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顾虑,围攻此城。一来可以试探国际反应,二来可以为后续计划准备条件。随着我军在库伦附近伏击、消灭俄军消息的传出,敌人肯定不甘心失败,必然要报复,此种报复很有可能就落在13师身上”
大家再仔细一看,萨勒图西面有好几处山岭,果然是打伏击的好去处。
“白参谋地意见,虽然有些激进,但仔细推敲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何峰说道,“现在的关键不是谁有道理,而是如何判别,或者如何应对。我军可以失去萨勒图,但龙江和满洲里等城,却是一个也不能失去,或者说我们承担不起失去的后果。”
张绍曾笑了笑:“白参谋平时爱动脑筋,点子确实很多,判断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建立在如此假设基础上的推断,我个人很难接受,起码从眼下俄军的调动当中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张孝准也说:“我同意大帅的判断,俄军即使要动手,也不在这一时,至少要等库伦方面地事情解决了才有可能。白参谋的意见,虽然有些意思,但我认为不妨再等看看。”
“如果你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应该采取应对之策呢?”秦时竹不置可否,又问起了白崇禧。
“办法也是有的,第一,萨勒图要增强防御力量;第二,13师如果要出兵救援,必须首先判明敌情,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埋伏;第三,敌人用两个重兵集团夹击我一个小城市,我军也可以如法炮制,攻击敌人散布在哈尔滨到长春沿线的敌军;第四,如果真地撕破脸皮,我军可以采用围魏救赵之法,直接攻打哈尔滨。”白崇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我看来,萨勒图基本守不住,我军只能在别的地方做文章。”
蒋方震听了半天,没有丝毫言语,此刻却说:“这样的话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敌人真的出动大兵攻打,而且短时间内又没有攻下来,那么我们倒可以判断出敌人是在佯攻,其真正目的恐怕真的如白参谋所说,要伏击我第13师。”
“对,对!”白崇禧兴奋地叫了出来,“蒋部长的话说得太好不过了。”
蒋方震也笑了,拍拍白崇禧的肩膀:“小伙子,我这么说倒并不是赞同你的观点。而是对你地观点一个自然引申。你有自己地主见很好,做参谋人员,就是要有想法,就是要动脑筋。”
“这样吧,三个方案地应对之策参谋部都给我制定出来,分列一、二、三标号,等库伦方面战事告一段落。我们再根据新的情况进行取舍。”秦时竹最后宣布道,“白参谋提出了自己地意见。这很好,所有的参谋都要向他学习,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地看法对不对现在还不知道,咱们姑且不论这个,光是这份敢于表述的勇气,我认为就很可贵。我希望大家不要怕犯错误,更不要怕自己地意见被别人嘲笑。要用一种对祖国、对人民、对国防军负责的精神,真正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
“是!”
在离开大本营的路上,秦时竹脑子还盘旋着这个问题:俄军到底在哪里作文章呢?白崇禧的判断是正确的吗?白崇禧有能力他相信,可是眼下年纪还轻,他的判断真地有道理吗?蒋方震、张绍曾、张孝准等人也是名将,到底谁的判断更接近真实情况呢?
在大本营方面面对种种可能而难下决断时,库伦方面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御敌了,国防军方面组建了外蒙司令部。由李春福担任总指挥,马占山任副总指挥,孙烈臣任前敌总指挥,分别负责各项事务。国防军不愧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动作很快,不到两天就把库伦城墙倒塌处修理好了。李春福派出了巡逻队,负责城内治安和看押俘虏,马占山则派出精干小分队,将凡是附和“独立”、在伪政府中任职的高级官员、贵族一律看押起来,他们的财产也抄得干干净净。
对普通的老百姓,国防军可就客气多了,乌鲁齐率领自卫队,挨家挨户宣传了安民告示,晓谕各住户、商家不必担心,可以照常营业。对于在战火中遭到损失的房屋、财产。国防军也予以赔偿(钱从抄没财产处来),对于无家可归的贫苦百姓。自卫队一律把他们安置在贵族地家中居住。不到两天,所有的蒙古百姓都改变了对国防军的敌视态度,认为“汉人比那些贵族老爷要好多了”。等到李春福当众宣布废除八旗体制,一律豁免他们对贵族、官府的欠债,并免除今后对贵族的赋税义务后,全体蒙古百姓都轰动了,推选出民意代表上门表示拥护,并感恩戴德地表示:从今往后,一定忠于中华民国,拥护五族共和。李春福也趁机在里面挑选了一些有声望的人士,要求他们参加蒙古治理委员会,作为过渡期间地政府。
