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站在一个县长的角度,她没有支持赵长天的理由。
最终,歉意的看了赵长天一眼,张子兰低声说道:“我反对。”
说完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她不敢再看赵长天的表情。
按理说,进行到了现在这样的程度,这项提议已经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可是,冯长远又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常委,黄峰、孙宝林……
除了冯长远自己、以及赵长天之外的其它九个常委都被冯长远点名发表了意见。
除了黄峰、李涛表示自己因为不了解情况、不予置评之外,其它的常委都表示了反对。
即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即便是抱着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赵长天还是感觉内心一片苦涩。
此刻,他坐在会议室里,虽然四周还有着那么多人,可他感觉很孤单。
“赵长天同志,在前一段时期的抗旱工作中,是做出了一定成绩的,挽回了我县农业上的一些损失。但不能因为做出了一些成绩,就骄傲自大,甚至在常委会这种严肃的场合乱提建议,耽误同志们宝贵的时间探讨他那个行同儿戏的提议。
虽然赵长天同志还年轻,但年轻却不能成为肆意妄为的借口。我希望赵长天同志可以吸取这次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
冯长远清朗的声音在会议市内回荡。
强忍着内心的压抑,会议结束之后,赵长天第一个冲出了会议室。
在他的人生中,这样的耻辱真的没有几次。刚刚,他很想在冯长远的脸上扇一记耳光。
但他知道,如果他真那么干了,恐怕他这个刚提拔没多久的常务副县长就要挪挪窝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听你的安排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87ks。
回到办公室之后,赵长天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用力的深呼吸了几次。
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赵长天极力的把一些负面情绪抛出了脑海。
眼下,情况已经很明了,他天真的想要取得县委、县政府支持的想法已经落空。
在不能形成常委会决议的情况下,有些工作,他根本无法开展。
最起码,各个乡镇的一、二把手,他就无法调动。
应该怎么办?常委会之后,赵长天一直在冥思苦想这个问题。
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只有20天,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就看这20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午到了,赵长天依然还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思考。
“没有办法了,只能这么办了。”
良久之后,赵长天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自语道。
他看了看表,此时已经接近下午两点。
赵长天迅速的接连拨打了几个电话,分别通知了胡利、王军、张学林、李全等人,要求他们迅速到自己的办公室集合。
也许是感受到了赵长天语气中的郑重,胡利、王军、张学林、李全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抵达。
这几个人到达赵长天的办公室之后,看到其它几个赵系的人马也在,感觉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种情况,跟随了赵长天这么久,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觉面色都严肃起来。
招呼他们坐下,每个人发了一指烟。
赵长天自己也点上一支,在徐徐的烟雾中,他注视着几个心腹手下,“你们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我把你们找了过来。我要向你们说一件事情,需要你们给我一个答案。”
接下来,赵长天没有再说多余的废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判断今年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今天上午,我在常委会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当前的工作中,以防汛抗洪为主,但遭到了一致的反对。
既然无法获得县里支持,我打算自己干。无论怎么说,我也是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县长,防汛抗洪是我分管的工作之一。”
一边说着,赵长天注意着几个手下的表情,几个人的反应令赵长天比较欣慰,他们表现得都很沉稳。
