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无论学中文还是外语,都有阅读理解的题目,这种题练习的就是对一段文字阅读以后,找到其中的中心思想,简化出主要内容,再阐述表达核心。
球场上同样。
有人说中后场容易出阅读比赛的高手,就因为他们向前能看见大部分赛场,能看见大部分双方球员的行为,慢慢会养成阅读比赛的习惯。
白浩南就属于强迫在复盘之下必须上半场旁观阅读,下半场身处其中阅读,这给了他不停换角度的习惯。
而大学生球员,在这个单项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曼巴和王昕彤相互照应着不停大声叫喊,内容竟然是:“嘿!崩沸了……凯子崩沸了!”
凯子一脸的生无可恋!
“动能定律加受外力的合力,左旋!”
回追的栗征一脸你特么的在说什么?
中间的老黑反正满脸习以为常的憨厚笑容,老子听得懂,但不参与的神情。
不知道是为了减压,还是让自己更容易专注,自打这俩搭档以后,就经常用这些极为拗口的术语相互喊!
物理专业学霸还会回答:“再加上引力吧……”
于是平京理工大专业的王昕彤高高跃起,用一个轻松自然的姿势在空中把球卸下来:“还真是……”
德国球员本来听不懂他们的内容,但觉得这俩中国人就是神叨叨的表情特别自如,曼巴补个刀:“我还会点德语……嗨,你好吗?”
这下德国球员都是一脸什么鬼操作的神奇反应。
也许这就是高智商的优势,辅修了心理学的王昕彤还会提醒:“别想着获胜,获胜就会自然到来……”
简直特么就是在念咒语,老董都啼笑皆非的远离这俩。
但显然有了不慌不忙的前压后卫线,当进攻发起点是在后卫线,他们前方就有很多的选择,特别是前方有三四个人都是以传接球为主要工作的进攻前卫,念念叨叨的高智商后卫在选点的时候,竟然还会简单排序:“最新老征排第一……凯子第二……”
“好咧!”
当其中一人在拿球的时候,另一个自动变身为临时程序员,拿出多个变量选择,还即时更换选项!
接着再不停分析对方球员,和白浩南的分析截然不同,他们是计算机式的:“这前锋变量选择不足,容易产生冗长惯性!”
“别靠近那个边锋,他的步频速率太快,容易改变节奏,加强容错……”
白浩南都只能一脸你们特么说人话好不好?
这一切都被场边的拾音器和摄像机位给录下来了。
把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笑得前仰后翻,又觉得新奇无比,这就是大学生足球?
边踢球边讨论代码?
但这么打就是有输出。
745、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
输出是个游戏圈传过来的用语。
有助攻,有人头,能够为团队提供直接对敌伤害的才算是输出,那些隐性辅助是不能计算的。
所以后卫线很少谈输出。
但是曼巴和王昕彤却把就地反击这事儿做成了输出。
根据介绍,这支德国队真是巴伐利亚州的一所大学校队,在德国学生联赛中脱颖而出,要说职业球员履历的,可能就他们的教练了。
出场就对白浩南热情伸手,说他到中国旅游过,也对白浩南的执教手段很喜欢,白浩南本能的想这孙子应该是客套话。
可真的比赛展开,就发现对方是真的球员平均实力还不错,但教练水准嘛,只能说这位退役后的职业球员又去考了教练资格证,一切都是按照教科书上的东西一本正经传授的,几乎没什么灵活应用的感觉。
他所有球员的打法也都是一板一眼的,上来四四二阵型,那就四平八稳的后场中场前锋调度。
肯定也按照小组赛对中国大学生队的观察,考虑了尽量限制栗征和华成,还有吉敏的战术。
可是开场就被完全变样的提前版三后卫打得措手不及。
两名年轻的前锋完全被老黑他们三人用人数优势钳制,中场更是被五人全面压住,吉敏驾轻就熟的在对方后卫线一个人就牵制住几个人到处移动。
习惯于正规军打法的德国大学生颇有种有力没处使的郁闷感。
而且由于曼巴和王昕彤压过了半场,他们距离对方禁区的距离并不远,十来分钟时候,耳听得曼巴又在给王昕彤远远高喊:“阈值临界点差不多了,给前锋!”
白浩南恐怕都不晓得阈值是个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这俩高学历的后卫到底凭什么认为有临界点差不多,但他们用的又偏偏是白浩南的战术。
王昕彤没曼巴那么长手长脚的有妖异对抗力,他是四个主打中后卫里面最矮的,一米七八的身高在现如今后卫模板里面确实不够高,但他有种自我思考下的灵活,也就是动作不按常规来,口中喊着好咧,又是个高高跃起,他特别喜欢跳起来做动作,这不但弥补了身高,还可以抢在对方球员预判前一点点,有点武术中踢腿的动作凌空把球弹出去!
