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蒙古高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无根豆芽在培育过程中还放入一种叫做“除草剂”的物质催发生长,除草剂具有很强的毒性,不仅能抑制植物正常生长,促使植物发生畸形,只长茎,不长根和头,而且还会破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人吃了含有除草剂培育催发的豆芽,其各种化学毒素便会抑制人体各种细胞生长,侵蚀损害组织。假如经常吃含有除草剂浓度较高的豆芽,还会抑制肌体各种细胞的生长或组织变性,使某些细胞发生突变而逐渐衍变为癌细胞。另外,还能引起某些组织慢性中毒,导致新陈代谢障碍。无根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粗剂等药物均属激素类。无根剂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同氮肥一样对人体都有致癌、致畸形的作用。超量摄入激素类药品后,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如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等。

    即使有些危害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但是长久沉积必然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即便市场上有好豆芽,山丹也不敢冒险去买豆芽来吃。如今二婶听毛蛋儿说山丹回来,她老早就生好一盆绿豆芽等着他们回来吃了。单单这一份用心就叫山丹心中充满温暖和感动。

一七八、一代天骄

    一七八、一代天骄

    吃过早饭,一行人便往成吉思汗陵进发。

    和前一天的风景完全不同,一路上绿草如茵,像是在平坦的地平面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张绿色地毯。放眼望去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有蜿蜒起伏的丘陵,上面有各色牲口活动,鸟儿在蔚蓝的天空翱翔,还可以看到草原鹰接近云霄在俯瞰大地,这一派北国风光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山丹的视野里。

    成吉思汗真正的墓葬地其实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目前得到较多人士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一、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二、蒙古国的杭爱山;三、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的关系: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多进行秘密潜埋。

    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王公贵族死后,遗体被装入凿空的整棵榆木之中然后深埋地下,然后当着骆驼妈妈的面杀死骆驼宝宝,然后放马将留有骆驼宝宝鲜血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长出青草,地面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

    如果后代儿孙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也是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灭口。

    蒙古族还有驼毛吸附灵魂一说,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直到驼毛不动了,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上世纪50年代成陵落成时,曾经打开过银棺,发现了这团驼毛。

    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银棺灵枢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时的灵魂吸附物———白公驼顶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遗骸

    《狼图腾》中述及的天葬也是普通蒙古人的一种丧葬方式。

    在1954年大祭灵时,曾开过棺,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眼看过,里面却是有部分人骨。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老人认为: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并不仅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灵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说。在奇忠义家中现在还珍藏着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画像,画**12人,成吉思汗的像与现在流传在世面上的形象不同。

    他说:“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

    对于成吉思汗骨骸的确切葬地,奇忠义老人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现在宁夏**自治区的六盘山,当时是夏季,气候炎热,遗体不可能运出很远,秘葬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所以可以推断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一个纪念陵。

    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尔草原上。它作为一座民族的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辉煌、沧桑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驱车一小时就到达了成吉思汗陵园,在碧草如织的草原上远远就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陵园。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陵宫为核心,由“三区”、“两道”、“八景”组成。

    “三区”,即“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区”,以陵宫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核心区的外层,围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外围为“视觉景观控制区”,占地区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山河”入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对道”和环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并连接各景点的16公里“风景道”。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祭祀观光浏览区、蒙古民俗村、神泉风景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首先是宏伟、壮观的“气壮山河”入口门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左右分别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连接的丘陵式墙壁等组成。门景主体建筑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伟大壮举气魄的缩影。

    进入景区,在这片宁静和谐、绿草如茵的大草地中间,首先耀入眼帘的是四周有鲜艳的红色高墙围护,三座相互连通为一体的蒙古包式穹庐金顶大殿巍然耸立,艳丽的屋顶琉璃瓦在初秋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便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正殿高达二十几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一样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彰显蒙古民族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左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强悍,威严地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赫赫战绩。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长明的酥油灯。这里还摆放着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

    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勒定”。苏勒定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勒定是十分神圣的。山丹曾经听父亲说家里有过一只“苏勒定”,解放后“破四旧”时候被红卫兵“没收”了,至今下落不明。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描绘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走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园,作为一半蒙古人的后代,山丹觉得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这和小时候汉人认为蒙古人笨、野蛮、落后的境况完全不同,以至于山丹本来可以沿承的蒙古族都改为汉族。如今通过对成吉思汗的认识从而对蒙古族的历史深入了解才发现:蒙古族是一个强大、智慧的民族,这一点无论放在中国还是世界都无可争议。

一七九、童稚无邪

    一七九、童稚无邪

    参观完主殿和主要场景,有着曼妙的身姿、身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娓娓道来的蒙古族历史和景点介绍的导游送大家走出来。她对元朝的历史和蒙古族的过去现在都像是留存在嘴边的一句话,张口就来,这让山丹刮目相看。也可以看得出她特别热爱这里,热爱她的工作和她的民族。

    导游是一名蒙古族姑娘,从她的身材和相貌上就可以看出来,她有着蒙古族特有的样貌特征:乌黑浓密的长发,乌溜溜的大眼睛,高高的颧骨,多少有一点美丽的高原红,高挺的鼻梁,厚实丰满鲜润性感的嘴唇,还有一张不算圆润有点粗犷的脸,没有江南女子的柔美,但她们的美是豪迈大气的,是塞北高原几千年的风沙雪雨锤炼滋润出来的美!她们得体大方的举止处处彰显出她们浑然天成的原始不做作的迷人气质和大气滂沱的美。

