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曹董事长谈到了省城的交通问题,刚好想到你在,所以就打个电话问问,顺便喊你过来吃个饭,谈一谈这方面的事情。”李贵原对林萧说道,“我知道,你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一些看法的。”
林萧听了,这才知道,李贵原其实也是临时起意,才把他给喊过来的。
不过,想到自己刚才在路上遇到的堵车现象,以及河面上这三座客流量极其有限的大桥,林萧就明白了,李贵原今天过来,很有可能就是在跟曹天成谈论这件事情。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省里面也有一些头痛,关键就是这个费用方面绝对不会是什么小数目,而李贵原新官上任,需要用钱的地方肯定很多,未必就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到这种地方。(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四十章 修桥还是修隧道?
—— *你的签到和回复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
“这种事情,似乎应该是省城自己应该考虑的吧?”林萧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李贵原虽然是省长,但是要亲自插手省城的一些具体建设项目,似乎也不是很妥当的事情,这事儿可以作为省里面的重大建设项目来立项,却未必就适合他私下插手。
毕竟,这中间还隔着省城一级政府呢,况且,省城的市委书记也是省委常委之一,手里面所拥有的权力并不小。
贸然干涉这事儿,对于新官上任的李贵原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儿。
很有可能,这事儿就会成为引发青山省高层官场上冲突的一个导火索。
“表面上看,应该是省城的事情,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影响的是整个青山省中部的经济发展……”李贵原对于林萧的意思,倒也能够领会,只是作为一省之长,他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考虑,“青山省中部的四个地市,彼此之间的交通,都因为大河而阻隔,虽然说公路桥和铁路桥都有,但是面对日益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势,这些交通渠道,已经渐渐有不敷使用的迹象了。如果现在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过两年之后,问题会更加严重。”
林萧听了,点了点头,然后就沉思起来。
李贵原的话不错,作为省长,他要关心的问题很多,从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来看,就能够看得出来,他的意见很关键,省城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有直接插手的权力,但是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就会成为整个青山省要头疼的问题。
李贵原作为一省之长,当然有理由关心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在经过的时候,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林萧想了一下,终究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跟李贵原说了说,“架桥这种事情,毕竟不可能弄得太多,而且通过的车流量也确实有限,与其这样的话,倒不如从另外一方面来考虑,比如说,河底隧道?”
“河底隧道?”李贵原听了之后,不由得看了曹天成一眼,然后才对林萧说道,“这么说来,你的意见,倒是跟曹董事长不谋而合了。他的看法,也是打通一到两条河底隧道,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林萧看了看曹天成,心说这世上并不缺聪明人,也不缺明白人,可是聪明人和明白人,未必就能够掌握足够的权力,所以这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不痛快。
当然了,即便是聪明人和明白人掌了权,这个世界也未必就会变得那么如人意。
毕竟,聪明人和明白人的私心,或者会更重一些。
这事儿,本来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谁也解决不了,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曹天成却来了兴趣,就将自己的意见,又跟林萧讲了讲。
按照他的想法,这个河底隧道自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不修桥呢?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多余,但是仔细研究起来,就会觉得完全是有必要认真分析的。
“最近这几年,桥梁建设方面出的问题很多啊……”曹天成有些感慨地说道,“建筑行业都说,金桥银路草建筑,建桥的利润自然是最高的,就连设计院都能赚个盆满钵满的,但是桥梁的建筑质量,确实是很难适应目前的形势发展。”
李贵原和林萧两人听了,都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对于曹天成的话,他们还是比较赞同的,最近这几年来,桥梁建筑方面发生的事故,可以说屡见不鲜,而且屡屡进入公众视野。
近年来,华夏多地发生的新建大桥坍塌事故,大型桥梁“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间,华夏全国已经有至少二十座大型桥梁发生垮塌事故,造成近三百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数十人失踪的严重后果。
但是对于这些大型桥梁垮塌事故,公布的调查结沦中,却没有一起明确表示,事故的发生与桥梁本身的质量有必然联系。
超限、超载、洪水、暴雨多被指为罪魁祸首。
基本上,各种大桥事故最初发布的调查结论中,都会将车辆超载推向前台,甚至也有结论说某座大桥是被鞭炮给炸塌的。
这些调查结论,显然与公众的判断有很大出入,也与部分业界专家的判断相左。
悲剧频频发生,这究竟是天灾还是**?确实很难说得清楚。
基本上,每一起桥梁垮塌事件,都会牵扯出一个**窝案来,从地方政府官员,到承包商、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甚至是设计院方面,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桥梁一跨,不管事故大小,都会扯出一大群的涉案干部来,这已经是官场常态了。
如果没有十分过硬的背景支撑,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的辖区内建桥,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谁敢保证,这桥造好之后,就能撑到自己离任呢?
