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凤来仪-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说这里长长的吐了口气:“皇帝的话实在是体恤本宫,本宫现在可以松口气好好的歇歇了;我这里的事情太子妃现在上手应该会很容易的,这两个来月本宫可是麻烦她不少。”原来她早已经带着太子妃理事,于她手中的事而言太子妃已经极为熟悉。

    太子妃对着柔妃欠身:“柔太贵妃实在是教了我不少的东西,皇上。”她对柔太贵妃是极为尊重,对丽太贵妃嘛就不用提了。

    皇帝倒没有想到柔太贵妃有此举,但是却无人能指责柔太贵妃有其它的谋算、或是不愿交出宫权来:就算是很多人不相信柔太贵妃肯双手奉上手中之权,从此以后仰皇帝和皇后的鼻息过活,但是她的所为却无法让人说出质疑的话来。

    且,此时把丽太贵妃给架到了火上:柔太贵妃不但是同意皇帝的话,而且早早就把事情交给太子妃——那你丽太贵妃现在交权还是不交?

    事情一件比一件来得突然,让丽太贵妃措手不及,看着柔太贵妃说不出来话来;她原本也没有把皇帝的话太放在心上,虽然是没有准备、虽然有些难受,可是有太皇太后在根本不用她先操心;她相信太皇太后不会如此容易就把手中的大权交出。

    柔太贵妃和她交换眼神时,她还以为柔太贵妃和她的主意是相同,却没有料到柔太贵妃居然是铁了心要助皇帝一把:她后来可是待柔太贵妃不薄,实在不明白柔太贵妃为何会认定了皇帝:不能否认在她眼皮下长大的皇帝,是她也看不透的人;可是要做稳那把龙椅,并不是让人看不透就成的,也不是皇帝很本事就可以,因为这里面可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利益。

    皇位之争其实就是朝中势力之争,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新旧交替之间哪个大臣不会为自己、为子孙们的将来谋划?所以皇位牵扯着朝中的势力,只要皇帝没有通天的本事、请不下神仙相助,凭他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足惧的。

    此时已经沉默了很久的福王开口,他定定的看了一眼丽太贵妃:“皇上,母妃也早就教导紫玄良娣一些事情,也是希望以后她能助皇后一臂之力,只是可惜她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虽然母妃很想请太子妃来,可是柔太贵妃的事情已经让太子妃不能分身,就想着回太皇太后和皇帝一声,能不能让元华良娣先过来帮帮母妃,母妃因为先帝大行早已经心力交瘁。”

    说到这里他给康王个眼色,同时安抚了丽太贵妃:“还请太皇太后和皇上明示,太子妃如果能忙得过来最好不过,不然就只能麻烦元华良娣了。”

    他的话就是同意丽太贵妃把手中的宫权交出来,因为这是不可能避免的,不然只会招来朝臣们的非议,于丽太贵妃、于他、于他外公胡氏一族都没有半点的好处;倒不如在此时想法子多保住些好处,安插自己的人手、讨好有必要需要讨好的人。

    红鸾闻言马上明白福王的意思,抬头时却正和福王的目光对上,在福王的眼中她看到愧疚,看到了无声的“对不起”三个字;她此时反倒是相信福王对她还真是有那么一丝的不同,因为福王现在的所为很正常——他是皇子,注定在这种时候优先考虑的是利益而不是儿女私情。

    同时也让她吐出一口气来,这样很不错;如果福王当真为她不管不顾反倒会陷她于死地,不要说是丽太贵妃、太皇太后等人,就是宫外有些人也容不得她活了,比如胡氏一族;同时,她和皇帝之间怎么也会因为福王而生出点不自在来,至少她做不到无动于衷。

    就如皇帝的所为让她心生感动,她很疑惑一点:今天晚上的事情不是谁的有意安排,至少她对福王的发作就是她自己也没有料到的,引发如此大的事情,皇帝和太皇太后摆明了硬来——皇帝真得有准备?还是说皇帝早就准备好了,所以不管今天晚上会不会有事情发生,他都是胜券在握的人。

