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不再像以前,国内没有任何一款使用边条翼的飞机,两眼一抹黑,什么经验也没有。
事实证明:跳过普通边条翼,直接进入到大边条翼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步子太大会扯蛋。
上个位面中,枭龙能直接跳过去,那是因为在之前,已经和格鲁曼合作过超七项目,对边条翼有了一定的概念,后又得到了米格设计局的帮助,这才能直接跳过去。
若是单单靠自己的力量跳过去,恐怕就会相当之难,尽管有杨辉知道这东西的大致样子、理论,但杨辉终究只是人,不是人形U盘,存储不了所有的资料,自然会有所疏忽。
好在现在有了诺斯罗普的加入,突破大边条翼技术难关,就显得更有把握。
中巴车开出机场,左拐右拐,终于来到了一所,这里是所有人下车的地方,也是这些美国人即将投入工作的地方。
“各位,这就是我们的科研区,只要没有上锁的地方你们都可以去,不过最好是在自己工作范围内行动最好。”
虽然叮嘱了一番不要乱跑、乱打听,但杨辉知道这些美国肯定不会那么老实,在这之前,保密的资料和科研项目已经转移到了二所,暂时在二所开展工作。(未完待续……)
PS:最近订阅掉的厉害,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二百九十一章:直接上技术验证机
“杨组,好事啊,等了这么久,又能和你一起做项目,大家都希望能在你的带领下,再吹出一款优秀的气动设计。”
刘军一回到基地,就从于总师处得到了即将开展新飞机预研的消息,这可算是把刘军高兴坏了,搞气动设计,不就是盼着能不断有新飞机项目么。
而后面听到杨辉会统筹新飞机的总体气动设计,刘军是半点话没有多说,刘军早就看懂了基地以后的情况,这些老一代领导明显是在培养杨辉做下一任掌门。
现在和杨辉走进一些,以后气动设计组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也算报了杨辉两年前的力荐之恩,加上这次是和美国人一起合作,需要杨辉这种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人来调和。
同刘军一起回来的队伍显得庞大了许多,绝对不止上次刘军带走的那些,说起来还是因为现在基地实力增强,国家更加重视,人才资源也开始比以前投入的更多。
就有了刘军再次重演杨辉两年前的壮举,可谓是“重走杨辉路”,回到帝都母校,怎么能放着宝山不带些东西走。
先是和学弟们现身说法,再是和导师软语相求,还保证以后到了基地一定照顾好学弟学妹们,最后在还真就让这家伙拖家带口的多拉回来十多号人。
杨辉不得不承认,这刘军很有天赋,最主要的是脸皮够厚,还别说,这脸皮厚的人总能得到一些别人得不到的好处。
看看后面这十多位新面孔。杨辉非常满意,同时也有些感慨。现在基地的气动组都被北航的学生完全占领。看来哪天自己也要回西工大去好好挖掘一下,西工大航空航天不会比北航弱。
“大家好。以后都是一家人,在这里有事多问你们的学长,他们都是老油条了,不要客气。”
简单的和这些新来的学生们认识一下,杨辉和刘军走到一边,询问起这次的大边条翼风洞试验问题。
“具体是什么情况?按照我们上次得出的理论来做试验,得出的数据应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把你们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具体的描述一下。”
不问到这里还好,一问到这里。刘军就感觉到这次风洞试验的挺憋屈,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还有些搞不懂。
回想起测试过程中的种种情况,仔细将所有的吹风过程回忆着,一字不落的说出来。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大边条翼的确可以产生很强的涡流,并且随着迎角不断增大,产生的涡流会不断增强,升力变化平稳,但是我们的俯仰配平能力会成为此时的最大短板。”
话不多。好消息是验证了大边条技术的优点确实存在,但坏消息也紧随而来,要做好俯仰配平确实有些困难。
杨辉暂时也搞不懂这是什么情况,只能先听听诺斯罗普公司的意见。或许会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会就是最好的结果。
“走吧,我们去看看美国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这问题并不仅仅是大边条翼的才有,诺斯罗普绝对遇到过这种情况。”
杨辉还真就猜对了。诺斯罗普还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而解决问题的方案却是让杨辉大乎吃不消。
刘军知道基地来了一队美国空气动力工程师。早就有些迫不及待,美国人在空气动力学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毕竟是可以和苏联分庭抗礼的一方,现在刘军就要博采众长。
“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去和美国方面商量一下,他们来这里的意义就是辅助我们攻克技术问题,然后才是新飞机的子系统研制。”
明显,杨辉已经把诺斯罗普来基地合作的主次颠倒了,人家诺斯罗普就是冲着新飞机来的,不然谁会鸟你。
