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他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环境,更深一点的人文历史,他大抵都会张口结舌,顾左右而言他了。他只会记得他们在酒吧喝了多少酒,看到多少美丽的美眉,有什么添油加醋的艳遇等等俗不可耐的东西。
顾海平拉起山丹的手,离开这个吵杂的环境。说:“我们今天去看看丽江的古老商业街,去看看丽江民俗的东西吧。”
偏西的巷陌之中有一家纳西族(摩梭人)人家正在收拾桑蚕丝,一个个洁白的蚕茧泡在一个大瓷瓮的开水中,一个纳西族老奶奶把开水烫过的蚕茧捞出水,然后一颗颗剥出来用一只弓形的竹弓一张张撑起来一个网,一尺见方的薄幕,一层层叠加起来。
另一个老婆婆在把纤细的蚕丝绕起来在一根磨得油光发亮的竹签上。活脱脱一副“剥茧抽丝”的实景,小玉看得专注出神。
山丹和顾海平也是第一次见到,一家人和身边零星几个感兴趣的人一起观看几个纳西族妇女的日常生活。
铺子里有各式美丽、柔滑的丝质成品,纱巾和衣服。也没有人招呼客人买东西,她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她们已经习惯了在现代人浮华的眼神中保持自己原始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经过唐宋元几个朝代的波折和发展,到明代方兴盛起来。
明代是纳西族最鼎盛的时期。明初,纳西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并随明军征讨边疆,屡立战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嘉许,亲赐“木”姓,允其世袭丽江府土知府,予以积极扶持。明王朝的这种扶持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沉寂了一百多年的xizang势力又趋强盛,时常侵扰明朝边境,由此明王朝大力扶持木氏势力,视木氏国为“辑宁边境”的重要力量。木氏土司挟王朝之威,养兵蓄锐,从此木氏族群也名声鹊起。纳西族从历史上处于被动地位成为主动进取的角色,在历史进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纳西族人说纳西语,文字是东巴文:一种象形文字,很像甲骨文的外形。纳西族文明程度较高,是yunnan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近年来,纳西族地区进入到狂飙突进的经济发展时代;一方面,纳西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但与此同时,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人口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退。据调查,丽江古城的纳西族小学生中,还会说纳西族母语的已不到30%。
这也是很多少数民族都存在的问题,民族性逐渐丧失,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越来越少,相对而言世界便逐渐趋同而丧失特色。
&;amp;amp;lt;ahref=&;amp;amp;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mp;amp;lt;/a&;amp;amp;gt;&;amp;amp;lt;a&;amp;amp;gt;&;amp;amp;lt;/a&;amp;amp;gt;
二一六、丽江悠然的商业
二一六、丽江悠然的商业
“起点网正版首发,敬请阅读正版图书”
摩梭人还保留着母系社会模式,泸沽湖的一支摩梭人还在延续着“走婚”这一习俗。一家人中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奶奶、舅舅和兄弟姐妹。到了十三岁奶奶就宣布你是成年人了,要举行成丁仪式。女孩子便住进绣楼,而男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住在这个大家庭中。但男孩子是可以出去走婚的。所谓走婚就是男孩子到女孩子的绣楼里试婚。晚上男孩偷偷地撬开女孩子的房门,早上天不亮就偷偷摸摸的出来,如果二个人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行就再去别的女孩子的绣楼继续走婚,如果男孩儿很大了还没有成婚,人家就会笑话你没能耐了。
如果走婚未能成婚而女孩子怀了孕,这个孩子生下来由舅舅抚养。男女成亲时由女方家里准备一切物品,包括房子。男方来一个人就行了。可是在这之前要做一段苦力的,第一年上山打柴采药。第二年种田割胶。第三年到山里淘金。合格了,就娶你进门,进门后就什么也不用干了,所以人们说纳西族是男人的天堂,当然也不是女人的地狱,因为女人干活多,在家里地位高,说话算数,男人干活多了反倒会被别人笑话的。
所以你看到摩梭人的家庭,都是女人在干活儿,基本看不到男人出头露面。
集市开始了,人头攒动起来,随着太阳升高,各条古街巷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往前走是一家用丙烯原料现场写东巴文到t恤上制作文化衫的小店,都是情侣衫、三件套的家庭衫。店主是一个二十多岁挺斯文的小伙子。
看上去不像当地人,倒是长着一张北方人的国字脸,但比当地人白皙,人也斯文。给人清秀、和善、沉稳的感觉。
看着店里顾客不多,店主也较闲暇,顾海平便和小伙子攀谈起来。
