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德五十年-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四三九 不臣之心沐国公

    …… 2……》

    …… 2……》

    …… 2……》  四三九不臣之心沐国公

    …… 2……》大战开幕,敬请期待。)

    北极殿是正德极为上心的一个工程,他这个人,好大喜功,而且也喜欢大兴宫室,当初刚即位的时候,就兴建豹房,始修于正德二年,至正德七年方才完工。豹房有房屋二百余间, 耗银二十四万余两。其中纂养猛兽勇士,多构密室,有如迷宫,又建有校场、佛寺等。

    其实正德朝大大小小的工程就没有断过,帝陵、长城、佛寺等等,所在不少,而北极殿,就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皇上嫌紫禁城的宫室太小了,要在北海子,也就是北京城北那一大片海子旁边再起一座大宫殿,那里背靠着燕山,附近是一片辽阔的草原,还有大片的森林,环境是极好的,非常适合享乐游猎。若是建一座行宫,倒也没什么。

    只是这宫殿的规模,委实是有点儿太大了,当初皇帝竟然提出来要建一座紫禁城一般的宫殿,群臣一听,差点儿没吓死!紫禁城一般,那得多大的工程?那得花多少钱啊?

    经过群臣百般劝阻,正德总算是松了口,答应只修建一座大朝殿和几座小型的宫殿,这才是达成了一致。

    但是就是这一座大朝殿,已经是规模超过了群臣们的想象——仅仅是基座,便东西长的五百丈,南北宽三百丈,高二十五丈,有台阶数百。还没有全面开建,已经是征发了劳工三十万,耗费了白银百多万两,从山陕、关外运来数十丈长的大木堆得如山一般。

    其实朝臣们虽然有的反对,但是大部分也都每太过于当回事儿,人老了,难免会贪图享乐,会昏聩一些,这是免不了的——圣明如隋文帝唐太宗,在位的晚年还都大兴宫室,累死民夫数十万呢!

    但是这会儿万士亭提出来,未免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微臣岂敢?”万士亭扑通跪倒在地,他得知自己儿子落入敌手,凶多吉少,甚至很可能现在已经身死,心里已经是万念俱灰,竟然是把头顶帽子一摘,往地上一放,然后把象牙板放在上面,抬头惨然道:“微臣无能,年岁也大了,请陛下允微臣告老还乡!”

    户部尚书竟然要当朝辞职,告老还乡?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朝臣们有些猝不及防,竟然都没反应过来。

    户部尚书可不是一般的官员,那是整个帝国的大管家,全国的钱粮,除了皇帝私库里的那一点儿家当之外,其它的都是操持在他手中。而且户部尚书也是堂堂的正二品大员——按照明例,这等级别的大员,那可不是能轻易辞职的,必须要极为正式的上表辞职,然后皇帝不准,再上表,再不准,如此往复,五次之后,一般皇上才会答应。

    而且这种告老还乡的情况,也是在君臣双方达成了默契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的。

    通常出现的情况是,皇上看某人不顺眼,然后让某人直接滚蛋,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任命是无法通过内阁达成的,往往是皇帝不能如愿。还有就是残酷的政治斗争导致某人被搞下去,事实上,这才是大部分官员辞职的重要原因。

    像是今天这种因为和皇上产生了一点儿小小的矛盾就辞职的情况,只在正德朝初年的时候才出现过。当初是内阁两大辅臣刘健、谢迁一起辞职,当然本意可不是要回家啃老玉米,而是以此来要挟正德皇帝,但是当时正德皇帝的反应是如何?…;

    大笔一挥,顺水推舟,直接让刘健谢迁一起滚蛋。

    “你!万士亭,你这个老匹夫!”正德怒发冲冠,眉毛胡子都一起抖动起来,脸上涌起一阵鲜血一般的红色,狠狠的一拍桌子,面色狰狞道:“万士亭,你想走是不是?好,朕成全你!江彬,把万士亭下了诏狱!”

    万士亭只是默然不语,开始解朝服的扣子,一张老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朝臣们都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行事,瞅瞅暴怒的正德,再瞅瞅木着脸的万士亭,这两位尊神发生了冲突,级别低点儿,威望差点儿的,连动都不敢动,生怕惹火烧身。

    江彬也不敢动手,他心里亮堂的很,这会儿若是自己当真动手抓了万士亭,明天就会成为满朝文臣口诛笔伐的对象。

    平心而论,这件事,两人都没做错什么。

    身为皇帝,正德训斥一个臣子有什么?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看看满朝上下,除了辅杨慎之外,谁没有被皇档斥过?而且很有不少人是让皇帝指着鼻子给骂的个狗血喷头。

    这也没什么么!做臣子的被皇帝骂那是再正常不过了,骂骂又不会死。

    万士亭也没错儿,人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骤然闻听儿子生死未知,心中已经不知道难受成什么样子了,这时候耍耍脾气,顶个牛儿,也是人之常情么!

    但是问题是,您老顶牛儿的对象是当今万岁啊!

    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在位时间仅次于汉武大帝,强势刚硬的正德帝!