走进专门为这些美国人安排的办公室里,这些美国人居然闲的在那里玩扑克,这真是不能忍,我们急的团团转,你居然还在这玩扑克。
拍拍桌子,制止了这些美国人继续悠闲的生活,杨大地主来催促上工。
“布朗,快起来,现在有问题需要你们解决,我们公司的气动设计人员已经回来,马上你就可以看到我们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过,你们也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已经闲了三天的布朗一行人早就倒过了时差,就眼巴巴的等着杨辉带他们去见识一下共和国的空气动力学水平,现在有机会可以了解共和国的空气动力学水平,布朗站起来就走。
“我们早就等不及了,在这没有基本娱乐场所的地方,没有工作的麻痹,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带着一群美国人,来到大办公室,一大堆的资料和问题已经摆在了桌面。
就等着航空工业的发源地美利坚的大神来解答,一双双**的眼神,把这八位美国人看的毛骨悚然,这是典型的人多势众,以大欺小。
好在都是搞技术的人,神经或多或少都有些大条,短暂之后也就习惯了,开始把目光放在杨辉身上,就等着杨辉的介绍。
可惜,杨辉没有打算浪费口水去介绍,只有先让这些美国人看看基地的实力再说,至于介绍就不必,后面慢慢的就会认识,没必要。
“快看看吧,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就开始研究了边条翼技术,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或许你们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话没说完,杨辉就把问题数据递给布朗,这东西现在没有保密的必要,随便看。
同是搞气动设计的,这次来之前布朗一行人还把这次随行的边条翼资料从新看了一遍,对边条翼气动资料一点也不陌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什么,不过最让布朗吃惊的还并不是这些。
当拿起资料仔细观摩,才是越看越心惊,这都把大边条翼技术攻克了,还要我们那普通边条翼技术来干什么?
这不是玩儿我嘛,这些明明白白摆着的数据,严谨的佐证着布朗得出的结论。放下资料,布朗心里却郁闷了,这都是什么事而啊
“不得不承认,你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边条翼的顶峰,我们诺斯罗普刚完成的大边条翼技术也就是这样,你们的风洞数据和我们的数据没有太大出入。可以着手准备改造一款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大边条翼的技术验证机我们诺斯罗普也有试过。”
布朗这话在旁人听起来是挺带劲的,直接就达到了美国人的水平,但杨辉和刘军听起来就感觉到不对劲。
这美国人是在乱说?明明大边条翼的俯仰力矩配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美国人却说资料没有问题,美国人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刘军首先就开口了,若是美国人连这都看不出来,那刘军就要彻底鄙视美帝空气动力学水平,甚至怀疑美国航空工业的繁荣是怎么来的。
“不对,我们发现大边条翼的一处致命的问题,在仰角增加的时候,俯仰配平会越来越困难,这一点你们肯定知道!”
布朗犯迷糊了,其它的七人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问题大家都知道啊,但问题是,美国对俯仰配平困难问题有其它的办法弥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再想想办法
“我们当然知道,边条翼产生的涡流在流经机翼的后表面时会破裂,产生力矩非线性问题,最终导致飞机俯仰配平困难,但现在国际上都是由电传飞控来克服这些问题,这问题不需要我们来解决。”
布朗在解释的同时还一脸的惊讶,来之前是了解过这家公司的实力,已经隐隐约约的有半条腿跨进了电传飞控的门槛,难道还不知道电传飞控的作用?
一边的刘军和杨辉面面相觑,这可不就是侧板技术的作用所在嘛,应该是刘军试验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飞机的整体设计,仅仅只是考虑到边条翼本身,发现了边条翼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刘军这时候也想明白了怎么回事,正一脸激动着,搞明白了问题的原因,刘军已经在心里默默的思考侧板和大边条翼的结合,或许这将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问题的原因查出来,也就不再纠结大边条翼的技术缺点,现在让杨辉感兴趣的是布朗所说的建造技术验证机。
技术验证机这东西确实很有必要,特别是在这种以前从未没有使用过,而又对新飞机影响非常大的时候,建造验证机,在实际试飞中采集大边条翼技术的数据才最为可靠。
至于布朗所说的电传飞控问题,基地也算是摸到了壁垒,若只是控制飞机的俯仰力矩,就只需要单轴电传操控而已,以基地现在的单轴三余度模拟电传增稳技术,也可以勉强胜任。
“看来诺斯罗普公司也开展了大边条翼的技术探索,对我们的技术能力可还满意?”
