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蒙古高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樊老师去五班上课,路过六班听到动静走进来,跺脚声停下来,樊老师开口说话:“同学们,咱们好歹是有知识的人,脚冻得慌,咱们就在鞋里做点子小运动,你们这样有伤大雅啊!弄得整个教室乌烟瘴气,等会儿老师来怎么讲课?吃灰就够了!大家都出去绕操场跑两圈再回来上课。把门窗打开通风透气走走灰尘。”

    大家一边偷笑一边规规矩矩去操场跑了两圈回来。

    生物老师是个姓宿的和蔼可亲的小老头,他笑眯眯地看着学生绕操场跑了两圈,才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课。

    六班的同学不太了解樊老师的情况很是着急,在山丹的带领下,凑钱买了水果、鲜花去探望樊老师,委婉地邀请樊老师是否可以重回讲台?

    过了几天,樊老师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六班说明情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的身体还没有恢复,谢谢大家的关心。因此还不能回来给大家讲课,学校会派新老师来给大家代课的。我谢谢大家!”

    说完,深深鞠了一躬离开。

    很多女同学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多好的老师,多好的人!偏偏命运不济。

    山丹便想起郭老师的教导:樊老师遇到的事或许就是那躲不过必须直面的人生坎坷吧。

二十四、草原生计

    (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二十四、草原生计

    真是多事之秋,山丹的小心脏又一次被深深刺激。

    家里的黑虎被送了人。

    黑虎是山丹和一家草原牧民家里要来的一只獒犬。

    它陪伴了山丹和二莲的童年。多少童年的欢乐是黑虎给予的?

    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三九天,山丹听父亲说草地里一家游牧的蒙古人家的獒犬要生了,她便决定走几十里路去找到人家要一只来养。

    那时山丹刚刚上初中,她特别爱狗,尤其是那种腭宽鼻肥,肥头大耳的牧羊犬或者獒犬。

    那天一大早山丹背了母亲准备好的干粮,穿好羊皮大氅,脚上一双大欤B,戴了父亲放羊时戴的银狐皮帽子,一双狼皮手套,再拿上一块母亲准备的砖茶就出发了。

    草原上的闺女和小子一样养,虽然山丹从小体弱多病,但父母在细心呵护的同时,却没有限制她的爱好和童真,草原人养孩子就像养牛羊——放养。所以山丹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抱一只獒犬来养,自己要在大雪天走几十里路去抱狗崽子,父母也没有阻拦,而是打点好孩子的行装,就打发她出发了。

    在草原上孩子的天性甚至野性都没有被丝毫限制,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生长。

    时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数三九的日子。

    草原上流传着一组谚语来形容数九天:

    “一九、二九枒门叫狗,

    三九、四九冻烂兌臼,

    五九、六九消井口,

    七九、**沿河看柳,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把塞北草原的冬天气温变化活脱脱描写了出来。

    一九、二九的时候,枒着门探头出去叫狗喂食,外面太冷了,轻易不出门,冷到只伸头出去叫狗回家吃食。

    三九、四九时,石质的兑米用的臼槽都冻烂了,可想而知有多冷?数三九是草原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所谓彻骨的寒冷就是数三九的天气,夜里温度一度能够下降到零下四十度。

    五九、六九时,天气开始转暖,气温回升,井口一冬天积累的冰开始消融。

    七九、**新柳发芽,柳絮漫天,可以沿河看那婀娜垂柳了。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人们经过一冬天的蛰伏开始繁忙春耕了。