    一米六几的个子,在蒙古高原这个平均身高上,也一样衬托出她完美的身材:丰胸、肥臀、细腰。由于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并且蒙古族也是一个彪悍、好战的民族,她们的祖先在马背上驰骋、征战的时间绝对长过在地面的时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体型:胯部偏大,一者因为长期骑马的刺激,再者物竞天择是这样的宽大髋关节结构更适合马上运动。那相应的蒙古族的臀部经过长期与马背的搏击便更加丰腴起来。

    到南方才发现,隆胸这回事真是很寻常的一件事。山丹见到的南方女人十之**是扁平胸,母乳喂养都成为很稀罕的事情,不是没有人愿意母乳喂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和她们生长的气候还是人种不同有关就不得而知了。但在内蒙古,小孩子吃奶都到三四岁那是平平常的事情。所以,在蒙古高原**那是每一个女人都与生俱来的。

    扯远了一点,书归正传。

    一行人意兴阑珊地走出成吉思汗陵,小玉也沉浸在刚刚导游姐姐精彩而惊心动魄的场景描述中,抬头问道:“妈妈,你说成吉思汗那会儿是不是没有大炮和导弹,只有刀和矛?打仗的时候就人和人对着砍?”小玉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

    “哦,是呢,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火药,所以叫冷兵器时代,战士手里只有长矛和大刀,也不一定是对面砍,还有弓和弩,可以远远地发射箭去刺杀对方。”毛蛋儿回答了小玉的问题。

    豆丁接着说:“你看过《康熙王朝》那个电视剧没?里面有‘红衣大炮’的,那才是第一次用火药和大炮打仗,所以成吉思汗的元朝是没有大炮的,更加没有导弹。”

    “哦?豆丁厉害哦,居然对武器有这么多了解?”山丹赞许地摸摸豆丁的头。

    “呵呵,男孩子对武器、战争、历史这些东西感兴趣,对枪支弹药特别感兴趣,现代武器比我懂得多。”毛蛋儿笑着说。

    “可以!像个男子汉!”顾海平拍拍豆丁的肩膀夸奖道。

    “那你会画画吗?我会画画,我还得奖呢!”小玉看着大家夸奖豆丁有点小小的吃醋。

    “你看啊,唐宋元明清,清朝才有火药和大炮,那就说明元朝一定没有,对不对?”豆丁没有计较小玉的不服,兴趣还在兵器上。

    “对的,可是,古代人背着这么重的武器还穿着笨重的盔甲,这样打仗你说他们累不累?”小玉反问豆丁。

    “如果他们只拿一件武器还不算重,为了抵挡敌人用矛刺穿自己的身体他们还要穿上厚厚的特别重的铠甲,还要拿一个巨大的盾牌呢,你想想重不重?累不累?”豆丁滔滔不绝。

    “那他们扛得动吗?为什么不用车拉呢?”两个小孩讨论起来。

    “我想啊:可能是没开始打仗的时候呢把东西放在车上,到战场了才拿下来,你说呢?”豆丁找小玉商量这件事情。

    “嗯,我估计也是,要不他们没打仗就被累死了。”说完两个小孩哈哈哈笑起来。

    “哈哈哈,要是让你俩来统帅军队打仗,估计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那是一定的,哪有‘没开始打仗的时候把东西放在车上,到战场了才拿下来’的道理?你们想:如果士兵到战场了才穿铠甲拿武器,敌人不早就冲过来打败他们了?所以不知道的事情还是搞清楚再说,不能想当然,尤其历史这样的知识是不能杜撰的。”毛蛋儿一本正经地教育两个孩子。

    毛蛋儿是个极严谨和较真的人,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加如此。而山丹则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看着两个孩子有点不高兴,遂说道:“二舅说的是对的,有些知识第一次接触就要把正确的记住,可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力来编造历史,历史就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不过,我看你们的推理还是蛮有意思和想象力的嘛,也该表扬。”

    “你们讨论一下,火药的发明是好的呢还是坏的呢?”顾海平饶有兴致地又“挑起事端”。

    “不好!打仗就不好!好好的相处不行吗?干嘛要打仗打死人呢?火药发明了大炮、导弹,打死的人更多,更加不好了。”小玉反应强烈。

    “要是把火药用在打仗上,当然是不好的!如果用在其他地方就是好的。”豆丁发表不同意见。

    “火药除了打仗还有什么用?你倒是说说?”小玉又不服气了。

    “过年时候我们放的炮仗和烟花就是火药做的,你说有用没?”豆丁反问。

    “嗯,好看是好看,只是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还容易引起火灾和事故呢!”小玉点点头又摇摇头。

    “那火药还可以开山探矿呢,你说有用没用?”豆丁又反问小玉。

    “开山探矿是干什么呢?是铺路吗?”小玉不明所以。

    “开山探矿就是把山里的金子啊、银子啊还有煤炭啊的好东西给炸出来,给人们用呗。”豆丁得意地说。

    “哦,那还有点儿用。”小玉勉强点点头。

    豆丁从小长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的矿藏特别丰富,对此自然不陌生,可贵的是他居然往心里去了。

    “对!你们说的都对,很多东西其实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人把它用在哪里,对不对?”顾海平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个孩子,“你比如说**,如果把它用在医学上,它是一种很好的药,如果被人滥用了,就成了毒品害人不浅。清朝人被**毒害很深,林则徐禁烟就是烧掉了**。”

    “那是外国人侵略中国的一种手段,先把中国人都培养成大烟鬼,没有了战斗力,然后就长驱直入打到北京了,占领了中国。”豆丁愤愤地说。

    “对的,所以民族的强大是要人的强大,还有智慧强大的人物领导,你们今天看到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伟大智慧的领袖,他带领他的铁骑队征服了亚欧大陆大片的土地。而清朝末期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