“有些人,是十分乐于、并推动看我的笑话的。我估计,在有心人的传播下,上午发生在常委会上的一切,会很快传遍昌县官场。
因此,在接下来的防汛抗洪准备工作中,我们不会得到各个乡镇领导的支持,甚至还会遭到他们的抵制。我想要推行的一些工作会举步维艰。
可无论再怎么艰难,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干这件事情。
那么,怎么干?只能是自己干,可光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到了你们。”
说到这里,赵长天的表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非常郑重:“我现在问你们一句,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干吗?干这项在短时期内不会被人理解、甚至是嘲笑的工作。”而且,还可能会因此影响到你们的仕途。
你们只需要回答我干还是不干?不要问我为什么非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暂时,我无法给你们清楚的解释。”
“老板,你说怎么干吧。”
赵长天的话音刚落,胡利不假思索、言简意赅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他眯着一双小眼睛扫视着其它三个人。
“老板,听你的安排。”
王军跟着表态。
“老板,虽然我还有一些疑问,不过,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张学林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老板,我的年纪最大,以前做事的时候也总是瞻前顾后。这次,我不会再犹豫、不会掉链子,跟着你干了。”
李全面色通红的大声说道。显然,做出这个决定,他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
看着几个心腹手下的表态,赵长天欣慰的点点头:“好,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那我就向你们说一下我的计划。”
……
一个小时之后,这场赵长天和心腹手下的小型会议才宣告结束。
如赵长天预想的那样,发生在24日上午常务会上的事件,迅速在昌县官场传播。;
赵长天抱着一线希望。分别给那些记忆中的掘坝水库所在的乡镇领导打了电话:表示希望他们能配合防汛抗洪工作,组织人手疏通御洪道、并加固一些薄弱的堤坝。
结果,赵长天的要求遭到了拒绝。
委婉一些的镇领导表示:目前镇里正围绕着处理旱灾的善后工作,实在没有多余的干部去组织赵县长指示的工作。
直接一点的表示:目前乡里的老百姓正在进行灾后补救工作,无法组织足够的人手进行赵县长安排的工作。
听到这些答复之后,赵长天最终对走正常途径解决问题失去了信心。
可这就意味着,这些会出现问题的水库,都需要利用他的方式解决。
而且,赵长天对于出现问题的十个水库,只记得一半左右,另外的一半,他只是大致知道所在的乡镇。而在这几个乡镇中,又基本包括两、到三个水库。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针对这几个乡镇的所有水库进行预防工作,这无疑会加大工作量。
经过统计之后,赵长天发现,他需要面对的不是10个水库,而是16个。
7月25日,一大早,按照昨天的计划,赵长天开车带着张学林、和他精心挑选的四个心腹手下,向着前进乡驶去。
根据他的记忆,前进乡、小王村的一坐水库会发生溃坝。
到达前进乡之后,赵长天没有白费力气的去找那些乡镇领导,而是直接驱车到了小王村。
对于类似于小王村的这些位于各个水库下游附近的村子,赵长天比较熟悉,在进行抗旱工作的那一个半月中,他经常往来于这些村子。
小王村的村领导和不少老百姓,他都认识,甚至能叫出不少人的名字。
到达小王村之后,赵长天直接到村委会找到了村支书、村长。
这两位最基层的干部,对于赵长天这个县里的大领导,算是非常熟悉了。在他们的仕途生涯中,真正打过交道的县里高层领导,也基本上只有赵长天而已。
身份上的差距,加上赵长天令他们钦佩的工作能力和方式、以及希望被高层领导重视的心态。使得这两位村领导对于赵长天在抗旱工作之后的再次大架光临,表示了由衷的欣喜,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与两位村领导寒暄了几句之后,赵长天表明了来意,他要求:两位村领导组织村里的青壮力量,去疏通水库的御洪道、加固大坝的薄弱环节,为可能会出现的洪涝灾害做好准备工作。
听了赵长天的指示,两位村领导明显有些为难,彼此对视了一眼之后,年长的村支书搓着手、有些心怯的说道:“赵县长,按理说,您的指示我们是必须要执行的。我们都相信你,您预测会发生大旱、就真的发生大旱了,要不是你的英明决策,让水库储备了足够的水,我们村的损失可就大了。
可眼下不少村民都在地里伺候庄稼,这人员不好组织。如果只是组织少数人还好说,可要是进行这样大的工程,人少了也顶不了多大事啊。”
“我理解你的难处,可再难,这项工作也要做。我看这样吧,你去把你们两个临村的村领导也喊过来。三个村一起动员,轮流着干。这样,会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村民们的影响。你看怎么样?”
