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跪在了地道:“承蒙周老前辈相救,使鲁达得以保留这不死之躯,小子一定会秉承你老的教诲,做个顶天立地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周侗伸出双手搀扶起鲁达道:“你我都是在江湖在行走之人,不必拘于小节,更不必被这世间繁文缛节所约束,只要身直行正就好。好了,我老汉走了,前面山高岭险,林深草密,经常有强人与野兽出现,你一定要小心在意。”
鲁达道:“那好,周老英雄,一路保重。”
周侗挥挥手转身而去,刚刚走了几步,象想什么似的,又转让回身来,走到鲁达的身边,将一只口袋塞到鲁达的手里道:“我看你身上好象也没带多少银两,这十两银子,你拿着,在路上或许能应个急用。”
鲁达的身上,确实已经分文皆无,但他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刚刚想要推谢,周侗仿佛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道:“刚才我对你说什么了,人在江湖守大义,弃小节,怎么转眼之间就忘了呢。”
鲁达只好接过来揣进了怀里。
周侗这才高兴的点了点头道:“好,这样最好,我们就此分别各自上路吧。”
拄着山藤拐棍,大步向信马州方向走去。
鲁达望着老英雄离去的背影,久久注目他离去的方向,那目光中有的是依依不舍,那目光中有的是无限感激。
天明早投店,鸡鸣早看天,一路上晓行夜宿,翻山越岭,过大河,涉小溪,又经过了两天紧走慢赶,鲁达来到了河南洛阳城外。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大都城,“四方入贡,道里均”的龙兴宝地。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二千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先后一百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
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商汤建都西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二百余年。
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二十多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五百余年之久。
春秋时期,秦庄襄王元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初期的都都城就设在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汉永和五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泰始元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东晋时称故都洛阳为中京,一直沿用到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太延二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洛共计三百三十余年。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设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
隋开皇元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大业元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
第五十五章节 太白酒楼()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置东都。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
武则天光宅元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
鲁达站在洛阳城外看着那高大壮观的城门楼,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虽然他胸中没有多少墨水,但也为之感叹,感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叹我们祖先的开拓精神。
夕阳中,鲁达踱步走进了仍然是人群熙熙攘攘的洛阳城。
此时正是仲夏时节,天黑的较晚,鲁达找到了一家客人较少,名叫如归的客栈放下随身携带的物品,把大刀放到床下。然后洗了一把脸,从包袱里捡出套干净的衣服换上,走出客栈来到洛阳城最为热闹的一条大街——临河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滨临潺潺东流的洛水。
天色渐渐的暗下来,街道两边的商家早已挑起明亮的灯笼,将大街上的一切都照的朦朦胧胧,显现出有别于白天的别样风光旖旎。
洛水河面上停泊着十几只画艇也都张灯结彩,艇娘们一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站在艇上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整个洛阳城到处呈现着歌舞升平,繁华似锦。
所谓的画艇也就是江南一带人常说的花船,就是一个或者是几个以卖笑为生的女人,一个独资或几个人集资,卖上一条不大不小的船,在那船上刷上各色的油漆,再找来画工在船帮上,船舱内画上花鸟鱼虫,有的还画上春宫图画,船的夹板上用彩色绸缎拉篷搭棚,张灯结彩,远远一看那船儿就如同飘浮在水面上的一座亭台楼阁。