    而且这个节骨眼儿上,您老能走么?

    万士亭自从进士及第以来,就一直都在户部当差,从户科都给事中到户部员外郎,再到户部侍郎,再到户部尚书,几十年的时间,就没离开过户部衙门一步,这大明朝,若是说能把大明的钱粮管的妥妥帖帖的,除了他万士亭之外还真就没别人了!

    而万士亭这些年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大明朝能从当初入不敷出的窘境到现在府库充足,中枢钱粮众多,万士亭长袖善舞的功劳得占了七成。

    这会儿眼瞅着就要打仗了,除了万士亭,谁能把这个大管家的角色给扮演好?

    杨慎心里叹了口气,只觉得一阵疲惫无力。

    他已经老了,这个执掌诺大帝国十几年的辅,号称大明开国以来第一贤臣的老人,已经感觉到了太多太多的疲惫,而且他的身体,也实在是撑不住了。

    杨慎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等收拾完这些烂摊子,也到了歇歇的时候了。”

    他出列之后先是朝站在角落里的林雄奇使了个眼色,林雄奇心领神会,赶紧招了两个小太监过来,好说歹说的把万士亭给架了出去。

    “皇上,您且息怒,万大人忽闻噩耗,一时间犯了痰气儿,心里有些偏激,也是在所难免的。”杨慎劝慰道:“您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了,咱们还是商议眼前局势要紧。”

    正德帝余怒未消,冷哼了一声。

    杨慎内心里却不怎么怕他,他和正德,虽是君臣,但是私交也很不错,本就是有些亦臣亦友的意思,而且无欲则刚,对眼前的权位甚至都没有了眷恋,还有什么好怕的?

    众人七嘴八舌的劝了几句,正德帝总算是,慢慢的消了气儿。

    重新回到了刚才的议题,以朝廷的力量,无法应对三面同时作战,最多是两面。…;

    杨慎道:“依臣之见,皇上,东北就不打了。”

    “东北不打了?”正德眉头一拧,心中便是怫然不悦,以他的心性,去年在女真手中吃了那么大的亏,如果不报复,如何能忍得下来?

    杨慎对他知之甚深,立刻补充道:“皇上,东北咱们和女真大战连场,虽说是惨白,但是得益于武毅伯能征善战,总算是没有让女真占了多少土地去,依旧是困顿于松花江北,对咱们的威胁,可说是和往年也没什么区别。现如今松花江南有武毅军驻守,可说是固若金汤,无需担忧。但是哈密卫和安南却不同,哈密卫距离我嘉峪关一千九百里,其中一片坦途,骑兵快马扬鞭十余日可至,又有瓜沙等十余州可供歇息落脚,嘉峪关去岁被鞑靼大军攻破,肃州亦是被围困,甘肃镇边军损失惨重,至今亦是没有恢复元气。若是哈密王麾下的精锐奔袭嘉峪关,西疆又是狼烟四起。而南疆亦是如此,安南狼子野心,非打不可。”

    “如此一来,哈密和安南,方才是当务之急,至于辽东,则是可以且放到一边,等腾出手来,再收拾他们。”

    桂萼也眯缝着一双眼睛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杨大人所言甚是,京军去年损失十余万,虽然抽调各地卫所精锐补充,如今已经恢复了五十万,但是战斗力良莠不齐,其中精锐,只有三十五万上下。西攻哈密,甘肃镇边军力有未逮,只有动用京军,如此一来,二十万便没了。而打安南,也是需要抽调一部分。如此一来,朝廷手上已经无兵可调了!”

    戴章浦也悄无声息的走到桂萼后面,道:“陛下,虽说也可以调集内地卫所兵,但是去岁面对鞑靼和瓦剌的入侵,卫所兵表现的拙劣不堪,边军尚且如此,臣下等实在是不放心卫所兵的战斗力。臣正准备上奏陛下,请兵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派人,四处巡查,调集各卫所将领不法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大明监察系统当家人周镐也出列附议。

    反正众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三线开战是不可能的,两线还差不多。

    正德内心已经接受了这个意见,但是兀自有些不甘心,问道:“东北就真不打了?”

    “却也不是全然不打。”杨慎道:“前几天臣刚看过武毅伯送来兵部的公文,已经将松花江大部平定,并且武毅军也已经扩展到了十卫之规模,实力已然是颇为的不俗,虽然人数比之其他三位将军还要小一些,但是武毅军善战之名,天下皆知。依臣之见,不若这样,令武毅伯自行制定战术,调集兵力,攻打女真,若是能打赢,从女真身上割点儿肉下来,自然是极好的。若是不能,那朝廷实力也没什么损失。”

    杨慎这话说完,群臣们的目光就有些暧昧起来。

    辅大人这话说得,似乎一心一意为朝廷考虑,但是细细品品的话,却不难发现另外一丝目的——若是武毅伯打得好,那自然是大功一件,但是若是有些失利,那也是势单力孤,无能为力,万事须怪不得他头上。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笔只会赢不会输,而且一旦赢了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辅大人怎么这么看重武毅伯?

