时满足航母派和舰队派的需求,中国需要30万吨的主力舰吨位。
老天!中国海军目前主力舰的吨位连3万吨都不到。哪怕完成了全部海军造舰计划,也不超过10万吨,号称世界海军三强之一的日本,目前主力舰吨位也堪堪不过35万吨。中国一口想要吃成一个胖子不仅没有可能,而且经济上也承受不了,说的再坦率一点,哪怕天上掉下来这么多军舰,海军也找不到能够足够数量的合格水兵。而且。从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格局上来说。各国绝不会允许中国有这么大的海军力量。虽然航母派和舰队派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但有几点意见大家是一致:第一,列强不会给中国太多的吨位同时发展足够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第二,退一万步来说,哪怕突破军备条约限制,在未来15年之内。中国同样不具备成为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强国的条件——航母派和舰队派固然要争夺资源,海军和陆军更要争夺资源。更不必说越来越变成吞金兽的空军更要维持。
中国未来20年的军事定位大总统已说得很清楚了,虽然没有明确用白纸黑字写下来。但“一流空军、二流陆军、三流海军”这样的思路早就在内部悄然流传,这是一干政界、军界大佬所共同认可的战略方针,绝不是一二个人能轻易动摇的。当然,三流海军的标准也已经不低了,英美是一流,日本是二流,法国、意大利是三流,如果中国能达到法国意大利的水平,那真是谢天谢地了。
很自然地,沈鸿烈和陈英昊谈着谈着,就扯到了航母的数量上来,对于新一代2。5万吨航母,他们早已翘首盼望。本来按照规划,这艘航母应该在今年年末投入使用,但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德国设计师的经验,再加上航母派对个别技术指标的修改,排水量从2。1万吨放大到了2。5万吨,甲板跑道进行了加宽加长,载机量也从原来的68+6架追加到81+8架,同时更进一步加大了防空火力,一想到那密密麻麻的高射炮和机枪,就是航母派自己都感觉头皮发麻。好在“鹫”式因为采用了大功率发动机和全金属机体,不仅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幅度提升,抗打击能力也有很大进步,不然还真不好说。虽然这艘军舰比北海号大上一圈,但舰名遵循了北海号的惯例,定为黄海号(cv3),自然,也因为设计修改的原因,黄海号要推迟半年才能入役小姨的诱惑txt全本。
“黄海号是板上钉钉跑不了的,但东海号和南海号却迟迟没有下文。”沈鸿烈道,“内部争论很凶啊。”
“我知道。”陈英昊大笑,“老爷子想战列舰都快想疯了。”
“老爷子也不容易,搞了一辈子海军,前半辈子都在碰壁,现在总算有了指望。可咱们就这点家底,航母和战列舰只能择一而重,幻想两条腿一起迈出去一定会摔倒。”沈鸿烈一脸郑重,“知道我为什么拼了命的催你们训练么?谈判马上就近在眼前,中央大政方针迟迟没有确定,甚至于谈判代表团都成行了,依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可见上面对此还是犹豫的,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多面手战术的价值”
“报告,大本营最新电报。”
沈鸿烈接过一看,先是松了口气,随后眉头却皱紧了。他将电报递给陈英昊,说道:“你看看吧,现在咱们不用这么着急了。”
电报写得明明白白:海军军备谈判原则方针已定,收电后即赴京参加会议
“也该定了,不然怎么谈?”陈英昊苦笑着摇摇头,“训练还是要抓紧,不管怎么说,黄海号即将入役,对海军飞行员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想快速形成战斗力,不加强训练怎么办?你安心进京吧,也不要说太多,这头我会盯着。”
“那就辛苦你了。”沈鸿烈扫了一下四周,确定无人偷听后悄悄说道,“你知道不,听说一航所在开发11试,听说原型机已经造出来了。”
“我知道,他们来问过我的想法,听说连名字都想好了,叫‘鹞’,据说这个项目是何总长亲自主抓的,抽调了一大批德国工程师。”陈英昊知道地显然更多一点,“这是一种轰炸机,可以携带10001200公斤的炸弹。”
“哦”沈鸿烈略微有点失望,10001200公斤的挂弹量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的雷击机已经能挂800公斤了,顶多这种飞机速度更快一点。
“你可不要小看它。”陈英昊看出沈鸿烈有点漫不经心,便提醒道,“这不是水平轰炸机,这是一种可以进行俯冲轰炸的飞机,听说对付固定目标的命中率接近30%,对付战列舰这种可移动的大靶子,命中率可以接近10%。”
