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接旨,吾皇万岁!”李明郑重行了一礼,然后这才接过圣旨。心中却是感慨,没想到刘廷行动那么快,不仅安排好了他的赏赐,连麾下的职位都已经安排妥当。
参加冠礼的张默等人,不免有点高兴。大汉立国,唯有建立军功者,才有机会进入兰台读书,能进入兰台可是无上的荣耀。
按照兰台的设计,前一层代表着普通兵书,还有一些不入流的武技和秘籍;第二层则是一些少见的兵书,韬略或者治政的书籍,同时也存放着黄级的武技和秘籍;第三层是非常罕见的兵书,甚至还有一些心得体会什么的,关键是存放着玄级的秘籍和功法。
理所当然的,第四层便是地级秘籍和功法所在;第五层按说便是天极功法和秘籍所在,只是天极秘籍和功法已经失传,是以这一层其实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存放。
“李偏将,三天后陛下要设宴犒赏一众平叛功臣,宴会将在申时召开,到时候切莫缺席或迟到才是!”宦官把圣旨交给李明,随即郑重的说道。
“一定,一定!”李明淡淡一笑,趁机给宦官递过去一个小钱袋,里面至少也有百文。却是前来接旨的时候,荀采悄悄塞给他,并且交代他该如何做的。
那宦官面不改色,袖子一卷,钱袋就已经消失不见,看得出来业务非常熟练。随即表情也不再死板,多了几分亲切感和笑意。钱不多,但也绝对不是他这个小黄门,轻松就能赚到的。给多了,反而烫手,不好收!
“李偏将,听闻皇宫之中来了一群倭岛的使者,打算与我大汉武者切磋一番。想来会在宴会上公开挑战。陛下希望能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若李偏将能好好表现,想来陛下会更看重一些!”宦官得了好处,自然也透露出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未必只有他一个知道,但知道和不知道有时候是差距很大的。
倭国使者?这个时候倭国和点建交了?李明表示他历史成绩不好,还真不知道这个。不过能欺负欺负倭国那群矮子,李明真的不会介意。
小黄门传旨完毕,直接告辞而去。周围的宾客纷纷前来道贺,李明最初担任的偏将职位,只能算是杂号的临时编制,战后自然解散。若要继续从军,只能从军司马做起,或者到地方县城担任县尉。
如今一步登天,直接从县令开始做起,这意味着以后他能一步步做到郡守,然后是刺史,最后甚至进入中央,运气好未必不能成为三公之一,当真是可喜可贺。
关键是原班人马全部都在一个地方任职,不存在磨合方面的问题,戏忠和辛毗的才学都很不错,政务自然也不会成为问题,不管如何,这次李明也算是赚大了!
第121章 乔迁与婚期()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明向荀采询问了一下倭人的消息。才知道原来倭国在西周时期已经和华夏有来往。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倭国那边的一个奴国部落,曾经远洋而来,献上奴隶160人。
这个国家的人都比较矮小,被戏称为‘倭人’,倭人生活的国家自然也被称之为‘倭国’。说到这里李明倒是想起,自己似乎也有调查过倭国。据说倭国的‘倭’日语发音,和‘大和’的发音相同,所以后来倭人又自称大和族。
至于这次倭人为什么要挑战华夏武士,却是不得而知。示威吗?还是不自量力?又或者有了什么特殊的奇遇,所以打算那华夏当试刀石?
李明唯一知道的是,如果接受他们的挑战,那么就必须要胜,否则的话就丢了大汉的颜面,丢了华夏的颜面。
“明哥哥何必担心?化外小国而已!挑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以得到陛下的重视。但他们也必然不会赢下去,这样只会变成对我们大汉的挑衅!”荀采看出了李明的担心,不由得笑着打趣道。
“看情况再说,我心里有数!”李明点了点头,的确倭人再蠢也不至于在大汉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半点好处。
第二天清晨,依然是照例在演武场与荀采切磋,而朱皓也是早早来到这里晨跑,以及做一些体能训练。只要慢慢加强锻炼,两年下来差不多可以开始练武了。
当然,如果在一两岁开始修炼,那么效果自然更好。只可惜因为朱儁当时太得意,给小朱皓留下了心理阴影,于是就耽搁了。
“说起来你们还打算赖到什么时候?房子也有了,还不快点去看看,有什么缺的也能够补齐了!”朱儁起来看到李明,顿时上前打趣道。
“师尊!”李明拱手,“这诏书都下达了,弟子不日就要南下陵阳,这房子有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反正,也住不了几天了!”
“你以为这间房子,就是我朱家的祖宅吗?”朱儁闻言不由大笑,“为师在交州都有一套庄园,难道就必须要住在那里不成?只需要留下人手在那里打理,并且定期进行汇报,并且定期派人前去查验便是。你只是暂时前往陵阳,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回来,难道还打算到时候再另外买过一套宅子?”