    群臣瞅瞅杨慎,再看看一边低眉垂眼的戴章浦,心中都闪过一丝了然。…;

    这就是有个好老丈人的好处了,群臣猛地有些醒悟,内有兵部左侍郎,外有武毅伯,松花江将军,这个组合的势力,已经是相当庞大可观了。

    正德也只能接受这个建议,不过他心中实在是没对连子宁能够有什么作为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去岁喜申卫保卫战之所以那般辉煌,一是女真轻敌,二是占据了守城的便宜,如果是武毅伯主动求战的话,只怕成效不大。

    “林雄奇,传旨,令武毅伯进攻女真,不限时日,不求成果,相机行事。”正德吩咐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告诉他,小心些,莫要浪费了难得打下的大好基业。”

    林雄奇应了一声,自去下去拟旨。

    众人都能听出来,正德确实是对连子宁很器重的,要不然也不会特意叮嘱那一句。

    既然已经确定了只是两线作战,那自然就要商议接下来的具体事宜。

    正德看向桂萼,道:“桂爱卿,你说说吧!”

    桂萼沉吟片刻,道:“陛下,以臣愚见,南下作战,最好是以南兵为主,调集京军,不要太多。沐国公久在云南,数次与安南作战,对安南熟悉无比,而且其麾下士卒,亦是善于行走山路,攀爬崖壁,因此臣以为,可以以沐国公为主力,令其发十万兵,然后调集贵州、广东、广西、湖广四大布政使司卫所军兵,以沐国公为统帅,征伐安南。”

    “沐国公?”正德帝眉头拧了起来。

    他是不怎么想让木欣荣继续做南征大军的统帅的——说起来,终明一朝,云南沐国公和大明的关系都很有些奇妙。

    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了内地省份后,于洪武十四年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明军三十万征云南,经白石江一战,消灭了元军在云南的主力军。明军进入昆明后,“秋毫无犯,收梁王金印,并符信图籍,安抚其民”梁王逃至晋宁后自杀,元行省右丞相李观投降。明军占领昆明后,随即进兵滇西、滇南,相继大胜。洪武十五年,朝廷正式设立云南都指挥司和云南布政使司,公布法令,安定全省秩序,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在全省相继建立。

    明军平滇后,其它将领回潮,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五年三月,朱元璋命傅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

    洪武十六年召征南师还,留沐英镇守云南,继续用兵边境……,三将军入滇,率军三十万……傅、蓝既归,将率皆属于沐……”

    从沐英开始,沐氏便世代镇守云南。

    沐英被封为黔宁王,而他的子嗣,则是世代被封为黔国公,只不过因为姓氏的缘故,所以世代被称为沐国公,就连朝廷也是一般的称呼。

    如果要说大明朝从开国一直到灭亡,始终荣宠不衰,强盛无比的豪门的话,那就只有魏国公和黔国公两家。魏国公乃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终明一朝,都是大明最顶级的豪门,整个南京兵部,都是魏国公府的势力范围,而南京周边,乃是整个南方的军队,其实都是魏国公在帮着朝廷掌控,虽说只有领兵练兵的权力,不能调兵,但是这等权势,也是极为的骇人。甚至就连魏国公府上一个门子,都挂着正三品卫指挥使的衔儿。…;

    这也是为何正德对他们如此忌惮,要将其从南京调到北京来的缘故。

    而另一个比魏国公更加煊赫的豪门,就是黔国公了。

    魏国公手握大明南方数十万大军,但是那毕竟只是一个统帅权,并不能调兵,而黔国公,却是实实在在的掌握着云南的三十万大军!

    当初洪武爷年间,设置云南三十六卫,迁移军户十四万三千三百六十户共五十余万人于云南,这些军户,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足足有七十多万户!其中可战之兵,超过三十万!

    云南是当初大明军户制改革中唯一一个例外,这三十万大军,吃着黔国公的兵饷,被黔国公世代统率,已经在云南深深的扎下根来,他们眼中,只有黔国公没有朝廷,他们,在实质上已经是相当于黔国公府的私军。

    三十万大军,这是实实在在掌握在黔国公手中的,从这一点说,黔国公对于朝廷的威胁,甚至远远超过鞑靼瓦剌这些外敌。

    应该说,朝廷和黔国公双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沐国公需要大明朝廷作为依靠,背靠着大明,用着大明的大义名分,一切行事包括给自己谋取私利,都是非常的便利。而沐国公手下有数十万英勇善战的大军,为大明镇守边疆,威压土司,稳定政局,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之前历任沐国公,都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这一任的沐国公沐绍勋…… 2……》,却是有些不同。

    去年征安南,在没得到朝廷同意的情况下,沐绍勋便因为自家士卒伤亡过大而擅自停止前进,把大难题丢给了朝廷。而且,本来按照朝廷的意思,沐国公的大军是要在云南驻扎至少一年,等待越北朝稳下来之后再撤的,但是沐绍勋悄没声的就带人撤了,只是事后跟朝廷言语儿了一声。

    此等作为,若是说的严重一些,已经是不臣之心,若是换成三十年前的正德的话,只怕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