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与杨鲲,在宁**东击前,不但没有见过,而且有怨,臣的姐姐自小许配给杨家二郎,但臣的家世没落后,杨家二郎为了官途,竟然放妻臣的姐姐,臣自兴化军归乡,得知之后,却是恨极了杨家,但杨鲲的东击,使得臣对杨家也只能恨了一人,不过杨鲲的东击,主要是为了先发制人的防御出击,若是杨鲲不出兵,越国就能够占据了常州,也能够获得了江阴军的归降,之后合兵进袭江宁,只是清河郡公却是不认为杨鲲做的对,反而怪罪了杨鲲妄为。”陆七长言回答,主动的聊说能够自然相处。
“清河郡公,还真是迂腐。”太子回应道。
“清河郡公是当局者迷,臣在洪州时,有一个京城的将官喝多了,与臣说,清河郡公眼中的军事,就是一盘棋,只有黑与白,不理解战争的敌我之势会有很多变数,例如以前兴化军的王文和大人,为了能够与越军作战,不得不与洪州的荣氏和宇文氏合作,结果洪州留守朱令賓,不断的向清河郡公密告王文和与宇文氏勾结,结果清河郡公就认为王文和要造反,迫的王文和大人直接的告老离开了兴化军。”陆七平和说道。
太子听了皱眉若有所思,赵普却是垂目抚着胡子,周皇帝神情始终平静,太子不语了,他才温和道:“天风,西宁都督府的军职定妥了吗?”
“回陛下,臣已然定妥了,本打算归乡回来再呈给兵部,有不妥才能与兵部沟通。”陆七回答道。
“明日就交给兵部吧,今日你回去,就飞骑令河西军力去接管了河湟。”周皇帝吩咐道。
“是,臣遵谕旨。”陆七恭敬回应。
周皇帝看着他,平和道:“你效仿张议潮献图册于朝廷,朕希望你,真的能够是张议潮第二。”
“陛下,朝廷若是能够容臣,臣会是张议潮第二。”陆七起身拱礼恭说。
“你这么说,却是有不臣之意。”周皇帝冷道。
“陛下,臣说的是实言,臣可以说些忠心不二的堂皇之言,但陛下是明君,亦是臣的岳父,臣不想心口不一的欺哄。”陆七正容回应。
周皇帝看着陆七,过了一会儿,才温和道:“坐吧。”
“谢陛下。”陆七恭敬回应,身一低又坐下了,太子却是眼神复杂的看了他一眼。
周皇帝略动了下身体,问道:“天风,你与那个宦官,很亲近吗?”
“不亲近的,不过那人曾经帮臣说过好话,清河郡公非常倚重信任宦官,臣为说过的好话,付出过一万银子,但臣还是感激的,另外那个宦官也是有才能的,对商业很是通晓,所以臣用他总管了商业。”陆七回答道。
“只是通晓商业?”周皇帝置疑道。
陆七一怔,道:“他还通晓造船,但在开封府用不上的。”
“造船?他能够造什么船?”周皇帝竟然追问道。
“他说会造海船,他曾经在江**军做过造船督官,后来陪嫁去了江宁。”陆七回答道。
周皇帝听了点头,神情有了思索,陆七见了,心道周皇帝难道想造海船,想自海路进袭晋国?
第142章赵普
陆七在暖亭没有留很久,周皇帝说累了,他和赵普一起离开了后苑,一起向皇宫外行去。
“赵大人,陛下似乎对造海船有兴趣。”陆七套话道。
“陛下是对海船有兴趣,但大周如今却是发展不了海上战力,造江河之舟已是勉强。”赵普回答道。
“我听说大周的登州是有船坞的。”陆七说道。
“登州的船坞是唐朝时期就有的,如今也没有多大发展,大周的主要外患都是陆国,所以对水军的发展无法了重视,说到底,就是缺钱。”赵普平和道。
陆七点头,赵普又道:“因为缺钱,所以陛下发动了江南与巴蜀的战事。”
陆七听了愕然,道:“陛下发动战事,不是为了对付晋国和汉国吗?”
