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费林讲,温仲这段时间很配合,通过他找来的合格佣兵已经多达十一个,都不用太严格的考核,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与众不同的品质,比如说纪律性和忍耐力。
他们可以整天没有娱乐,训练、吃饭、睡觉,不看电视、不打电话、没有书籍、沉默寡言,不抽烟、不酗酒、不找女人,半个字的牢骚和怨言都没有。
当然了,这么自律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费林绞尽脑汁也和他们建立不起来哪怕一点点信任关系,更探听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甚至连他们到底来自何方、是不是真名实姓都不清楚。
“知足吧,你以为当个合格的人形武器那么容易啊?老天爷是公平的,你想在某个方面特别长,就得舍弃另一方面,没有谁可以兼顾。”
“让咱们的人好好和人家学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住,这辈子也就干不了什么正经事儿了。”听到费林的描述,洪涛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斯万,还有他老爹的马穆鲁克士兵。
什么样的士兵个体战斗力最强?答案只有一个,极度理智。当一个人把情感压制的非常低之后,就变成了可怕的机器,还是一具会自主思考、分析的机器。
自己不指望费林他们能变成马穆鲁克那样的机器,指望也没用,这种状态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达到的,但能学点皮毛也不错。
杨薇就是带着温仲和其他两个人一起走的,别看不清楚这三个人的来历,但不得不说她确实是个见多识广、很有眼光的人。
只见过一次面之后,杨薇就对温仲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私下和洪涛打听过能不能忍痛割爱,把这三个人让给她。只要有价格,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
“他们的麻烦比我还多,你还是省省吧。小江在当地给你找了一个很靠谱的助力,是个外派的记者,以前也在警界混过,是小江的私人关系。”
“他已经去了几个月,对当地多少有点了解,还有合法的身份当掩护,给你当个参谋应该没问题。另外你最好能和他商量商量,让他帮你接触接触温仲,他以前也在部队里待过,可以帮咱们把把关。”
能不能忍痛割爱呢?洪涛的答案是不能。不是自己抠门,是没有权利。温仲这些人到目前为止并不属于自己,远远达不到随意指挥的地步。
而且他们到底是什么情况、什么想法自己还没摸清,贸然纳入核心层太冒险,最好让大斧子先去当一次试金石。
1082章 煤改电
别人都在忙,洪涛刚有点发号施令的感觉,就被另一件事儿给打断了。要说这件事儿并不大,根本轮不到他来亲自处理。
可是吧,接替小鸟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瞎子婶犯了一个错误,把一件本来很小的事情搞大了,大到她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从零八年底开始,京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煤改电!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烧煤的地方改成用电。
目前京城大部分楼房都是集**热和供汽,取暖、做饭早就已经不用煤炭了。但在老城的平房区里,以蜂窝煤为燃料的各种炉具还是各家各户做饭、取暖的主力。
煤改电要取代的就是这部分燃煤,政府将提供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当然了,不是白给,需要由居民购买,只是在价格上会有些优惠。
另外还有电价,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居民们是用不起这种电暖气的。怎么办呢?俗话不是说了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每天从晚上二十一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段时间内的电价会非常低。蓄热型电暖气这时候开始用电蓄热,白天只散热不用电。
这样一来大部分家庭就可以承受了,少部分困难户则由政府给予采暖补贴。不过就算有电价优惠,居民们的电采暖费用还是要高于燃煤,这就没辙了,权当是为了空气质量做贡献吧。
说起空气质量这个事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雾霾这种说法,然后各种环保、低碳生活潮流就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要来和这头小怪兽斗一斗。
比如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安装各种尾气净化设备、把京城所有单位的燃煤锅炉都改成燃气的、关闭或者迁移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煤改电也是其中之一。
但折腾了半天,效果却和抑制房价一样没啥大作用。房价是越来越高、雾霾跟着一年比一年严重。
政策当然也得一年比一年新颖,甚至连开饭馆的都要花几万块买一套油烟净化装置,否则不给批执照。合算偌大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是厨师和小业主搞坏的。
这两个职业有没有那么罪大恶极洪涛不清楚,有人打着环保、治理雾霾的旗帜没少强买强卖、荷包里塞得满满的,然后去海南岛或者国外,找个山清水秀、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儿的地方,买座大宅子倒是真的。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洪涛是看着城市气候一天天变化的。在他小时候,每到冬季就会有各种强度的西北风光临。
它不光自己来,还呼朋唤友,带着北方的沙尘呼啸而至,把天空都刮成了暗黄色。人们想出门,不仅要穿得厚厚的,还得把嘴和鼻子档好,否则就会弄一嘴沙子。
那时候的女人最明显,她们会用一种叫做纱巾的东西把脑袋包裹得严严实实,既能看到路、又能防风沙、还可以作为一种服饰。
红的、黄的、绿的、彩色的,一到冬天,大街上就会有各种颜色,也算是一道风景线。
但当年只有风沙没有雾霾,就算有也扛不住五六级西北风隔三差五的刮,早就被吹到渤海湾上面去了。
雾霾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洪涛没关注过,但他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把这个坏家伙带来的好像不是燃煤炉子,也不是工厂的烟囱,而是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汽车。
自打京城时不时开始严重堵车之后,原本在冬季里常见的蓝天就总是很害羞,大风不吹上多半宿绝不露面。
大风也讨厌,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它来京城串门的次数也一年比一年少。就算来也是匆匆而过,不愿意多停留。
汽车尾气越来越多、风力越来越小,再加上城市像摊煎饼般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大,废气积攒的也越来越快,消散的越来越慢,这恐怕才是雾霾的真正成因。
这个结论只是洪涛自己总结出来的,专家们肯定不会同意。他们会拿出五花八门的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坚持不懈的告诉大家:雾霾是必然,想治就得花钱买设备。
至于那些数据是怎么来的,不许问,更不许追根刨底。专家说有就得有,没有也有!
