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不夜-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琴太微嘟着嘴不言语。

“他如今在哪里?我陪你去找他。你不好意思开口,我来说。我虽卑微,终究是皇后面前的人,他总要给几分薄面吧?”

琴太微支吾道:“每天这时他都在半山上的天籁阁里读书。”

沈夜拖了她的手就要走。

“不去呀,我不能爬山。”她扭着身子不愿动,一脸纠结生涩。

“又胡说了,刚才是谁要带我上山看桂花来着?”

沈夜力气原是要大一些,生拉活拽地把她从阑干上拖下来,沿着游廊一路往山上去。琴太微心中百鼓齐鸣,自那晚之后她一眼都不想再看见杨楝了。两人拉拉扯扯的走到了一程,琴太微忽然大松一口气:“他不在。”

她指着半山上的一所空空的凉亭道:“他不喜人打扰,每上山读书,都要亭子里留一个小内官守着。”

只得悻悻下山。两人牵着手走回湖边水廊,沈夜正要再劝,琴太微忽然站住了,脸色煞白如纸。

顺着她的眼光看过去,只见水廊外假山后面,徵王穿着一件家常的月下白道袍,正倚着湖石闲闲坐着,手里拈着柳枝逗一只胎毛未褪的小白猫儿玩耍。良辰美景,斯人如玉,连沈夜亦不免多看几眼,琴太微却如白日见鬼一般,踮着脚就要跑。

“他都看见你了,躲不掉了!”沈夜低声喝道。

琴太微闪在沈夜背后,两人上前行礼。杨楝朝沈夜回了半礼,又问过皇后安好。琴太微低头听着他的声音,如有芒刺在背,恨不得他立刻赶了自己走开。沈夜见她不敢说话,便将皇后有意带琴太微探望熙宁大长公主之事禀了一遍。

“那就去吧。”他道,“跟着皇后娘娘出门,自然十分妥当。”

琴太微瑟瑟地跪下谢恩。粉面霞染,双目盈盈,简直叫人疑心她立刻就要哭出来。杨楝看在眼中,亦觉暗暗吃惊。

辞了出来,沈夜便数落琴太微过于胆小,徵王哪有那么难缠,又说起林夫人做局的事——“将来定要向殿下说明了。”

“人家现在有身孕了……”琴太微怅然道,“说了又如何。”

沈夜一怔,不觉跺脚道:“那你更得小心!这时候最容易出事儿,你且离她远一些。”四周看了看,俯在她耳边低声道:“我听人说呀……从前她在清宁宫走动时,就有些奇奇怪怪……”

“她怎么了?”琴太微好奇道。

“我也听得不真,”沈夜道,“她是去年年底进宫里服侍太后的,只说是画院林待诏的女儿。可是去年林待诏去世,她不穿孝不说,连一滴眼泪都没有。”

“宫中礼法谨严,本就不让为父母守孝。”琴太微道。

沈夜想了想,又道:“据说她……有点淑妃娘娘的品格儿?”

琴太微听得直出神,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子,酸甜苦辣不知是何滋味,挨了半天才淡淡回道:“我才不管他们。”

第十三章 良宵 

展眼即是中秋佳节,宫中以互赠节礼为俗。杨楝是个坐冷板凳的亲王,没有人借此机会奉承溜须,只有一些故旧亲信孝敬些应时的瓜果、月饼之类。他略略扫了一眼,依次记下,先将田知惠送来的一盒月饼挑出来携至书房中,掰到第五个,饼子里才掉出一个油纸包儿,拆开封蜡,里面露出薄薄一张茧纸,字迹淡若烟岚。 

因朱宝良一行人在东南的大动作,余无闻一伙人便远远地躲开了国朝的海疆,最近只在东瀛与南洋诸岛之间做了几笔买卖,居然获利颇丰,从红彝手里斩获了一大船上好的龙涎香。等东南稍平定,运到南都繁华之地卖个高价,装备四十门大炮的宝船便有着落了。又云获悉太孙——指的便是杨楝——与琴督师的爱女喜结连理,不妨问问琴氏那里有没有督师留下的宝船样式图、海舆手卷等,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杨楝心中烦躁起来,把茧纸撕成一缕一缕掷入炉中。纸条被火舌一抿,忽闪几下便化灰化烟,然而他的秘密却烧不掉、化不开、剪不断、斫不去,一想起就觉抑郁难耐,偏偏这世间无一人可与言说。