若这样还不满意,就只能说诺斯罗普的技术是天顶星科技级别。单就大边条翼而言,基地和诺斯罗普已经是同一水平。而双方都在同一技术水平之间时,才能有平等的合作。
布朗这人倒是不说假话:“对于你们的技术水平,我已经清楚,在大边条翼方面,确实和诺斯罗普公司处在同一水平。不过,要验证大边条翼技术。还需要攻克电传飞控技术,在电传飞控方面,你们现在的技术还很粗糙。”
边条翼技术被追平,那就必须要拿出一些其他的技术,反正得要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地位,不然美帝的脸面往哪搁?而歼教七A的电传飞控水平,诺斯罗普已经大概的了解。
歼教七上面的模拟电传增稳技术,是最初级,最粗糙的电传飞控技术。在控制率的编写上几乎是保守的不能再保守。固然满足了增稳的要求,但却并不能发挥机体的全部能力,这在诺斯罗普看来,实在是太落后。
“模拟电传增稳技术虽然也算是电传技术,但要发挥出大边条翼的优势就显然不够,所以在这次的验证机电传飞控中,你们必须抛弃这一套技术,从新、从头编写飞行控制律。”
听到要重新编写飞行控制律。杨辉从心里来说是高兴的,有诺斯罗普的帮助。编写完整的飞行控制律那肯定简单啊,好歹诺斯罗普的电传飞控也是达到了电传飞控的最高点:三轴数字式电传。
歼教七A的单轴模拟电传增和人家比起来就是QQ和奥迪的区别,这就是底蕴,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东西,二十多年的积累不是说着玩儿的。
“那是肯定的,只要新飞机有需要。我们就一定要攻破这道关卡,相信在诺斯罗普同行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很快的编写出新的飞信控制率,直接进入到三轴数字式电传高度。”
想的倒是挺好,不过美国人怎么可能把电传飞控技术手把手的交给基地。这东西是绝对不能外泄的机密,美国国防部亲自下了封口令,诺斯罗普敢乱来?
听过杨辉的话后,布朗虽然不会说中文,但肢体语言全世界通用,马上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这话可千万不能乱说,甚至连想都不能想。
“不行,这东西绝对不能和你们进行技术交流,我们最多可以把编好的飞控系统封装之后,将整体从美国带来,装上验证机使用,关于电传飞控,我什么都不知道。”
听了这话,杨辉难掩内心的失落,本来以为可以借这次机会学到点电传飞控技术,现在看来果然没戏。
想想瑞典的JAS39飞机,电传飞控就是向美国人学的,最后还是没有学懂,在试飞降落的过程中失事侧翻,那叫一个惨。同是欧洲国家之间,都这么严防死守的技术,现在要从诺斯罗普这里学到,真么可能。
看来只有自己慢慢攻克,共和国的军事技术都是在封锁中做出来的,电传飞控不过是其中一项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在考虑一下,技术验证机的建造还需多方协调,我一个人是没法定下来的。”
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先回避是否使用诺斯罗普飞控系统的的问题,在电传飞控方面一定要慎重,有机会一定要做到自力更生,诺斯罗普不提供技术援助,那就想其它的办法,决不可因噎废食。
布朗心里倒是猜到了几分杨辉的打算,不过他也没有任何意见,就算想帮忙,布朗也无能为力,布朗带来的这一队人都是气动工程师,对电传飞控都不甚了解。
迟疑了一下,布朗还是决定给诺斯罗普公司总部报告一下这消息,现在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诺斯罗普公司的预料。边条翼技术进度太快,需要诺斯罗普也给出相应的进度计划表,电传飞控也要早做打算。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也明白你们想要掌握电传飞控的决心,但我要说的任然是:以你们现在的软硬件能力,都不具备研发数字式电传飞控的基础,没有高性能的机载计算机,你们想研制数字式飞控,这绝对不可能。”
布朗这话说的很直接,杨辉和站在这里的其它人一样,心里相当憋屈,国家现在这情况确实和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太多,研发数字式电传飞控真的是有心无力,这就如建造一座没有根基的摩天大楼一样。
尽管如此,杨辉还是要再想想办法,或许还能有其它的路子可以走
满腹心塞的杨辉,如同机械一般的转过身,一步一步的往外踱着,电传飞控俨然成了杨辉的心病,若是不能想办法拿出配套的电子设备,数字式电传飞控都是不可能的。
在新的双发多用途飞机上使用侧板技术,杨辉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侧板技术并非完美,问题挺多,装上侧板不仅要增加雷达反射面积,就连杨辉准备用来增加航程的保形油箱都没地儿放,这样的捷径得不偿失,被杨辉毫不留情的排除。
侧板加大边条翼只能用于歼七的终极魔改型号,这飞机市场定位为小国使用,没有必要大航程,隐身就更不要说,完全就没需要。
真的就没有办法,只能是使用诺斯罗普提供的电传飞控系统?
把自己的飞机拿给诺斯罗普试飞,把飞机看的清清楚楚,然后让诺斯罗普编写飞控程序,这样和上辈子奉天把歼八飞到美国,让美国人里里外外的看个遍又有何区别。(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这门必须跨过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在大边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