“正如你所说的,战争是存在了很多的敌我变数,陛下进军江南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以战养战,在以前,大周能够自唐国获得了很多的供奉,能够给养了几十万的大周军力,可是唐国在江南的急剧弱势,已然无法为大周提供了供奉,所以陛下就抓住了多个有利的契机,调动大军进取江南,二十多万的大军去了江南,就能够有了养军之地,可谓是夺土与削弱内患的并举之策。”赵普解释道。
陆七若有所思点头,赵普又语含深意道:“其实,陆大将军对此应该是更有见地,河西若是无粮,又怎么可能归治,五千战马换粮的魄力,吾是佩服的。”
陆七一怔,问道:“陛下知道了我用战马换粮的事情?”
“陛下可能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如今是箭在弦上,张弓难收,西部若是乱了,很可能会引发了大周的分崩。”赵普回答道。
“大周的军臣,不会都有反心吧?”陆七置疑道。
“人心隔肚皮,陛下无法信任了大周的武臣,当年陛下登基之后,就夺了张永德的殿前都检点,任用了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如今陛下又外放了赵匡胤,就是有心重置了开封府的禁军势力,在这个过渡时期,陛下最担心的就是发生叛乱。”赵普回答道。
“陛下的举措,应该是为太子而做的,只是晚了些,我觉得,大周的制度其实很好,只是过于纵容了军臣的坐大。”陆七说道。
“陛下也想削弱了军臣的军权,只是大周的强势,靠的就是对外的不屈战事造就的,陛下从未对外患低过头,但不断的与外敌争锋,必然会使得统军将帅的威望越来越高,后果就是调换了将帅,也无法去除了功勋之臣对军力的影响,大周每一个功勋之臣,都或多或少的会得到老属下的尊崇。”赵普说道。
陆七认同点头,又听赵普道:“其实,以前唐国的治国,才是最好的安治之道。”
“赵大人此言我不认同,唐国重文轻武,却是被灭了国。”陆七反驳道。
“是被灭了国,但陆大将军想一下,唐国存在了多久,越国又存在了多久,而中原呢?”赵普说道。
陆七摇头,道:“中原是四战之地,若是也如同了江南各国的苟安统治,后果会是外族猖獗入侵,这中原若是沦入了外族之手,那中原万民的下场,只会落了凄苦。”
“这么说,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就应该尚武争锋。”赵普说道。
“尚武争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国家若是只想了对外软弱的苟安,后果也会是困顿和亡国,赵大人应该知道,我能够获得河西的归治,一是靠了军威,二是靠了崇佛,三是靠了粮食,三者缺一不可。”陆七回答道。
赵普想了一下,点头道:“事实胜于雄辩,陆大将军安治了河西,吾认同。”
陆七一笑,又道:“中原的情形却是与河西不同。”
“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应该如何治理?”赵普问道。
“中原的治理,应该是士农工商并举,朝廷应该尊儒敬佛,重农兴商,强军拓土。”陆七回答。
“陆大将军所言,却是过于笼统了。”赵普摇头道。
“笼统吗,但大周却是只做到了重农和强军,过于的尊崇了军功,而唐国却是过于的尊文崇佛,大周与唐国,都没有真正的重视了兴商,不但将商人视为贱民,而且是重税盘剥。”陆七说道。
“商人是不安而获的群体,若是商人多了,就会造成了农事不利。”赵普反驳道。
“我却是看法不同,商业的兴隆,必然会带动了所有行业的发展,例如种田的大户,因为商人能够带来非常多的各地物品,种田的大户就会去买,而要想买商货,必然就得卖出囤积的粮食,而粮食能够换取了很多物事,就会使得种田人千方百计的增加田地收获,而种田人卖出的粮食,会由商人运去了缺粮的地方换取别的商货,如果有商人运粮,那朝廷不但能够获得了商税,还能够免除了运输军粮的徭役和耗损。”陆七反驳道。