    山丹就在最冷的三九天出门走三十里的路去抱狗崽子。

    草原被漫天蔽野的白雪所覆盖,雪面上蔼蔼蒿草在寒冷的北风中屹立而呜咽。“呜呜”之声好似悠扬的长笛,伴着飞舞的雪花,美不胜收。

    山丹用狼皮手套抹掉睫毛嘴角的霜雪,看着自己呼出的袅袅白气,一边玩一边前行。

    平坦的草原,一望无际,远远的冉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牧民舒日咯叔叔的家。

    狼皮手套还是爷爷小时候,二爷爷打猎所得,兄弟几个一人得了一双,用了几十年还好好的,狼皮的手套无论怎样寒冷的天气都可以保证手不冻伤。

    狐狸皮的帽子也是保护耳朵不被冻伤的有效装备。

    羊皮大氅从头到脚包裹起来,山丹感到后背都开始淌汗了。每家都有几件羊皮大氅,暖和一点的是大羊深秋时的羊皮带毛做成,多少轻快漂亮一点的女人大氅是用当年的羊羔皮带毛做成的,十分暖和。

    经过熟皮,刮治,裁剪,缝纫,历时一个月,老皮匠才能做好一件像样漂亮的大氅。

    山丹记得出门时母亲一直叮嘱:“热了出汗也一定不要松开衣服鞋帽,一不小心就冻伤了。”

    欤B也是蒙古草原人都有的对付寒冬外出必备的武装,外面是一层牛毛毡子,夹上一层羊毛,里面是一层羊羔毛的毡子,底是加厚的牛毛毡子,很重但很暖和。

    再加上一双羊毛袜子,任是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都不会感到脚冷。

    羊毛袜子是母亲把剪下来的羊毛洗干净,再用扒吊儿(一种可以纺毛成线的工具,是用一根羊腿胫骨在中间穿洞,再加上打弯的铁丝钩子做成的,简陋但好用。)捻成线,父亲再编织成袜子,父亲编织的袜子特别合脚,从不掉跟,别人家的袜子就不好穿,一天下来孩子的袜子都掉到脚心去了。

    因此,冬天没事忙的时候,父亲总是有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编不完的袜子等着他。人家也会多送一些毛线给父亲作为回报,反正都是自家产的羊毛做的,不值钱。

    那时的羊毛不值钱,羊绒还值点钱。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蒙古高原,草原人民懵忳的神经好像被针灸过了的神经——一下子开了窍。

    羊毛涨价了,从原来一、两块一斤涨到了五、六块,蒙古草原人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技巧,往羊毛里加土卖。

    原来供销社的小杨也是正式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是熟人,不好太挑剔,反正是给上级收购,上交了了事的事,也不愿和大家太计较,况且还有“南蛮子”来抢生意。

    刚开始时,是每天羊群回家后,人们就拿一个小箩子,每个羊身上筛一、二两土,羊毛本身有油分在,落上去的土就都储存在毛里面,剪羊毛时,就会增加很多分量。

    当时的羊还都是本地蒙古羊,毛色特别好,细密丝长。市场放开后,很多做羊毛产业的人都抢着私人收购。

    后来,草原人因为日积月累地增加土的分量在羊身上,没等到剪羊毛的季节,很多羊不堪重负都累得趴了群,跟不了群,很快就会累死。每年的苦春石头时,剪羊毛还没到季节,剪毛羊会被冻死,不剪又会累死。

    所以大家另出奇招:把剪好了的羊毛加土,加多少自己说了算,不会累死羊,还会更多加上去。

    先把刚剪的羊毛铺在地上,加一层土,然后喷水雾上去,再加一层土,再然后把羊毛用手摩挲让土浸入羊毛里面,表面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毛根儿的地方,本来挨着羊皮的毛,剪下来是雪白雪白的,这时也变得土了吧唧。

    可惜,收购羊毛的大都是外地人,南方人都不懂其中的奥妙,仍然照收不误。

    两三年之后,再也没有人来蒙古草原收购羊毛。

    据说,蒙古草原的羊毛使坏了很多台工厂的梳毛机等设备,从此,蒙古高原的名声一臭千里。

    但,聪明的蒙古草原人自然有办法想办法先富起来。

    大家开始用小苏打清洗羊毛,然后用手撕成一团一团的,加上山羊戒子毛,就成了大家争相抢购的山羊绒。几块钱一斤的绵羊毛经过几道手工就变成几十上百块的山羊绒。

    只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对方发现了,政府也严令禁止在羊毛羊绒上做手脚,否则追究责任,造假之风才被刹住。