在画艇上吟诗唱词,是当时人们竞相追赶的一种风尚。更别说在画艇之上与貌美如花的艇娘颠鸾倒凤了,那才叫风流呢,与现代有人玩的车震相比,那叫有过之无不及,让我们当代人时不时的就得汗颜一把。
乘画艇,品美酒,吟诗词,搂艇娘,成了当时达官贵人们的一种最为时尚的业余生活。就如同现代人出入各种各样的会馆一般,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作的事情,兜里必须有大把大把钞票,但光有钞票还是不够的,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水准,不然你能吟诗作词吗。
路经这里的鲁达,看着那随波飘荡的画艇,和那站在艇头是搔首弄姿的艇娘,顿时感觉到心中一阵厌恶,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边关有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而在这里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边关有那么多戌守边关的将士餐风饮露,流血牺牲,而在这里却轻歌曼舞,箫鸣琴应。
鲁达看不明白,也想不明白,
看不明白不去看,想不明白不去想。
鲁达沿河朝前方走去,来到了一家名为太白酒楼的饭店。
天下叫太白酒楼的饭店太多了,长安有、泽州有,就连远在西北的永州城内也有一座太白酒楼,今天在这洛阳城有见到了一家太白酒楼。
估计大家将自己的酒店冠名为太白酒楼,并不是为了纪念大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李太白的,只是想借着他的名号招揽顾客罢了,因为李白不但才学闻名天下,喝酒的海量也是天下闻名。
为此与李白同一时期,被李白视为老大哥的贺知章,贺大人特意为李白好酒量来了个点赞,以当朝左班丞相的身份,为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李白写下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把李白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哈哈能得到当朝丞相大人的提诗点赞,漫天下也就是我一个人才能佩戴如此殊荣。
于是,李白乘着酒劲又打马如飞跑到了宣州谢脁楼,也不管人家楼主乐意不能乐意,提起笔就在上面来了一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其实李白那里知道,他让贺知章涮了火锅。
三国时期的曹丕曾经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言。”
往远处说有战国初其孙膑与庞涓同门师兄弟相残,战国后期更加李斯把自己的同窗好友韩非子送进了深监大狱,最后给灌下了一碗毒药了之。
往近一点说就是那个被中国人民捧为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硬依仗着丞相之权威,把那个自号凤雏的庞统送上了西南战场,让他一命呜呼。谁让你个小鸡崽子硬充凤扮凰,竟然想与卧龙先生一争高低,如此高才人间不能留,下地狱去吧。
再往近了说大宋朝的王安石借推行新政打压司马光,苏轼,苏辙、欧阳修等文人,后来司马光等人有借变法之机排挤了王安石,完完整整的演绎出了文人相轻的闹剧。
文人之笔胜过刀枪,杀人不见血,宰你没商量。
温柔一笔,就够你喝上一壶的。
文人之间不但相互之间瞧不起,更有堪者排挤打压其他的文人。
贺知章就属于更有者,肾脏健康,心脏病变。
年轻时期的李白胸怀大志,心向河山,并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时时想着一鸣惊人,出人头地。但你就是再能跑的千里马,也得遇到有眼有珠的伯乐才行,否则一切的一切都是白搭白。
既然伯乐没有来找我李白,那我李白就去找伯乐吧。于是李白就轻舟简行,从四川出发,不远万里来到了大唐朝的国都长安,找到了贺知章贺大人,上门礼拜来了个毛遂自荐,贺知章让李白小盆友当场写了三篇赋、五首诗、七份国论、八章经策,李白小盆友二话没说,提腕挥毫,一气呵成,然后双手捧起一张张宣纸恭恭敬敬的递到贺知章的手里,贺大人接过一看:“哇塞,这文章写得华采齐放,映日耀星,盖过屈原,比过陶渊明,赛过小曹植,气死老曹操。我的文章要是跟眼前这位小盆友比,那简直马尾穿豆腐——没法提。如果把这小子的文章拿给皇帝看了,那求贤若渴皇帝,还不得抬起龙爪,把我老贺踢出金銮宫吗,我靠,不行,绝对不行,不能让这小子阴谋诡计得逞。”
但又不能直接把这小子赶出京城去,那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不得说我老贺妒贤嫉能吗,咱大小也是当朝的丞相,不能背这样的骂名。
哈哈,有了,听说你小子不是爱好杯中之物吗,那咱就给你来个对症下药,于是贺知章拿出礼廉下士的态度道:“小李子,小盆友你一路风尘仆仆从川境到京城长安,实是太辛苦了,本丞相因为还有些公务在身,不能热情洋溢的招待你这位远来的贵客。这样你自己去大雁塔下面的皇家接待处,太极酒楼,想吃什么喝什么尽管挑好的上,吃完喝完就记在我贺大人的帐上。”
李白一听也不推辞客随主便道:“那好吧,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
李白兴高采烈还得加上兴冲冲,一溜小跑来了位于大雁塔脚下的太极酒楼,大堂经理一听,来的这位是贺知章贺大人的贵客,岂敢慢待,急忙把李白请进了高间雅坐,山珍海味往上端,琼浆玉液往上搬,贵妃娘娘曾经吃过的岭南荔枝上一盘,吐鲁番的葡萄来五串,还有新疆哈密大甜瓜,山东登州大苹果,辽西大鸭梨,都是李白从来没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