李明对三国历史不算很熟悉,但大概也知道几年后刘宏挂掉,然后董肥肥入京的事情。关键是诸侯讨董之后,董肥肥要把雒阳烧掉逃走。到时候他的这座宅子,只怕也会变成一堆废墟。
真正让他困扰的是,这座宅子是袁阀所赠,只怕雒阳很多人都知道。换言之碍于袁阀的面子,只怕不会有谁会出钱将这座宅子买下。
也就是说,这座宅子最终还是要赔在他的手里,想想真的好气啊!喵的,真的把我逼急了,我还直接带人杀入雒阳,看他董肥肥还敢随便放火不?
“明哥哥,你在想些什么呢?”荀采看着李明一动不动,不由得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就是想宅子的事。既然师尊都那么说了,我们就去看看?”李明提议道。
荀采当然没有意见,只是在随行的人里面,加入了小香和小桃二女。以后那里也将是她们的家,提前去适应一下也是应该的。
袁阀送出的府邸是在白虎大街,这里虽然不如朱雀大街或者青龙大街那么繁华,却也是许多在雒阳为官或者当小吏的人的住所。只是这雒阳的官也不那么好做,尤其是刘宏上位后,今天扁一个,明天灭一个,以至于总会有房屋空出来,随即就被门阀给收购了去。
不仅如此,买下的同时还送给那些遭贬的官员一个人情。日后若还有幸运回到朝堂,这份人情可是很值钱的!尤其这年头的三公也是贬了又复起,变更非常的频繁!
宅子的钥匙已经在李明手中,到了宅子大门之后用钥匙开门便是。此刻这个宅子已经是人走楼空,连家具也没有剩下。想来在袁阀看来,李明官场得意,自然不屑用那些旧货。
“看来还需要采买一些家具才行,否则的话这房子空荡荡也不好住人!”李明左右看了看,不由得皱着眉头说道。
“明哥哥打算要什么级别的家具呢?”荀采不由得靠了上来。
“不需要太高级,中低层就好。反正我们过段时间就要远赴陵阳县为官,这里最终还要交给师尊来帮忙打理。”李明左右看了看说道。
“如此的话倒不需要太贵,我之前稍微了解了一下,在雒阳购买那个级别的家具的话。大概不超过百贯就能买齐。明哥哥不要嫌贵,雒阳这个地方的价格就是这样……”荀采报出价钱,随即担心李明说她,于是连忙解释道。
“我家的采儿,有什么好信不过的?”李明捏了捏她的下巴,亲昵的说道。
“如此的话,那采儿立刻就去安排,争取这两天就能乔迁。说起来,明哥哥,我们的婚期也快到了……”荀采娇羞的说道。
当时在荀府定亲,说穿了就是担心李明会在战场上挂掉,到时候荀采岂非要当个望门寡?如今黄巾之乱已经平定,那么婚期自然也就快了!
“这怪我,乔迁后我就立刻安排!说起来,岳父他们可方便过来?”李明问道。
“居然是采儿的婚事,那父亲不管如何都是要过来的。兄长其实已经联络颍川那边,父亲和几个叔父伯父过来,不过是这几天的事情。”荀采羞涩的说道。
“那好,回去之后我们就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把婚事给办了!”李明将荀采搂入怀中。
“嗯……”荀采只是温顺的靠在李明怀中,默默的应道。至于小桃和小香,却是本分的站在那里,甚至连羡慕的表情都没有表露出来。为人奴婢,什么可以争什么不可以,她们心里是最清楚的。
两天后,新的家具陆续搬入宅子之中,李明亲自下厨,招待一帮亲朋好友过来喝了顿酒,也算是完成了这乔迁之礼。
“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送走了宾客之后,李明看着宅子不免嘀咕起来。
第122章 奴仆与家兵()
荀采闻言仔细想了想,随即恍然大悟地对李明说道:“主要是少点人气,如我们这种家庭,岂能少了烧饭的壮妇,以及一些使唤的婢女和下人?别的不说,明哥哥要南下当陵阳县令,身边没有一些家丁兵怎么行?”
听到了荀采的话后,李明心中不由叹了口气。穿越到封建时代,果然无法避免买奴或者招奴这种事情吗?嘛,既然成为了特权阶级,那么自己也没办法免俗吧?
“虽微不足道,明哥哥好歹也是堂堂大汉关内侯。”荀采非常认真的解释道,“一般来说,正常的官宦家庭,除非是真的揭不开锅的,否则都会有那么两个做饭的健妇,一名车夫,五个左右的护院,一个管家和若干婢女。
不过以我们家的情况,歌姬舞姬还用不上,不过烧饭的健妇需要一个,帮忙打理宅子的管家需要一个,做杂务的家丁需要两到三个,至于婢女目前只需要小香和小桃就好,迟些时候我那两个贴身婢女也会过来,现阶段而言也够用了!”
