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震耳的哭声,哭得朱棣不由一愣,一双虎目微微迷茫地看着眼前的奶娃儿,好像不明白上一刻还自娱自乐玩得欢的曦儿,怎么这一刻已哭成了一个泪娃娃?
疑惑怔住只一瞬,朱棣已然恢复如常,提着曦儿一面走向仪华,一面似苦大仇深般的皱眉道:“他怎么说哭就哭?本王这月每次来看,他见了本王比见了谁都高兴,这会儿怎么哭起来?”说话右,人已走到了仪华跟前。
一个人全身僵住在原地的仪华,右拳还定格在半空中,只是让宽大的衣袖遮盖住,不得而见攥得青筋冒出的拳头。
半晌,逼至眼前的压力,让她心疼的哭声,一点点的唤醒了仪华分崩离析的理智。
她抬起头,视线对上朱棣深邃而警告的目光,仪华僵硬的四肢颤了一颤,余光又瞥见曦儿肉呼呼的小脸上满是泪不,再也顾不得一口气在胸口要上上不去,要下下不来,忙将握紧的拳头开,动作轻柔的接过曦儿在怀中诓哄。
一回到熟悉温暖的怀抱,哭鼻子的曦儿哭声渐渐小了下来,又隔了一会儿,他只剩下抽搭搭的哽咽声了。
而仪华的一身的热血腾腾,随着曦儿哭声的小去,也一点一滴地褪去,直到这一刻只余淡淡的无奈萦绕心扉,微微苦涩的回道:“自开了春,曦儿越发的好动了,下来您送得匕首固然是好,可到底是硬质的物,臣妾怕不小心磕伤了什么地。”
哭声全止,仪华温柔一笑,低头用鼻尖触了触曦儿的小脸蛋,又解释道:“这个红绸布叫围嘴飘,接小儿流唾液的物什,曦儿爱笑,又没牙齿,最易留唾液出,臣妾便给曦儿也戴了一个上。”
第一百零一章 夜凉
朱棣本就问的顺口听的随意,便也只“哦”了一声,绕过仪华母子两,走回炕上重又坐下,自己动手添了茶水,一边饮茶一边看仪华哄,一时只闻仪华轻轻的诓哄声音。
过了一会儿,见仪华哄睡了曦儿,朱棣放下已凉了茶水,压低了声音道:“让乳母抱他下去,莫吵醒了他。”
听这话,仪华知他有事要说,依言将曦儿交与了乳母,阿秋看着,平心静气地问道:“王爷,您有事要吩咐臣妾?”
朱棣看着从屋外回来的仪华,伸手拿了一杯冷却已久的茶水,举向仪华,道:“不急,你先坐下吧。”
她也有喝朱棣倒茶的时候?仪华觉得不可思议,脸上倒没露些什么,一直保持着恭顺的表情,有几分弥补先前冲动的意味,遂她只低眉顺眼的接过茶盏,坐到朱棣对的炕上,举杯轻抿了一口。
茶水微凉,茶味带涩。
仅一口,仪华已皱着眉头放下,却听一几之隔的朱棣,不明意味的说道:“喝了,本王再说。”
闻言,仪华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这茶水有问题,不过想归想,怀疑归怀疑,仍是无法违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仰头一口饮尽。瞬章,一缕清凉直入心脾,心头那最后一点火星子气也“噗”的一声浇熄,这时仪华才后知后觉的明白过来,十有八九,朱棣是察觉了她方才的怒目以对。
朱棣见仪华拿茶杯的手僵住,人却是一动不动的坐着,心里舒坦了些许,于是言归正传道:“王妃,不会真以为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你既然瞒天过海的救了那小婢女,最起码也该将人送出北平城,而不是将人暗中送回徐宅。”
当日,她要以身作则不能赦免那嬷嬷,小婢女,便让人将她们拖下去,避免了当场杖毙的惨剧,再让李进忠调虎离山,将还剩一口气的小婢女连夜送也府去,只可惜那嬷嬷救治不得,气急攻心又伤重,最后已是回天乏术来了。
仪华心中方平却又让一惊,不由地脱口而出:“你背后调……?”话一出口,立马又觉不对,咬咬唇硬含屈低头道:“臣妾失言。”
朱棣眉头拧成川,语气不好道:“本王没那个闲功夫!不过是让查三郡主患病一事,牵扯出来的。”
有这么巧?