赵普听了若有所思,走了十几步,陆七又道:“我了解过开封府的商业,开封府是很繁荣,但自各地运来的商货,却是受到了很多的盘剥,几乎是雁过拔毛,所以大周的商业流通,受到了很大限制。”
“大周需要给养军力,只能加大了商业的赋税,不然,如何平衡了国力所耗。”赵普解释道。
陆七点头,道:“想法是不能等同了现实,不过我认为,中原若想获得了真正的安治,只能是借鉴了唐朝的统治,让文武有一个平衡存在,才能外御敌患,内治承平。”
“安禄山造成的乱世,不就是唐朝制度造成的吗?”赵普反驳道。
“我认为,那不是唐朝制度造成的,而是唐朝制度受到了破坏,破坏了均田制,破坏了相权治国,也就造成了边疆节度使坐大,因为均田制的破坏,使得了唐朝后期只能了募兵,无法了府兵轮戎边防。”陆七据理反驳。
赵普听了点头,道:“你说的是事实,唐朝的崩国隐患,确实是唐玄宗过于的削夺相权,又纵容了边疆节度使的坐大,才使得安禄山成了气候。”
陆七又道:“如今大周,是以募兵制为主的禁军,优势是战力强大,能够防止了地方坐大,但募兵的缺点却是养军的耗用巨大,不过大周因为与外敌争锋多年,也造成了功臣对禁军的影响力深重。”
赵普点头,道:“你我之言,也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只是说说而已,赵大人胆敢与我论说国之利弊,原因自是我的不臣。”陆七微笑回应。
赵普摇头无语,走了几步,陆七又道:“赵大人看好唐国的文治,莫非有什么深意?”
赵普扭头看了陆七一眼,淡然道:“有什么深意,陆大将军岂能了不知。”
“我还真是不知,请赵大人能够见教。”陆七淡笑回应。
赵普摇头,道:“陆大将军何必装了糊涂,如清河郡公那种愚心无能之人,都能够坐稳了十几年的国主,那就是文治之功。”
陆七点头,道:“陛下是位智者,却是早该冒危的为太子着想。”
“十年前就该兴文平武,一步步用了文官掌判军事,陛下却是一心的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如今太子文弱,才能却是不及了陛下一半。”赵普忧言道。
“若是兴文平武,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成了他国的俘虏,更可悲。”陆七驳说道。
赵普却是摇头,道:“就算是可悲,也比绝了根要好。”
陆七一怔,随即明白的点头,中原王朝的更迭,被篡位的皇帝下场,几乎都是满门死绝,能够活下来的,只能是隔代的少数旁支,而唐国虽然被灭了,但以李国主为首的唐国皇族,都还能够活着。
第143章筹功
陆七和赵普走后,太子执壶为周皇帝倒了茶水,周皇帝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温和道:“陆天风的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儿臣没有想到什么,只是觉得,陆天风自顾的说了很多江南事,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太子回答道。
“没有什么深意,就是想做了解释。”周皇帝平和道。
“解释?”太子意外道。
“陆天风在为自己的妄为做了解释。”周皇帝道。
太子点头,又道:“父皇不允他归乡,有别的深意吗?”
“有,朕年后,会出兵太原,陆天风会为西路军,统帅抵达京兆府的两万会州军,进击太原。”周皇帝回答道。
太子吃了一惊,道:“父皇年后进袭太原,寒天进袭太原,似乎不利于行军。”
“是不利于行军,也不利于攻城,但能够了出其不意。”周皇帝道。
太子点头,问道:“父皇只让陆天风进袭太原吗?”
