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吗?”
“这……”
赵慈景一时语塞,但他知道,李元吉只是借口隋军在阌乡县驻兵,而实际上是李元吉怀恨李孝恭。而不愿意去救他。
“可是殿下按兵不救,没有一点救援的意思,怎么向圣上交代?”
李元吉阴阴地看了他一眼,冷笑了一声。“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五千军队,命你去救援李孝恭,做一做姿态吧!”
“我去救?”赵慈景张大了嘴。
“对!我就以潼关主帅的名义,命令你去救援,你敢违抗我的军令吗?”李元吉冷冷道。
…………
半个时辰后,万般无奈的赵慈景率领五千军队向阌乡县方向奔去。他心中却想着,一旦遭遇隋军阻击,就立刻撤回潼关,他虽然希望李元吉去救援李孝恭,但前提是他自己留在潼关守城,
赵慈景一路谨慎,率军向东而行,大约走了一个时辰,军队渐渐靠近了阌乡县。赵慈景更加小心,他派人前去打探消息,片刻。士兵回来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情报,
“启禀长史,阌乡县城是座空城,一名隋军也没有。”
赵慈景一下子愣住了,怎么会?不是有报告说有大批隋军从这里渡河了吗?
士兵又禀报道:“听县里人说,隋军是去参与围堵李郡王的军队了,所以他们放弃阌乡县城。”
赵慈景心中想了想,不管怎样,先占领县城再说,他立刻令道:“全速前进,占领县城!”
队伍加快速度向县城疾奔而去。而此时,在唐军南面数里外,杨元庆率领两万军队埋伏在一片森林中,杨元庆也注视着阌乡县城,那座空县城是他放下的一颗诱饵,就等着潼关的军队被诱引上钩。
这时。一名斥候骑马奔至,翻身下马,向杨元庆禀报道:“启禀总管,敌军五千人正向阌乡县城奔去,已经快到了。”
‘才五千人!’
杨元庆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他以为至少是一万援军,看来,李元吉此人确实是心黑手狠,不管李孝恭死活,他已从黄君汉口中得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李孝恭弹劾李元吉,引来了御史监察。但李元吉却死活不肯承认,李孝恭和李元吉之间已经有了极深的仇恨。
其实潼关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须五千军便可以将潼关牢牢守住,根本不需要三万人驻守,只能说明今天就是李元吉对李孝恭的报复,不肯派主力去援助,李氏家族内部出现了裂痕。
“出兵,截断敌军后路!”
杨元庆一声令下,两万隋军发动了,向数里外的潼关道杀去。
…………
赵慈景率五千军队一路疾奔,离阌乡县城还有两里时,一股冰冷的河风迎面吹来,赵慈景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就算隋军去参与围剿李孝恭的军队,县城内也不可能一个士兵没有,一定会有少量军队镇守县城,这么重要的县城,隋军怎么可能完全放弃,这一定是诱饵。
“全军停止前进!”
赵慈景心中疑惑而紧张,又命一名士兵前去探查,片刻士兵奔回来禀报“长史,阌乡县城又关闭了,城头上出现了千余隋兵把守。”
“不好!全军火速退回潼关。”
赵慈景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这是敌军的引诱之计,敌军要截断自己的退路,赵慈景心急如焚率军向潼关撤离,但走了不到两里,山道两侧忽然传来一声梆子响,顿时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从两边山林里射出,五千唐军措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马翻,惨叫声响成一片。
赵慈景惊得魂飞魄散,他抽出战刀嘶声大喊“冲出重围,冲出去!”
山道两边喊杀声震天,前后道路都被隋军堵住,中间箭如疾雨,唐军被在逼在狭窄的山道上,进退维谷,死伤惨重,无数巨大的火球从两边山岩上滚落,滚入人群中,唐军士兵无处躲避,被烧得哀嚎惨叫,哭喊连天…………
赵慈景军队被伏击处离潼关只有十余里,虽然从潼关上看不到,但潼关的斥候却将这个情报紧急禀报了齐王李元吉。
一名斥候校尉在李元吉面前跪下,哀哀央求道:“殿下,赵长史被数万隋军围困,死伤惨重,危在旦夕,恳请殿下紧急去救援!”