看着就像后卫慌乱中匆忙的抡一脚,不管方向乱七八糟打出去就好。
却直接越过了中场一大堆人,往着禁区角去了。
就像吉敏无意撞伤那位意大利守门员的位置,白浩南无比钟爱禁区角,他的队伍里面,卡德拉、周波、努米迪亚都是利用禁区角的好手,因为根据那本都被白浩南翻烂了的《soccer iq》里面反复提到过,白浩南自己在战场上也多次验证过,大禁区的角上,就类似战斗中的攻击险地,只要占据了这个点,就是个让防守方极为不舒服的命门,时刻面临要么放弃要么犯规的艰难局面。
说起来简单,谁都能知道那个禁区角重要,但怎么用得好,那才需要功夫。
白浩南靠反复锤炼无数的细节来夯实。
曼巴的叫喊,肯定同伴们都听见了,哪怕有人听不懂阈值,起码也知道前锋是谁。
王昕彤的回应更是游刃有余的认可。
所以看见那个高高飞上天的皮球,吉敏已经启动了。
老实说,后卫长传给前锋,这抛物线很讲究,高了,像迫击炮似的,又慢又仰,很适合对方后卫组织等待,前锋常常得仰着脖子傻站,平了,又快又直,前锋不容易追,而对方守门员则能稳稳的迎面接住。
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么传不太靠谱,对方后卫也自信满满的等着拦截。
但是别忘了,吉敏是白浩南培养出来的前锋。
可以说跟随白浩南时间最长的在场球员就是他,这早已不是那个只会埋头冲刺的被淘汰大二学生,只仰头看了下空中抛物线,再看看对方后卫站住的身位,他就忽然做了个变动,原本已经朝着落点冲刺到只有**米的时候,忽然减速,还朝着旁边顿了下脚。
只要踢过球的,多半都经历过这名后卫的场面,空中有球飞过来,这时候往往就俩选择,没干扰的话心里有百分百把握停下,如果对方冲近了贴身拼抢,那就安全起见的头顶脚踢反正远离,跟刚才王昕彤的动作差不多。
这个叫解围。
偏偏吉敏这时候急停!
给了这名后卫一个能够把球留下的错觉。
只要不是那种天赋异禀喜欢耍花样的天才,标准的后卫这时候都会选择那就拿下来,控制住给别人。
还是得说跟着白浩南的人,都是好演员,吉敏急停这下甚至还侧脸看了下旁边,好像是明知道抢不到了在思考下一步咋办。
这才真的麻痹了防守球员,产生了盲目自信,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可以轻松的把球控制在脚下,那就停下来吧……
其实吉敏眼角一直瞄着对方呢!
这也是阅读防守球员身体语言的能力,在球落下来之前的那一刻,准备一脚抡出去,和要稳稳停下来,身体本能做出的准备动作是不一样的,他的身体已经透露出他的意图,意识到防守球员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解围的刹那。
吉敏又高速启动了!
当年他在白浩南面前展现过的最大强项就是启动。
两年多过去了,吉敏终于知道怎么把自己这一丁点最强的天赋发挥到极致。
能高速启动的球员很多,但如果懂得先诱骗对手,再高速启动,那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所谓斗勇还要会斗智,就是白浩南灌输给自己球员的重点。
当初他教会医科大前锋,揣摩记住对方中后卫倒退几步必然冒顶,就是这种体现,只是那时候还用比较简单的死记硬背,现在已经教会前锋玩心理战了。
想想吧,那防守球员原本看见高速冲过来的前锋,第一选择就是解围打出去,瞄见刹车中止,才改了主意要自己停下来,谁知道马上又看见冲上来!
而且吉敏还用尽手段的面目狰狞,脚步凶狠!
瞎子都能感觉到他的志在必得!
身体是为停下球做出的髋关节、肩部运动,临时改变就很别扭,而且大脑里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动,已经有点乱了!
那么第一次触球出现问题的概率会非常大!
特别是面对大学生球员,年轻球员,他们因为经验不足,在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突发状态面前会慌。
啪的一下,可能就是脑海里准备不足,脚腕不够柔和,球就停得距离身体远了些!
这一切其实只发生在短短一两秒内!
在甲级联赛中已经无数次这样去诱骗试验过的吉敏,纯属日常操作。
白浩南叮嘱过他,不这么干,傻乎乎的冲上去抢,百分之百都会被对方后卫迎面解围,不上去抢,对方更可以停下来做更多事情,而这么干,不管怎么说,可能迫使他完成一次糟糕的传球,或者差强人意的解围,也可能拖慢对方节奏,让对方球队不舒服,总而言之,情况都不会比让他直接把球稳稳踢回去更糟糕。
逼抢逼抢。
逼一下,再抢,吓唬吓唬对方,再抢。
利用节奏的变化,破坏对方的节奏。
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但只要成功一次,好比现在,吉敏就像个刮刮彩刮到台彩电的孩子,心里乐开花的扑上去,脚尖一捅,就把足球摆脱了后卫的控制范围,冲进禁区!