若是无意中牵扯出来,又为何现在要提出来?!
仪华双手笼袖,暗下紧握成拳,勉强镇定下来,牵强解释道:“王爷,您误会了其实臣妾……”
见仪华说不出个所以然,朱棣直接打断,道:“你也不用吞吞吐吐,一个小婢女用不着你如此紧张。”
她不是紧张小婢女,而是她不得不多想,就如她暗中救小婢女的事,若是一传去别人会怎么想?难保不以为小婢女是受了她的指使,故意放出三郡主是痴傻的流言。
仪华没将这话说出口,只抬头含糊支吾了一声。
朱棣不欲在这事上多做纠缠,话题一转,另问道:“你可知道三郡主患痴傻迷宫症的流言,明面上没人敢再传,私底下却是传得更厉害了?”
仪华蹙起娥眉,点头应道:“臣妾隐有耳闻。”沉默了片刻,犹豫着又道:“臣妾当场处置了两人,想将不利三郡主的流言压下去,可感觉下面人没敢再议论了,却又仿佛知道得人更多了……”
仪华将这事压下去,没有借此闹大对付李氏,总是顾全了王府的颜面,虽然这效用并不大。
朱棣听着不由多添了几分耐心,只轻责了一句“妇人之仁”,便细说道:“只杖责了两人,就想将流言止住,根本就是不可能,连敲山震虎的作用都达不到!要让他们真得引以为戒,明明白白的记在心里,少不得来一次彻底些的。”
来一次彻底?朱棣的意思是……
仪华猛然抬头,放大的瞳孔微微缩笼,脸上却带着笑容,掩饰着慌乱道:“臣妾认为王爷言之有理,借由整顿府务,将府里所有的人事清查一遍,再将个别人事调动了,若是这中有刁奴的话,正好全打发出去,剩余的人见了,自然心中有戒尺,不敢行差踏错,更别说讲是非了。”
说着话,不觉语速慢了下来,脑中的思绪却越发清晰,让仪华止不住口中话,娓娓续道:“依臣妾看,这些搬弄是非的人,一般都是在府里侍人面前有几分薄面的,所以这类人,应是整顿的重点。”
反应倒是快,还条理清晰!更懂得随时抓住机会。
朱棣眼里闪过一丝欣赏,却仍不改初衷,截住仪华的话道:“王妃,你误会了本王的意思。”
仪华一愣,反应却是快,作势一副不明白的样子,看着朱棣咦道:“王爷是?”
朱棣挑了挑浓眉,似对仪华这般反应颇有兴致,却也只是须臾片刻,已正色道:“凡传过三郡主患痴傻之症的一律杖毙!”
有传留言者,决不下一百人,现在却要一律杖毙?!
仪华只觉得自己听错了,瞪大了双眼一瞬不瞬的望着朱棣,就见朱棣薄唇嚅动间,有话说出口内:“若是王妃腾不出闲理这事,本王可以代劳。”
代劳! 代劳!他代劳,还会让人有命活!
仪华低低的垂下头,脸上的神色模糊不清,半晌才听她应道:“王爷政事繁忙,此事不劳王爷费心,臣妾会处理的。”
硬邦邦的话语听在耳时在,朱棣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只是看着双肩似有颤抖的仪华,另交代道:“十四日之前处理了吧,十五日有骑射宴,算是为永昌侯(蓝玉)的洗尘宴,说来他也是中山王一辈,你叫声世伯也不为过,唔,到时你随本王一同去吧。”
朱棣他说些什么,仪华没有听进去,光是低头坐在那里,木木地听着。
这时外面忽起一阵嘈杂,李婉儿身边的一个嬷嬷急匆匆的跑来说三郡主风寒加重口里都吐白沫了。对于子嗣稀少的朱棣而言,一个小小的郡主的身份也不低,陈德海,陈妈妈不敢耽搁,忙带着那嬷嬷赶到内堂门栏口,急忙禀道:“王爷,三郡主病重!”