李元吉脸上面无表情,其实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局。五千人去救援李孝恭,不就是送上门去的美餐吗?可如果不去救援,他确实无法向父皇交代,既然赵慈景急于去救李孝恭。那就让他去做一个替死鬼吧!不彻底堵住他的嘴,难保他不向父皇告自己的黑状。
李元吉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狰狞的冷笑,他迅速瞥了一眼哀求的斥候校尉,猛地拔出刀,一刀刺进校尉的心脏,校尉惨叫一声,倒地而亡。李元吉在他身上擦去刀刃的血迹,冷冷道:“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来命令我出兵?”
他随即下令道:“隋军即将大举进攻潼关,不准再开启关门,胆敢开关门者,立斩无赦!”
……,
被围困在山道上的唐军已经死伤过半,战死者的尸体填满了沟壑,投降者不计其数。赵慈景本人也身中三箭,都是要害重伤,他已奄奄一息。
赵慈景躺在一块大石后。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信和一只玉珮,交给身边的书童罗佩儿,吃力地断断续续道:“你要……,活下去,把信交给……,我妻,让她告诉圣上,我是……,是被齐王所害……”
赵慈景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此闭目长逝,几名亲兵都痛哭失声,就在这时,两万隋军从山上冲了下来。将士剩下的两千余唐军团团包围,唐军无路可退,纷纷跪地投降,一场伏击战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了。
杨元庆骑马出现在战场上,视察降卒和隋军们收拾战场,到处是被烧焦的尸体。沟壑里尸体堆积,杨元庆心中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吩咐手下将士“尽量救治伤者,战死者就地掩埋,埋深一点,不要被山豺吃掉。”
一名偏将将十几名赵慈景的亲卫带上来,后面一副担架上放着赵慈景的尸体,十几名亲卫跪下泣道:“求楚王殿下饶我等一命,让我们把赵侍郎尸首送回长安。”
这时,一名士兵将一封信和一块玉佩递给杨元庆“这是从一名亲兵身上搜到,好像是赵慈景的遗书。”
信没有封口,杨元庆抽出信看了一遍,是赵慈景控诉齐王李元吉强夺大将之妻,心怀私恨,不肯出兵救援李孝恭,杨元庆沉思片刻,如果这封信落在李渊手上,李元吉就死定了,而形成不了李氏集团内部的裂痕,绝不能让此信落到李渊手上。
杨元庆把信揣如怀中,把玉佩递回“把玉佩还给亲兵。”
他又对十几名赵慈景亲兵道:“念你们对主人一片忠心,我且饶你们一命,也准你们把赵侍郎尸体送回长安,不过不准走潼关,你们会泄露我的军机,你们绕道武关,走上洛郡回去吧!”
十几名亲兵含泪磕头谢恩,便抬起装有赵慈景尸体的担架向山下走去,杨元庆一直目送他们走远,这才下令道:“整顿军队,回阌乡县。”
……,
弘农郡卢氏县,李靖率领数万联军一路南追,李孝恭的军队五战五败,死伤惨重,只剩下残军不足三千人,正仓惶南逃,离他们只有十几里,再加快速度,今晚便可追上李孝恭的残军,将他们彻底歼灭,活捉李孝恭。
数万联军在卢氏县城下休息半个时辰,准备起身继续追赶,这时,十几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而来。
“李司马!”后面骑兵大喊。
李靖回头望去,他认出来人,是杨元庆的几名亲兵,他立刻勒住了战马,片刻,几名亲兵奔至,取出一命杨元庆的金牌道:“总管有令,穷寇勿追,让李孝恭回长安。”
李靖一怔“这是为何?”