对活佛的处理,李春福等人觉得秦时竹的意见很有必要,但对于杭达亲王如此宽大,众人都有些不平,在他们看来,此人是个铁杆亲俄分子,留之危害极大,联名拍电报给秦时竹要求慎重考虑。秦时竹的回电很有意思:蒙古地处偏僻,民风纯朴、消息闭塞,不加以现代化改造,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识之士予以引导,率领。我国防军虽然有远见卓识,但毕竟非蒙古人,与普通民众间有种族隔阂,而一般蒙古军官,对于内政、民生又不擅长,故不得不倚重原先政府要员。杭达亲王引狼入室、勾结外人固然可恶,但仔细分析,官员中像他这么有见识,开眼界、懂得世界大势的人却是不多,要切实排除蒙古百姓“恐汉”、“仇汉”的心态,非其不可,故留用之
杭达可恶归可恶,但识时务,在蒙古人心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当年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在外蒙推行新政,全蒙古的贵族官僚基本都反对,只有贡王和杭达两人是赞同的,在他们两人的推动下,外蒙好歹也多少有些建树。现在贡王已死,再杀了杭达,谁来主持外蒙现代化改革?外蒙不进行现代化改革,就永远存在着失去或者独立地危险。因此,秦时竹力排众议,决定保留杭达。
他密电一封表示:对杭达亲王一定要妥善安排,如果民政长一职过于突兀,可安排其它官职对于俘虏地伪蒙军军官,要一一排查,凡是有“亲俄”、“仇汉”倾向的,一律予以秘秘密处理。
看完秦时竹地密电后,李春福等人恍然大悟,勾结俄国、妄图独立固然是不对,但有“仇汉”、大蒙古主义情结者等顽固民族情绪者更为棘手,都是巩固蒙古秩序的不利因素。要真正安定蒙古,一方面要破除“与俄联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消弥“南拒汉人”的暗流。按照秦时竹的指示,马占山连夜提审,将那些骨干分子统统处决。(他反正就是杀星,让他再多杀几个也不碍事)
库伦城中最感到窝囊和被动的则是要属俄国领事了,俄国人本来趾高气扬,认为国防军不敢拿他们怎样,谁知道当天下午国防军就切断了领事馆的对外联络和交通,并以外蒙治理委员会的名义下令进行“戒严”,所有人员不得进出一句话,俄国人已被软禁在了城里,而此时由于变故太快,他们连向俄国外交部发电报的动作都还没来得及实施。
为争取德国方面的支持,28日,秦时竹授意格尔夫给德国方面发去密电:一方面要求德国支持北疆国防军维护主权的正义举动,另一方面要求德国紧急提供2000万马克的临时军费贷款,以备万一和俄国开战之用,并允诺将来开发外蒙,少不了德国的一份利益。
威廉二世收到电报后,立即召集小毛奇入宫商议。
“我们在东方的小朋友发来了求援电报,你意下如何?”
小毛奇看完电报后,毕恭毕敬地说:“陛下,我认为把俄国人的力量拖在远东对我国是相当有利的。我们不仅要支持他,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挑唆他和俄国人开战。”
“你觉得他的军队可以打赢俄国人?”
“根据我们在满洲的军事顾问团报告,北疆国防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俄国人开战的能力。况且,这种战争,中国方面有充足的理由和借口,我们只要稍加鼓动,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小毛奇认真地说道,“在我看来,秦时竹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物,如果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俄国人,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
【第139章】 请君入瓮()
第139章请君入瓮
“万一他打输了呢?”
“打输也不要紧,打输了俄国人也不能把手伸进去,到时候我们可以保护侨民和维护帝国利益的名义出兵,或是参加各国联合的调停。我认为英、美两国也不希望俄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展。”小毛奇进一步解释道,“上次内阁会议,外交部已通报了中国方面的期望。说他们前次已许诺收复蒙古后将兴建一条铁路,并向各国贷款,这是我们介入蒙古的好时机,不能放过。”
“各国的态度我多少知道一些,英、美和日本大体也是这个意思。”威廉二世笑了起来,“俄国人本来想一口吞下这块肥肉的,现在却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根大大的骨头,可是相当棘手。”
“如果我们能够加固这根骨头,为俄国人多制造些麻烦,他们肯定要在欧洲问题尤其是巴尔干方面对我国的态度多加考虑。另外,”小毛奇告诉威廉二世,“如果中国与俄国真的开战,我想派遣军事顾问团去战地实地考察,希望能对俄国人的战斗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种判断,比单纯的情报分析更加来得可靠。”
“好主意!”威廉二世转了个圈后,突然问道,“你觉得一个俄国人值多少钱?100马克如何?我说的是平均意义上。”
“这”小毛奇愣住了,他不明白皇帝怎么会问出这个问题来,“陛下。这很难回答,也许不值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买一个奴隶不需要那么贵!”
“哈哈哈!我认为很值,很值!”威廉笑得很大声,“俄国只有1亿人口,如果每人值100马克,那就意味着只要仅仅100亿帝国马克,就可以把整个俄国人口买下来!”