    她看着皇帝,可是不得不承认,其实她真得不了解皇帝,更是看不透皇帝,哪里能猜得出皇帝在想些什么;不过看到皇帝如此的步步紧逼,并不因为太皇太后放了她一马而罢手,她倒是真得有八分相信皇帝早已经准备好一切。

    丽太贵妃向来不如儿子聪明,见他如此说自然是附和他的话;只是她对紫玄根本不放心,更不要说是那个什么元华了;只是总比所有的宫权都落在太子妃手上要好。

    598章 落空

    红鸾看着皇帝猜测他会如何应答,她能猜到福王为什么会那么说:想必是看准了一点就是皇帝绝不会把宫权全交到太子妃的手中,如果真那样皇帝不如直接撞死来得好,凭着太子妃的那个脾性,天知道她在大权在握手做出什么事情来;要制衡,这应该是皇帝所思所想,所以福王才想自中谋利。

    她再次看向皇帝的眼睛,除了平静之外那目光里真得没有其它吗?忽然她的心中一动,冷汗几乎霎间冒出,她的头也马上低下不敢再看任何人,就是怕被人看到她眼中的神色而害了皇帝。

    眼眶微微的湿润,她是真得被皇帝感动,头一次感觉做他的众多女人之一,并不是太过难受的事儿。

    太皇太后的目光在听到皇帝的话终于一变,虽然有惊怒可是更多的反而是小心:如果皇帝只是虚张声势,岂敢在此时逼她和两位太贵妃交权?此举不止是开罪一方,依着皇帝的性子当然是已经安排好,就等着有人跳出来以便他杀之立威。

    这样的心思也算是难得了,而且不得不说皇帝很能干,能避开那么多的耳目让她及上官家族没有看破一点;也因为皇帝的厉害让她心生悔意,当初不应该听儿子的话,或者是现在改变一下对皇帝的策略会更好一些?她垂下的眼皮遮住了她的所有的念头,没有人知道她现在想得是上官家族要如何和皇帝相处的问题。

    至于宫权,她做为太皇太后在宫中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管宫权在谁的手上也不能、不敢动她分毫:孝道二字就能把皇帝等人扣得死死的;这个她倒并不是很在意,当然也不是不生气的。

    不管是皇帝再紧逼一步,还是两位太贵妃当着她的面儿就把手中之权交出去,就让她极为恼怒:不是因为权,而是因为这些人不把她放在眼中——这才是让她不能接受的事实。

    尤其是两位太贵妃几乎是在落井下石,分别只在于柔太贵妃的石头砸过来的比较大,而丽太贵妃和福王是存心想脚踏两只船:福王所说的元华的事情,还是很得她的心,至少让她知道福王和丽太贵妃不像柔太贵妃那样,眼中只有皇帝。

    太皇太后看向皇帝:“哀家的确是要好好歇歇,宫里的琐事还真是没有精力过问;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朝延大事用不着争什么亲政不亲政的,皇帝自己看着来就是,哀家没有什么好说的。”她摆出了高姿态,也是因为认定皇帝不会当真把太子妃当作皇后看。

    给太子妃一个皇后的名份无所谓,可是把皇后之权给了她就等于是给皇帝自己找麻烦,她绝不会是个贤内助;所以她乐得表现一下她的无欲无求,正好让天下臣民知道她只是想让儿孙能守住祖宗基业,并没有其它的想法儿。

    当然做事要万无一失才好,她才会提出亲政二字来威胁皇帝:倒底皇帝的年纪不大,先帝既然没有指定顾命大臣,可是她太皇太后可以代先帝指定的——很合情合理;当然,她原本也没有打算提顾命大臣,她想得是临朝称制。

    上官家是她的后盾,所以她不能让其败落,她也有私心想让上官家保住荣华富贵,和皇家始终是最亲近的家族:每代的皇后不可能都是上官家的人,可是也能是上官家盟友的人,自然就能让上官家保住世族第一。