亲兵又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总管给司马的亲笔信,司马看了便知。”
李靖接过信打开,匆匆看了一遍,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还是总管目光长远,他当即下令道:“军队停止追赶,返回弘农县。”
……,
隋军的停止追赶最终使李孝恭逃脱大难,他率领不到三千残军一路南逃,从武关进入了上洛郡,在上洛县遇到了赵慈景的亲兵,才知道是被齐王李元吉所害,李孝恭满腔悲愤,从上洛郡返回了长安。
争夺弘农郡的战役以两隋联军的大捷而落下了帷幕,李孝恭率领的三万唐军几近全军覆没,这次惨败,使李渊的东进野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第三十一章 丹阳来客
战争结束,弘农郡又渐渐恢复了常态,官道上开始有行人往来,在大战结束三天后,弘农县南面的官道上驶来一辆牛车,几名身材魁梧的骑士护卫在牛车两旁。
牛车宽大,在官道上缓缓而行,走得十分平稳,这时,车窗里露出一张少女清瘦的脸庞,她长得很瘦小,脖子细得一只手便可以捏住,但她一双眼睛却异常灵活,富有神采,她眼珠转了一圈向两边看了看,尖着声音问车夫:“刘老汉,弘农县到了吗?”
车夫是个六十余岁的老汉,眯眼着眼睛,悠闲得快睡着一般,他反应很迟钝,半晌才‘哦!’了一声道:“快了,还有一两里。”
旁边一名护卫牛车的年轻骑士忍不住笑道:“玉儿姑娘,你就不能伸出头看看吗?”
少女略略探头,立刻看到了县城城墙一角,原来县城就已经在她们眼前了,她微微脸一红,白了一眼年轻侍卫,头缩回去小声道:“公主,弘农县已经到了。”
牛车里还坐在一名少女,身着一身白裙,头戴帷帽,帽上纱巾掀起,年纪约十二三岁,身材纤细苗条,虽然年纪不大,但容颜俏丽,绝美无双,或许是一路辛劳的缘故,她脸色十分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身体轻靠在车壁上,目光深邃,双眸深处总有一丝挥散不去的凄楚。
她便是杨广的小女儿丹阳公主杨芳馨,她在江都宫被沈光救出后,送去了丹阳郡藏匿,等事态稍稍平息,她便乘船走长江水路绕道北上,在襄阳下船后便坐牛车走襄阳道一路北上,历时一个多月,今天终于抵达了弘农郡。
她的最终目的地是去太原府,那里是大隋的最后一块领地,此时杨芳馨还沉浸在父皇被逼自尽的无尽伤痛之中。这是她一生也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她原本是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娇养在父亲身边的纯真少女,但国破家亡,父死母散的命运使她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变得十分沉默,一路之上,没有和护卫说过一句话。
杨芳馨身边的小丫鬟便是她的贴身小宫女玉儿,一直跟随在她身边。她却活泼伶俐。一路之上和护卫们混得很熟,总是变着法儿哄公主开心,只是她却没有一次成功。
“公主。”
玉儿掀开牛车后面帘子一条缝。向外偷看一眼,她压低声音道:“上午我听他们几个说,杨将军就在弘农县内。如果公主不想去太原,现在逃走还来得及。”
杨芳馨轻轻叹息一声,“不去太原又能去哪里?”
“可以去洛阳呀!”
‘洛阳?’杨芳馨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玉儿有些急了,拉着她手腕道:“公主,你到底去不去?”