不过有一件事儿洪涛是确定的,每年春节前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京城的大街上坚决不堵车。各单位、部委、机关的车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停了,私家车也出来的少了,然后京城的天空蓝颜色就多了。
要说厂矿企业都停工了,这个理由也站得住。但老百姓总不能都把嘴缝上,不吃不喝不取暖吧。
正相反,在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烹炒煎炸、炉火熊熊的时间肯定比平时高好几倍,饭馆厨子们肯定也比平时忙了很多。
由此可见,雾霾好像和百姓的生活习惯、厨子们的烹饪方法没啥必然关系,倒是和过多的机动车息息相关。
有这种想法的不光洪涛一个人,很多老邻居们也觉得用电比较贵,只能取暖不能做饭,很是抵触。而且各家各户都自己花钱安装了土暖气,突然说要全部拆掉,过惯了精打细算生活的人会很不舍得。
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节俭了大半辈子,每件物品能修就修、能凑合就凑合,好好的炉子和暖气直接变成了废铁,特别心疼。
假如这件事儿可以慢慢推进,给大家一个选择的余地,效果会好很多。相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舍得花钱。电暖气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它比较干净,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
让他们先用,有什么优缺点就会慢慢体现出来,是好东西总会发光的。顺便再征收一些燃煤费用,把用电和烧煤的成本拉平甚至超出,这样就能引导大家逐渐接受更清洁的能源。
烧煤的人数一少,制作炉具、蜂窝煤的工厂也就相应减少了,产量一少价格自然上升。等到烧煤比用电还贵,大部分人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电暖气。
这么做不仅能减少政府补贴,还能让大家心里舒服点,因为有了选择,不是被强制。
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强制性的一刀切呢?两个字,懒政!再来两个字,利益!
一刀切比市场化简单粗暴,很多官员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升官发财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爱因斯坦来了,他也不能既当政客又当经济学家,同时还兼职科学家。
所以官员们对搞经济、搞民生一窍不通,更不愿意为了百姓的事儿去冒任何风险,弄一刀切的政策远远比用经济手段引导来的容易,责任也少。
至于说老百姓乐意不乐意、难受不难受,谁在乎呢。不乐意你能咋滴?人家这个乌纱帽又不是百姓给的,凭什么要让你们满意?
除了懒政之外,就是利益了。京城里多了不敢说,十几万户需要煤改电的总量还是有的。
电暖气不像土暖气,一个炉子可以带好几组暖气片,房间多了顶多是费几块蜂窝煤。
每台电暖气都有采暖面积限制,大房间里要装一台功率大的、小房间就装功率小的,反正你家有几间房就得装几台,浴室除外。
这么一算的话,每家最少也得购买两三台。几十万台电暖气,每台两三千块钱的采购价,粗算就是十多亿的大单子。
这笔采购合同不管落到谁脑袋上都是个大馅饼,可是如果把这件事儿推向市场的话,这笔钱谁能拿到就不是领导可以左右的了。让你当领导,该怎么选择还不是一目了然?
1083章 大篓子
说了这么多前因后果,瞎子婶一个家庭妇女,官拜居委会小主任而已,连个公务员都算不上,更没啥级别,她能给洪涛惹什么大麻烦呢?