以李明的吃货性格,考虑到食材的价格问题,他那点俸禄根本不够用。好在他和辛氏商会还有贸易往来,收入远远高于俸禄所得。别说养十个人,再多二十几倍也是轻轻松松。
“那就去挑选几个吧!这方面我不太擅长,交给采儿来做如何?”李明看向荀采。直接如同挑选牲畜一样,去人市挑选奴仆什么的,李明还觉得有点不太适应。
至于在奴隶堆里,挑出几个绝世美人的桥段,他根本不回去考虑。能混人市的,都有挑选的经验的和眼光,高级货肯定要单独高价出售,断没有捡漏的可能性。
荀采闻言倒也没有感到意外,只是随即严肃的对李明说道:“奴仆采儿可以去挑,但是家丁明哥哥却要亲自出手。”
“为何需要我亲自去挑选?”李明疑惑地问道。
“家丁可不仅仅是做杂务,关键还是保护宅子,甚至需要的时候随着明哥哥出征。当年朱儁征讨梁龙,便是先回到会稽郡清点家丁,以此为基础才拉起了五千人的队伍。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家丁兵,更值得信任的了!也只有家丁兵,能不惜牺牲地保护明哥哥!”荀采非常认真的说道。
顿了顿,继续补充道:“每个家丁的挑选都非常重要,品性不行的不要,身体有缺陷或者不适合练武的不要,年纪太大的不能要,当然年纪太小的也不能要。
家丁的年纪要控制在十五岁以上,否则没办法形成战斗力。一代而言也就是这样,如果这些家丁成亲生育了第二代,才需要从小时候开始抓起。几乎所有的门阀,都是这样的。”
以私兵为主的部队,和私军又有什么区别。不过在这个主要依靠士气和将领个人魅力的时代里,核心的军官构成为家丁的话,那的确可以减少崩溃的速度,调配起来也容易。
“那按照采儿的意思,我大概需要招收多少家丁才好?”李明不由得问道。
“以明哥哥的身份,最好能招募一百人比较稳妥!”荀采想了想说道。
商量好了细节之后,李明直接进入了军营,找到了典杰他们帮忙。对于李明要招收家丁这件事情,他们倒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雒阳如今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逃难到这里的难民。不过还没有出去,已经被问询前来的老卒们直接就把名额给占了去。这些都是李明麾下的老卒,随着临时的队伍解散,他们有些卸甲归田,有些被安排到别的队伍之中。
得知李明要招募家丁,有人甚至放弃了队率的身份,前来投效。要知道,在军队里面,至少他还是一个自由人,但一旦投效,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是李明的私有物。
“你们何必这样,有人甚至是队率,什长和伍长更有不少……”李明感动之余,不免为他们感到不值。
“我们都是老部下了,偏将你的为人我们还不清楚?跟着偏将有肉吃,跟着其他人,嘴巴里面都淡出鸟来了!”那个已经当上队率的人当即上前说道。
“对!跟着大人有肉吃!”大家哈哈大笑,纷纷应和起来。吃肉其实是其次,关键还是李明为人不错,不会亏待他们,也不会看轻他们。去正规军当了几天兵,那些人眼高过顶的样子让人恶心。偏生他们背后的势力又很大,不好招惹,只是心里到底是不爽。
“大人,我们也算是看开了!”那队率继续说道,“在正规军里面,我们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唯有跟着大人,才能继续建功立业。再不济,大人你也不会亏待我们不是?”
“对,就是这样!”所有人不由得高呼。
“承蒙大家厚爱!”李明闻言也真的感动了起来,“李某人对天发誓,今生今世绝对不会亏待了各位……”
“大人,别说了,我们相信你!”闻言所有人却是当即跪了下来,说什么都不给李明把誓言给说全。
之后的两天,陆陆续续还有两三百人前来询问,得知李明只招募一百人,顿时遗憾离去。李明见状有点心软,想着自己钱多,多招募一些人应该没问题吧?
刚刚把这个念头告诉戏志才,后者却是立刻谏言:“人数多了,犯忌讳……”
这让李明顿时清醒了过来,在封建时代随即扩充私军,哪怕是家丁,只怕人数多了君王也会不高兴。尤其这也很容易,给某些小人一个攻佞自己的借口。
到了傍晚,荀采也带着几个奴仆回来,说来也巧,刚好是一家人,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外加十二岁和十岁的两个少年。男的粗通文墨,妻子也擅长做饭,两个孩子弱了点,但养养也就有力气了。再加上是一家人,相处起来也会比较和睦。
“明哥哥,这位便是老李,这位便是李婶,而两个小的分别叫做李狗儿和李驴儿,至于大名,可以在加冠后再取。”荀采向李明介绍道。
“小人见过家主!”四人闻言,也是上前行礼。
“好好工作,自然不会亏待你们的!”李明顿时也是端起架子说了句。
“遵命!”四人连忙回道,同时不免松了口气,能说出这种话的主子,都不难相处。
第123章 论功行赏宴()
李明也是之后才知道,原来老李本来不姓李,只因为卖身李府才必须要改名。也有不改名的,类似食客或者客卿,张默、戏志才和肖遥就属于这类。
不过家奴,肯定是要改名字的,一则这样有归属感,二则也算是打上了李家的记号。
老李以前似乎是个小吏,只是犯了事,这才被官方发卖。也正因为如此,他粗通文墨,当管家是绝对没问题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