还有事没说完,就让人给打断了,且又是三郡主的事,朱棣脸上明显不虞,也没让陈德海他们进来,就已迁怒道:“三郡主生来病弱,一直病情反复,李氏三天两头找人传话,这次是伤寒还是其他”
听出朱棣质问之意,陈德海想起李婉儿时常遣人禀三郡主病重,但一次两次赶过去倒也罢,次数多了不免生厌,且每次过去,三郡主都是早产婴儿一类的伤寒之症,虽是病得确有皮鼓夸大成分。
这样想着,陈德海打住了再劝的话,面对那嬷嬷一脸的着急也漠然不见。
陈妈妈不知其中原由,只想着李婉儿的人到这里来请,若朱棣不去三郡主又真病重,就怕以后会不利仪华的话传出,不由暗暗着急。
那嬷嬷见他们无动于衷,心里急得没法,又不敢闯进去,忍不住就大哭着求陈德海,陈妈妈:“真得不好了,三郡主口吐白沫,一张小脸青紫的不成样子,老奴真怕小郡主她……”哭咽中,已手抓着陈妈妈的衣袖跪了下去。
呜呜咽咽的话听着不似有虚,朱棣炯炯的虎目有丝跳动。
“三郡主即将送去别庄养病,这一去究竟要走多久也说不准,王爷不如再去看看三郡主吧。”一直低着头的仪华,突然抬头说道。
听言,朱棣已然改变主意,正欲起身离开,却不经意注意到仪华一双波澜不兴的眸子,蓦然想起以前也发生过类的事,“她”明着贤惠劝暗下却阻拦,那现在仪华是真心让他去又还是假意?
一念闪过,朱棣又忆起“她”也曾拿襁褓中的朱高炽做文章,而今日的李婉儿与“她”如出一辙,倒是仪华从未拿曦儿的事找过他一次,不由转脸对仪结安抚一句:“本王去看了,便回来。”
仪华默然置之,朱棣没有察觉,起身便撩帘而了。
望着朱棣大步离去的身影,似有几不可辨的匆忙,仪华心里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是夜,时入三更天。
信华朦胧睡去,一张张陌生熟悉的面孔,或凄楚,或绝望,或怨恨的望着她,纷杂的哀求声响彻云霄,她却只身站在高台上惊恐的看着乱棍下生命的消逝……
夜更深了,放风微凉,烛火摇晃,在墙上投下一片怪异,鬼魅的阴影,突然一阵凉风从门口传来,灯火终于“噗”地一声来了,屋里登时陷入了黑暗,将侵入者的身影彻底淹没。
不安宁的梦中,她被黑暗覆盖,胸口沉重的似要窒息,仪华挣扎着从梦魇中醒来,一睁眼,竟是一个人伏在自己身上,动作急切的撕扯她单薄的衣裳,她恐惧的奋力挣扎,却让一道喘着粗气的沙哑男间,在顷刻间化去她所有的反抗。
……儿子,再给本王生个儿子吧……
全身禁不住的发颤,一抹白光闪过神经,她想到了一句话——倘若无能为力,那就接受现实。
第一百零二章 行至
前雨初停
长巷里很清幽,空气中浮动着新番泥土草木的芬芳,清得怡人。
一辆驾似四马的宝盖珠缨大马辇,缓缓地行驶在淅沥沥的巷道里,车尾十余辆小马辇依次随行,轱辘辘的车轮声响彻不休。
徐行中,一阵带着水汽的晨风吹来,微微绻起清绮帷幔一角,一道两人宽的漆红角门不经意的映入眼帘。
角门倾敞,门内是一个空旷的庭院,四周空空如了,没有花草点缀变没有华屋坐落,只有灰色的高墙,青石的地面,简单地无一丝人烟气儿,此时,许是四更天那场时雨,瓦楞上还有凝聚的雨滴,正顺檐落下,敲打在青石地面上,又一滴一滴的滚落至墙角开凿的沟渠里,流淌出去。
车轮声依旧,马车驶过了角门。
晨风渐停了,帷幔覆上了车窗。
脑海里的印象,只留有冰冷的高墙,亮镗的地面,以及那条沟渠……
仪华倚回软座,自然的垂下双眼,尖尖的瓜子脸上端宁,掩盖了心里久久难平的心绪。
那间处处着冷清的庭院为,是前朝元宫用于杖毙宫人的地方。
庭院只有墙,让置于院内的宫人无处可逃,最终在挣扎无果后丧命于乱棍之下,流出大片大片的鲜血染上青石地面,然,青石面上的血迹,终究会让清水洗涮掉,从殷红的血水慢慢地变得清澈,流进角落的沟渠——随之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存在过的人,就这样的没了甚至连最后一点痕迹也被抹去。
一如两日前,整整三十八条人命丧命于此,可时短如斯,却已找不到任何一点他们存在过的痕迹。
想到这,仪华止不住地打了一个冷颤,激地睁开双眼慌乱地看向周围。
“王妃,您怎么了?可是觉得冷?”一个清脆细腻的女声关切的迭声追问。
听到声音,仪华神情恍惚的转过脸支,一张白皙的脸上柳眉杏眼,琼鼻樱唇,不正是她的近身侍女盼夏?