实在是因为这个长传冲吊太过寻常,德国大学生们都认定自己的后卫能轻易解围,谁知道两个人之间还发生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博弈呢?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过来靠近支援的,唯一一名准备等着接传球的后卫都在七八米外。
这就是高位逼抢的核心。
自己的高位就是对方的后卫线,在后卫线抢下来的球,那就直接面对守门员了!
投入不大,收益回报很高啊!
真特么符合白浩南的鸡贼脾性。
结果可能吉敏也是嗨了,脑子里有瞬间的过于激动,忽然感觉到脚下一绊,还没反应过来,刚刚全力提速的身体,这次像个面粉袋似的直接砸在地上。
那名被过掉的后卫可能也是脑子彻底混乱,已经被过掉,还伸脚勾翻了吉敏!
实在是可能他内心觉得这就不是被过掉,纯粹是被阴掉的!
但吉敏是靠的脑子,这位就犯规了,还是在禁区里面的严重犯规。
当单刀球员面对守门员的时候,最后一位防守球员对他犯规,任何犯规动作导致单刀终止,该球员红牌罚下。
这是明文规定的严打。
既然在禁区里,那就是红点套餐。
可重点不在这里。
随着全场观众哇的一下惊呼,直播间跟电视前的中国观众可能轰然喜悦的跳起来刹那,然后就看见吉敏是真的倒在那里一动不动。
最近的泥鳅冲上去跪在他面前低语两句,抬头已经是无可奈何的对教练席做了个换人的手势。
对方动作太过恶劣,吉敏已经在他身后半米多的距离,完全脱离了他的控制区,完全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面对守门员上,全身肌肉用尽全力的在提速,等于给了自己一个很强的加速度重力,脚下这一勾完全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让他摔下去得很重,重得他都来不及反应。
好死不死的肩头落地。
寻常这么摔一下,可能顺势一滚就没事儿,但这回,有根骨头直直的顶在地上,全身重量纵向的压在骨头上。
角度朝着任何方向偏点都不至于这么惨,吉敏却偏偏就那么正。
全身重量加猛提速,全压在那根指头粗的锁骨上。
队医上来小心翻过整张脸全是黄豆般大汗的吉敏,肉眼可见他的肩头已经隆起来的不正常鼓包,摸一下也无奈:“锁骨骨折,还是粉碎性的,手术装钢板固定吧……”
甲级联赛最佳射手,苦苦挣扎了好几年,几乎已经放弃了职业生涯的吉敏,在自己最志得意满的时候,被一棍子打入谷底。
橘红色的担架把他抬下去的时候,第一场比赛进球狂吼的年轻人,一看见白浩南迎上来,竟然哭出来!
委屈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
746、不美颜就是犯罪
这就是运动员最大的悲哀。
伤痛。
多少天才决绝的球员,都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伤病被折断了翅膀。
知道为什么现在国家队球员打得那么烂么?甚至远不如他们在俱乐部的发挥。
怕受伤。
因为在国家队受伤以后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曾经专业体校,专业队里面的中国足球运动员,伤不伤基本都都有国家兜底,在那个物质不丰裕的年代,哪怕断了腿安排个看门儿的生活也能过完余生,对很多从农苦家庭出来的专业运动员,这也是一辈子的生活,还不错。
因为没有更好的生活比较。
所以那时候专业队退役几乎都是一身的伤,国家队里面、专业队里面都一样拼命,相比之下国家队集训补贴还高点,起码高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收入。
所以那时国家队卖力。
现在呢?
国家队津贴依旧是那点标准,哪怕翻几倍,集训一段得几千,已经是很高的社会收入了,可是跟在俱乐部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俱乐部交税都不止这点津贴费。
最关键是,现在所有球员的所有权在俱乐部,万一球员在国家队受伤废了,除了商业保险,国家是不赔偿不承担的,俱乐部会怎么办?
大部分俱乐部都是像扔破鞋一样扔掉!
又不是在俱乐部比赛里面受的伤,凭什么要俱乐部来兜底?
俱乐部投资巨大,结果在国家队废了,没要赔偿已经是很义气了,还要来承担未来?
这也太坑爹了吧?
哪怕是在俱乐部梯队、青少年队里面受伤退役,也能一次性拿到三十万赔偿补助,在国家队被废掉,这点钱都不一定有。
更何况对能进国家队的球员来说,这时候他们已经站在这个几千上万亿市场的顶端,一年三四百万乃至上千万收入,瞬间打断,后面还有好几年狂赚的时间,被废掉是什么感受?
哪怕不废,停赛一年养伤那都是多少钱?
任何保险也不会赔后面这几年的收入吧。
这可不是大家都赚几百块,残废以后乐呵呵去看大院门,闲了给人露一手显摆老子当年是国家队的年代了。
已经见证过几百万几千万年收入能过什么生活,再掉落谷底当个啥都没有的残疾人?
光是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都能把人逼疯!
所以还指望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