对于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儿,也不敢试。
任何一个有志于走得更高更远的大人物,轻易是不愿意搞这种事情的。
这也是为什么省城的交通已经这么成问题了,省里面也有建桥的打算,但是省城这边儿却有些无动于衷的真正原因。
解决不解决交通问题,总不会影响到某些人的官帽子,但若是建了桥,可是桥又塌了的话,这事儿就真的要人命了。
毕竟,这桥不像是某些东西,可以遮住掩住,它就矗立在那里,是不是塌了,一眼就能够看得到,也没有人能够大言不惭地表示,就一定能够将这事儿给压下来。
现在通讯手段的发展,网络传媒的壮大,自媒体的兴起,让这个社会,确实已经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么封闭了。
至于说在省城是否能够造起结构合理,坚固结实的桥梁,这话就算是省长李贵原,也不敢打包票的,毕竟他不可能一直盯着这是事儿。
就算是他能一直盯着这事儿,也不代表就能够保证底下人不做手脚,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太专业了,不是内行的话,过去看看也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跟睁眼瞎没有多少分别。
退而求其次的话,修建河底隧道的主意,似乎就是比较靠谱儿了。
至少,这个隧道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就垮塌的。
“修建隧道的预算,可能要比建造桥梁大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比较合算的。”提到了这事儿,曹天成就向两人解释道,“比如说,桥梁毕竟有一个承载容量问题,不可能通过大吨位的车辆,但是河底隧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还有就是,河底隧道的维护维修问题,相对也比较简单一些,但是桥梁就不同了,各方面的修护费用,每年算下来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若干年之后,可能就必须推倒重建了。”
林萧听了,也颇为赞同曹天成的意见。
虽然说这世界上有很多桥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但是那是因为观赏作用更重要一些,事实上作为交通渠道来看待的话,可能就发挥不了多少实际作用了,一辆上百吨的载重卡车,就能把它给压趴了。
即便是现代存在的一些著名桥梁,也是需要时时维护维修的,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支持那么久,很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后,你看到的桥梁虽然还在,但是它上面所有的材料,都已经被换过很多次了。
“修建隧道的事情,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问题就在于,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要从什么地方来解决?”李贵原说道,“毕竟,修建隧道所需成本,可是不好控制的。”
林萧点了点头,知道这事儿确实很难说清楚。
他看过欧盟的一项调查,里面说,西班牙的道路建设费用,几乎是德国道路建设费用的两倍。
如此高昂的建设费用,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要求有关方面做出解释,并对各项采购过程进行调查。
为此,欧盟审计委员会专门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了同样由欧盟共筹基金实施的德国、希腊、波兰的道路工程。
结果该报告揭示,不同成员国之间的道路建设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德国的道路建设成本最低,每一千平米的建设成本,不到三十万欧元,而在西班牙却达到了五十万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的劳动力成本比德国还要低。
按照年每日平均交通流量来计算,德国每公里的道路损耗是西班牙的四倍,而波兰和希腊居于中间水平。
西班牙的道路建设中,建造总成本和路面建设成本之间,之所以会存在巨大差距,主要就是因为在西班牙建设道路,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和隧道,这个成本是很不好控制的。
在隧道没有打通之前,谁也不敢说,就能够非常精确地做出一个预算,毕竟地底下的事情,会遇到什么情况,在没有遇到之前谁也不知道。
“若是引入私人资本,来运作这件事情,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可惜的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投入,也不是什么人都拿得出的,而且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投入到这种建设当中去。”曹天成有些遗憾地表示道。
“那也未必。”林萧忽然说道。(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四十一章 好吃难消化
林萧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倒是让李贵原和曹天成感到有些诧异,不知道他这么说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年头儿,其实资金比较容易找,但是问题就在于,对方是否有这个花钱的动机,不可能是毫无产出的投入嘛。”林萧表示道。
能够拥有这么大资金量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是开善堂的,毕竟修桥补路什么的,也得有一个限度,不可能说倾家荡产将数十亿的资金都给砸到这里面,这是图啥呢?