“什么?”沈鸿烈惊呼起来,10%的命中率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有10架飞机同时进攻,基本能确保命中一枚,就算是战列舰皮糙肉厚,挨上一枚1000公斤的航弹也是受不了的,如果能命中弹药库、动力舱这种关键部位,一发致命都很有可能。
“当然,这些都是设计指标,实战中如果军舰装备充分的防空火力,则命中率会有很大下降,损失程度则会大幅度提升,肯定比水平轰炸危险多了。”陈英昊道,“水平轰炸的命中率实在是太低了,何老总慧眼独具,一下就抓住了航空兵关键——命中率。”
沈鸿烈在那却欣喜若狂:“假设打个对折,能有5%的命中率,基本上20架可以命中一枚,有个2枚足以致命,如果有200架这种飞机对付战列舰编队,再配合120架攻击机和雷击机,恐怕直接就能击沉一支舰队,如果这样的话,航母编队基本就能和战列舰编队抗衡了。”
“没有这么乐观。”陈英昊忍不住要泼冷水,“俯冲轰炸不是新概念,我们原来玩过,欧洲人也玩过,受飞机性能影响太大,机体受不了俯冲后拉起的应力,一不当心就在空中解体。”
沈鸿烈却远比对方乐观:“技术是在进步的,木制双翼飞机不行,未必金属单翼飞机也不行。能让何老总亲自挂帅的东西,绝对的好东西。如果真能达到这个命中率,这个‘鹞’就是一等一的王牌武器你别说了,我进京争取4艘航母去。”(。。)
。/
“
。。。
【第028章 】 比例玄机()
ps:本周更了5次,把上周所欠2章补齐了,下周除正常更新外,争取补齐10月第一周所欠的2章,那样10月的数量就圆满了,谢谢大家狂傲冷夫难驭妻。(。纯文字)(。……)
1922年12月17日,在中国代表团登陆美国的第一时间,代表团终于收到了国内对海军军备领域谈判要求的明确指示,这份史无前例、用7万组数字组成的长电差点没要了收电员的小命,也让负责侦听的美国情报机构翻了白眼。
整份电报用了6层加密结构,6个译电员每个人只懂得其中一层,非得层层推进才能逐次破译,即便掌握了编码规则,在没有字典参照的情况下,需要1万人工作2年换句话说,哪怕能破译也是黄花菜都凉了。只是,顾维钧免不了要心疼钱,1组数字就是华元1角,7万组数字意味着光是这份电报整整花了7000华元,都足够买一架飞机了。他原来不明白情报机关为什么每年要花这么多机密费,现在总算是领教了。
不过,这7000大洋总算是没白扔,电报的指示异常明确,就海军军备谈判方针可以围绕电文提出的原则授予代表团全权,只要最后确认前让国内知悉即可,签字与否,国内会给予明确指令。这当然是信任的表示,但顾维钧却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毛仲芳脸色都变了样——别的都好说,海军未来十几年的钥匙可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上面将陈、程两位舰长配给自己做副手的意义。
12月25日照例是圣诞节,原本连26日也是休息日,但美国方面显然等不及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就选择这个时候召开。美国国务卿休斯抛开历来外交会议第一天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的致辞发言,单刀直入,在第5分钟就直接提出了停止海军竞赛,六大军事强国美、英、日、法、意、中实现军备控制的目标,并明确指出上述6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例应该控制在5:5:3:1。75:1。75:1。5的标准。这种作风大大出乎众人所料。不但是各国代表没有想到,就是新闻媒体也完全被惊呆了,单雷鸣般掌声响起来的时候。还有好几个可怜的摄影记者压根就还没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再过了2分钟,休斯整个讲话都完了。……(。)
按照休斯讲话的精神,主力舰主要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并且明确规定,凡是排水量超过1万吨或者装备有8英寸口径以上火炮的军舰,不管名称叫什么,一律都划入主力舰范畴。按照这个标准,中国能纳入主力舰范畴的在役舰1艘也没有。只有2艘1。5万吨级的一等巡洋舰在建,另外,已经公布造舰计划,尚没有完成设计的还有2艘2。8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这压根就是放出去唬人的,至于战列舰,中国提都没有提到过。而在航母方面,中国目前只有1艘希望号,1艘北海号。计2。4万吨。另外还有2。5万吨的黄海号在建,总数也不过5万吨。
在随后的交流发言中,英国对这个提议表示了满意,看得出来英美是事先经过沟通的,而日本代表和法国代表则当场表示了抗议,日本希望得到相当于美国70%的主力舰吨位。并且认为中国主力舰吨位过高,应该下调到1的水平;而法国则认为自己被压缩得太厉害——法国应该高于意大利。即便不能与日本相等,也得有2。5的比值。
