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蒙古高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喆说:每年下去阴间的人的灵魂都是哭着去的,看到笑着去的,必定是不再回来的。山丹想若是笑着去的不回来,莫不是高兴着终于解脱了,脱离了这人世间的种种苦难?

    山丹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生活困难时候大家的敬畏、寄托和期盼,但没有了这些所谓的迷信,年若过得平淡还有什么趣?

    所以,山丹还是就着母亲的要求一样样做好。

    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话家常,其乐融融。

    蒙古高原的老人家从除夕夜的天色可以看出来年的收成,加上元宵节和中秋节两天的夜色,便是**不离十。

    据说除夕夜若月黑风高,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便是一年风调雨顺的征兆。好像蛮准的呢!

    初一到十五早餐都是各色饺子,配豆芽、凉调猪耳朵、羊蹄子、猪肘子、凉拌杂碎等等小菜。

    冬日里天短,农闲时,蒙古高原人起床晚,睡觉早,一天只吃两餐饭。

    早饭十点以后吃完,下午四、五点吃中餐,晚上只吃麻花、烧饼,或者炭炉子上烤各种包子、点心就一碗热奶茶,当做宵夜。

    山丹小时候,夜宵多是玉米面的窝窝头或者母亲用放了糖精的玉米糊糊摊的叫做秴儿的煎饼。

    把摊好的秴儿放在外面冻了冰以后,砂甜的口感很是好吃。铁蛋儿妈做的秴儿又是很好吃,冬日里,村里的人晚上来串门,便是待客的吃食了。

    食客们一边吃少不了一边赞叹,一边请教。

    山丹和顾海平呆到正月初八,顾海平想带山丹回家去看看,征求家里的意见,山丹妈表示同意。

    于是,铁蛋儿便联系到镇里的班车,一打听才知道公家的班车要正月十五才开通到草原的线路开始运营。

    没有车,只好打听私人的三轮车,有附近村里一家的三轮车说是去镇里,于是山丹和顾海平早早起床走在冰天雪地的塞北草原,太阳明晃晃地照着雪地,反射回来的是寒色色的光,走到邻村,又等了两个小时不止。

    三轮车上装了几麻袋土豆,上面还要坐包括顾海平和山丹一共六个人。

    顾海平和山丹坐在车子后面,个个人都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憋屈到呼吸都不能通畅。

    顾海平很不高兴,埋怨这落后的草原连个像样的交通都没有!山丹便不高兴了:“那不是你非要这么早回去闹得?晚几天不就有班车了?”

    看山丹不高兴他说草原的不好,顾海平立马弯着脖子扭头给山丹赔不是:“是我不好!是我不好!我是心疼你受了委屈了。”

    山丹看着顾海平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呵呵,你比我还难受呢!不要紧的,这比坐牛车好多了,还有一层挡风的铁皮呢!”

    “这要多久到镇里啊?”顾海平问旁边的人。

    “小伙子,忍忍吧!要一个小时呢!”旁边的人回答顾海平。

    “不用那么久,顶多四十分钟就到了。”山丹说。

    一路窝屈着,终于到了镇里,下车后,山丹问要多少车费,对方居然狮子大开口:“30块!”

    山丹很生气:“平时坐班车才四块钱,你怎么要这么多?又是拉货,又是拉人的!”

    对方说:“大正月的,没有班车,你就得坐这高价车!你不给我回去和铁蛋儿要!”

    山丹愤愤地说:“你更铁蛋儿要,他也不会给你,你这是坑人!江岸草原没有你这样的人!”

    “我不是江岸人!我是口里人!我挣的就是这个钱!随便你给不给!”对方很强硬。

    顾海平拉了一把山丹,把钱递给对方:“给你,三十。拿好了!”

    对方麻利地收起钱,一溜烟开车走了!

    山丹看着离去的车子骂道:“你个走路撞鬼的促狭鬼!碰死你!”

    顾海平亲了亲山丹生气泛红的脸颊,说道:“咱不生气,犯不着和这种人生气!一看就是个贼划拉!你哥怎么找到他的?”

    “还不是没有别人,只有他跑车?才只能坐他这破车?受了老大的罪,还被坑钱!诅咒他回去的路上爆胎!”山丹还是愤愤不平。

    “我可爱的小山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顾海平拉着山丹的手,逗山丹开心。

九十、爱着——

    九十、爱着——

    “大过年的,咱不跟他计较,咱得快去找到呼市的车。”顾海平拉了山丹往汽车站跑。

    很顺利地坐上去呼市的大客车,山丹才稍稍顺过来一些气。一路上仍然念叨了几次。

    又没有和家里联系的办法,也没法问哥哥究竟怎么回事,山丹只好作罢。

    江岸草原那么多年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乡里乡亲的欺诈行为,山丹心里想:一定要写信回去告诉哥哥,告诉大家这个人的行为,要大家注意不要再上当,甚至驱逐他。

    江岸草原虽然落后,但落后的是表面,人心却是不落后的。人人都是善良、正直、无私、淳朴的,外来人口的侵入多多少少带来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她原本的纯真和朴实。

    外来人口不打算在此将养生息,他们是掠夺性地来侵占土地和各种资源,拼命地搂地毛,拼命的扩大养牧量,拼命地开荒种地……

    因此,在外来人口侵入不到十年,江岸草原就被破坏的支离破碎——没有多少好的草原了。土地沙化,加上西伯利亚的大风,江岸草原便成了沙尘暴肆虐的地方。

    当地人也驱逐过外来人口,但没有掠夺完资源,他们是不会走的。

    直到草地已经养不了牛羊,地毛被搂得一干二净,沙化的土地种不出粮食,沙尘暴肆虐的时候,他们才卷起行李一个个逃离了蒙古高原人原本的天堂,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草原!