小伙子来自henan,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henan是高考大省,高考压力十分大,随着经济繁荣,现代人不再是高考一条出路,他决定放下父母望子成龙的重望,走自己的人生路。于是高考结束后他来到梦寐已久的丽江租铺面开了一家自己的小作坊,他几乎把东巴文的单词都熟记在心了,他在自己研究东巴文,他说: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文字形态都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也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xizang东部及yunnan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在中国迄今为止已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五项遗产中,东巴古籍是唯一一项少数民族世界遗产。
东巴文的基本特点,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
店主用自己掌握的东巴文字,在文化衫上书写不同的字句,按照客人的要求现场书写,每件文化衫也就二十多块钱,他说也就赚三五块钱,但每天的销量却是上百件,那就是三五百块钱了,收入还算可以。更加在乎的是他喜欢,他乐在其中。
他说他在书写学习东巴文时,就好像自己在和祖先对话,在各种看上去更像图画的文字中,他感受到的是古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丹挑好了两件红色的情侣衫,一件橙红的给小玉,要小伙子书写:“和和美美一家人”上去。
小伙子便用一种明黄的颜料来书写:情侣衫看上去像两只小鸟栖息枝头,小玉的是几个小人的模样,好像应该是一家人的意思,“那小鸟便是和和美美了?”山丹问。
“是的,其实东巴文很简单,很符合我们直观、简单的思维,他古老而简洁,你凭自己的理解大部分都可以了解它的文字含义,只是它有它自己的读音。你把不同的词放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句子,其实和我们的汉语是一样的,用词造句。”小伙子回答道。
山丹很羡慕这个小伙子,他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沉下心去钻研、用心来做,自得其乐。那一种自由和洒脱是很多人都羡慕嫉妒的,想想能有多少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兴趣来走过人生的?
往前走,有很多手工作坊,皮草手工作坊、各种小工艺品等等,看到一家把手表盘镶嵌在各种不同的皮表带上,古朴、可爱而又现代。山丹很是喜欢,爱不释手。
于是,两人一人挑了一只,山丹选了一只朱砂红的表带,带有丝缕暗红的皮质纹路,表盘呈银色,只有分针和时针,简洁大方而不失可爱。
顾海平也选了一只相同表盘大一点的表,选了一条香槟色的表带,店主也是一个年轻人,手脚很麻利,几分钟两只手表就做好了。几十块钱一只这么特别的手表还算是物超所值了。
店铺生意也是十分好,很多来旅游的年轻人几乎个个路过看到就要带一只回去,有一些甚至带几只回去给亲戚朋友作为礼物。
其间还有很多银饰品商店,但大多是藏银而非真银,藏银其实是大比例的白铜和银混在一起锻造的饰品。虽然流传已久,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彝族、壮族、藏族等都作为婚嫁、庆典、佳节的必备制品,但就科学地讲,饰戴铜饰品对人体没有什么好处,如果铜饰品生锈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很多家的家庭旅馆各式涂鸦的墙壁、大门也是丽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个古老的地方,朴拙和简单原始的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在古老的朴拙中不乏现代活跃的气息。
&;lt;ahref=&;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lt;a&;gt;&;lt;/a&;gt;
二一七、彝族火把节
二一七、彝族火把节
晚餐找了一家yn牦牛肉馆,要大大吃一顿肉,出来几天没有吃到很爽口的肉了,小玉也强烈要求要吃肉,看来草原人的基因还在起决定性作用。在蒙古人看来除大块的牛羊猪肉外,其他肉食就不算肉。
于是他们看到古城有一家牦牛肉馆,便走进去了。
出来招待的老板娘看出是当地人,一口十分难懂的普通话,说半天都没法沟通,老板从厨房出来,相对而言普通话多少好一点,才得以说明白:要一大碗卤牛肉。再要两样小菜,三碗米饭。
一会儿工夫,卤牛肉就出来了,香喷喷的牛肉下面垫着碧绿的薄荷,那种清清爽爽的感觉加上肉的醇香,真是从前都没有吃过的美味。
小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拿起筷子就夹一块牛肉放入口中,只见小朋友吸吸溜溜地满嘴倒腾那块肉,但是就是舍不得吐出来,一边嘶溜一边品味着。
看到小玉的馋嘴贪吃样,山丹看着直乐:“这孩子,好像从来没吃过肉一样。”
“妈妈,你吃!特别好吃哦!”小玉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哈哈哈,快吃,快尝尝看,小玉说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好吃的。”顾海平拿起筷子说。
“嗯,看着食欲就被勾起来了。”山丹也夹起一块来尝。
那种满嘴的肉香满足了每一个味蕾的渴求,麻爽的感觉加上薄荷的清香,真是人间美味。山丹点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老板娘看着这一家子吃得痛快、香甜,慈爱地笑起来。
几分钟一大碗牛肉就已经被扫荡一空,小玉抹抹嘴一副没吃满足的样子。
“小玉,吃饱了吗?还要不要了?再来一碗?”顾海平看着小玉没有满足的样子,遂问道。
“嗯,我真的没吃饱,你不信摸摸我肚子。”小玉把小肚子吸回去给爸爸摸。
这点小心眼让爸爸看在眼里,于是认真地摸摸小玉的小肚皮点头说道:“嗯,确实没吃饱!看看这肚子还是扁的呢。老板,再来一碗。”
小玉看着自己的小心思被爸爸当真了,高兴地笑起来“哈哈哈!”