第一次会议就在这样的匆忙与震动中结束了。顾维钧没有急着发言。美国主流媒体一致认为“给予中国方面的主力舰吨位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看得出来国联五常的身份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即便他的海军还没有这么强大,也让人不能加以选择性地忽视,更不必说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远东局面而不惜拉拢这位快速崛起的伙伴”
顾维钧等人只能感叹国内料事如神,结果居然分毫不差,他和毛仲芳原本还以为列强会狠狠压制中国的海军发展,说不定连10万吨主力舰吨位都不一定愿意给,现在看来,列强还是有分寸的。当然,真实的动机或许永远不会让人所知——美国是为了拉拢中国压制日本,而英国是为了防止中国海陆军比例失衡,如果中国被迫将发展海军的实力用于发展陆军,天知道他们会不会将压力向印度方面传导,现在印度次大陆只有几千英**队,其余几十万全都是殖民地土著部队,比中**队差了一大截,如果中国在印度次大陆方向增兵50万,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更大的震荡。法国本来也想反对中国的吨位比例,但一想到如果不让中国发展海军,50万的军队压在法属印度支那边境上的话,也是够让人抓狂的吸血鬼在仙界。
会议精神提出来以后,接下去就是具体的细节安排,按照休斯的设想,除了中国以外,各国都要大幅度废弃旧舰并中止正在建造中的部分新舰:
美国需要放弃3艘“西弗吉尼亚”级(后来称科罗多拉级)和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放弃6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总计61。8万吨,废弃战列舰15艘,22。78万吨;
英国中止建造n3型战列舰和g3型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废弃即将完工的3艘“胡德”级战列巡洋舰,总计12。36万吨,废弃19艘旧主力舰,总计36。77万吨;
日本应该废弃1艘“长门”级战列舰(陆奥号),2艘“加贺”级战列舰和4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共计28。9万吨,废弃9艘旧战列舰(原本历史时空应该是10艘的,但在1914中日之战中,日军“河内”号被中国海军航空兵用鱼雷重创,虽然勉强开了回去,但战后屡次修复均不得要领,被迫提前拆解了)。
法国、意大利的主力舰吨位需要各自削减到17。5万吨,由2国自行安排。
从战舰废弃和中止建造的情况来看,美国无疑是损失最大的,所以美国方面对于谈判的立场极其强硬。倘若实现不了目标,美国将以庞大的国力支撑“2强标准”,拖也要拖死日本和英国。
消息传出,毛仲芳笑着对顾维钧道:“大本营还真是料事如神,连各国需要中止现有军舰建造这一条都考虑到了,现在摆明了美国吃亏最大,你说如果我们提出购买计划,美国方面会不会同意?”
顾维钧也笑:“咱们向欧洲买了这么多设备,虽然是从德国拆解而来的,但也是几十亿英镑的进项,美国人只怕眼红得不行,买军舰这事肯定会有人来和我们接洽,不然,我都纳闷为啥英美肯让我们拥有15万吨的比例?”
中国代表团的估计一点都没错,美国海军部长邓比在内部秘密会议上已挑破了为什么给中国安排15万吨战列舰比例的玄机:中国目前没有主力舰,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建造足够的主力舰,如果给予其较高的额度,必然转向他国购买——对美国而言,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起码能减少损失;其次,从地缘政治格局来说,日本在欧战结束后得到了德属太平洋岛屿,在太平洋力量大增,构成了对美属菲律宾的威胁,而英法因为欧战的削弱,已不可能在远东继续施加对日本的压力,而美国因为在国联问题上吃了英法的暗亏,颇有点心灰意冷,国内舆论存在较为严重的“孤立主义”,没法加大力量投放,英法力量的空缺必须有一个国家来填补——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中日世仇,足以牵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与英法日存在租借地和其他特殊利益纠葛,而美国一直秉持“门户开放”政策,在这个方面与中国利益冲突是最少的,在海军军备问题上向中国示好,有利于把中国拉入对美国有利的格局,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中国的海军远不如美国,中国的陆军也打不到美国,中**力强大一点,对美国没有多少损害,对英法日却都是压力
日本方面却暴跳如雷,代表团首席代表加藤宽治认为掉入了美国的陷阱——美国一方面用10:6的比例压制日本,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