赵长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了折中意见。
听了赵长天的这个计划,老村支书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接下来,没有耽搁任何时间,村支书利用村委会的电话分别通知了另外两个村的村领导。
也许是赵长天的身份足够分量,还不到二十分钟,另外两个村的四位村干部陆续来到了小王村的村委会。
和这几位村干部寒暄了几句之后,赵长天把自己的计划向这几个村干部做了介绍。
没有例外的,这几个村干部表示了会按照赵长天的指示去做。
对此,赵长天很满意,这基本和他原来的预想差不多,甚至还更顺利了一些。
接下来,赵长天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每个村子至少要组织一百人,要严格按照留下来监督的县农办同志的要求去做。
安排完毕,赵长天留下了张学林四个心腹手下中的一个,由他具体组织、监督落实情况。
之后,赵长天在几个村领导的目送下,驱车离开了小王村。他要抓紧时间去另外一个村子,安排另一坐水库的防汛准备工作。
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早晨一直到晚上八点,赵长天分别去了四个水库下游的村子,会见了12个村的村干部,安排了四坐水库的防汛准备工作。
张学林带去的四个心腹手下被分别留在了这四个村,负责监督、组织工作。
按照赵长天的要求,他们将至少要在这些村子驻扎20天。而张学林,将在这些日子里,尽可能的抽出时间亲自到这几个水库,检查落实情况。
第二百一十二章 没有看错人
7月26日,赵长天叫上了王军和他精心挑选的四个手下。
同昨天一样,赵长天开车带着他们分别去了四个村子,落实了四坐水库的防汛准备工作。
7月27日,赵长天给李全安排了相同的工作。
7月28日,赵长天最后安排给了胡利相同的工作,只不过,赵长天让胡利负责七个水库,当然,赵长天特意叮嘱了胡利着重监督四个水库。
之所以如此,是赵长天不想在洪涝发生之后,被人怀疑到什么。
如果恰好是他选择做防汛准备工作的那些水库或是乡镇发生了事故,不免会给人一种未卜先知的感觉。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长天这些天的举动,很快就在县里传播开来。很多人在背后都在嘲笑这位副县长发疯似的举动。
在大部分人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临近7月末,根本就没有一点点会发生洪涝灾害的迹象。虽然从旱灾结束以来的半个月里,会经常下一些雨,但那基本都是小雨,最大的也不过是下了一场中雨而已。
而按照往年的惯例,基本上进入八月份之后,雨水会逐渐减少。
在7月29日的常委会上,冯长远意有所指的说“个别领导干部主次不分,不但不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而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样的干部是不称职的。我希望,个别干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做做所为,不要既丢自己的脸,也丢昌县广大干部的脸。”
对此,赵长天虽然窝火,但他只能当什么也没听见。
会后,张子兰找赵长天谈了一次话,委婉的劝他改变做法。否则,久而久之,在某些人的宣扬下,会影响上级领导对他的印象,不利于他以后的仕途发展。
对此,赵长天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会认真考虑。
对于张子兰,赵长天并没有什么不满。无论是上次常委会没有支持他,还是这次的劝告。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赵长天并不认为张子兰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毕竟,他是因为重生的原因、熟知历史走向,才会一而再的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
否则,如果易地而处,他恐怕也会反对自己这样的行为吧。
继张子兰之后,黄峰、李涛等人,也都陆续的找赵长天谈了谈,不外是希望赵长天能改变主意,不要继续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留给对手攻讦他的借口、机会。
赵长天只能面带微笑、心理苦涩的表示,一定会认真考虑。
让赵长天感觉意外的是,张秀芳也因为此事专门给他打了电话。
在电话,张秀芳流露着浓浓的关心,告诉他: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估计昌县官场上,稍稍消息灵通一点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不过,张秀芳没有劝赵长天改变想法,只是说:如果有需要她出力的地方,就尽管开口,她一定会全力以赴的支持。
结束和张秀芳的通话之后,赵长天心理有着淡淡的感动。
虽然张秀芳的态度在预想之中,但她根本没有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做,只是表态毫无条件的支持,这种彻底的信任,让赵长天很是欣慰。
同时,对于张秀芳,他还有着一丝愧疚。在几个月之前,他就答应过要陪张秀芳回家看看,可直到如今,这件事还一直没有落实。而张秀芳,也从来没有没有主动提及。
对于那次自己承诺陪她回家之后、张秀芳所流露出来的喜悦和激动,赵长天记得很清楚。他知道,张秀芳很想回家,她一直在默默的等待着自己兑现诺言。
可眼下的局势,他还真的抽不出那个时间,只能以后、等到洪灾结束之后,再考虑这个事情。
像是约好了一样,张秀芳打过电话之后不久,万家乡党委书记张大彪给赵长天打了电话,这个家伙没说任何废话,只是说“老板,有任何用的着我张大彪的地方,一个电话,我马上赶过去。”;
对此,赵长天没有多说什么,他告诉张大彪“早晚有用得着他的时候。”
结束与张大彪的通话之后,张东山、王铁林等人也陆续打来了电话,表达了和张大彪相似的态度。
随着这些铁杆嫡系陆续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赵长天在常委会上受的那点憋屈早就不翼而飞。
接下来的两天,赵长天基本上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节奏,早晨到办公室坐一会儿,处理一下主管的几个部门送上来的公文材料。之后,他会离开县政府,下乡去各个水库考察工作进展情况。
了解到的情况,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