    寒风雪地中,山丹已经走了几个小时了,她感到口渴得很,坐下来休息一下子吧。

    伸出手抓一把雪地上晶莹的雪放入嘴里,如同甘泉般香甜。她忍不住多吃了几口,那凉爽、清洁、甘甜,令一身的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吃了一点母亲给她带在身上的羊油卟啷啷,一种加了牛奶、白糖、鸡蛋油炸的面食,经久耐放不变质。

    她站起身,回头望望家,家里的炊烟仍在飘飘渺渺,碧蓝的天空中炊烟被风吹出老远。

    冬天的火炉子一天都不熄火,烟囱里的烟自然也会不停歇地妆点着蓝天,使冷清的天空画上一笔笔丹青水墨。

    看着就要到舒日咯叔叔家的草场了,远远地听到狗吠声。山丹加快了脚步,父亲已经和舒日咯叔叔说好了,山丹去就可以抱回一只漂亮的獒犬了。

二十五、山丹讨狗

    (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二十五、山丹讨狗

    山丹想到很快就可以拥有一只漂亮的狗狗,她就兴奋地手脚发抖。

    在那个清丽的蒙古高原的下午,山丹来到的舒日咯大叔的草场,远远地停下脚步喊:“舒日咯大叔!快出来,我是山丹,我来抱狗仔!”

    个头不高、胖墩墩的舒日咯大叔走出蒙古包,远远地迎了出来,他的身边跟着一黑一黄两条上好的獒犬,它们有初生的牛犊那么大,威风凛凛,但都和善地看着山丹,草原的狗认识草原的人,熟悉草原人身上与身俱来的草原味,从不对草原人吠叫,哪怕是陌生人。

    山丹看到黑狗鼓胀低垂的奶…头,她知道一定是黑狗妈妈生了小狗。

    进入蒙古包,暖气融融。山丹脱掉一身武装。把母亲准备的砖茶拿出来给了舒日咯大叔,舒日咯大叔高兴地放起来如获珍宝,连脸上的高原红都高兴地飞扬开来。草原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他们活得真实而单纯。

    山丹亟不可待地问起小狗的所在。

    走了几十里路山丹是有些饿了,接过舒日咯大婶冲好的一碗炒米奶酪饭,就着奶茶,山丹吃了一大碗,身子也更加暖融融起来。

    舒日咯大叔特有的蒙古人的憨厚和豪爽都写在脸上。

    他搓搓双手,告诉山丹:小狗在狗窝,但一只最好的已经被别人认领了,虽然山丹大放羊和舒日咯很熟,而且是第一个订了小狗的人,但另外一个哥哥却人先到来,已经认领了一只最强壮的黑狗。

    山丹看着舒日咯大叔不好意思、为难的脸,她说:“大叔,你先带我去看狗狗。”

    山丹小小心眼里已经下定决心,既然那位哥哥没有抱走小狗,若我看上那只我今天就先抱走它。她小心眼里完全没有想到舒日咯大叔的为难。

    他们来到狗窝,狗窝是用羊粪砖搭建的,暖和异常。

    九只黑黑黄黄的小狗挤在一起。一个个小脑袋互相靠枕着,睡得正香。

    舒日咯大叔把小狗装在一个大笸箩里端回蒙古包。

    山丹一只只查看,每一只都健健康康,肉呼呼的,可爱极了。

    山丹看上了一只全身无半根杂毛的黑狗,它腿粗脚大,嘴粗吻宽,嘴唇下垂,背宽皮松,一看就知道是一条好狗。山丹平常听人家说的好狗的条件这只小狗样样有。

    它懒洋洋地睁开迷糊的眼睛看了看山丹,随即又进入了梦乡。山丹抱起来看它抚摸它,它便深深依偎在山丹的怀里呼呼大睡。

    舒日咯大叔看山丹挑上的不是人家那只最大的,暗暗舒了一口气。

    山丹急忙包好小狗,告别了舒日咯大叔大婶,走上了返程的路。

    刚走出去不久,舒日咯大叔一边喊“等一等”,一边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山丹心里惴惴不安,她担心舒日咯大叔反悔了,不给她挑上的这只狗了。