仪华伸手揉了揉阵阵发疼的太阳穴,轻轻摇头道:“不用紧张,没什么事,大概是有些晕车吧。”
闻言,盼夏关切的眸中闪过一丝诧异,很快地又掩了下去,从车内红木方几上翻了一只茶盅倒了一杯清茶递过去,温声细语道:“王妃您先喝口清茶压压,奴婢这就把蜜饯,梅子的瓷罐拿出来。”
话音刚落,只听“扑哧”一声轻笑,迎春吟吟笑道:“王妃,您这可不行!马车都还没驶出王府,您就开始晕车,这后还有一日的行程呢!”
挨着迎春坐得喜冬,见她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剜了她一眼骂道:“仗着王妃宠您越发的没个规矩,现在连王妃都打趣了去,小心陈嬷嬷知道了不收拾了你!”说着一指截上了迎春的额头。
迎春素来就被喜冬管着,这会儿也不恼,笑嘻嘻的抱住了喜冬,嘟嘴撒娇道:“陈嬷嬷和秋姑姑留在府里照顾二王子,好姐姐你可别去告诉了她们这个,我改一定改。”脸一转,就向仪华告饶道:‘王妃,奴婢错了,再了不敢打趣您了!“仪华听着放下了茶盅,看着喜冬微微一笑道:”难得出府一趟,你也别过于拘谨了。“喜冬心里有些慌,觉得仪华虽还是 贯的柔声,却似把自己方才说话的动机一清二楚,不由言辞闪烁的应了一声,就推开身上的迎春,去给盼夏打下手帮着拿瓷罐。
这时车外忽起一阵骚动,紧接着一片高声齐呼:“参见王爷!”
被撂在一旁的迎春,自进了府就再没出过,听到动静忍不住悄悄撩起帷帘——一百多名黑甲侍卫动作整齐有致的跪地行礼,随后又身形利落的翻身上马,威风凛凛的护卫在车队外围。
迎春看得震惊非常,两眼发直的攥着帷幔,道:“王府里也有侍卫,可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就像什么……要上战场的战士似地!还有王爷他一个人坐在高马上,就俯瞰着那么多人……”犹言未完,后知后觉的发现盼夏,喜冬饶有兴味的目光,脸上刷得一下红似沁血,半晌才扔了帷幔大叫一声:“出府了!”
见状,盼夏,喜冬对视一眼,俱是掩嘴轻笑。
仪华却没有笑,只伸手拈了一粒梅子含在口里,闭着眼细尝着它的酸甜慢慢侵袭味蕾。
三月春,一有骑射宴,一有明军远赴大漠。
而朱棣此行便是以骑射宴为蓝玉接风,并赶在明军春入大漠前巡视三军。
如此,这一趟征程最少也要十天半月,岂不是要将曦儿一人留在王府这久?尽管她还留了阿秋,陈妈妈,李进忠三人照看,却依然难以安心,尤其是在她手上沾了三十八条人命以后,她莫名地更加怕了……
如今,只能希望这趟行程能一切顺利,以求早日返回。
北平三月中,风和日暖,天朗气清。
通往燕山的路上,林木葱茏,鲜花怒放,踏春的行人熙熙攘攘。官道两旁,树荫之下,到处可见摆摊位的小商小贩,结伴而行的红男绿女,一片热闹繁盛之景。
一跳透过青灰纱窗看着外面春景,触目一眼的绿,鲜嫩嫩地似望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