吃得心满意足,一家人溜达回旅馆,发现村子里的村民已经开始布置晚上火把节的物件。
先是看到每一家每一户门口都放着柴捆,上面还插着各色鲜花。晚上时候,看到宽阔的广场上已经崘起很大一堆木材,看来是晚上篝火的原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为期都是二、三天。
晚上天刚麻麻黑,就见阿霞家吃过晚饭,首先由阿霞的父亲开始点燃火把,然后每一家都点着火把争先恐后地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节奏明快的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大大的广场,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起那一堆柴火,全寨人围着火堆,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子跳起舞来。
山丹也禁不住加入其中,欢快地跟着节拍跳起来,也有很多游客加入其中,欢乐的歌声伴着音乐的节奏飘在空旷的苍穹。墨黑的天空星光特别耀眼、璀璨,火光照亮每一个兴高采烈的人脸。大家似乎不记得自己是谁,所有的烦恼都被欢乐驱赶得不见了踪影。
小玉在旁边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快乐地玩耍,像是在自家院子里一样自由、放松,还不时在跳舞的队伍中间穿来穿去,大家只是爱惜地看着这一群快乐的孩子,被拆断了的队伍自然而然会再拉起手继续跳。
顾海平看着小玉,生怕一个不小心搞丢了孩子,也追寻着山丹在人群中的影子。是啊,好像已经很久不曾看到山丹如此快乐、轻松地笑容了,她常常处于一种忧虑中,或许事业的放弃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虽然是心甘情愿的,但还是给了她莫大的失落。她原本是一个那么要强的人,如今只好默默无闻地做一个小女人。这对他何止是愧疚?他心中知道:此生无论如何都要对这个把他作为宇宙中心的女人好,好一辈子!
但愿未来的日子她都可以像今天这样忘我的快乐,他默默地注视着她,不敢出声,生怕打扰到她的快乐。若可以,他愿意就这样守护着她,守护着她的快乐、她的一切,直至生命的终点。顾海平突然心惊起来,他为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一句话吓了一跳,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心惊胆战的,时不时觉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火把节的活动项目很多,是yn少数民族重大的节日,游客也可以参与农家的活动,但主要还是晚上载歌载舞的狂欢才是人们最快乐最兴致高昂之时。他们在庆祝丰收,在传承这一节日的传统,游客却是可以在如此狂欢的氛围中忘却自我忘却世事的繁杂,纯粹地快乐一回。
所以很多到过xz归来的人都会觉得灵魂得到洗涤变得干净,心灵不再那么苦闷,多是因为那个佛教圣地的氛围便是神圣而清洁的。
篝火晚会一直延续到凌晨,大家才在渐渐微弱了的火光中依依不舍地离去。小玉也玩得起劲,居然没有嚷嚷累,山丹也很开心,看着山丹和小玉开心,顾海平自然也很开心。
第二天本来打算到虎跳峡去看长江的起源和长江第一弯,感受一下那种磅礴的气势,由于玩得太晚,小玉不肯起床,没有赶上去虎跳峡的车,只好作罢,那只能在丽江古城再晃悠一天了。后来没有了人组团租车去,于是虎跳峡便没有去成,顾海平说:“以后有的是机会,下一次我们来就奔着虎跳峡去,还去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这次出来也很久了,休整两天,在古城玩一玩,准备回去吧。以后等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安排就绪,在小毛头小学毕业前走遍祖国河山;初中毕业时走遍欧洲、美洲、东南亚。”可惜这样的计划再也没有了实现的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