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利,但是不管是求名还是求利,这里面总有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一下子就拿出来几十上百亿的资金来修河底隧道,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办得到的。
但既然省里面不想出这笔钱,那就只有在私人身上打主意了,有能力出钱的人真不多,而且人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修了这隧道之后,成本要怎么收回来呢?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林萧虽然手里面不缺钱,但是他有更大的目标,需要去实现,这是离不开大量的现金来支持的,所以对于在省城修建河底隧道的事情,他虽然有能力出手相助,却也不希望这事儿成为一个坏的开头儿。
在商言商,投入资金,就要有回报,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从长远来看,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个人而言不是好事儿,对于政府而言,同样不是好事儿。
今天李贵原拉他过来说话吃饭什么的,显然是有为而来的,自然是希望林萧能够赞助一部分资金,将这个河底隧道的问题给顺利解决了。
别人不知道林萧的底细,李贵原现在可是很清楚的,知道林萧现在是土大户,手里面的现金充足得很。
其实,对于花钱什么的,林萧当然不是很在乎,但是这个钱要花得明明白白才好。
比如说这个河底隧道的成本控制问题,质量安全问题,投入资金之后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回报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
不可能因为李贵原的一句话,他就拿出几十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来,这是不合适的。
“可以效仿高速公路的收费模式嘛。”曹天成就说道,“政府按照普通公路的投入,入股一部分,剩余的资金由其他股东负责补齐,隧道建成之后,日常维护和管理开支从政府收入的那一部分中来走,其他的收入,则有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割。等到一定时间之后,隧道转为完全免费的,这样的设想,应该是可行的吧?”
曹天成提的建议,不能说是很新鲜,毕竟高速公路的模式,已经实行了几十年,有的高速公路所收入的资金,比起建设成本来,早已经超出了几倍几十倍,还一直在继续收费下去。
现在这个隧道如果也效仿高速公路的收费模式来建造,那么作为股东,或者以后也能够仿照这个惯例来执行,这倒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
事实上,对于大额资金而言,想要找到一个稳妥而又便捷的增益方式,真的很不容易,高速公路这个思路,确实对他们很有诱惑力。
“既然如此,银行方面应该是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去的……”林萧考虑了一下,就有些好奇地反问道,“为什么不直接找他们呢?”
听到了林萧的问题,李贵原才有些无奈地表示道,“最近银行的烂账太多了,而且他们更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市场,这才是一个稳赚不赔,而且收益惊人的好项目,远比投资隧道建设要强多了,资金回笼速度也更快一些。”
林萧听了,点了点头。
如今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确实一直处于火爆状态,虽然说某些大城市一直在说房价在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降价的都是那些无人问津的楼盘,关键位置上的黄金位置的楼盘,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而且一直看涨。
只是为了配合某些政治方面的诉求,媒体上才选择性地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意去误导民众,给人造成一种楼价已经降下来了的假象。
当你真正去了那些楼盘的时候,才会发现,情况一点儿都没有好转,楼价依然是在缓慢而又坚挺的上涨通道之中。
这个趋势,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刚性需求所决定的,并不是政策的影响就能够改变。
银行在这方面的收益非常丰厚,所以他们不大可能放弃生金蛋的老母鸡,而去搞什么隧道建设,从成本与回报周期来讲,这在如今这个时候,是很不合算的事情。
李贵原虽然是一省之长,却也很难干涉到银行的具体事务当中去,尤其是银行本身就是控制在几大家族手中的,底蕴深厚,未必就肯卖他这个省长的面子。
毕竟,省长的位置是大家轮流坐,但是这几大银行的控制权,始终是保持在几大家族的手中的,甚至不会因为政局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代为联系一下这些大资金。”林萧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帮李贵原这个忙儿,比较好一些。
虽然说林萧并不是很需要李贵原的支持,但李贵原好歹是新近投入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