    也有少数外乡人留下来,娶妻生子。但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他们的精明甚至奸诈的本性未改,当地人也不多和他们来往。

    这些人脑子活,开小卖部啊、跑车做买卖啊,吃得苦,也都比较能干,当然投机取巧的营生便也是常干的。

    但蒙古高原人祖祖辈辈都不好这一口,他们看不起这些在针尖儿上削铁的外来人。

    蒙古高原人已经习惯了憨厚地过日子,没有那么斤斤计较,他们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多一些情谊比较重要。

    改革开放后,外来人口大多一股脑地涌向城里,他们已经打探到城里成为了他们下一个捞金的处所,于是再一次集体移民往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建设者或者破坏者。

    所以,没有再用蒙古高原人驱逐,他们主动扔下江岸草原一个烂摊子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留下的是沙化了的土地和残垣断壁,好好一个村子到处是外来人口砌的土坯房,临走前把能拆来卖钱的都拆了卖掉,丢下的只剩一个个烂土坯圐圙!

    山丹每次回家看到破破烂烂的村庄,感受到的多是苍凉和荒弃、萧条。

    这哪里是山丹童年时的乐园?哪里是蒙古高原人的天堂?

    外来人口的撤离,又还回了蒙古高原以往的宁静和安康。

    蒙古高原人又一次开始维护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又开始了自己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限制畜牧,退耕还林。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江岸草原又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山丹再回到家乡,看到的是盈盈绿草地和漫山遍野的久曲兰花。

    那开不败的山丹花也再一次露出妩媚的笑脸。

    冬天不再黄沙漫天,开始出现了皑皑白雪。一切都在恢复中,山丹心中的天堂、童年的乐园都在悄然还原。

    顾海平和山丹经过一天的颠簸回到了顾海平家,一家人很高兴。

    山丹不太会做家务,在家里有母亲、妹妹两个人做,山丹从初中就开始住校读书,寒暑假回家,母亲也舍不得她动手,况且山丹做起来不是很熟练,利索惯了的母亲看着难受,便一直不用山丹干家务。

    这一次来到顾海平家,顾妈妈是个大胖子,做事邋邋遢遢,什么东西都是一团糟。什么用具都没有它应该呆的地方,从厨房到粮房到处都是乱糟糟一团。

    连吃饭用的碗外面都有着陈年的积垢,好多块牛油丢在厨房、杂物房,只简单地装在乌黑的熟料袋里。

    顾老师有点文化,又有固定工作,家里大体布局和结构合理一些,比如有隔出来的专门厨房,买了一个冰柜,当时大家都还没有冰柜呢。

    山丹看惯了母亲的井井有条,实在看不下去,就动手和顾海平收拾了厨房、冰柜。

    山丹是个直性子,她没有想到顾妈妈会不会不高兴?或者人家会怎么看?会不会想山丹嫌弃她邋遢?

    山丹只是专心地想把一切都清理干净、整洁,其他都没有多想。好在顾妈妈也忙前忙后地帮忙,没让山丹尴尬。

    顾海平很配合,一家人都投入其中。只有顾海平的和山丹年龄差不多的妹妹在一边看,不伸手干一点点活儿。

    山丹也没有介意,毕竟人家已经这样生活了很多年,妹妹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了,她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还不习惯山丹整理出来的干净整洁呢。

    只是完全看不出顾海平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他的喜欢干净整洁那是中医系都出了名了,山丹心里也颇为诧异。这或许就是人天生的脾性不同,相同的环境,可以成长、造就不同的人。有人在逆境中强大自己,有人便随波逐流。

    山丹在干活儿的同时可以隐隐感觉到顾海平的不满和有一点点说不出来的别扭。

    他们大干了一天,才把厨房清理干净。他们把所有的用具都拿出来全部清洗,归类,放到它应该呆的地方。

    冰柜里更是一塌糊涂!各种肉和豆腐、冰激凌、下水、鸡、鱼…混呈。打开冰箱,一股混杂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

    顾海平关了电源,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大盆里,两人开始一件件清洗,归类,装袋,摆放整齐。

    一只鸡居然发霉变成了黑色,冰激凌袋子烂掉了撒得肉上都是。各种食物都窜味在一起,山丹直感到恶心。

    接下来的几天都要吃这样的东西?