    但是她同时不想让上官家过于势大,因为她是皇家的媳妇,因为皇帝是她的儿子、孙子:这好像很矛盾,其实并不。因此她并不想封其弟或是侄子们为顾命大臣,而是想临朝称制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她要保证皇位永远是她儿子的后人。

    亲政二字更是赤luo裸的威胁,在皇帝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后,太皇太后说话也少了些顾忌,至少不用再总是扮出一副慈祥的样子来;她所想的依然是给元华铺路,只要让元华手中握有宫权,凭元华的聪明压制皇后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那时想废后也就要看她的心情或是她的需要了,皇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本事的人坐上去,那个后位就是通往阴司最近的路。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等着他点头,因为她实在是想不出皇帝摇头的理由:太子妃不能独自掌权,而紫玄和纤纤二人她想皇帝并不想把后宫弄得烽烟四起,更不想留下给丽、柔二妃借她们再掌宫权的机会。

    再加上她的威胁,皇帝最后的一丝疑虑也会消失,因为就算元华意在后位可是她却是维护皇帝的人,没有皇帝元华就什么也不是了,凭此皇帝在此时最英明的做法当然只有点头。

    皇帝迎着太皇太后的目光,轻轻的、坚定的摇了摇头

    整个大殿之上再次无声,众人看着皇帝不清楚他在想些什么;如果他不同意元华掌权,难不成要把权力名义上收回,实际上却依然还给了丽、柔二妃?宫权在紫玄和纤纤的手上,和在丽、柔二妃的手上没有多大的分别。

    红鸾也不懂,她很不懂,皇帝此时为什么要摇头;可是她的心提得高高的,因为她是最知道真相的人,为皇帝狠狠的捏了一把汗;而且她认为皇帝做了蠢事,为了和太皇太后作对而作对,怎么想也不应该是皇帝会做出来的事情,可偏就发生在她的眼前。

    她狠狠的吸了一口气才悄悄看向皇帝,却看到皇帝扫过她的目光里有一丝丝的笑意,不过就是那么霎间,她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看清楚,却莫名的放下了一半的心。

    皇帝环视殿上之人后在皇贵妃的脸上多停留了一会儿,才轻轻的开口:“祖宗规矩,宫中之决要出自于中宫;如果月容当真是忙不过来,要由谁来帮她当然也要由她来决定。”他的话说出来后,除了太子妃外众人都是用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他。

    但,福王和太皇太后等人的谋算全部落了空却是真的。

    第二更送上,求票求支持

599章 握刀的孩子

    599章 握刀的孩子

    要么有人怀疑自己听错了,要么有人怀疑皇帝今天晚上肯定是累坏、或是病倒了?不然岂能听到这样的话,要知道皇帝的精明常常让人吃惊的,说出那样的愚蠢的话来真得让人不敢相信——就算是皇帝刚刚摇了头,可是也没有一个人以为皇帝会把宫权完全交给太子妃一人。

    连太子妃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的不聪明是相对于宫中之人而言,所以现在的她是欣喜若狂,心中对皇帝的所有的不满全部的烟消云散:什么叫做*,在太子妃来看这就是皇帝的爱,完全的、没有保留的,只给她一个人的爱。

    太皇太后吃惊的只是看着皇帝,完全忘了要说反对的话:她怎么也不能相信皇帝当真要让太子妃做皇后,做个真正的、大权在握的皇后。

    红鸾也不懂,她几乎要去掏自己的耳朵;把宫权交给太子妃,那不等于是给了有心人谋害皇帝的机会?不,应该是说给了那些有心人天下最利的一把刀,用来捅皇帝的后心;那么精明能干的皇帝,为了和太皇太后唱反调,居然连这种事情也做得出来,不是气糊涂就是急糊涂了。