还真有大麻烦,理想社区里多一半的院落都是新翻建的,采暖使用的是液化气小锅炉。不光冬季采暖,连洗澡、做饭都是液化气。这种锅炉热效率很高,比任何电暖气都合算,也一样没有污染。
剩下的少一半居民院落还没来得急改造,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炉具。虽然也有想安装液化气锅炉的,但都被费林和小舅舅劝住了。
因为这些院落在今后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全会被逐步翻建,一个锅炉少说上万块,只用一两年太亏了。老房子又没法改装地热,所以就都没装。
现在煤改电政策一下来,按照街道的安排,凡是没有集**暖的家庭都要纳入煤改电名单里来。也就是说不管你烧液化气还是燃煤,都得换装电暖气。
这下住户们不干了,装了燃气锅炉的家庭肯定舍不得上万块钱的锅炉,总不能说以后它只管烧洗澡水,不管取暖,还得再安装几组电暖气吧。这不等于各家花了上万块钱就买了一个热水器嘛。
没装锅炉的住户也有一笔小账可算,他们觉得还是燃气小锅炉好用,使用成本也比电暖气低,采暖效果、热水供应更好。
这可都是眼见为实,早就有人把烧液化气的每笔开销精确到分了。谁也不傻,放着成本低、效果好的不用,非要再去花钱装电暖气,然后热水器还得自己买,里外都不合算。
最主要的是这种蓄能式电暖气个头还挺大,不管装在哪儿都得占一米多长、一米多高的空间,对于已经装修好的家庭来讲,又得重新规划房间布置。
反正吧,大家就是不乐意装。可是小门小户的抗不过街道办事处,于是瞎子婶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就成了众望所归。
居民们都盼望瞎子婶能站出来,代表社区里的上百户居民向上面反映反映、争取争取,看看能不能不参加煤改电工程。
瞎子婶也不含糊,立刻就整了一份报告,还让每家每户都签上名,就这么给街道办事处递了上去。
结果嘛……没过一礼拜,街道办事处就把她叫过去谈话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她说一说,这件事儿到底是谁发起的,背后有没有主使人。
这次瞎子婶没犯迷糊,一口咬定是居委会听取了居民意见之后的行为,没人主使也没人指挥。但到此时她还没意识到事情的本质,也不觉得有和洪涛汇报的必要。
还琢磨着是不是选出几位居民代表一起到办事处去和领导谈谈,因为在她心目中这是给国家省钱、给居民省钱、给大家都减少麻烦的好事儿,干嘛不呢?
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很快就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下来挨家挨户走访,什么问题都问。
这种情况也不算特别稀奇,只要京城里有任何大政策改变,都会有政府工作人员上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做这种工作的人越来越浮于形式,越来越像个通知。
但有一个人从中看出了些不同的味道,谁呢?徐家老太太的闺女,也就是那位市代表。她看出了什么不同呢?两个字儿,苗头!
代表啊,她对政府工作的流程必须是心知肚明还得滚瓜烂熟,这些基层公务员的水平在她眼里就是个幼儿园小孩,三句话一聊,立马听出了对方的大概意图。
徐代表听出来的意图就是,这些人不是冲着那些鸡毛蒜皮来的,他们很有目的性。目的是啥呢?很可能是在打听另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和理想社区有关,很可能和理想社区内部的真像有关。
这可就不是小事儿了,理想社区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她可能是没有洪涛身边的人清楚,但也比大多数人明白。
一旦再这么查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查到洪涛身上。到时候不管洪涛承认不承认,他都完了,这个社区也就跟着完了。
从立场上来讲,徐女士和徐老太太有很正当的理由站在洪涛的对立面,因为他这种做为实际上是在和政府唱反调。
可是做为一个人来讲,她并不觉得这个社区有什么不对,也不觉得洪涛做为一个富人,自愿拿出一部分收入完成意愿是错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对大家有益,为什么不呢。
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喜好、意愿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洪涛的喜好、意愿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更主要的是洪涛一旦出事儿,她们徐家也得跟着倒霉。
虽然徐家母女并不是洪涛的合作伙伴,但在很多事情上她们都出过力、发过声,很难把这些责任都推干净。
而且洪涛有地方可跑、也有能力跑,她们则不然。徐家母女在体制内,一切都是体制给的,离开了这个系统立马就啥也不是了。
不管是出于内心情感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徐女士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儿通知给了洪涛。
不过她的做法很值得玩味,不是和洪涛亲口讲,而是采用闲聊天的方式,把这一切讲给了同为体制内的好姐妹白女士听。
还说得无比隐晦,隐晦到从大街上随便拉来十个成年人,有九个半都听不出来弦外音的程度。
“徐家让你给吓坏了,你要是再不想想办法,说不定她们就是主动发现社区不正常现象、并向有关机构提请调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