“你跳下牛车,跑出二十步给我看看。”
玉儿呆了一下。半晌她嘟囔道:“我又不想走。”
“你既然不想走,又说什么呢?”杨芳馨看了她一眼,淡淡问道。
玉儿察觉到公主语气里有点不高兴,她心中委屈,便小声说:“人家以为公主想走,所以出主意,人家是一片好心。”
杨芳馨牵住她的手柔声道:“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只是。。。只是我也不想去洛阳。”
玉儿顿时高兴起来,“原来公主是想去太原。”
“我也不想去太原。”
杨芳馨低低叹息一声,“我也不知自己想去哪里?或许我想回江都,在父皇的坟前搭一间小屋子,就住在那里。一辈子陪同父皇,让他不再寂寞。”
说到这里。杨芳馨双手捂住脸,泪水从她指缝里涌了出来。
就在这时,牛车忽然停了下来,只见车外传来几名护卫的声音,“参见总管!”
随即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公主殿下在牛车里吗?”
“回禀总管,公主殿下就牛车里。”
“很好,你们一路辛苦了,我会有重赏。”
牛车内,玉儿有些激动起来,她听出这是杨元庆的声音,当初杨元在城救她时,这个声音就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公主,是杨将军啊!”
“我知道是他。”
杨芳馨拭去泪水,声音依旧很平淡,尽管杨元庆去年在雁门打败突厥人,使她免于屈辱,而这次又派人把她从江都宫救出,但她的父皇有一次含泪告诉过她,杨元庆是窃隋之国贼,父皇的悲伤和这句国贼之语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使她心中既有一份对杨元庆的感激,同时也有一种对他的憎恨,她心中异常矛盾。
这时,马车外传来杨元庆的声音,“臣杨元庆参见公主殿下!”
杨芳馨沉默不语,玉儿见她没有反应,急得直晃她的胳膊,“公主,杨将军在和你说话呢!”
杨芳馨将帷帽上的轻纱放下,遮住了她的容颜,她拉开车帘,透过薄薄的轻纱,只见面前站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头戴紫金盔,身材高大魁梧,鼻梁高挺,嘴唇棱角分明,目光锐利,仿佛看透她覆盖在脸上的轻纱。
杨芳馨五岁时曾被杨丽华带去杨元庆府中见过他,但她已经忘了,后来在雁门县城头又见过他一次,那次相隔很远,她看不清他的模样,印象中杨元庆身材很高大,倒是婢女玉儿把他夸得天上少有,人间绝无。
杨芳馨淡淡笑道:“杨总管为国事操劳,亲力亲为,辛苦了。”
她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符合身份,虽然年少,却能从容不迫,举止大方得体。
杨元庆是接到护送侍卫的提前报告,丹阳公主已经到了,他专门出城来迎接,在杨元庆记忆中,杨芳馨还是五岁时那个粉雕玉琢般的小公主,这一晃过去了七八年,她已经长大了,应该是十三岁了。
杨元庆行一礼,歉疚道:“臣未能保住圣上的性命,这是做臣子的无能,微臣愧疚万分。”
杨元庆的话勾起了杨芳馨的伤心,她长长的睫毛垂下,眼角渗出晶莹泪意,声音有些哽咽道:“那是宇文化及之恶,总管远在太原,就算有心护卫也难以顾及,非总管之过,请杨总管不必自责。”
杨元庆见她身子尚有少女的幼稚,却承担起了成人的责任和哀伤,这使他心中涌起一丝怜惜,柔声对她道:“公主殿下一路辛劳,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一早随我返回太原,那里有你的亲人。”
杨芳馨默默点头,她能体会到杨元庆的关心,心中也涌起一丝感激,“多谢杨总管爱护,丹阳感激不尽。”
。。。。。。。。
杨元庆命人将杨芳馨送去县城内郡衙后院休息,又命亲兵在她所住的小院四周戒严,不准任何接触她,此时杨师道在两天前先去了太原,先去和政事堂一班相国接触,杨元庆已提议封他为纳言。
杨元庆则回到了城外大营,刚进营门,便有亲兵上前来禀报:“启禀总管,帐内有人在等候接见,说是总管的族人。”
‘族人?’
杨元庆微一沉吟,便明白过来,这一定是弘农杨氏家族有人来了,他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