    忙了一天,山丹累得筋疲力尽。

    晚饭简单吃了一点,便到西房睡觉去了。

    顾海平过来和山丹聊天,山丹央求顾海平明天去买一点新鲜的肉回来吃,她实在吃不下冰柜里的东西。

    山丹还问了顾海平他妹妹为什么都不做事,今天这么忙都不帮忙,还似乎不高兴的样子。

    顾海平才告诉她:妹妹原来是抱村里一户人家亲戚的孩子来养,从小父母便多出一份小心,事事都依着她,生怕被人家说抱来的孩子不亲,似乎时刻被监视着一样。

    所以惯出来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按说一天在家都老大不小的闺女该给母亲搭一把手的年龄了,但她却从来不干活儿,家里地里都是袖手旁观的主儿。

    家里人的衣服都是顾妈妈一个人洗,妹妹只是洗自己的,她的衣服、用品都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放。

    顾妈妈人胖,做事慢走路慢,脑子也不是很清醒,所以家里家外都是顾老师在操心,也能看得出顾老师的精明。

    山丹了解了顾海平的家庭情况,看到顾妈妈拖着笨重的身体忙来忙去,便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准备在家这几天好好帮顾妈妈料理家务,虽然她也不是很擅长。

    顾海平很感动:“我就看你是我要找的人,我妈妈一辈子没出息,受气。我想找媳妇一定要通情达理,要孝敬我妈妈!看到你这样,我特高兴!”

    山丹没好意思探究人家的家庭矛盾,只是和顾海平说:“我不敢保证别人,但我敢保证自己不让你妈妈在我这里受委屈,我和你一起孝敬你妈妈。”

    顾海平眼含热泪,紧紧抱了山丹一下。

    “你去睡觉吧,我累了,要睡觉了。只是我不喜欢洗碗洗锅,怎么办呢?”山丹说。

    “我洗!你负责这几天做饭菜好吗?让我妈妈高兴高兴。”顾海平急忙说。

    “ok!没问题,晚安。”山丹说着钻进被窝蒙头睡觉。顾海平帮山丹掩好被子,轻轻走出去。他内心多了欣慰和感动。

    母亲多年来的辛劳渴望在他这里得到补偿。

    同时他也感慨良多,母亲这么多年疼惜的妹妹居然没有一点点感恩之心,常常惹妈妈生气,还没有过门的媳妇反倒能感同身受,他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间,一切似乎都是命运注定的事情。

九十一、以身相许,以心相托

    九十一、以身相许,以心相托

    开学在即,山丹和顾海平返回学校,考研的成绩也准备下来了。

    3月23日!那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顾海平的成绩出来并且上了初试线。

    两个人高兴得直蹦高。

    接下来顾海平准备面试的材料,山丹开始按部就班的上学。

    大四开始,便常常要到临床实习,各科都要到临床去观摩甚至动手。课业负担更加重了,山丹的全部精力大半都用在学习上,她也想在毕业时考研究生,出一口考大学时的窝囊气。

    所以大学四年来她都不曾懈怠,一直勤奋刻苦学习。

    只是临床医学俗称的西医,考研科目和内容相对来说更广泛和深层一些,也难考一些。包括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各科以及政、英。

    山丹一直在完成各科学习的同时,也在积极学习英语。只是从初中才开始英语的学习,还没有学习过音标,听力的分数很难拿到,所以英语学起来便难了一些,没有语感,没有基础,只能靠刻苦。

    过英语国家四级山丹已经感到很吃力,所以考研究生的事,山丹一直在惧怕英语。考研的英语难度略高于四级,山丹想想就心惊。

    唯独对英语没有信心,但努力还是一定要做到的。宁可努力了没有达到,也不能给自己成为不上战场就丢兵弃甲的逃兵,为不努力而遗憾。

    顾海平4月份去他报考的广州一所出名的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面试,走时带了3000块钱,把手头的钱全部带在身上。

    先是大家一起通过导师组的面试,然后一个个单独通过。录取3个人,上录取线面试的是5个人。

    面试包括专业课和英语笔试和口语的测试。顾海平的专业课以及英语的笔试口试都问有所答、对答如流。

    顾海平自我感觉不错,只是面试完,中医科主任(也就是他报考专业的硕士导师)特意留下了顾海平,带他到他的诊室,随手关上了门。

    顾海平刚开始以为老师看上了他,要单独教导他什么呢,看着主任把门关上时,并且明确表示他们几个是差额录取时,他感到对方似乎是在要顾海平有所表示。但自己身上除了路费只有2000块钱了,也拿不出手啊。

    况且,凭顾海平的性子,哪怕是有关前途未来他也不愿意这样做,他年轻的心和志气不允许自己走这样的污浊之路,他单纯地以为只要他有才华就一定不会被埋没。

    导师看顾海平没有意思,也讪讪地寒暄几句就叫顾海平走了。

    顾海平走出导师的办公室心里有了一种不安,他觉得这次的录取有点玄。当时广州就是“圈”里的开放城市,它的运行规则完全不同于内地。

    顾海平面试完坐火车回到呼市,山丹一大早就到车站去接。见面听顾海平的叙述,山丹也有一些担心,她担心顾海平的揣度是正确的,那是否被录取就真的不好说。

    但已经面试完毕,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