“如果是你,你认为会怎样进军?”周皇帝不答反问道。
太子想了一下,道:“儿臣不可能只让陆天风率两万军进击,应该分三路进击太原,一路陆天风,一路北方军,还有一路是开封府出兵。”
周皇帝点头,道:“说的很好,如今隆冬,北方燕国暂时罢兵,正好让杨业出兵西击,朕届时会令张永德以巡查之名,率军去定州坐镇。”
太子一怔,道:“父皇是想用定州之军,不用折氏出军。”
“折氏出军,一是会过早泄露了军秘,二是进袭太原不能用折氏,否则战后无法赐赏,折氏已然占得了银州,甚至绥州也可能归了折氏。”周皇帝回答道。
太子点头,忽又道:“父皇,西路军一定要用陆天风统帅吗?儿臣觉得,不如留陆天风在开封府。”
周皇帝摇头,道:“进取太原,需要了雷霆之势,只有陆天风去领军,才能够压制了两万会州军服从,否则极易出现了溃军逃走,若是西路军出了纰漏,那进袭太原的战略就无法得手。”
太子只能点头,周皇帝举碗喝了口茶,神情竟然有了怅惘若思,太子不敢了惊扰,默然候着。
良久,周皇帝才道:“当年,朕亲率大军去迎战太原刘贼,在高平之地与刘贼和数万契丹人血战,那一战,是决定大周存亡的一战,那一战,是赵匡胤,张永德和李筠等一众将士,与父皇一起奋勇血战,才挫败了刘贼大军,战后,朕论功重赏,信任的让李筠镇守了太原,赵匡胤拔升为了殿前都指挥使。”
太子默然,他当然知道高平之战,那一战使得周国步入了稳定归治,之后周皇帝又挥军南下夺取了江淮之地,以及西部的四个州域,后来北征进袭燕国才吃了亏。
“煕训,你愿意领军进袭太原吗?”周皇帝温和问道。
太子一惊的看了父皇,父皇的问话让他非常意外,看着父皇温和的眼睛,太子的心头却是惶恐的不知该怎么回答,隆冬领军去进袭太原,他心里满是了抵触。
“父皇,儿臣可以去,只是进袭太原事关重大,儿臣怕是担当不了领军。”太子惶然说道。
周皇帝扭头看向了亭外,平和道:“你去就可以,朕会让人辅佐你,这一次进袭太原,是你能够获得军心的机会,只要拿下了太原,你就可以为将士们请功。”
太子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过些日子,石忠飞会成亲,你亲自去道贺。”周皇帝吩咐道,太子点头应了。
*****
陆七出皇宫与赵普分别,看着赵普坐了轿子走离,他才去坐车回返府宅,在车里他思索与赵普说过的话语,他猜度赵普的话义,是想告诉了他,大周太子不堪继任,皇帝驾崩之后,周国会变了天。
但赵普为什么要对他说了大逆之言,他与赵普没有什么瓜葛可言,赵普的话义里,也流露了对周皇帝的一些怨艾,但那种怨艾不是恨意,而是一种忠君的忧忿情绪。
陆七抛开了与赵普的言语思索,转而思索周皇帝的用意,周皇帝竟然不让他归乡了,而且急切的令他尽快的调军,明显是迫不及待的架势,这隆冬之时,急切的调军为了什么,难道担心了赵匡义或晋国公会隆冬造反?
造反?晋国公会与辽国或燕国勾结,急切的向京兆府调军,陆七想着周皇帝的言行,忽然的有了明悟,周皇帝可能是想对太原用兵,隆冬对太原用兵,虽然不利行军作战,但有出其不意的战略优势。
陆七的嘴角有了古怪,若是周皇帝真的想在隆冬进取太原,那却是会打乱了他的计划,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陆七在石州时,就针对太原做了刺探和渗透,他离开石州之后,云锦东继续对太原进行渗透和策反,却是有了一些成效,本打算日后进取太原时为用,但现在,周皇帝可能有了进取太原的布局。
有了猜度,陆七回府宅后,除了书写明面军令,还书了两封暗信,一封给杨鲲,一封给会州军统帅,做了几种可能的应对布局,其中有一项调军令,令一万骑军出河西,赶去了绥州驻扎,不过调一万骑军去了绥州,陆七会禀告了周皇帝。
*****
两日后,陆七忽然接到了石忠飞的喜帖,又两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