如噩梦。如顽疾。如一枚沙砾含在柔软的蚌肉里,年深日久裹上层层珠泪,明明难受至极,却永无吐出的那一日。

一时,文夫人捧着盒子进来问安,展开一件簇新的金缕红罗圆领袍,胸背各缀一片应节的缂丝彩云圆月玉兔补子。杨楝由她服侍着试穿了一回,端的是流光溢彩,华美非凡。杨楝笑着谢过,又从桌上挑了一只青玉子母螭镇纸赏还给她。

文夫人谢过恩,忽又从漆盒里拣出一件香囊来,道:“这是琴娘子献给殿下的节礼。”

“自己不来,竟支使起你了?”杨楝皱眉道。

“她说,眼下还走不得路,不能亲自来给殿下磕头,请殿下恕罪。”文夫人赔笑道。

那只香囊是六棱粽子状的,碧绿素缎裹成,腰上绣了一行细如米珠的紫花,花瓣潦草得如同小孩儿涂鸦。杨楝定睛瞧了一会儿,道:“这么难看。”

文夫人道:“原是琴娘子的手还未好,在我那儿做针线练练指爪。这香囊还是上月绣起的,颇费了她一顿功夫。因要过节才又打了个盘龙绦子,央我连缀整齐了一并带过来。这是她一番心意,殿下别嫌简陋。”

“天下哪有这样送礼的,人不来不说,东西还要别人帮着收拾。”杨楝将香囊掷到抽屉里,冷笑道,“我只领你的情,不记得收了她的粽子。”

文夫人淡淡一笑,也不接他的话,却问起节前是否要摆一次家宴。杨楝一贯独来独往,不过偶逢节庆才设一家宴,陪几位侧室坐一坐,自从陈烟萝走后,连这都要废弛了。文粲然想着中秋是个大节,林绢绢新有了喜信,琴太微又一直借口棒伤躲在岛上不敢出头,或者杨楝有意把众人都邀来一聚也未可知。不料他一拧眉毛,却道:“一个伤还没好,一个又挪动不得,还多这个事做什么?只你我二人对坐饮酒,岂不是无趣得紧?”

文夫人知道他不喜饮酒,这不过是句玩笑话,然则听在耳朵里仍不免脸上一白,犹自强笑道:“既然殿下图清净,妾就乐得偷懒了。”

杨楝亦觉出不妥,心下略有愧意,遂环转道:“上次琴娘子出事,多亏你闻风报信,我想来想去,倒不知怎么谢你才好。”

文夫人揣摩这话的意思,是真想要答谢她要她开口讨赏,还是说虽有谢意却无以为谢呢?这若是换了林绢绢,一定娇笑着要新鲜衣裙,要金珠首饰,甚至直言要陪她一晚。他明知自己不是林绢绢才会这么说,可那双墨描漆点的一双凤目竟是诚挚又温和。文夫人遂笑道:“殿下将家事托付于我,妾自当担起责任,不敢领什么谢赏。琴娘子年幼,是妾没有照看好她。殿下不问责,妾已是万幸了。”

他显见得是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文夫人心中无声地叹了一下,又道:“林夫人那里,殿下可还有什么吩咐?”

桌上正摊开一幅长卷,是林绢绢花了许多功夫精心涂染的一幅仿董源的潇湘图卷,原先说是要留到十月里给杨楝祝寿的,却提前当作中秋节礼送来了。杨楝轻敲着画纸,缓缓道:“她养着胎,后院的事务便都交给你了,你多辛苦些,有事与程宁商量着办。”这话原是早就说过的,他想了一下又郑重道:“林绢绢身子不稳便,教她不要再乱走动了。添几个老成可靠的内侍和宫女到她房里去帮忙,别教她跨出房门半步,也别让闲杂人等扰了她。”

文夫人听了这话,长久以来心中隐隐的猜测似乎落到了实处。

“先把孩子好好地生下来。”他皱着眉头轻声说。

看看暮色将临,杨楝换上文夫人缝制的新衣,加冠束带出门去。赶到太液池北岸的太素殿,徐太后在殿中坐着由几位太妃陪着说话,早有花团锦簇的一众儿孙晚辈过来磕头献礼,欢欢喜喜领了赏去。徐太后远远瞧见杨楝,立刻招手唤他跟前来,笑眯眯地道:“听说林绢绢有了喜信,我高兴得很。你且说说要什么样的赏赐?”