    她在心中生出几丝不明的感觉,好像有些生气也好像是有些疼痛,真想狠狠的瞪皇帝一眼;但是现在最要紧的莫过于补救,千万不要让皇帝的话成为事实上。

    “太皇太后容禀,奴婢的宫牌全部留下来吗?”红鸾着急之下想不到什么有用的法子,所以想先开口打乱众人的思绪,给皇帝冷静下来的机会让他重新开口;开口的同时她不忘偷偷看向皇帝,就等着皇帝看过来时给他使眼色。

    凭着皇帝的精明当然能看懂也能明白过来,只要他改口殿上这些人也没有其它的法子,高兴与不高兴也只能听着。

    红鸾拿出三块牌子来,分别是御书房、慈安宫和宫奴院的;她此举有极大的危险,太皇太后很有可能会因她不问而答而让人打她一顿:至于要打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太皇太后高兴不高兴了,不高兴打死也不是不可能的;而红鸾今天可是招了太皇太后的恨。

    可她就是那么一冲动张口就说出这句话来,让殿上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红鸾还真得不太习惯,却只能硬着头皮捧着三块宫牌不说话;不是她笨而是着急之下,在此时没有其它的借口可以让她开口,也唯有三牌宫牌能勉强用作借口。

    福王看向红鸾的眼睛深处,目光里带着一份心痛,虽然他的神色间没有什么变化,可是那目光却如同是垂死之人的恳求,看得让人心碎。

    红鸾如同没有看到,她忽略了福王目光里的伤心,因为她对福王的所为极为不满,当然不会为他而心碎;应该说在福王看过来时,她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处在防备当中,生怕福王会再生出什么点子来害她。

    她的戒备落在福王的眼中更是让他一痛,他没有想到红鸾会为皇帝动了心: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的,因为红鸾如何惜命他是看得出来,但眼下却为了皇帝而不顾自己性命开口——总之,他很清楚红鸾不会为他如此。

    他和皇帝在幼时就相争,不过都是他在争而那个时候身为太子的皇帝,好像完全不知情的样子,自是和他打闹玩耍在一处,从来就没有和他起过相争的心;可是到了后来他才知道,太子并不是不争,他争得是大处而根本不在意那些玩物,所以最终他差了一步而太子早了一步就在先帝灵前成为皇帝。

    对红鸾开始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也只是把红鸾当作一枚棋子来用,直到他明白棋子对他来说早已经不再是棋子时,还没有和皇帝真正的相争却又输了;这让他心中生出一点点的不舒服来。

    就算是如此,福王念头转过想到了太皇太后的反应,然后猛得看过去心中所思已经变成,要如何才能保红鸾无事:此时的他明白,再也不能退一步,如果再退只怕红鸾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

    皇帝却是满带责备的目光,伴着一声喝斥:“退下”他当然心喜红鸾对他的维护之举,可是他更恼怒于她的妄动,要知道他今天就是要保她的安危,就是不想看到她再受到伤害;知道红鸾的心意,所以他不忘以目光安抚,让红鸾安心不必担心。

    红鸾跪在地上没有动,因为太皇太后没有开口说话;就算她此举做错了,此时也不能就此站起来退到一旁,要等到太皇太后开口才可以。

    太皇太后看一眼红鸾后看向皇帝:“就依你所言吧。”把宫权都交给太子妃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利用的好反而是好事儿;那个太子妃就算是得到了宫权,可是却根本就不会用、也护不住得。

    到时候太子妃闯下大祸,由元华力挽狂澜,皇帝当然也就无法拒绝元华掌宫权了;所以她开口送了个顺水人情给皇帝。

    福王和两位太贵妃都没有开口,太贵妃们不说话是因为太子妃手中有宫权于她们来并不是完全的坏事,而且让太子妃掌权怎么也强过让元华掌权;而福王是因为太皇太后并没有降罪于红鸾,所以他才闭紧了嘴巴。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太子妃成了后宫女人们当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几乎是立刻她的神色就不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