    她便装作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回走,恨不得跑起来。

    舒日咯大叔连跑带颠、气喘呀哈地追上了山丹,一把拉住山丹,山丹不得不停下来。

    怔怔地看住舒日咯大叔。

    舒日咯大叔弯下腰大口地喘气,大雪地跑了这么远一段路,着实把胖墩墩的舒日咯大叔累坏了。

    舒日咯大叔缓过劲儿来说:“我喊你半天了,你没听见?唉,你穿戴得这么严实,也估计是没听到。”

    说着,递过手里一个羊皮包裹,山丹不明究理看着舒日咯大叔发呆。

    舒日咯大叔塞到山丹怀里,说:“是你大婶给你拿的烙蛋子(奶酪),你妈不会做的,你大婶拿给你吃的。”

    山丹连忙弯下腰鞠躬给舒日咯大叔。大叔扶起山丹,用手抚摸一下山丹怀里的小狗,安顿山丹:“好好喂它!”

    山丹看到了这个蒙古汉子的温情。

    山丹使劲点点头说:“我一定好好喂它,您放心吧!您替我谢谢大婶,您有空就来我家喝酒。”

    在舒日咯大叔的目送下,山丹再一次启程回家。

    她来时走得太急了,都没来得及看看这个纯净洁白的世界。

    真正的是“丰年好大雪”啊!

    虽然寒风肆虐了几天,但白茫茫的雪原仍然不改颜面,只是没有了平时刚下完雪没有被风吹过的草原上纵横交错的各色动物留下的足迹。

    如果是没有吹过风平静的雪上:圆圆的是兔子的脚印,笔直的路线,尖锐地改变方向,好像一条条直线的交叉。

    三角梅花的是狐狸的脚印,狐狸的脚印间隔较宽,而且是歪歪扭扭的路线,从来没有直线可言,往往靠近村舍的附近,为了偷鸡摸狗。

    房前屋后都会有狐狸转罗罗的脚印。

    但是,大家冬天都把鸡圈在鸡窝里,羊粪砖的墙壁很结实,狐狸再狡猾都开不了人们堵在鸡窝门口的大石头。

    不过,有一年的夏天,山丹家的一只下蛋母鸡还是被狐狸偷走了。

    那天早上山丹妈照常一大早起来打开鸡窝门放鸡出来喂食,她怎么看都没有找到那只红冠的黑色帽帽鸡,她又到鸡窝里用棍子赶了一次,她以为那只鸡可能病了,躲在鸡窝里,但是没有看到鸡,却看到了一窝的鸡毛。

    于是查看鸡窝四周,鸡窝的西北角被狐狸挖开了一个胳膊粗的洞。

    山丹妈急忙清点鸡数,还好,除了那只肥硕的黑色帽帽鸡外,其它鸡都还在。

    那只黑色帽帽鸡特别贪吃,也特别能下蛋,每天一个鸡蛋,连其它鸡都不下蛋的冬天它都一直下。山丹妈也常常给它吃偏食,馒头、莜面的熟食经常喂,它一点都不怕人,又肥又胆大,慢慢悠悠的性子,昂首阔步地,甚至耀武扬威地傲立鸡群。

    如今被狐狸偷去了,山丹妈心疼死了。

    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个抓狐狸的计策:把所有的鸡转移到羊圈,在鸡窝里装上耗夹子,人隐藏在旁边的羊圈里,专等狐狸上钩。

    等到月亮升上天空老高,院子里白花花一片月光,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时候,一只月光下泛着银色的狐狸蹑手蹑脚、鬼鬼祟祟地来到了鸡窝边,先是到处嗅嗅,查看过地势后,“吱溜”钻进了鸡窝。

    大家猛扑过去,把事先准备好的麻袋堵在洞口。

    只听得狐狸撞上了耗夹子,“吱吱”乱叫,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麻袋。

    铁蛋儿抓起麻袋,绑好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