杨楝笑道:“祖母心中高兴就好,等生下来再赏也不迟。”

徐太后笑着摇头道:“这是我第一个曾孙,虽不是嫡出,到底也与别人不同。按例的赏赐自不用说。我想清馥殿终归狭小了些,是否不方便?再者,我这里还有两个医婆,都是极老练稳妥的,先拨给你们使用。早晚贴身伺候着,也免得临时忙乱。”

听见医婆一说,杨楝不免心中一紧,脸上却笑道:“孙儿自己就会瞧病,不必劳烦旁人。”

徐太后嗤笑道:“你瞧瞧头痛脑热的也就罢了,难道还会妇人千金科?”

“孙儿实说了吧,”杨楝道,“祖母身边得用的人自然极尊贵,纵然是我的王妃,也不敢劳动她们屈尊伺候。林绢绢一个小妾,我只怕她受用不起,反折了福气便不美了。”

这推三阻四也太过明显,徐太后沉下了脸。正要再说什么,外面人声鼎沸,却是銮驾到了。帝后二人拜过太后,又依次升座受礼,一家亲眷团团见过,才有司膳内官请众人入席。

筵席摆在殿外的三层白玉丹墀之上,高台四角悬挂琉璃宫灯,满地团团地摆满盆花,皆是嫣红的秋海棠、银白的玉簪花。山珍海错、玉液琼浆杂列其中,应节的各色花饼、如意饼、金银茶食和馓子垒成座座小山,山顶插着金银五色剪花,盘中新摘的玛瑙葡萄与翡翠蜜瓜各自甜香缭绕,酒未开樽已有三分醉意。

一时云破月出,水天澄澈,清风徐来,满池碎金。水上花影浮泛,阁中笙歌相和,嘉亲美眷,语笑嫣然。三杯“长春露”下肚,皇帝满心畅意,索了纸笔过来,一气写下三首绝句,又命随侍内官朗声念出,博得满座喝彩。他自幼雅好艺文,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咏月三章写下,连太后亦真心称赞了几句。皇帝犹觉不足,又命座中诸位妃嫔步己韵和诗一首。

徐太后笑道:“放着这么些兄弟子侄在眼前,却叫内眷写诗,这是皇上糊涂了。”

皇帝一想确有不妥,遂环视一周,教杨樗和几位庶弟、驸马各自写了诗来,因见杨楝远远地坐在一边,特意取了自己案上的纸笔教人递过去。

咏月原是烂熟的题材,杨楝略想了想凑出四句,偷眼看见旁人都还在搜肠刮肚,遂放下笔慢慢走开,两眼瞪着湖上粼粼波光只作沉思状。

湖心灯火荧荧,内官们在蓬莱山上搭了一个巨大的灯架,几百只五色灯笼组成“太平万岁”四个大字。杨楝望着黑沉沉的山影,忽又想起虚白室中那个推病不出的人,这时一定带着侍儿溜出来看灯了。

席上垒着拳头大小的一盘螃蟹,据称是阳澄湖所产,一路漕船运送,皆用成箱的湖水养着,今早刚到通州码头,便快马送入清宁宫小厨房,专供太后设宴所用,只只色若胭脂、肥满喷香,又比平日贡上的更好。徐太后特好此味,年年要摆上几回螃蟹宴,带着宫中上下皆尚食蟹。然而好蟹产自南省,每年单是运输一项即靡费不少,这也就说不得了。

今日这螃蟹挂着忠靖王府孝敬太后节礼的名目,暗地里却是杭州巡抚一手操办的。杨楝只吃了一壳子蟹黄就放下了。这时出神想事,不知怎的又记起少年时被琴灵宪悄悄带去海上看水师的宝船,正逢余无闻从扶桑做了一笔生意回来,船后拖着的渔网里有车轮大小的雪蟹,长腿巨螯,色若胭脂。用船上的大锅略蒸一下,匕首砍开,膏脂流了一桌,连脚壳尖子里都是满满的莹白如雪的肉。连琴灵宪也放下了斯文架子,卷起袖子掰下一只硕大蟹钳,笑呵呵地捧给他,蟹肉甘甜如荔枝,犹带着海风的清新。

要是跟琴太微说这个,大约她又要瞪眼了。又是一连几日都没有看见她,连中秋节都不曾露面,如此想着,他伸手又取了一个螃蟹。忽然听见上面催诗,只得回到条案边,匆匆写下先前想好的四句,转见陈驸马刚交了卷一脸得色,又低头把自家的一句涂了,重写了一句。