“陛下的意思是?”小毛奇还是没有猜透威廉二世地意思。用100亿马克购买所有的俄国人口?这个念头太疯狂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给那位小朋友一点甜头。告诉他,只要他的部队消灭1个俄**人,我们就奖励他100马克,这笔款项将在贷款的利息中扣除,当然,人数要以我们的军官认定方才作数。”威廉二世兴奋地挥动手臂,“我真希望他能把所有的俄国人都消灭了。你想想,你想想,只要100亿马克,俄国就完蛋了。”
“哦,我地上帝!这可真是个好主意,真的那样地话,我一定举双手赞同,只要100亿就可不必使我们的小伙子去冒险而征服俄国。这个买卖太划算了。”小毛奇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不由得为这个主意叫好,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也不是没有价值。
威廉二世还沉浸在自己的“妙计”中,进一步推论道:“这样一来,对方不但不会抗拒我们派出军事观察团的要求。反而会迫不及待地邀请我们去。你看,我为你找了一个多么好的雇佣军将领!”
威廉二世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第二天秦时竹就收到了德国方面同意的回电,并表示这个款项由青岛方面地德华银行陆陆续续交付。只是在听到德国方面的附加条件时,秦时竹哭笑不得,这整个就是帝国主义出钱出枪,扶持代理人进行战争的表演嘛!
消息透露给葛洪义的时候,他也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说:“这威廉的算盘打得可真够精明的。把我们当枪使算是使用到家了。”
秦时竹生气地说:“鬼知道这个混帐皇帝怎么想出来这种主意?”
“你别生气。我们不吃亏啊!”葛洪义依旧嬉皮笑脸地说,“打俄国人。就是倒贴也得干啊!这买卖,值了。咱们不干,谁干?我给吴大舌头和周羽透个口信,告诉他们每打死一个老毛子,给他们抽成20马克!我就拿5马克信息费算了。”
“好了,玩笑归玩笑,这个消息却不能透露出去,让下面将士听见了影响多坏?”秦时竹愤愤地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把这帐算回来。”
“不急,不急,咱们先和老毛子好好算这笔帐!”
自从接受领兵诱敌的任务后,扎木合就率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装扮成伪蒙军残部模样,天天在库伦以北地驿道附近游荡,并派出侦察人员远远地打探俄军消息。结果相当令人沮丧,原本说俄军在三日内就要到库伦的,结果到了30日夜间(第四天),侦察部队还没有发现俄国人的踪影,惹得扎木合心急火燎。一方面,他们在外面晃荡了半天,就是为了yin*俄国人上钩,这俄国人迟迟不来,无疑是相当折磨人的事情,另一方面,为了伏击,马占山、孙烈臣已派遣了大队人马在达海尔岭做好了准备,眼看天寒地冻,近万国防军将士在外面宿营等待,让扎木合十分不忍。
他只好派人去找马占山诉说,要求取消行动,大军回城。后者告诉他,俄国人一贯磨磨蹭蹭,估计路上遇到风雪,走得慢了,让他不要性急,再仔细搜索侦察,至于在外宿营的国防军将士,由于进行了充分的御寒准备,完全有能力克服恶劣天气带来地影响。
扎木合只好再度担负起诱敌的职责,此时他已经把俄国人整整骂了祖宗18代。奇迹在1912年的最后一天出现了,这天下午,侦察骑兵回来报告说:前方50里处,出现了大队人马,从旗号上看打着蒙古旗号,部队装束也是伪蒙军模样,但仔细看来,人又似乎不像蒙古人,反而更接近俄国人。
扎木合在马上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原因:肯定又是俄国人为了掩人耳目,装扮成伪蒙军模样前来。他一面要求侦察兵再次侦察。另一面把消息及时地通知给了马占山,要求他们做好准备,迎击俄军。
事情果然和扎木合预想的一模一样,来地正是俄军伊沙克将军率领的部队,他为了掩饰俄军身份,都穿上了蒙古服饰,装扮成蒙古人模样。但衣物仿制容易。模样却不容易更改,只要距离稍近。就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是蒙古人还是俄国人。
第二天一早,扎木合带领小分队,主动朝俄军迎了上去,此时距离约在25里处。这支前来援救库伦的部队,还是由俄蒙联军组成,其中俄军约有4000,伪蒙军只有近500(这已是恰克图的主力倾巢出动了)。本来按照计划。他们是在两天前就应该要到库伦城下的,但是由于一路上风雪的阻碍和俄军地散漫,拖沓了好几天才走到这里。扎木合抬眼望去,这群家伙行军漫无秩序,队伍拖得好长,中间还间或有掠夺来地牛羊等。扎木合一闭上眼睛,眼前似乎就出现了这一路上蒙古老百姓的所遭受地苦难,恨得牙嘎嘎响。只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下按奈住心头的愤怒,就朝大队人马奔跑而去!
俄蒙联军也看见了扎木合的小分队,带队的军官感到有些奇怪,哪里来的部队?来到跟前,通过与向导的交谈。才知道是伪蒙军的一部分。此时,扎木合冒充一个掌旗王公,没有用正眼瞧俄军,却对同行地伪蒙军发火,指责他们救驾来迟,威胁要治他们的罪。
伊沙克不懂蒙语,但看见扎木合唠唠叨叨,同行的蒙古军官面色刷白,情知出了大事,连忙赶来询问。
看见对方的最高指挥官出来了。扎木合也不敢造次。用结结巴巴的语言,添油加醋般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