皇帝这几个庶妹的驸马,皆依国朝祖例而广选自民间,以品貌德行为先,并非个个都是文章才子,其中要数仙居长公主的陈驸马读的书多,果然这回又拿了魁首,皇帝特命人折了一支丹桂赏赐他簪在帽上,屏风后女席中的仙居长公主亦是双目放光。皇帝又品度一番,选出一两篇赞过赏过,忽然掉过头瞧着杨楝笑道:“徵王这篇,不比陈驸马的差,然朕却以为该罚。”

杨楝惊得几乎将茶杯跌在地上,立刻疾趋至御前跪下称罪。

席间一时鸦雀无声,徐太后不由得盯了皇帝一眼。皇帝仍是笑盈盈的,望了望皇后,道:“朕看你平日里为你婶娘写的青词,篇篇都是佳作,怎么朕叫你作诗,却不肯好好作来?”

杨楝心中稍定,微笑道:“臣无能,平日里自己在家慢慢琢磨,尚可敷衍一二。值此良宵盛景,龙威赫赫,心中已是诚惶诚恐,又有陛下的三首珠玉在先,极尽绝妙好词,臣更不知如何下笔。古人云‘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臣今日可是领教了。”

虽是忍不住冷笑了一下,皇帝心中终归是受用的,遂道:“我见你先前涂改过一句,删去的是什么?”

杨楝才知他一直盯着自己,不觉暗暗叫苦,只得道:“是‘莲舟载月归’。”

“好句,为何不用?”

“只因陛下有‘林下美人’之句,艳冠群芳,侄儿的采莲女自惭貌陋,故不敢争妍。”

听他说得有趣,皇帝亦不免呵呵笑了起来,当场将三篇御笔诗稿赏给了杨楝。徐太后亦跟着笑道:“原来皇帝是这样罚人的,似此将来人人都要讨你的罚了。”

“‘莲舟’一句清丽,亦可将功抵过了,朕不是那般小气之人。”说着回味起梅花美人与采莲女之比,未及细想,却见杨樗捧着诗稿摇摇摆摆地上来了。

皇帝一见便皱起眉头:“我只道你不肯写了。”

杨樗不敢答话。皇帝将四行诗略略扫了一眼,便转递给身边的杨楝:“你来品评一下。”

杨楝一心想着今晚不可出风头,不料皇帝给他来了这一出,才只读了一句,骤然觉得心跳都加快了。他曾与杨樗一同读书,深知其最惧这类笔墨游戏。这首诗辞藻优雅,用典娴熟,水准还在皇帝之上,定是有人暗中捉刀。杨楝踌躇起来……准备了许久的事,临了忽给他这么一个机会,要不要借此揭穿呢?

他定了定神,收住了自己的妄想。皇帝虽从不关心杨樗,未必就看不出其中有问题。他心中冷笑几声,只道:“文辞稍欠雅驯。”

皇帝不觉挑起了眉毛。

“然少年豪气,浑然天成……”杨楝继续道,“文笔虽朴却已显出天家气度,福王殿下愈发长进了。”

明知他一派胡言,皇帝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草草点了头,也不命人诵读给大家听,就挥手叫都退下了。杨樗不由得满脸纠结地望了杨楝一眼。徐太后顿生疑窦,对身边的李司饰使了个眼色交代了一下。

一众妃嫔都坐在屏风后面听着,贤妃只道皇帝偏心不肯夸杨樗,心中窝着的那口气不觉就漫到了脸上。淑妃与她同席,冷眼瞧见心中暗暗好笑,却又听太后开言道:“既然阿楝都说好,可见是果然大有长进。阿樗也是立刻就要纳妃的人了,出宫之后更要好生读书求学,庶不负你父皇和母后的一片厚望。”

贤妃的脸色随着太后的话阴转晴明,听到“父皇母后”四个字,骤然又乌云罩顶。众人瞧着好笑,便有孙丽嫔忍不住道:“今日徐三小姐不曾赴宴,杜娘娘可知是为什么?”

徐安沅抵死不肯嫁给福王,已是闹得阖宫上下无不议论纷纷,故而徐太后并不让她出门。孙丽嫔固是不怀好意,贤妃一时也找不出话来,只推说道:“徐三小姐如今快要出阁,当然不宜抛头露面。”

孙丽嫔却道:“徐三小姐曾对我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